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梳理】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
(2)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
(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1)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保护措施。
(2)区域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归纳】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或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划分出来的。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存在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较区域差异一般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②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生物、水文、土壤、资源等。③人类活动: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商业等。注意每个区域有特定区域位置,它是解题门槛。
(2)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
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城镇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增大,城市和工业区快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整体衰落,人地矛盾突出。
再生阶段: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环境因素、资源等。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①促进转移地和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引起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时重点掌握以下方面:①各类能源、资源的特征、分布。②资源输出地、输入地、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③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④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⑤资源调配后,输出地、输入地、沿线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1)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具有一定的气候界限。不同的气候类型,土地属性存在着差异,土地退化的过程也不一样。我国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条件)。人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森还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的环保功效。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世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2)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能源利用中存在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治理“三废”,保护环境。
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河流开发早期,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随着开程度的加深,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是流域开发的核心,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的综合效益,并结合流域内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区域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运用综合思维、区域思维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优势和存在问题。运用战略思维,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和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以东北为例,从自然条件看,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从人文条件看人少地多,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等。发展措施:①面向市场,加大科技投入;②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订单农业”;③发展特色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一般发展中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①产业升级困难;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对策有:①调整产业结构;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实战赏析】
例1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 难度中等,是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查,解题关键是正确区分3S技术的功能。病虫害水稻与止常水稻辐射的波长不同,可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灾害预报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B
例2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图例][事故次数
监测点
普通道路
快速干道][甲][乙][Z]
A. 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 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 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 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解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特点,关键是把握“3S”技术的区别。遥感技术无法测定监测点分布,故A错;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确定事故的位置,但无法预测交通流量,故B错;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交警最优路径,故C项正确;该图的制作显然与数字地球技术无关,道路与监测点是确定的,数字地球技术无法将其互换,D错。
答案 C
例3 下图分别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和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例][省会城市
市政府驻地
区政府驻地
镇政府驻地
高速公路
佛山市界
区界][饮品饮料
蔬菜种植][三水区][高明区][养殖业][更楼][龙江][乐从][伦教][南海区][广州][勒流][顺德区][容桂][家具制造
家具市场
小五金制造
木工机械
化工涂料][陶瓷和包装
家电
仪器仪表和电器][玩具
面料
服装
鞋业
玻璃建材][样城区]
[政府机构] [行业协会] [乐从
(家具市场)] [龙江
(家具市场)] [伦敦
(木工机械)] [容桂
(化工涂料)] [勒流
(王金)] [培训教育与技术支持] [物流,法律,金融,会计等服务]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力影响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转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技巧、工业区位模式、工业联系优势和产业转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状况;(2)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第(1)题,由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可直接读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第(2)题,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在珠三角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然后建立了许多对外开放城市,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广东佛山市之所以吸引港商投资主要得益于政策、劳动力、相对位置、交通等区位优势。第(3)题,由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可知,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明确分工是充分利用了工业集聚的优势,通过各企业之间的产品联系,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了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第(4)题,近年来,佛山市把资源、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转向外地,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承接技术、市场型的高端产业。
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例4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当地市场广阔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实力强 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苏嘉杭发展走廊
沪宁发展走廊
沿江发展走廊
直辖市
地级市
县(市、区)
乡(镇)
]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解析 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掌握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图示信息表明,Ⅲ走廊沿长江分布,水运便利。第2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竞争;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导致环境恶化;当地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
答案 (1)B (2)C
例5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图甲 北海、钦州、防城港位置示意图
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城市化水平(%)][40
30
20
10
0][12
9
6
3
0][比例(%)][11.90][2.23][1.90][1.07][4.05][4.68][26.42][24.27][11.23][10.37][30.21][27.65][200年
2005年][北海 钦州 防城港][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重庆 广东][图乙 北海、钦州和防城港
城市化水平][图丙 2005年六省(市、区)
GDP各占全国比例]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 。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 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 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 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 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 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解析 本题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及其腹地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考查同学们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本题考查内容跨度大,综合性较强,认真分析图文资料,从中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与提供的资料关联性不强,根据所学知识,从运量、运价上作出比较即可。第(2)题,从资料二中获得解题信息。第(3)题,分析资料三、四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结合资料一、二、三可以看出,三个港口相距较近,竞争较为激烈,其城市本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而且港口腹地的发展水平也较低,制约着港口的发展。第(5)题,从基础设施建设、交流协作、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模拟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 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有严格的分界线。
