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得“好”,—定就学得“好”吗?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教师的优质课展评活动也随之常规化.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学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每个施教者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上课也都比较成功,其中两位教师最有代表性,具体特点为:教师A的课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的CIA课件让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B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不多,让学自己探索解题方法,总结规律.然而,在教师评课时却出现了争议:对于确定哪一节课更好时,教师意见不统一,争论很激烈;对于上课形式,平心而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最后由“专家”拍板:教师A形式更新,观念更超前,被确定为“优质课”.现将课堂选录如下:
  示例(同教材施教内容):如图1所示,有一个长方体,经测量它的长、宽、高分别为7cm,4cm,6cm;现有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侧面一个顶点A,到相对最远的另一个顶点C1,问蚂蚁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cm?
  
  教师A: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了一个课件,出示一个漂亮的长方体,而且三维立体,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立体图形进行各个侧面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长度.(如图2、3、4)
  通过比较各种翻折的情况,分类讨论以后,有三种不同计算结果,得出最短路线是第三种结果(如图4)值为149cm.
  教师B:没有利用多媒体,而是在课前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要求每个座位至少带一个生活中的长方体盒子(如各类包装盒)来上课,也可以自己用纸板动手制作.出示题目后,让同学自己动手操作、分析计算,将各种可能情形在黑板上一一列举,通过比较,同样得出最短的方案(如图4),课上得朴实无华,最后结合上述得出结论:当长、宽、高中最短两条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斜边就作为最短路线.
  下课后,笔者当了一个有心人,设计了一个小问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7,9,从顶点A到顶点C1在长方体表面拉一根线,求这根线最短值是多少?
  将上述小纸片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当场完成,时间均为5分钟,总分均为10分.评分标准相同,现将评分结果列表如下:(单位:人)
  
  很明显: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教师B上的乙班学生的平均分要远高于甲班的学生,但是教师评课时却是甲班的教师A要优于教师B,这是为什么呢?专家对教师A高度评价“能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演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备课充分,教师个人素质高等”.在其背后,还蕴含着哪些理论困惑呢?
  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被“专家”点评为好课的甲班教学效果却不如乙班呢?
  
  思考1:课堂设计要重视学生知识摄取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对教师A,课备得不可谓不充分,单就制作这个CAI动画课件,可能花上几夜时间;讲解不可谓不生动,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讲解透彻、完整;应该说教师A课讲得很“好”,学生很爱听,但为什么学生并没有学得“好”呢?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甲班同学得到知识都是教师“嚼好的养分”,吞咽得快,但没有吸收,当然“饥”的也快.课后,笔者曾问甲班一个得“0”分的同学,他回答的话颇耐人寻味:老师讲的时候我很懂的,但是自己做的时候,由于没有模型就无从着手了.的确如此,乙班的同学在课后答题时,又都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盒子,能较为直观的找到边长,展开图形进行计算,可见“自主探索的知识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是颇具实用价值.
  
  思考2:课堂评价必须建立在“教学有效性”的基
  
  础之上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我们评价课堂是教学形式重要,还是效果重要?应该说教师A的课上得不错,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固然重要,但是唯有体现教学效果,形式、方法和手段才能有现实意义,教学效果才是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一切的教学设计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上课不能为了得到“专家们”的赏识,而去设计教案,“不能为了被评为好课而去上课”,华而不实的课堂并不应成为“新课改”的代名词.
  
  思考3:将课堂还给它的主人——学生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是不是课上得生动,就一定够了吗?我们一切的课堂设计都应围绕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方法来展开.由于现在学校评课仅仅局限于教师和所谓的“专家”,而遗忘了来自课堂主人的反馈,使得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形式“新”,气氛“活”.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过程,接受的效果.所以我想说:现在学校校本教研中评课要改变以往只是教师同行和“专家”的点评,还应注重来自学生的反馈,或者说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更全面的,更客观的.因此,我们在提倡有效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真正使“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通过以上的思考,本人认为现在学校数学教学太过于重视教学的形式“好看”,特别在评优质课时,而忽视了教学实效,教师“讲”得好,并不代表学生“学”得好!如何让学生学得有效,知识真正的“消化”掉,并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从根本上转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观念,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基于人、为了人、提升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让有效性教学体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课堂教学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1课例背景    2006年5月14日上午10:00,台州市省级教坛新秀评比课堂考核在台州市实验中学进行,通过抽签,张文琴老师上课的课题是《解斜三角形》(复习课),上课班级是高一(7)班,上课时间是2006年5月15日上午第二节,每节课45分钟,本课例获得高中数学组课堂考核第一名.    2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三角形中有关的基
期刊
摘要:本文以《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设问效度、实施回答、反馈评价三个方面就如何在预习指导下进行课堂设问进行了探讨,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预习指导;课堂设问;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的方式,掌握处理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因此,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教学对学生自主思考
期刊
1如何正确看待探究性学习和教学?    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目前正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正被广泛使用.但对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探究性学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以上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作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探究性学习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时恰当引导下,通过自身探索相对独立的做出“科学发现”或创造;经历探索规律、定理、概念等的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感受其中
期刊
教材及内容:浙教版八下《分式的加减》.    师:两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解决分式问题都是化为同分母从而转化为解决分子整式的问题.  点评:在挑战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找出两种方法中包含的共性,从问题解决提升到解决分式问题时通过化为同分母从而转化为整式的思想,将分式的加减与分式的相等相融合.  5在知识的整理中自然清晰结构并突出思想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哪些内容呢? 
期刊
最近听了一节关于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高三复习课.执教的L老师举了几个比较常规的例子,听后颇有想法.     对选择用三角换元法求解的学生,笔者又追问;如果去掉条件中的x>0,y>0,那怎么办呢?学生表示没想过.  由此笔者认为,L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他所采用的是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远远不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是当了一回看客,
期刊
注意:凡同一题号下注有“课改实验区考生做”的题目供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注有“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的题目供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没有注明的题目供所有考生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三的数学复习课就更加难上,原因大约有三方面:一是数学本身的原因,它的抽象性、逻辑性与技巧性等,令人望而生畏,不似语文等学科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二是因为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尽管掌握的并不好,由于没有新鲜感,也提不起精神;三是教师没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很多高三的同学经历了一整年的复习,面对着并不很难的高考卷,仍是一筹莫展.如何调动学生的
期刊
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又难免出错,特别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已成为老师和学生最苦恼的事情之一.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老师会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然后作个简要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训练容量;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批改后交由学生自己订正,由于课后各门课作业较多,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么被动应付,一抄了之,要么干脆不订正,以至于单元考试时
期刊
摘要:立体几何的学习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尤其是解答题,学生往往找不着入口,显得束手无策. 作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呢?毫无疑问,审题是关键.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详细分析了审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例题展示审题的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立体几何;审题    立体几何由于抽象、逻辑性强,不少学生觉得它难学,不易掌握,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恐惧感,尤其对解答题更是望而却步,无从下手. 其实不必害怕,
期刊
进行数学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在上课中应成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和探究者,教师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和探究,使得学生不断产生探求数学奥秘的强烈愿望,从而数学课堂教学高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