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鸦:与小说一起成长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5458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谈卫鸦小说创作以前,我想提一下他专业创作前的生活。2005年初,我和卫鸦在“天涯虚拟社区”相识,那时他在网上连载他的长篇小说《十里长堤》,其流畅、优美的行文让我大为吃惊,特别是整体雄浑的气势,让我联想到他是写作多年的资深作家。
  和卫鸦联系上以后,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他不光不是作家,在写《十里长堤》以前,连中短篇都没摸过;他不仅没摸过小说,连他大学时学的专业也和文学无关。于是我脑海里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就读于湖南大学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卫鸦白领打扮,坐在办公室哔剥剥敲打键盘,又细又白的十个指头龙飞凤舞,嘴里还叼着烟,一副小资做派。因而我眼前的卫鸦是个青年才俊的美男子,风流倜傥,不说“美如潘、富如邓”,仰慕他的异性和同性肯定不在少数。那时彼此聊天的时间很多,卫鸦自称票友,我和他两炷香并在一起就越烧越猛了。
  卫鸦的长篇很快就写完了,对于初次写小说的人来说,算得上成功:情节波澜起伏、语言华丽流畅,故事也完整,一条长堤连接了家乡兴衰荣辱和几代人的命运,立意有一定深度。小说完成不久以后,卫鸦突然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从事专业创作,并入住宝安三十一区。我的第一个反映是,卫鸦大概喝多了酒,被完成长篇的胜利喜悦冲昏头脑。首先,在这个文学几乎不可能养家糊口的年代,从事专业创作会被人看成不务正业,还可能受人耻笑;再说现在写小说的人有多少?抓把石头往街上一扔,砸中的二十个人中都有三五个能舞文弄墨的,更何况现在成名的作家每人在期刊上占把椅子,你卫鸦就是拿着机关枪上去抢,也不见得能沾半边屁股。当然,喝醉的人不会承认自己醉了,我想他大概在和自己赌气,证明一下自己实力,于是这个年薪十万以上的白领就提着行李过去,加入专业创作的洪流。
  在搬到宝安区以前,卫鸦仅发表过一个短篇处女作《血婚沙》。让我们来算笔账,如果以此篇的稿费计算,一月发两个短篇加起来两万字,一个月的收入是两千,除去房租水电和生活费,一年还存不到一万块,何况像他这类不知名的作者,刊物发表周期短则两三月,长则一年两载,此举和慢性自杀无异。虽然我和他是好友,又同样热爱文学,但我脑海里依然盘旋着卫鸦大脑电路板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念头。理科出生的他一点都不理性,线路和CPU不是暂时性的被雨淋湿,而是需要拔掉、清洗甚至扔到垃圾桶作废换上新的,他这哪里是生活的升级,完全是背着块大石头自己往悬崖下面跳。
  搬到宝安区的起初几个月,我从网络上了解到他的生活是艰难的。从精神上看,小说投出去没反应,其结果是增大烟瘾和酒瘾;从大环境来说,需要重新进入新的生活圈子,加上他普通话不好,和人打交道会碰上一定困难,好在同住宝安区的还有几位朋友帮助,卫鸦的小说进步很快。
  卫鸦初期的小说就展现出他驾御小说的天赋,首先是语言好,随便从哪里挑一段出来读都很漂亮,这大概得益于他从小就读中国古典文学、后来又涉猎各类文学刊物以及外国名著;语言的流畅、空灵是他初期最大的特点,这似乎也是湖南这个神秘、古老之地青年作家的共同特质。他的题材范围摄取面广,写民俗民风的代表有划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节》,有写婚嫁礼仪的;写儿时记忆的有《铁轨》、《父亲背我走十里》、《炉观镇系列》等;写先锋和魔幻题材的有《天堂》,写家族复仇的《刀梯》……小说写得多,毛坯料更多,这是每个初写小说的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更何况专业将近八个月都难发一篇,谁都会感到泄气。后来卫鸦也和我提过,当时他差一点就放弃小说了,但后来还是坚持往下走。除了热爱文学之外,当时我无法了解什么催促他向前迈进。我还记得当时他的小说虽然有特殊气质,但语言的流畅同时也是把双仞剑,叙述不够节制,他也意识到这一点,想方设法从瓶底里钻出来。
