分分必争的美国大学生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u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对美国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极端的理解:一方面世界各地的精英纷纷到美国求学,追求的就是美国大学的高质量教育,反过来也导致水涨船高,使得美国大学的声誉更隆;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塑造了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美国大学生的形象,那些热衷疯狂派对的年轻人,似乎看球赛、谈恋爱比学习重要的多。那么,到底哪种才是真实的美国大学生呢?美国大学生对于大学分数(GPA)是如何看待的呢?
  分分必争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美国大学的选课制度说起。美国大学特别是本科时期,课程基本上分为三类: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校选修课。根据不同的学位要求,有些专业的必修课达到总体学分要求的70%以上,学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这些课程教授学生最看重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将来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此一般都要求平均分B以上(GPA3.0),否则不能毕业。别看这个要求不高,偶尔一次C就能把平均分数拉下来,必须再拿几个A才能挽救平均分数。专业选修课虽然没有必修课那样有系统性和挑战性,但仍然与专业密切相关。学生把这些课程看成了加强或者补充自身某方面技能的机会,也愿意花大力气去学好。


  如果专业课连C都拿不到,那等待学生的就是重修的命运。其实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美国大学按学分收费,重修等于要重新交一门课的学费。虽然重修一般都能得到更高的分数,但是学生难免经济损失惨重。而且,许多大学都规定专业课只能重修一次,再不过就是转学或者转专业的下场。一些要求严格的专业还有期中的筛选考试,有时筛去一半的学生都毫不稀奇。
  因此,学生对自己专业课的分数特别关心,可以说是分分必争。相应的,老师得给出非常详细的评分标准,还要时刻准备着受到学生的质疑。比如,交作业准不准时要算分,出勤率要算分,网上发言的频率也要算分,课上讨论积极与否更要算分。有时候学生花了多少力气做作业,做得细致与否,也属于评分的一部分。而且,最在意分数的往往是那些自以为成绩不错的学生,他们不会对B+的成绩善罢甘休,而是一定要争取全部科目都拿A,上Dean’s List(院长表扬名单),或者成为Honor student(优秀学生)。每学期成绩公布后,不少家长都得瑟地把“我的孩子是某某学校的优秀学生”的贴纸贴在车屁股上,这可是个不小的荣耀。而那些差一点就及格的学生,也会特别较真,毕竟多几分就能过关,那可是节省几千美元的大事。
  学校的选修课占全部学分的1/3左右。这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要求学生在自然科学、英语、数理化、人文科学等各个范围内分别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尽可能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避免偏科。不难想象,这些课程和专业不直接相关,通常也是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比如学艺术的,最怵学数学;学工程的,觉得上门文学课简直是浪费时间。一般来说,学校的选修课对分数的要求比较低,及格就行。不过,维持总平均分B以上是许多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发放条件之一,所以学生也不敢大意。
  如果选择考研,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要考GMAT或者GRE,虽说这个成绩只是入学的参考之一,可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生能否拿到奖学金。大学本科的成绩如何反而不是太要紧,关键是看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与研究生方向是否匹配。
  选课与打分
  美国大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可以从几个方面得来,入学之初有新生入学见面会,在这些迎新活动中,学生可以大致了解到学业的要求。详细的课程则是靠本专业的老师或者辅导员介绍。每所大学每个学期都开展学生对课程的匿名评估,但是大多数学校都不会把这些评估的结果公诸于世,只是供老师本人和学校领导层参考。这些评估的发布时间还非常敏感,必须在期末成绩出来以前让学生填好,老师要上交完分数后才能看到这些评论,以免影响到打分的公正性。
  因此,学生只能靠一些小道消息了解到底哪个老师比较好说话,哪些课比较容易过。这些渠道包括询问高年级的学生,或是校园网上匿名评价老师的论坛。当然除非是非常热爱或者非常憎恨某位老师,很少有学生无聊到网上去评价老师,和网上其他匿名评论一样,这些评论往往都是不太公正的。加上许多研究型大学的教授们忙于做研究,课程多是研究生助教代劳,教学质量当然也就每个学期都不同了。
  那么,美国大学是否存在老师乱打分的现象呢?美国学校的管理层对于老师的期末评分一般不能直接干预,因为这涉及到老师的学术自由。毕竟,学生在课堂上和学业上的表现如何,老师最有发言权,但是如果老师的评分标准太模糊,或者考试实在太难,与教学内容不符,美国学生是绝不会忍气吞声的。这些学生一告状,就轮到系主任甚至院长出面摆平了。通常会要求老师和学生都得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他们对分数的判断。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一般以考试为评分的基本标准,除非学生能证明题目出得不合理,否则很难“平反”。但是,写作和艺术这些评判起来主观成分比较重的课程,就非常容易引起争议了。
  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竞争愈发激烈,美国转学相对容易,有些学生甚至会转三四间学校。转学固然可能是因为对学校教育不满或者意识到自己选错了专业,也有小部分人是水往低处流,在好的学校实在混不下去了。另一方面,学校特别是占高校总数超过70%的二三流学校,也陷入了两难:要留住学生,就要确保足够多的学生及格;可要保证教育质量,就必然会有学生跟不上要重修甚至无法毕业。不难想象,有些靠学费吃饭的私立学校甚至公立大学,生怕评分太严格了会失去学生。
  但是学校的名声是建立在教学质量上的,如果不管学生及格不及格都准许毕业,有损学校的声誉,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生源,但长期来说无异于饮鸠止渴,也使得学位注水,进而贬值。
