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浓情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上期内容中,我们通过原日本社会党副总书记、“日中友好21之会”会长曾我祐次老人的口述,回顾了“日中友好21之会”15载来华义务植树的历史。该团中还有众多长期支持中日友好的原社会党老党员以及日本普通百姓。本期,我们将通过对永田清、户井田正员、高山义和、金内制治、萩原多惠子、永田美枝子等植树团重要成员的书面采访,聆听他们讲述那绿意盎然的友好佳话。
  彬县是中国经济社会
  快速发展的缩影
  谈起15年前我们对中国的印象,一是人多,二是那是一个自行车的王国。第一次前往彬县时,我们从西安出发乘火车,路上花了五小时。彬县土地裸露,山坡险陡,自然条件艰苦,气候少雨干旱,基础设施简陋。入住的旅馆有时会因旅客太多而导致夜间突然停水,十分不便。但彬县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友好,当地政府每次都热烈隆重地为我们举行欢迎会,迎接我们的到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难,将植树活动坚持到底。
  植树活动一年又一年地开展着,同时彬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县容县貌逐渐变得干净整洁,繁华的街道两旁掀起了购物中心、商品房的建设热潮;当地人开始追求时尚,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十年光阴似箭如梭,彬县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生动写照,而我们也自豪地成为了这一切的见证者。
  共同劳动令我们之间心有灵犀
  植树活动是“日中友好21之会”的根基,无论寒暑,从不间断。犹记得有几年植树地点天气恶劣,或降雹落雪,寒意袭人;或炎天猛暑,汗滴下土。但无论处于何种条件下,我们始终同当地的农民朋友们一道,挥锹动铲,一丝不苟地完成植树任务,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经常猜想,中国的农民朋友们究竟如何看待“日中友好21之会”的植树活动呢?我们只想告诉他们,植树活动无关宗教、无关政治,希望他们能够或多或少体会到我们这些日本人对于中国的友好之情。
  在劳动过程中,虽然我们与农民朋友们语言不通,每次和他们接触的时间也非常短暂,但我们相信,共同劳动令我们之间心有灵犀。唐代大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描绘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与中国人民一同流汗,共同培育起日中和平友好的参天大树,这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愿日中友好之树茁壮成长
  在彬县的十年里,我们植下的大多是苹果树、杏树等经济树种。而在卫辉的五年中,我们开始栽种观赏用的樱花树和柏树。在卫辉白山公园、比干庙,红花翠柏相映成趣。我们心中一直企盼那一棵棵寄托着和平友好心愿的樱花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希望有朝一日,当地的孩子们能够在美丽盛开的树下赏花,市民朋友们能够在落英缤纷中休闲,我们亲手植下的樱花树能够作为日中友好的象征为卫辉人民所喜爱,深深扎根于日中友好之中。
  两国友好源远流长,
  必须以史为鉴,加强交流
  15年来,我们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折服于中国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日本引进了中国的文字、造纸术以及佛教等先进文化,甚至在建造首都平城京与平安京时,也以当时的长安为模范。古代中国对日本无私的文化哺育,为今天日本人的精神殿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可否认,日中两国间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我们对日本在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怀有深深歉意。2014年,我们专程前往江苏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见闻感想,至今难忘。回国后,我们一有机会,便要向朋友们介绍南京大屠杀等日本侵华史实。此外,我们还参观过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并将在参观过程中拍摄的有关史料照片向日本国内有关部门投稿,后来得以在公开展览中向普通日本民众展示。
  有这样一个情景,使我们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2014年我们访问苏州,在餐厅就餐时,同餐厅老板聊起两国关系。那个老板说:“2012年,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及日本政府在尖阁列岛(注: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的消极错误言行导致中日关系及两国国民感情严重恶化。近两年来苏州的日本游客大量减少,相比之下,访日中国游客的数量却不断增加,这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没有敌意。希望日本朋友多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实地感受中国的发展,增加与中国普通百姓的交流。”
  听了这番话,我们不禁感受到,人员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发展至关重要。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的积极努力。虽然一些当权者及右翼政客兴风作浪,在日本国内不断煽动敌视中国的言论,日本国内左翼政治力量也渐趋衰落,但大多数日本人绝不希望发生战争,爱好和平的力量仍是社会主流。我们要肩负起“日中友好21之会”的友好使命,带动更多的日本民间人士投身两国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增进两国人民面对面的交流。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变暖带来冰河减少、海平面上升、干旱等现象,由此导致的沙漠化、水资源及粮食不足等问题越发凸显。其中,沙漠化是最严重的世界性难题之一。中国长期被沙漠化所困扰,日本也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实现绿色地球,各国都应积极通过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为之努力和奋斗。这也是“日中友好21之会”创立初衷之一。
  15年来,我们在华种下数万棵绿苗,以绵薄之力践行了创立之初的诺言。同时,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环保事业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需要日中两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并使之成为日中友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造福两国后代子孙。
  (责任编辑:张凯)
其他文献