  2006年是卫鸦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转折点,2005年陆续投寄出去的小说慢慢发表,06年5月他在《花城》上发表的《老街》标志他的文学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了。其实在发表这篇小说以前,我就接到过他湖南老乡给我打的电话。我记得那人是律师,找我要卫鸦的联系方式,说卫鸦笔下的驴观镇和长堤让他想到湖南娄底。一个已经远在他乡的陌生人,从文学上找到共同的情感归宿,除了证明卫鸦的小说真实、可信之外,努力也得到回报。
  2006年期间,卫鸦在《作品》、《花城》、《福建文学》等大小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小说,十五篇还是十七篇我具体记不清,但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欲望非常强烈,质量也在稳步上升。他勾勒人物形象生动,也很会借助环境和烘托整体氛围,他笔下描述的几乎都是小人物,没有深圳特区的繁华喧闹,没有歌舞升平的红男绿女和广州、深圳的饕餮食客,他依然以一个远方游子的眼光关注他的家乡和亲人,这大概就是对浮躁都市中人们所需的寄托吧。这一时期卫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变了,他不再是一个头上插着各种仪器的科学怪人,而是坐在钢筋水泥都市中的思考者。那些坚硬、冰冷的水泥和面孔在他笔下隐退,窗外的喧闹和浮躁也拒之门外,他那窄小的蜗居内长出鲜花、草地,我仿佛看到一个湖南娄底朋友正在蓝天白云下遐想,嘴角含笑,而身下却不过是一张小床。
  2006年7月,我去深圳拜访文友,王十月和叶耳是率先见的,当晚的台风阻碍了卫鸦的行程。不过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见到当时住在深圳南山区的卫鸦,看了他第一眼,我就忍不住想笑。卫鸦个头不高、黑黑瘦瘦,笑起来一口白牙,和我想象中的风流公子相去甚远。当时我就和他开玩笑,卫鸦,没被台风吹跑啊!他有些腼腆,不过神交已久,很快就亲近起来。
  人们总是喜欢拿小说中的主人翁和作者相对照的。即便我也从事文学创作,不免也会这样想。王十月、叶耳、老那不怎么抽烟,卫鸦和我则一根接一根抽。和他闲聊中我知道他这两年又看了不少外国近现代名著,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萨特《恶心》和《墙》,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库切,并对《耻》和《等待野蛮人》称赞不已。库切的小说冷静、残酷,构思周密,特别像《耻》这类的小说是从私人体验出发,在新旧社会、种族和文明的碰撞中体现和揭露人性本质的。卫鸦的小说感觉和他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会喜欢南非作家作品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了解到他是在寻求突破口,即在内容、叙述业已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深入进去,抵达内核,可见他在阅读选择和思考上是有自己独到见解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生活中的卫鸦不善言辞,一群人走在一起,很可能会把外表普通的他湮没进去。但你和他相处时间稍微长一点,他这只黑瘦的面包就渗出油了,你看不见却发现他老在走神:吸烟就好好吸吧。他非要蹙眉老烟鬼那样猛啜,一问原来在想小说情节;再比如大家说要到哪里去玩,他说哇呀,我家里有事,得赶快回去!我们会想,哦,原来是个恋家的好男人,难得啊!不过他人是谦和的,有新手给他看小说他不会马上提缺点给对方当头一棒,而是先说优点再委婉指出毛病。朋友间有争执,他不会红脸或坚持下去,但他心里却是有判断的。
  我和卫鸦一行人等在深圳和广州市呆了几天之后,又一起跑到湛江找王棵。老那开的车,卫鸦一路没多说话,好家伙,原来他把我新买的那本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口气读完了。我问他读后感,他连称好,语言好叙述好内容构思巧。具体再问,他就说不出来了,不是没想法,而是他不习惯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要是当时给他笔和本子,可能一篇文学笔录就出来了。
