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野花在园林工程使用的历史为切入点,从设计、施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目前园林工程做出较为满意突出的效果,进而来保证整体园林的完工质量。
关键词:野花组合 园林工程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wild flowers in the garden engineering use hist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rom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some feasible method, can effective for the curre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make more satisfied with outstanding effect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garden was completed.
Keywords: wild flowers combination landscap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 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野花组合也称之随草坪缀花,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草坪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开始大面积进行种植、使用,它由几种,乃至十几种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野花种植混合而形成园林效果,其中一年生的野花具有结实自播的能力,多年生的野花可维持3-5年无需重新播种。这样就加大了一次种植后,后期的养护及二次播种的简便性。
一、国内野花组合的特点
野花组合中使用的花卉虽为人工种植,但是其大多具有本来的野生性状,我们取其野生花卉强健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这些“人工野花”一经种植,立即显现出其优势,例如,一年生花卉通常具有非常强的自播繁衍能力,并且保持多年连续开花不断;另外多年生花卉则可以做到常年有花常年花艳。此外,野花组合通过精心制定和组合种子配方,还能达到范围最广的花色、最长花期的目的。自然界没有整个一种花卉品种能保持整个生长季都花开不断,但是野花组合由于混合了多种花卉的种子,则能春、夏、秋三季开花,如果气候温暖的地方更是可以四季开花。
二、野花组合的搭配组合
野花组合的搭配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情况(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四季刮风情况等)、包括海拔高度、土壤条件等因素,都应给与积极考虑,并有针对性的选用各种品种、各种类型的草本花卉进行混合配比。组合中的花卉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都极强,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一年生草本花卉,它们开花速度快,时间段,短时间内将地面覆盖上花色。二、是多年生草本花卉,这一类主要指宿根花卉,这类花卉一次播种后,能连续多年生长开花。当然,尽量避免秋季播种,因为此季播种则需要在次年春季补播或重播,才能保证景观效果。
三、野花组合的种植特点
3.1种植地块的选择
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是野花组合与一般栽培花卉相比,其具有的绝对优势,但在实际播种种植时,还是要综合考虑如下几点:植物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场地上生长?如果该场地以前任何植物都不生长,甚至连杂草都无法生长,那么这个地方就没办法进行种植野花组合。再如,土壤和空气湿度能否满足种子发芽和出苗阶段的需要?附近是否有丰沛的水源来补充水分?哪些杂草会在欲种植的土壤中萌生?种植地块附近的杂草是否会侵入种植地?综合上述因素会让您对野花组合种植场所作出较好的选择,并能确保种植的成功率和成活率,以及绿化效果。
3.2播种方式
首先要确定欲施工地块的种植面积大小和整体地形。种植地块面积较小,则可采用手播或用气旋式播种机播种。采用比例为沙子∶种子=1至2∶1的混合播种物,主义要选用干燥洁净的沙子和种子混合。播种完毕,用木耙轻轻将播种地块带一遍,保证覆盖土厚度不得超过种粒直径的2倍。如果种植地块面积较大播种,如5~10亩活更多,最好使用条播法。即最大行距为6厘米左右的条播距离,播种后,使用镇压机压实土壤,使土壤和种子的混合播种物尽量与土壤密实接触。对于局部地区不能使用普通的播种设备,例如陡坡、山地的地块,则应采用喷播机播种。即事先将种子、水及其他混合物配制成的混合浆液,灌注喷播机内,根据需要可喷到预定土壤上。播种浆液中应该配置附着剂,从而有效的固定种子,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掺入农药、肥料、着色剂等添加剂。
3.3播种季节及时间
一般应选择当地最适宜播种的季节,即为野花组合的最佳播种时间,特殊情况则另当别论。选择播种的最佳时间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降雨量以及施工所选择的品种。在气候凉爽的地区,春季、夏初或晚秋较为适合播种。多年生的花卉播种可以选择在早秋的时候,因为其在进入冬眠之前还能保证10-12周的生长时间,与之对应的那些秋季干旱而春季雨量比较充足的地区则可采用晚秋播种。气候温和地区选择面比较宽,可选择秋季或整个春季播种。秋天在雨季来临之前播种,春天开花的时间也会较早。
3.4种植密度