菲律宾南部遭受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让世界惊愕不已。此次恐怖袭击具有民族分离组织与恐怖极端组织合流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武装叛乱的特点,其背后的根源不仅与菲律宾长期存在的摩洛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伊斯兰国”从中东向东南亚渗透和扩散的产物,值得有关国家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2017年5月中下旬,在英国和埃及发生恐怖袭击的同时,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尼等国也相继遭遇恐怖袭击,尤其以菲律宾极端组织与“伊
2014年5月12—13日,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与苏丹全国组织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非民间论坛在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举行。  青白尼罗两河交汇,异色蔚奇观  中非民间双剑合璧,同心谋发展  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是一座因气候炎热干燥而有“世界火炉”之称、传统阿拉伯风情与现代都市风貌并存的城市,“青白尼罗河交汇”是其最为引人入胜的奇观。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水色蔚蓝,发源于乌干
【内容提要】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强的世界局势,以及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国外交在识时、顺势、坚守、创新的基础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历了艰难险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非凡的历史性成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统筹思维,加强战略谋划,着力塑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维护世界和平
2013年是中美军事关系史上永载史册的阳光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句“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给中美两国带来了走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阴影的希望。但在中美军事关系刚刚预热之际,怀疑和看衰论者仍不绝其道,中美军事关系的改善是策略性的,还是战略性的?是短暂的,还是长远的?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回答“宽广的太平洋如何容纳中美两大军事力量”这一核心议题。  一、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军事
2013年10月,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就周边外交工作专门召开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指出,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中国和周边国家人民往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要全方位推进人文交流,广泛做商界、学界、媒体、智库等阶层工作,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打造一支活跃在周边的民间外交队伍,润物无声地增强中国的影响力。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
内容提要 中国国内的富余产能和财政盈余正好能够满足拉丁美洲对工业化和产品价值链上行的需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五大“轴心”之一,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亟须升级。中拉全面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内涵享有共同基础,前者更是后者的延伸,双方在多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如两洋铁路建设)领域已达成共识。  关键词 中拉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合作;铁路  DOI:
应赞比亚副总统盖伊·斯科特和坦桑尼亚副总统穆罕默德·比拉勒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于6月18—27日对两国进行正式访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陪同访问。此访适逢赞比亚共和国独立50周年、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成立50周年以及两国与中国建交50周年,既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访非成果的一次重大对非外交
2018年6月9日,由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的2018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十一届万寿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以“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政府引导与民间互动”为主题,来自金砖五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其他从事人文交流的行业人士等100余人与会。与会嘉宾围绕金砖国家人文交流的意义、机制创新、促进民心相通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金砖国家加强人文交流意义重大  
2015年5月28—29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天津静海县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财团法人日中经济协会、韩国循环资源流通支援中心协办的首届“中日韩循环经济论坛”在津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官产学研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城市矿山·循环子牙”为主题,共同探讨三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本次论坛紧紧围绕当前中日韩区域合作核心内容与地方城市合作需求,主题鲜明,务实高效,成果显著
怀抱骨灰往返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高秉涵,终将成为现代中国的独特风景。肝肠寸断的骨肉别离,孤老终身的爱情坚守,一对对亲人在骨灰中相认,浓郁的菏泽乡情勾起百年风云的悲怆记忆,更蕴含对两岸骨肉亲情团聚的强烈期盼。伟大的老头、伟大的老太,这些平凡命运远比虚构更加震撼动人。  引 言  没有一条回家的路,比这条更艰难:不仅要跨越地理意义上的海峡,还要跨越现实政治的鸿沟;不仅要缩短千山万水的时空,还要弥合心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