  卫鸦能不能吃辣椒我不知道,游泳他是不行的。他更爱站在大海的浅水区看渔民用传统方式捕鱼结网,黑脸庞上的眼睛亮闪闪的。捕鱼的整个过程他一直在留意,一个好的作家不一定是个整天扯着嗓子,高举文学大旗裸奔的人,不过在生活中绝对是个细心的观察者。海浪、鱼鳞和沙砾都可以成为他的创作素材,在海边的那天,卫鸦对我说,我要能在这里住一两个月,一定能写几篇不错的小说。我说好,我陪你,我现在看到的你也是立体构成了。卫鸦想了想,说,我也从你这里学了不少东西。我问他学到什么?他说,学会不让烟灭呗。经过他的精确计算表明,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烟瘾明显增大:二人×两包(每人)=四包。
  从深圳坐飞机回去以后,我和卫鸦依然保持密切联系。从2006年到2007年,卫鸦在《作品》、《花城》、《青年文学》、《芙蓉》和《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小说,风头正劲。从事专业写作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发表了将近百万字的小说,还上了众多有分量的刊物,不能不叫人吃惊。再看他2007年发表的作品,从前不够节制的语言看不到了,主题和内容更加集中,特别是结尾,有余音绕梁、欲说还休的感觉。当然,他的小说中也有情节和语言惯性推动时感到不够出彩的瑕疵,但现在我不得不说,他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就在不久前,我得知卫鸦在办工厂,还请我帮他们设计厂标,这又是我没预料到的。于是他卧室里花花草草从我眼前飞了,变成了电线、火花、男女工人……我不知道卫鸦脑子是正极还是负极,反正你摸不到他下一步干什么,明明象棋快赢了,他又说想下围棋了。这次卫鸦告诉我要增加生活阅历并减轻经济压力。我再问他写作怎么办?他说,当然要写下去,反正写作是一辈子的事嘛!卫鸦的脸现在又模糊了,我想象不到他是怎么办公和带领团队的,也想象不到办厂会碰到哪些主观和客观因素,更无法揣测他怎样协调小说、生活和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只知道有所谓猛男是外表上的强健刚毅,卫鸦不属于那类人,他的种子在里面,他会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走下去。
  
  作者简介:
  刘小骥,笔名刘小冀,197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幼年曾习音乐,后转攻绘画。2004年至今旅居成都,先后担任过文学编辑、职业广告人、自由职业者,现为巴蜀书画院副院长。2006年初开始发表小说,曾在《青年文学》、《中国作家》、《黄河文学》、《辽河》、《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
  责 编:鄢文江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用户发短信到10607503377394;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其他文献
夏季的一天,民俗学者小杜到某山区采风,天色已晚,他来到山间小旅店住宿。  登记住宿过程中。小杜见女店主性格开朗,颇有文化。便与她攀谈起来:“请问店主贵姓?”女店主打量一下小杜,看他是个喝墨水的人。便有意不作正面回答,只见她手指桌面上的一双木制筷子,说:“就姓这个。”小杜心想:筷子是木制的。两根合起来不正是个“林”吗?“原来老板姓林,顺便问问你先生贵姓?”小杜说。女店主又做起哑谜来,她手指靠在墙边的
期刊
冬至过后,寒气袭人。这天。石头村的张大爷和王大妈收到一个包裹,原来是他们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给老两口每人买了件羽绒袄寄回来了。  张大爷和王大妈将袄子穿在身上一试,大小正合身。闻讯的邻居前来看新鲜,齐夸老两口的儿子儿媳孝顺,羡慕他们有福气。张大爷和王大妈自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一阵暖流在他们身里流淌起来,心里更觉热乎乎的。  晚饭时,张大爷叫王大妈多弄两个菜,说要喝两盅烧酒。王大妈欣然答应,就到厨房忙
期刊