最大和最小播种量是野花组合施工的控制范围,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最小播种量的标准为:每平方米650至750粒种子(约0.6至1.2克/平方米),这个播种量的确定有如下条件:土壤肥沃、杂草在人为控制范围内。最大播种量为每平方米1300至1500粒种子,(约0.9至 2.5克/平方米),当土壤情况不理想、有较多杂草或是突出色彩效果的要求较为强烈时,则需保证这一播种量。
3.5灌溉和施肥
充足的水分是野花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必要条件,种植前将土壤浇透,并且尽量保证在4-6周内保持土壤湿润程度,然后渐渐减少水量。局部地区不具备灌溉条件,播种就应该选在春季或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子发芽以后,应根据气候及当地降水量渐渐控制浇水量。在气候干旱地区,除了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还有重点控制杂草的生长,避免水分损失。野花能够在相对不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但笔者还是建议您在种植前测试一下种植地块的土壤养分。如果需要加养,建议使用低氮肥料,在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的同时,还应适时的提高土壤的质地,同时还要避免土壤养分过胜,使杂草生长茂盛。
四、野花组合的混合原则
野花组合的混合是以降雨量、温度、湿度以及海拔等气候条件为基础配比而成的。野花组合中的大多数品种对于土壤类型、氣候条件和海拔高度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其中一年生的野花种植当年即可出现效果。野花组合中除个别潮湿地块的耐荫的组合外,绝大部分的野花种类都需要相对充足的光照。
野花组合花色可选择性较丰富、而且花期延展,每一个野花组合都基本跨越了春、夏和秋季三季开花。花的颜色有蓝色、紫色、红色、白色、黄色。野花的高度从地面匍匐型到2m不等。
一般来看,野花组合中的每一种野花的数量都是平均的,但是由于不同品种原因造成适应性以及耐候性会有差异。例如,大多数野花组合中,选择较少的侵占性野花品种。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最高质量的野花配比组合。
五、结语
野花组合如果得到较好的使用,会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及结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对野花组合的使用还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希望本文可以为业界同仁提供较好的参考,为我国的野花组合使用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1] 郝瑞霞,《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便携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2001 [S].
[3] 李谦,园林绿化专业技术难点的控制和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
关键词:野花组合 园林工程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wild flowers in the garden engineering use hist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rom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some feasible method, can effective for the curre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make more satisfied with outstanding effect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garden was completed.
Keywords: wild flowers combination landscap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 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野花组合也称之随草坪缀花,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草坪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开始大面积进行种植、使用,它由几种,乃至十几种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野花种植混合而形成园林效果,其中一年生的野花具有结实自播的能力,多年生的野花可维持3-5年无需重新播种。这样就加大了一次种植后,后期的养护及二次播种的简便性。
一、国内野花组合的特点
野花组合中使用的花卉虽为人工种植,但是其大多具有本来的野生性状,我们取其野生花卉强健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这些“人工野花”一经种植,立即显现出其优势,例如,一年生花卉通常具有非常强的自播繁衍能力,并且保持多年连续开花不断;另外多年生花卉则可以做到常年有花常年花艳。此外,野花组合通过精心制定和组合种子配方,还能达到范围最广的花色、最长花期的目的。自然界没有整个一种花卉品种能保持整个生长季都花开不断,但是野花组合由于混合了多种花卉的种子,则能春、夏、秋三季开花,如果气候温暖的地方更是可以四季开花。
二、野花组合的搭配组合