B. 区域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掌握了社会环境,也就掌握了该区域的特点。
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区域特点就不明显。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 下列关于各地区域的气候差异的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
A. 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
B. 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
C. 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水分
D. 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
读下表关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3~4题。
[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31\&0.21\&0.10\&0.02\&0.07\&0.07\&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4.916\&5.872\&5.087\&7.044\&6.207\&6.175\&4.885\&]
3. 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长江三角洲低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水热条件组合较差 ②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传统经验不足 ③农业投入不足 ④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⑤土壤差异⑥生产习惯差异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④⑤
4. 长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 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农业投入不足 ④土壤条件较差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5~6题。
5.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6.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 世界性钢铁过剩 D. 环境污染严重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7~10题。
7.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A.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8. 田纳西河流域主要位于( )
A. 中央大平原 B. 落基山区
C. 东部山区 D. 西部高山区
9. 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
A. 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 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 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非选择题
11. 2009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主题是“防沙治沙,强农富民”。读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沙漠和沙地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其原因主要是 ,加上高大的 和 对水汽的阻隔。由于 条件的影响,本区植被、草场载畜量和土地生产力都由东向西发生变化。
(2)在图中字母代表的沙漠或沙地中较难治理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D处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3) 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预防 ,扭转 ,恢复 。
(4)防沙治沙,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干旱农区,应调整 结构和采取防风固沙的措施。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 农业。
1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这里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重要国际湿地,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材料二
生长在黄河湿地环境中的丹丁鹤
(1)简述黄河三角洲的气候特点。
(2)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煤炭与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6月18日至20日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还举办了2009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电厂电站装备及电力环保设备博览会和中国宁夏国际煤化工高峰论坛。
材料二 我国山西省、德国、英国、美国部分地区的煤矿分布图。
[山脉 煤]
(1)前三幅图上绘制的山脉名称分别是 、 、 。
(2)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为提升山西的经济实力,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你认为山西省应当怎样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由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3)目前世界能源利用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试分析我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模拟训练十七
一、选择题
1. 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 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2. 关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东北南部
B. 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C. 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 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黑土,肥力较高
读某类型产业迁移过程图,回答3~5题。
[日本] [韩国,我国台湾、香港等地] [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 [我国西
部地区][20世纪
50年代][20世纪60-
70年代][20世纪
80年代][20世纪
90年代后期]
3. 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A. 技术指向型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动力指向型产业
4. 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本污染严重 B. 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 我国服务业发达 D. 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5. 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 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
C. 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 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
寻找清洁的新能源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区,正在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目前,已经成功满足了当地6000户居民的生活用电需要。结合下图回答6~7题。
[①][③][②][气候①][气候②][气候③][ 安达卢西亚地区][40°]
6. 太阳能分布分散,难以集聚,以太阳能为原料的电力工业,按工业的导向类型划分应属于( )
A. 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工业
C. 市场导向型工业 D 动力导向型工业
7.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要得益于( )
A. 终年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C. 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势
下图是三峡工程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115°E][30°N][三峡工程][宜昌]
8. 下列有利于发挥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区位因素是( )
A. 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
C. 处于上游山区向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
D. 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上游
9. 下列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库蓄水导致的泥沙淤积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上游
C. 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D. 水库淹没耕地和文物古迹属较小的负面影响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0~11题。
[矿产种类\&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能源矿产(主要是煤)\&92.17\&金属矿产\&3.95\&非金属矿产\&3.88\&合计\&100\&]
10.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 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 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 矿种多、质量好
D. 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耕地
林地
牧业用地
水面、园地
其它]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 ,北方荒地属于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 ,西大荒地主要是 。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2. 阅读材料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溪洛渡水电站位置图。
[28.5°N][104°E][溪洛渡水电站]
材料二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
[上市公司\&流通股本(万)\&2001年每股受益(元)\&行业属性\&宝钢股份\&187700\&0.20\&钢铁\&中国石化\&280000\&0.162\&石化\&禾嘉股份\&7650\&0.084\&农业\&华菱管线\&450000\&0.2682\&钢铁\&新兴铸管\&21970\&0.616\&钢铁\&石油龙昌\&7581\&0.041\&石化\&太原重工\&14400\&0.055\&机械\&申能股份\&41099\&0.64\&电力\&]
(1)读材料一,分析判断该水电站建成后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①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②减少三峡大坝的年发电总量 ③增加枯水期时水库的水位 ④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图中“西气东输”管道②段经过的地形区中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 问题(填字母)。
A. 水资源紧张
B.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C. 交通紧张
D. 木材短缺
(4)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什么?
