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岱名言“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是至理。“无真气”,就是假惺惺。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生活里还是离远点好。那么石头呢?
  哪有没缺点的石头!即便真有,也未必可爱——想想那些“无懈可击”的动手石吧,只剩了道貌岸然的面目可憎。所以,玩石头想要“完美”,就必然离假石头不远了。与对人的判断一样,这应该算个常识。
  好的艺术是天然的,本真的,元气充沛的。正因为此,就不大可能完美。颜真卿的《祭侄稿》,是典型的“不完美”的杰作。渴笔枯墨,随处可见的删改涂抹,我们看到的是满纸的悲愤交加,墨迹如心底流出的血泪。至于书写技巧的斟酌与炫耀,书家根本无暇顾及。所谓“无意为书”,反成了书法史上的经典。那些删改,不但不需遗憾,反而是作品情绪不可分割的部分,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增加了作品的张力。
  书画如此,石头更甚。石头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天趣。《祭侄稿》这类神来之笔,恰恰是由于创作时的机缘巧合,令书家的笔墨处于某种自己都难以控制和察觉的“天然”状态,完全脱离了匠气。如果反过来,对一块自然天成的石头,反倒以局限、刻板的优劣认知去要求,去取舍,实在是削足适履。以我的浅见,当前石界判别标准的问题就在这里。所以一些“缺点”不大,却格调不高的石頭得以登堂入室登记造册,而好石头,往往还在民间。
  有人说,选石头,就是优缺点的对比衡量取舍。可以那么理性吗?我有点怀疑。我总觉得选石头像谈恋爱。上来就身高、收入、家庭背景的,是相亲,不是恋爱。习惯于对石头刻板分析,往往缘于商业操作。那适于一时,未必经得起长久。喜欢一块石头是入了眼,越看越放不下。即使它这里薄了,那里多了,你心里也容得下,也还是可爱。就像一个人,优点缺点,最终呈现的不过就是特点。所谓“主要看气质”。石头呢,主要看气息,看势。气息对,大势好,就是好石头,细枝末节,不需计较。
  如今石界都说“艺术”,但到底有没有真把石头当艺术,有没有玩艺术对思维,一个分辨标准,就是看长相还是看气质。
其他文献
朋友送我一块石头,他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说,这是我在戈壁上捡的,不值钱,只是觉得好玩,就把它给带回来了。  它一直都是沉睡在戈壁上的,然后被朋友的手捡起来,收入囊中,坐火车,坐飞机,再坐汽车,从千里之遥来到这里,我和它之间也算是有一种难得的缘分。我起初想是不是该给它取个名字,带着苍凉和荒芜味道的名字,但我觉得给一块石头取个名字,就像给一條狗取个名字一样,是一件无趣又无聊的事情,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我觉
期刊
2017中国(洛阳)赏石文化艺术展暨交易会是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赏石文化盛会,已列入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专项活动。洛阳的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有着丰富的赏石资源、成熟的奇石市场和庞大的赏石群体,至今已连续办展二十多年。  中国观赏石之城赏石文化之都——洛阳,诚邀国内外赏石社团、新老石友、石商藏家莅临洛阳,指导交流,重叙友情,共谋发展。  会展日期:2017年4月1日-4月10日  会
期刊
刚接触到潦河石,都会听人推荐几位在产地靖安的关键人物,而周治仕便是其中一位。靖安的潦河石赏玩水平要比周边的高,原因是许多玩家不是做市场的,都有公职在身,业余玩石头,跳出石头看石头,少了许多杂念。而周治仕正是将业余玩出了专业的水平。记得初次去靖安,就有人介绍,周委员那儿的石頭值得去看一下。那次未能如愿,颇为遗憾。后来,东阳王志刚老师去过之后,我曾问他,感想如何?他不无激动地说,当我们感觉潦河石就是这
期刊
近年来,由于奇石自然资源的消耗,石友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奇石减少的“压力”。有的“忧患”者发出了“今后玩石怎么玩?”、“玩什么?”的担忧之声,部分“悲观”者则更是直白地坦言道:“这奇石还能玩吗7”真是无奈的“悲叹”啊。与此同时,由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赏石理念,也在现代思潮的“荡涤”下,面临着发展和变革的客观要求,如不变革和发展老的赏石理论和观念,就此而言,石友们也要“陷”入“行路难”、“难行路”的窘境。
期刊
[本刊讯]3月6日,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十五期“玉石鉴定评估师培训班”,在安徽省宿州市開班。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友、玉石爱好者欢聚堂,展开了为期四天的培训活动,旨在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玉石文化,完善和规范玉石收藏行业的鉴定和价格评估工作。据悉,培训班特聘请国内玉石界顶级专家授课,主讲课程有《翡翠收藏与鉴赏》、《和田玉基础知识》、《彩色宝石》、《观赏石概论与鉴
期刊
地球人都知道,老石癖黄白黑的石头国屡建屡拆,屡拆屡建。  上一回,他那个拣来的石头国拆了。  这一回,他砌了一座“看不走眼石头国”。  这个国结果会怎么样呢?  圖1:闽国仿古文化城有个“古今大石市”,那里有个免费场所,挂了三年没人敢去,因为他的条件是:“百看不厌,天下无双”  图2:黄白黑去应招,他跟东家颜不回说,我有一个百看不走眼的石头国……  颜不回很激动:三年啦,不会就是在等你吧!  图3
期刊
或许是苍山洱海的风景过于秀丽,也或许是南詔国的历史足够悠久神秘,抑或是当地钟灵毓秀、物产丰饶,所以,让本就是“王谢堂前燕”的大理奇石极易被忽略,若非喜爱或业内人士,真的很难静下心来去发现它的美。  大理石画的赏玩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作为南诏国给唐宫的贡品,之后的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均有雅士钟爱。  大理石画是最接近各类绘画风格的天然艺术品,无论中式还是西式,传统还是现代的绘画艺术表
期刊
应该是2011年,参加柳州奇石展,在一个摊位上看到几个花纹毕现、色彩美艳的玛瑙片,当时忍不住驻足细瞧。可是奇石、玉石市场确实太令人眼花缭乱,新宠又多,就在那个时候,大化石、戈壁石如火如荼,黄龙玉悄然兴起,南红市场开始孕育,我也就随大流玩石赏石而已,还未能去真正顾及这种虽然漂亮但还名不见经传的玛瑙不过,那惊鸿一瞥,在脑海中已经烙下深深的印痕。直至当下,海洋玉髓(简称海玉)被市场热炒、玩家争宠,我又回
期刊
始北山房看英石  元旦之际,英石产地的四大山房(馆):云林、得云、袖云、南岳,携50余方英石精品,趁着顺德展掀起的英石热度,在上海的始北山房,举办了一场跨年雅集展一一英州文人话英石。继顺德、英德两地联动之后,传统石爱好者又齐聚上海,共话英石。  英石已连续三年在上海展出。据云林山房张豫林介绍,上海具有传统的文化底蕴与包容的市场环境。前两次的展售效果很好,看展的路人在得知展出是英石时,便会买一块。可
期刊
方寸大小的木头上,李涛用刻刀腾挪进退,游刃有余,如同飞花摘叶的武林高手。  在聊天时,李涛好几次回头答话手却不停,让人不禁担心他会顾此失彼,下刀有误,废了一块好木料,他却毫不在意,不紧不慢地说,“你放心,我心里有数。”不消片刻,一个简约大方的雕花底座就已经出现在眼前,庖丁解牛,大抵如此。  李涛是地道的安徽人,在浙江做木雕师数年,后来爱上石头,又辗转千里来到大西北,于银川左旗两地开店,给石头配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