野花组合的搭配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情况(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四季刮风情况等)、包括海拔高度、土壤条件等因素,都应给与积极考虑,并有针对性的选用各种品种、各种类型的草本花卉进行混合配比。组合中的花卉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都极强,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一年生草本花卉,它们开花速度快,时间段,短时间内将地面覆盖上花色。二、是多年生草本花卉,这一类主要指宿根花卉,这类花卉一次播种后,能连续多年生长开花。当然,尽量避免秋季播种,因为此季播种则需要在次年春季补播或重播,才能保证景观效果。
三、野花组合的种植特点
3.1种植地块的选择
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是野花组合与一般栽培花卉相比,其具有的绝对优势,但在实际播种种植时,还是要综合考虑如下几点:植物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场地上生长?如果该场地以前任何植物都不生长,甚至连杂草都无法生长,那么这个地方就没办法进行种植野花组合。再如,土壤和空气湿度能否满足种子发芽和出苗阶段的需要?附近是否有丰沛的水源来补充水分?哪些杂草会在欲种植的土壤中萌生?种植地块附近的杂草是否会侵入种植地?综合上述因素会让您对野花组合种植场所作出较好的选择,并能确保种植的成功率和成活率,以及绿化效果。
3.2播种方式
首先要确定欲施工地块的种植面积大小和整体地形。种植地块面积较小,则可采用手播或用气旋式播种机播种。采用比例为沙子∶种子=1至2∶1的混合播种物,主义要选用干燥洁净的沙子和种子混合。播种完毕,用木耙轻轻将播种地块带一遍,保证覆盖土厚度不得超过种粒直径的2倍。如果种植地块面积较大播种,如5~10亩活更多,最好使用条播法。即最大行距为6厘米左右的条播距离,播种后,使用镇压机压实土壤,使土壤和种子的混合播种物尽量与土壤密实接触。对于局部地区不能使用普通的播种设备,例如陡坡、山地的地块,则应采用喷播机播种。即事先将种子、水及其他混合物配制成的混合浆液,灌注喷播机内,根据需要可喷到预定土壤上。播种浆液中应该配置附着剂,从而有效的固定种子,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掺入农药、肥料、着色剂等添加剂。
3.3播种季节及时间
一般应选择当地最适宜播种的季节,即为野花组合的最佳播种时间,特殊情况则另当别论。选择播种的最佳时间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气候、降雨量以及施工所选择的品种。在气候凉爽的地区,春季、夏初或晚秋较为适合播种。多年生的花卉播种可以选择在早秋的时候,因为其在进入冬眠之前还能保证10-12周的生长时间,与之对应的那些秋季干旱而春季雨量比较充足的地区则可采用晚秋播种。气候温和地区选择面比较宽,可选择秋季或整个春季播种。秋天在雨季来临之前播种,春天开花的时间也会较早。
3.4种植密度
最大和最小播种量是野花组合施工的控制范围,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最小播种量的标准为:每平方米650至750粒种子(约0.6至1.2克/平方米),这个播种量的确定有如下条件:土壤肥沃、杂草在人为控制范围内。最大播种量为每平方米1300至1500粒种子,(约0.9至 2.5克/平方米),当土壤情况不理想、有较多杂草或是突出色彩效果的要求较为强烈时,则需保证这一播种量。
3.5灌溉和施肥
充足的水分是野花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必要条件,种植前将土壤浇透,并且尽量保证在4-6周内保持土壤湿润程度,然后渐渐减少水量。局部地区不具备灌溉条件,播种就应该选在春季或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子发芽以后,应根据气候及当地降水量渐渐控制浇水量。在气候干旱地区,除了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还有重点控制杂草的生长,避免水分损失。野花能够在相对不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但笔者还是建议您在种植前测试一下种植地块的土壤养分。如果需要加养,建议使用低氮肥料,在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的同时,还应适时的提高土壤的质地,同时还要避免土壤养分过胜,使杂草生长茂盛。
四、野花组合的混合原则
野花组合的混合是以降雨量、温度、湿度以及海拔等气候条件为基础配比而成的。野花组合中的大多数品种对于土壤类型、氣候条件和海拔高度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其中一年生的野花种植当年即可出现效果。野花组合中除个别潮湿地块的耐荫的组合外,绝大部分的野花种类都需要相对充足的光照。
野花组合花色可选择性较丰富、而且花期延展,每一个野花组合都基本跨越了春、夏和秋季三季开花。花的颜色有蓝色、紫色、红色、白色、黄色。野花的高度从地面匍匐型到2m不等。
一般来看,野花组合中的每一种野花的数量都是平均的,但是由于不同品种原因造成适应性以及耐候性会有差异。例如,大多数野花组合中,选择较少的侵占性野花品种。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最高质量的野花配比组合。
五、结语
野花组合如果得到较好的使用,会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及结果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对野花组合的使用还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希望本文可以为业界同仁提供较好的参考,为我国的野花组合使用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1] 郝瑞霞,《园林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便携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2001 [S].
[3] 李谦,园林绿化专业技术难点的控制和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