表弟来中山差不多一个月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每天来回于人才市场与我的租房。搞得我每次打电话回老家,大姨在那头牵挂这牵挂那的,让我很不安。  20号那天我休息,陪表弟坐公交车去人才市场。当时车厢里只有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前面的位子上,表弟上车后在中年男人的旁边坐了下来,我便坐在他们后排。一会儿,中年男人叫司机停车后便下车了,车子重新启动之后,表弟在中年男人坐过的位置发现了一部手机。那是一部有七八成新的彩
期刊
如今物价上涨。手机却狂跌。一千多元可买一款功能齐全时尚的手机。所以买手机的人特多。我所在的公司有五百人左右,据说有超过半数人有手机,联系起来特别方便。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充电难。为了安全生产。公司严禁任何人在车间和宿舍充电,违者记大过一次。为此公司在门卫室开设一充电区。有保安24小时值勤。既可以防止丢失手机或电池。又可以保证安全。  星期天我想找朋友一块去书城,不巧手机没电。怎么也找不到座充,没
期刊
智多星家穷。但足智多谋,财主也敬畏他几分。他最恨欺压穷人的财主和走狗,常找机会戏弄他们,为穷人出口气。  这天上午,智多星正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女儿进来说:“镇上的蒋老爷派人来送帖。”智多星见一个穿着体面的管家走上前来说:“智多星,我家老爷今天生日,请你去赴宴。”便递上请帖。智多星认识这个管家。也见过他狗仗主人势的恶行,只是一直苦于未找到机会教训他。他打开请帖看了一下。计上心头。因为封好的请帖内写
期刊
放下就是快乐,生命之舟需要轻载    1998年12月,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年的日子。  中央电视台为了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准备拍摄一个“20年·20人”的系列专题片,从100多位候选人中层层筛选,最后确定了20位代表。在这20人中,有两个是来自深圳特区的。一个是安子,另一个是王石。  黄东文当时是深圳电视台的编导,央视委托他拍摄安子。黄东文接下任务后,先后10多次找安子,请她配合。但每次都被
期刊
绿晶酒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豪华,一品公司副总经理刘志明,在这里过四十岁生日。  刘志明中等身材,头发油光闪亮,站在酒店门口,给男士敬烟,和靓女握手;身边站着体格高大、气度不凡的王之杰,来者不拒地收红包。  总经理许培正走上台阶,刘志明擦擦手,双手抱拳迎上前,亲自引进大堂,紧跟许培正后面的性感女郎,笑得妩媚,一袭低胸紫色连衣裙,将她婀娜身材暴露无遗。王之杰的目光一直跟着她,直到阿梅来了,用手上的红
期刊
二十年前的那个冬季,大雪纷飞,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山野、村庄,摇撼古树,我的叔叔因为罹患鼻咽癌不治而撒手人寰。奶奶老泪纵横,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哪!婶婶哭得呼天抢地,时常在落日的余影里望着叔叔安息的方向喃喃自语,让我每每望着她苍凉的背影顿生辛酸。  十八年前,同样是一个冬季,大雪漫天飞舞,我母亲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带着遗憾和对亲人的眷恋,追随孤寂的朵朵雪花去了另一个世界。这
期刊
雨后,凉风习习。天气颇有些冷意,琛秋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病房里四处弥漫着呛人的药味。这片花园却不错。在住院部的后面,没有人声的嘈杂。平整的草坪似柔软的绿毯,绿莹莹的养眼。几座亭阁,石桌石凳。增添小园的闲情逸致。琛秋坐在亭边的长椅上,享受着雨后的凉爽和清新。  做女人就是事多。琛秋带点嗔怪地说,也不知志华咋弄的。不小心竟给自己搞出了宫外孕。志华是琛秋的老公。志华就笑着逗她,我可是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
期刊
连日来细雨霏霏,空气潮湿,阳光难得偶尔一露,旋又乌云满天。稍稍受到天气的影响,心情有一点沉闷的感觉,但远远谈不上抑郁,只希望早日感受明媚春光。  接近春分之时,这天我走上露台,只见天空是一大片轻纱般的淡墨色的云团浮游着。云虽不白,但淡、絮、轻灵,天空故而显得高旷,而不是沉沉的下压。四围的远山为乳白的浓雾遮盖,只见一点点山脊的轮廓;近山则显出清幽、静穆的样子。  一只燕子灵动地从眼前飞掠而过,展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