(5)目前,我国用于“西气东输”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投资重点是四段中的 (填序号)段。
(6)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较多的上市公司有两家,请你分析其原因。
13. 山东省政府在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将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回答(1)~(4)题。
[其他16.95%][中国香港23.2%][英国5.35%][美国10.3%][法国3.8%][韩国19.1%][维京
群岛3.8%][日本11.2%][中国台湾6.3%]
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域构成示意图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 和 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资料上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模拟训练十八
一、选择题
1. 青藏地区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地带,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层次性 D. 可变性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 雨热同期的气候 B. 黏重的土壤
C. 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 地势平坦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表回答3~4题。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劳动力资源\&交通和信息\&①\&★\&★★★★\&★\&★★★★★\&②\&★★★★★\&★\&★★★\&★★\&③\&★★★★★\&★\&★★\&★★★\&④\&★\&★★★★\&★★\&★★★★\&]
3.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上海,交通位置好,国际大都市,信息通达
B. ②是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较落后
C. ③是四川,因人口的大量外流,劳动力资源缺乏
D. ④是黑龙江,除自然资源缺乏外,其他发展经济的条件都比较好
4. 若四个区域表示四个不同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可能是发展中国家
B. ②可能为发展中国家
C. ③既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澳大利亚
D. ④既可能是日本,也可能是俄罗斯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5~6题。
5.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相关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
A. 侨乡的背景
B. 良好的区位条件
C. 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8. 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之所以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 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精准农业耕作”。据此回答9~10题。
9. GPS在“精准农业耕作”的作用是( )
A. 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 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 管理措施决策 D. 估算农业产量
10. “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 )
A. 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 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肥
C. 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 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资料,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随着中央把广西定位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以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已显现雏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上看,无一不是从海洋经济开始的。欧洲的英伦海峡,催生了欧洲物质文明,美国的东西海岸,成就了强大的美国经济,而亚洲的日本,也凭借着太平洋,在战后20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
(1)图中A区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左图为该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中A地区河流分布状况,描述该地的地貌特点,并分析A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图中B区域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现在正在积极打造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一小时”经济圈,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
(3)欧洲、美国、日本依靠海洋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4)C河为 ,该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试分析发展这种粮食作物的有利条件。
12. 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
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治理的措施是 。
13. 读非洲和南美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同为热带雨林气候,叙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甲、乙两地区有全球两块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
(2)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
(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1)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保护措施。
(2)区域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归纳】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或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划分出来的。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存在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较区域差异一般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②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生物、水文、土壤、资源等。③人类活动: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商业等。注意每个区域有特定区域位置,它是解题门槛。
(2)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
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城镇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增大,城市和工业区快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整体衰落,人地矛盾突出。
再生阶段: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环境因素、资源等。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①促进转移地和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引起环境污染转移和扩散;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和供需矛盾是导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时重点掌握以下方面:①各类能源、资源的特征、分布。②资源输出地、输入地、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③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④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⑤资源调配后,输出地、输入地、沿线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1)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保护措施。
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具有一定的气候界限。不同的气候类型,土地属性存在着差异,土地退化的过程也不一样。我国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少雨(基本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条件)。人为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森还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的环保功效。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世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2)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能源利用中存在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③治理“三废”,保护环境。
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河流开发早期,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随着开程度的加深,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是流域开发的核心,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的综合效益,并结合流域内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区域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运用综合思维、区域思维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优势和存在问题。运用战略思维,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和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以东北为例,从自然条件看,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从人文条件看人少地多,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等。发展措施:①面向市场,加大科技投入;②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订单农业”;③发展特色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一般发展中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①产业升级困难;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对策有:①调整产业结构;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实战赏析】
例1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 难度中等,是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查,解题关键是正确区分3S技术的功能。病虫害水稻与止常水稻辐射的波长不同,可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灾害预报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B
例2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监测点
普通道路
快速干道][甲][乙][Z]