  诚然,绝大多数美国企业招聘时都不看毕业生的具体分数,而是看他们的简历上显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可是,也有不少用人单位特别是政府和学校,要求应聘人连同文凭一起提供学校成绩单。正式的成绩单必须向大学购买,郑重密封后直接发给用人单位,不像文凭那样容易造假。
  有一个形象的形容:设想你学习舞蹈,你能对你的舞伴说,我把你抛到空中,只有70%的可能性接住你哦!多么荒唐啊,你得每次都保证接住才能获得与人共舞的资格。可是C正代表着你在一门课里的成功率只有70%,你们说能接受这个分数吗?在美国读大学可是和全世界的尖子竞争,成绩虽然不能代表成功,但至少反映了学生的毅力和一定的能力。所以,美国大学生再不羁,对GPA还是心存忌惮的。
  總的来说,在美国的大学生涯还是十分辛苦的,但只要付出努力,取得的成就也是让人骄傲和幸福的。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考试,很多考试必须参加,无可逃避,否则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去看一下门后面的世界了。但光凭考试,没有踏踏实实的知识、经验、智慧和实践,就算进了门也看不到世界的精彩。
其他文献
都说中国学生辛苦,可你是否知道,在“睡不够”这件事上,美国名校的学生比我们好不了多少。健康追踪研究机构Jawbone针对美国100所高校、总计140万个夜晚的学生睡眠情况做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们的睡眠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平均为7小时,周末则会小幅提高至7.3小时。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学生们的睡眠时间需要满足7~9个小时。乍看之下,好像大家都还勉强达标了呢!可事实上,统计指出46%的名校学生
期刊
教育部近日要求从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长久以来,人们对保送生制度的非议主要集中在公平方面。不公平是一种感觉,具体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没有普惠,只有少数人有;二是保送资格有可能被有权和有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保送生制度缺乏统一、刚性标准,给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各省实施情况不同,对于谁符合标准也没有刚性依据,掺杂个人主观因素,甚至存在私
期刊
在哈佛大學,有一个专门研究众包(由多个个体用户积极参与完成)的实验室——群众创新实验室,它的研究问题颇具挑衅性:一群参与众包的“乌合之众”真的比哈佛专家还聪明吗?经过研究发现,群众参加众包源于三点:外部收益(奖金或刷简历);内部收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社会收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最终的结论是:这些“乌合之众”确实能在编码开源软件,或是在挑战赛中胜出,但是他们无法很好地发现和定义问题,发现和定义
期刊
替考、代考、偷换试卷、左看右瞟……这些花样繁多的考试作弊方法,成为老师整治的对象。除了多年来炼就的火眼金睛外,老师防止考试作弊又有了新招,如河南省安阳某高中考试时统一把学生拉到操场上,滁州某中学的学生们考试时统一戴上了经过处理的报纸……面对这些奇特的防作弊妙招, 你怎么看?  @孙小粒: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考试,老师的想法是操场较开阔,学生间能拉开桌与桌的距离,从而防止作弊。但效果不一定如老师想的那样
期刊
考试考不好,可以向“分数银行”贷分!南京一高中率先试行了“分数银行”,当学生考不好时可以向老师“贷分”。不过“贷分”可不是随便贷的,不仅可能有“利息”而且需要“担保人”,如果学生出现违纪等问题就取消“贷分”资格。这让不少学生大呼“太人性化了”!据了解,去“分数银行”贷分很容易,只要是好借好还,就再借不难,而且“分数银行”还推出了分数的分期“贷分”。  @李梓萌:看到这个好消息,令我们这些刚上了大学
期刊
三年的光影,在同一片蔚藍的天空下,我们遇见了照亮青春的七色光芒,这里的文化与精神不知不觉间植根于我们心底,影响着未来每一天的我们。  名校的荣耀将永远珍藏于心间,让我们以卑谦的姿态去学习,以盛开的心灵去相处,以热爱的态度去生活。  那些美好的,我们都在怀念;那些我们怀念的,也都是美好的。
期刊
移軸摄影,泛指利用移轴镜头创作的作品,所拍摄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移轴镜头的作用,本来主要是用来修正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的透视问题,但后来却被广泛用来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移轴摄影可以将真实世界变得如同一个缩微模型,使照片能够充分表现“人造”的感觉。艺术家Serena Malyon突发奇想,将这种移轴摄影的效果用到了梵高的世界名画中。她调整了光与焦点,让我们所熟悉的
期刊
江西某高校的四名女生喜欢当“古人”。她们上课、逛街甚至旅游都穿着汉服、行古礼。“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对她们而言,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她们身着汉服上《汉语言文学课》,一路上吸睛无数。四位女生这种对汉服的热爱,到底是作秀还是正常的生活方式,对于上课、逛街汉服不离身的现象,大家怎么看呢?  @imp泽仄:现在已经很少有坚持自我,坚持传承古典文化的同学了,所以要支持这几位同学。她们日常会
期刊
有人说,如果你想跟朋友进一步加深感情的话,那就一起旅行吧,当然,旅行过后极有可能会有另一种结果:闹掰。因为脱离了彼此熟悉的生活环境,一起闯入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从上车的那一刻起,不,从计划出行的那一刻起,彼此的三观都要接受彻底的洗礼。旅行归来之后,人人都想写一份血书:我要与某某某绝交!更何况,如果把旅行的对象换成了——父母!  换来一声声惊叫!不是吧?疯了吗?没听过“父母在,不远游:要远游,跟别人”
期刊
那仍然是我人生中无法忘怀的一部分经历,为了理想不断努力,甚至是挖掘出自己从未有过的潜力。  我是由一个普通村镇上的中学考入毛坦厂中学的。之前一直听说毛中是个比较严厉的学校,一度懒散惯的我不太想去。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毛中已经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对于当地的家长们来讲,那就是金字招牌。所以我爸跟我讲,就去毛中。最后我妥协了,也是怕自己将来落后了去毛中的同学。接下来就是苦逼的三年生活了。  毛中对于我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