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tai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际贸易专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行业中体现为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相结合。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动力、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并提出了加强实践部分课程建设、提供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改革考核体系、加大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投入等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国际贸易专业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24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Applie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NAN Xuefeng, JIN Shizhu, DENG Deh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bian, Jilin 133002)
  Abstrac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et +" is reflected in the industry as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trade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he applied tal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motiv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building, providing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for the faculty, reform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pplied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et +";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applied talents
  1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贸易逐渐进入低迷状态,而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一变化给予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们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但跨境电商行业需要从业者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培养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更多复合型人才。[1]
  目前,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开始从以前的只重视理论转向兼顾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式具体增加了以下几个内容。[2]第一,校企合作培养。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平台,学校依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加强专业能力。第二,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推动对外贸易行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校通过举办校园创新创业比赛或建立创业实训基地等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第三,引导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让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证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选择并考取适合自己就业方向的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虽然目前各个高校积极改进过去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无法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要求。
  2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是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将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进行融合,是主流的新型对外贸易模式。但是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却往往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专业课程前沿性不强,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
  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未能跟上行业新兴变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局限于传统国际贸易。第一,涉及到跨境电子商务内容的极少,未开设如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运营与管理、网络销售等相关课程;第二,实践课程大多使用购买的模拟软件实训,少数院校甚至没有模拟软件,完全依靠教师安排实践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教师自身职业所具备的局限性,不能实时跟进国际贸易最新前沿知识,这就导致教学内容与实操业务无法衔接、与真实工作环境不能完全接轨,使得打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旗号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弱化了核心竞争力。第三,在跨境电商兴起后出现了第三方支付的结算方式,而这些网络化与电子化结合的国际结算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鲜有涉及,课堂教育内容陈旧,满足不了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第四,英语是对外贸易中使用的基本语言,也是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语言,而在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英语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针对四六级考试,应用性低,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弱,导致在面试时没有优势,面对客户时也難以使用专业英语表达。   2.2 缺乏“应用”与“学历”相融合的复合型教师[3]
  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对国贸专业师资队伍提出新要求。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招聘时高学历的硬性要求,具备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授课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应用”能力,即对企业用人需求有所了解,从而针对性教学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具备丰富企业经验的“应用型”企业人员,由于学历的硬性规定无法进入高校任教;同时,能将专业领域内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且经验丰富的高学历企业人员往往发展较好,职位与薪资较高,不愿进入大学任教;而在高校中,学科带头人主要投身于学术科研方面,教学的时间精力则比较有限,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上经验不足,且在短期内难以提升。另外,大多数高校老师普遍缺乏社会经验,通常是硕、博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未在企业任过职,自身实践经历不足,难以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师资团队建设不完善、缺乏复合型教师是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3 教学方式无新意,学生主动参与度低[4]
  目前高校主流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教学。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现为书本教学,教师将书本上的理论、定义、习题和拓展等部分进行综合系统性的讲解并归纳分析与总结,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并使其对专业层面有较为宏观的认识。理论教学往往辅以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法的优势是能模拟场景,将学生带入理论知识外的实际应用场景中,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置身于应用模拟场景中也可以促使学生借助他人的经验与想法增强自身见解,提高其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但借助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践教学方式往往过于简单,且大多数课堂上使用的案例较简单,跟不上行业发展也无法体现教学科目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另外,不论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或是实践案例教学,教学地点均为教室或实训室,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吸收知识率低、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2.4 现行考评方式与标准简单,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
  全面合理的考评体系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将课堂效果真实有效地反馈给老师以便改善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但是现实的教学考评体系主要是以期末考评为主阶段性考核为辅的方式。期末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度及应用能力,该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趋利性,在日常学习中花费少量精力,将主要心思放在考前突击上,因此卷面成绩在考评体系中的占比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考后知识的遗忘达到最大程度,学生并没有掌握到实际的专业知识,背离了考评体系设置的初衷。阶段性考核一般采用随堂测试、案例发表、课后习题等方式进行考评,由于考评内容还是偏向理论考核,在实际课堂里,实践与实操中积极性高、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却很难在考评体系中得到体现。因此,现行考评体系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对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体现不足,考评体系无法衡量学生真实能力与综合素质,无益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5 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革新动力不足
  由于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大部分高校招生计划总体依然趋于平稳。由于录取率的提升,高校并不缺乏生源,加强自身竞争力以期争夺生源的情况较少,因此,与空间与规模的外延扩张发展相比,革新效益与质量仍未引起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且高校招生考核偏重于理论考察,在每年度生源质量与创新能力均较为固定的前提下,这种考核录取方式对院校自身来说产生了创新质量的“稀释效应”。