A. 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 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 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 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解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特点,关键是把握“3S”技术的区别。遥感技术无法测定监测点分布,故A错;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确定事故的位置,但无法预测交通流量,故B错;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交警最优路径,故C项正确;该图的制作显然与数字地球技术无关,道路与监测点是确定的,数字地球技术无法将其互换,D错。
答案 C
例3 下图分别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和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市政府驻地
区政府驻地
镇政府驻地
高速公路
佛山市界
区界][饮品饮料
蔬菜种植][三水区][高明区][养殖业][更楼][龙江][乐从][伦教][南海区][广州][勒流][顺德区][容桂][家具制造
家具市场
小五金制造
木工机械
化工涂料][陶瓷和包装
家电
仪器仪表和电器][玩具
面料
服装
鞋业
玻璃建材][样城区]
[政府机构] [行业协会] [乐从
(家具市场)] [龙江
(家具市场)] [伦敦
(木工机械)] [容桂
(化工涂料)] [勒流
(王金)] [培训教育与技术支持] [物流,法律,金融,会计等服务]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力影响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转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技巧、工业区位模式、工业联系优势和产业转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状况;(2)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第(1)题,由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可直接读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第(2)题,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在珠三角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然后建立了许多对外开放城市,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广东佛山市之所以吸引港商投资主要得益于政策、劳动力、相对位置、交通等区位优势。第(3)题,由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可知,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明确分工是充分利用了工业集聚的优势,通过各企业之间的产品联系,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了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第(4)题,近年来,佛山市把资源、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转向外地,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承接技术、市场型的高端产业。
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例4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当地市场广阔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实力强 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沪宁发展走廊
沿江发展走廊
直辖市
地级市
县(市、区)
乡(镇)
]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解析 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掌握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图示信息表明,Ⅲ走廊沿长江分布,水运便利。第2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竞争;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导致环境恶化;当地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
答案 (1)B (2)C
例5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图甲 北海、钦州、防城港位置示意图
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30
20
10
0][12
9
6
3
0][比例(%)][11.90][2.23][1.90][1.07][4.05][4.68][26.42][24.27][11.23][10.37][30.21][27.65][200年
2005年][北海 钦州 防城港][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重庆 广东][图乙 北海、钦州和防城港
城市化水平][图丙 2005年六省(市、区)
GDP各占全国比例]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 。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 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 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 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 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 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解析 本题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港口及其腹地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考查同学们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本题考查内容跨度大,综合性较强,认真分析图文资料,从中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与提供的资料关联性不强,根据所学知识,从运量、运价上作出比较即可。第(2)题,从资料二中获得解题信息。第(3)题,分析资料三、四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结合资料一、二、三可以看出,三个港口相距较近,竞争较为激烈,其城市本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而且港口腹地的发展水平也较低,制约着港口的发展。第(5)题,从基础设施建设、交流协作、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模拟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 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有严格的分界线。
B. 区域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掌握了社会环境,也就掌握了该区域的特点。
C.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区域特点就不明显。
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 下列关于各地区域的气候差异的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
A. 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
B. 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
C. 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水分
D. 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
读下表关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3~4题。
[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31\&0.21\&0.10\&0.02\&0.07\&0.07\&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4.916\&5.872\&5.087\&7.044\&6.207\&6.175\&4.885\&]
3. 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长江三角洲低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水热条件组合较差 ②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传统经验不足 ③农业投入不足 ④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⑤土壤差异⑥生产习惯差异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④⑤
4. 长江三角洲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 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农业投入不足 ④土壤条件较差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5~6题。
5.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6.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 世界性钢铁过剩 D. 环境污染严重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7~10题。
7.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A.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8. 田纳西河流域主要位于( )
A. 中央大平原 B. 落基山区
C. 东部山区 D. 西部高山区
9. 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
A. 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 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 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非选择题
11. 2009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主题是“防沙治沙,强农富民”。读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沙漠和沙地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其原因主要是 ,加上高大的 和 对水汽的阻隔。由于 条件的影响,本区植被、草场载畜量和土地生产力都由东向西发生变化。
(2)在图中字母代表的沙漠或沙地中较难治理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D处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3) 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预防 ,扭转 ,恢复 。
(4)防沙治沙,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区和干旱农区,应调整 结构和采取防风固沙的措施。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 农业。
1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这里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重要国际湿地,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材料二
生长在黄河湿地环境中的丹丁鹤
(1)简述黄河三角洲的气候特点。
(2)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煤炭与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6月18日至20日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还举办了2009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电厂电站装备及电力环保设备博览会和中国宁夏国际煤化工高峰论坛。
材料二 我国山西省、德国、英国、美国部分地区的煤矿分布图。
(1)前三幅图上绘制的山脉名称分别是 、 、 。
(2)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为提升山西的经济实力,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你认为山西省应当怎样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由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3)目前世界能源利用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试分析我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模拟训练十七
一、选择题
1. 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 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2. 关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东北南部
B. 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C. 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 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黑土,肥力较高
读某类型产业迁移过程图,回答3~5题。
[日本] [韩国,我国台湾、香港等地] [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 [我国西
部地区][20世纪
50年代][20世纪60-
70年代][20世纪
80年代][20世纪
90年代后期]
3. 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A. 技术指向型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动力指向型产业
4. 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本污染严重 B. 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 我国服务业发达 D. 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5. 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 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
C. 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 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
寻找清洁的新能源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地区,正在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目前,已经成功满足了当地6000户居民的生活用电需要。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 太阳能分布分散,难以集聚,以太阳能为原料的电力工业,按工业的导向类型划分应属于( )
A. 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工业
C. 市场导向型工业 D 动力导向型工业
7.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要得益于( )
A. 终年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C. 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势
下图是三峡工程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 下列有利于发挥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区位因素是( )
A. 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
C. 处于上游山区向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
D. 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上游
9. 下列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库蓄水导致的泥沙淤积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上游
C. 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D. 水库淹没耕地和文物古迹属较小的负面影响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0~11题。
[矿产种类\&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能源矿产(主要是煤)\&92.17\&金属矿产\&3.95\&非金属矿产\&3.88\&合计\&100\&]
10. 从上表数据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 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 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 矿种多、质量好
D. 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林地
牧业用地
水面、园地
其它]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 ,北方荒地属于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 ,西大荒地主要是 。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2. 阅读材料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溪洛渡水电站位置图。
材料二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
[上市公司\&流通股本(万)\&2001年每股受益(元)\&行业属性\&宝钢股份\&187700\&0.20\&钢铁\&中国石化\&280000\&0.162\&石化\&禾嘉股份\&7650\&0.084\&农业\&华菱管线\&450000\&0.2682\&钢铁\&新兴铸管\&21970\&0.616\&钢铁\&石油龙昌\&7581\&0.041\&石化\&太原重工\&14400\&0.055\&机械\&申能股份\&41099\&0.64\&电力\&]
(1)读材料一,分析判断该水电站建成后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①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 ②减少三峡大坝的年发电总量 ③增加枯水期时水库的水位 ④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图中“西气东输”管道②段经过的地形区中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 问题(填字母)。
A. 水资源紧张
B.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C. 交通紧张
D. 木材短缺
(4)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什么?
(5)目前,我国用于“西气东输”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投资重点是四段中的 (填序号)段。
(6)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较多的上市公司有两家,请你分析其原因。
13. 山东省政府在2008年1月10日批复了依托黄河三角洲在东营兴建大规模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请求后,又强力推出了“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新概念,将把山东半岛建成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回答(1)~(4)题。
群岛3.8%][日本11.2%][中国台湾6.3%]
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域构成示意图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 和 为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产业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
(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资料上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模拟训练十八
一、选择题
1. 青藏地区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河谷地带,这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层次性 D. 可变性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 雨热同期的气候 B. 黏重的土壤
C. 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 地势平坦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表回答3~4题。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劳动力资源\&交通和信息\&①\&★\&★★★★\&★\&★★★★★\&②\&★★★★★\&★\&★★★\&★★\&③\&★★★★★\&★\&★★\&★★★\&④\&★\&★★★★\&★★\&★★★★\&]
3.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上海,交通位置好,国际大都市,信息通达
B. ②是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较落后
C. ③是四川,因人口的大量外流,劳动力资源缺乏
D. ④是黑龙江,除自然资源缺乏外,其他发展经济的条件都比较好
4. 若四个区域表示四个不同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可能是发展中国家
B. ②可能为发展中国家
C. ③既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澳大利亚
D. ④既可能是日本,也可能是俄罗斯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5~6题。
5.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相关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
A. 侨乡的背景
B. 良好的区位条件
C. 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8. 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之所以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 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精准农业耕作”。据此回答9~10题。
9. GPS在“精准农业耕作”的作用是( )
A. 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 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 管理措施决策 D. 估算农业产量
10. “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 )
A. 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B. 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肥
C. 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D. 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资料,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随着中央把广西定位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以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已显现雏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上看,无一不是从海洋经济开始的。欧洲的英伦海峡,催生了欧洲物质文明,美国的东西海岸,成就了强大的美国经济,而亚洲的日本,也凭借着太平洋,在战后20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
(1)图中A区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左图为该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中A地区河流分布状况,描述该地的地貌特点,并分析A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图中B区域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现在正在积极打造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一小时”经济圈,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
(3)欧洲、美国、日本依靠海洋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4)C河为 ,该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试分析发展这种粮食作物的有利条件。
12. 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 。
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治理的措施是 。
13. 读非洲和南美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同为热带雨林气候,叙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甲、乙两地区有全球两块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