  3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互联网+”的兴起促进了国际贸易向跨境电商转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多元化要求。为加速高校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契合度,提出以下几点转型建议:
  3.1 加强实践部分课程建设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
  高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适当加强跨境电商这一热点行业在专业课程中的占比,并在课程中融入实践训练,长远布局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加强专业吸引度,还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专业的变化趋势。
  另外,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国贸专业学生自身均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了解当今就业形势下的热门企业与行业,甚至能够在各大招聘网站上轻松获取企业招聘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利用如假期实习等方式加强自身复合能力与应用性以期契合企业用人需求。
  3.2 鼓励教师构建全面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人才培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教师要具备一流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可采用培训、鼓励、管理等方式激励教师加强科研投入与产业能力相结合,推动教师同时加强学术造诣与产业的应用能力。管理层面要对科研及产业能力进行评价考核量化教师的应用型创新能力;也可以组织国贸专业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培训;还可以放宽应用型人才的学历要求,引进企业专业技能与管理技能优秀的技能人才。这些措施不仅能起到鼓励教师双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当然,高校可要求引进的应用型人才在一定期限以内完成学历及自我素质的提升以满足高校用人需求。
  3.3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就教学方式来说,在讲授中“提出问题”是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专注于讲授的较常用的方式,当然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将问题与讲授内容相结合,所提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看待问题,逐渐适应主动思考从而具备主动学习能力。
  另外,理论性知识作为专业知识整体框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不容忽视的,案例教学从理论基础出发,将其运用到案例问题上,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生活联系起来,接着自上而下讲解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使理论贴近实际,便于學生理解记忆。   還有,“互联网+”背景有助于加强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如在讲解票据相关知识时,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汇票、本票与支票等不同票据的特点与区别,这种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学生的知识框架构成更加具体,可以脱离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
  3.4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素质考察
  出于国贸专业的实践性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国贸专业学生的考评方式及标准应随外部要求而变化,改变主要对理论知识考评的现状,要更加注重考核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要同等对待,这样就能够摆脱依靠课堂出勤率与试卷成绩为考评依据的单一做法,也可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案例、小组作业、实践讨论、随堂测试与课下作业等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还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即可通过考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局面。另外,考评体系可以适当增加实践项目的占比,比如可以把随堂发表的考核成绩加到考评体系里面,具体来讲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章节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发表,就可以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还能够锻炼其表述能力与团队精神,同时达到加强素质教育的目的。当然,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知识丰富PPT内容的同时对所学知识点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
  3.5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投入,大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兴起给贸易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对人才复合能力、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也随之增加。[5]相比于单一学科背景来说,企业更青睐复合学科背景的学生,基于这一思路,高校可以加大学科融合程度,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跨学科讲座与项目,将学生从单一的专业思维中释放出来。
  创新能力与实践应该是相互促进的,高校在鼓励学生培养创新应用能力时,也应该加大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投入。国贸专业可以通过创意营销大赛、跨境电商平台模拟等途径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复合、创新、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组织这些比赛过程中学校要为这些创新团队提供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老师,使学生熟悉项目流程,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利用到项目实践里,并锻炼学生的全局统筹意识与应用能力。
   基金项目:延边大学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J2018018)
  参考文献
  [1] 孙红莺.“互联网+”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4):55-59.
  [2] 关阳.“互联网+”视阈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复合型人才跨界培养模式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436.
  [3] 姜萱.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8(26):249-250.
  [4] 余萍.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J].经济师,2017(04):221-222.
  [5] 褚治广,史伟.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93-96.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的高度融合,高等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作为高校学习管理工作这个“稳定器”,也正处于一个“更新换代”“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通过树立数据思维,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评价、用数据判断,借助“大数据+”这双隐形的翅膀,打造运用数据高效、精准、全面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云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 大数据运用 “云模式”  中图分类号:G6
本文简单回顾了综合分散型控制系统出现的过程、近年来的市场情况以及它们在发展完善的过程表现出来的特点,并从功能与结构两方面作了分析和介绍。最后提及系统的评价及选用
摘 要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越来越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开始实行人才强国战略计划,要求各大高校培养出素质更高、综合性更强的现代化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力资源。因此各大高等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当作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主体,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一切工作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和演变。而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专业且优秀人才的摇篮,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和困难,不利于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湖南智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和讨论,旨在不断培育出更加符合“
期刊
摘 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本案例立足于学校与无锡信捷电气股份公司一年的深入合作,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促进校企交流、推动文化交融;共建体现职业特征的专业课程;共育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共同研发体现校企特色的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推动了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业设计的新构想是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而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建立小组协作竞争机制;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作业,综合采用唱、画、写、说、演、传
目前,农机类传感器的生产,普遍采用标定的方法,趋向精度高,价格高;一般农机的受力设计要求不高,常根据试验和经验决定尺寸,这样的测力传感器不适应实际使用要求.针对这一问
摘 要 本文旨在对国内近年发表的关于“产出导向法”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及梳理,研究发现,该理论为探索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及效率低下”的弊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理论自引入英语教学以来,对中高水平的学生英语水平提高显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自信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提出了其可供研究的前景。  關键词 产出导向法 存在的问题 研究前景  中图分类号:H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