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膝关节构型设计与分析

来源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长时间的半蹲姿势加重膝关节承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外骨骼膝关节设计.首先,基于螺旋理论对机构的可动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外骨骼关节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建立雅可比矩阵;进而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关节的全刚度矩阵;最后,分析了机构在静载荷下的变形情况,给出关节的空间变形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骨骼漆关节设计可用于任意转角的锁紧,为外骨骼膝关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针对回路热管机房空调在数据中心冷却中的适用性问题,总结了数据中心用回路热管空调系统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重力型、气相动力型和液相动力型3种回路热管机房空调系统,并介绍了3种回路热管自然冷却与蒸气压缩主动制冷相结合的一体式机房空调系统的构成方式与运行性能,结果表明3种回路热管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从驱动方式而言重力热管节能效果最优;从使用地区而言,寒冷地区优于温和地区;蒸气压缩/回路热管一体式机房空调系统全年能效比可以达到10.0以上,年均可节能30%左右.并指出了该技术所需关注的技术问
考虑滑移的影响,建立了在半波正弦荷载下组合箱梁的挠曲微分方程,推导了挠度的解析式.结合一座跨径30 m的组合箱梁桥,建立空间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以箱间横联的数量与刚度为参数进行分析,获得了挠度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滑移效应会增大组合梁的挠度;在对称荷载下,箱间横联数量和刚度的增加会减小主梁挠度;在偏载荷载下,主梁的挠度会随着箱间横联数量和刚度的增加而增加;箱间横联的位置宜设置在梁端和跨中位置处.
依托中兰铁路接入中川城际铁路工点,既有路基帮宽段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为得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钻芯取样、单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及理论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高压旋喷桩桩身完整、均匀,桩长、桩径均满足设计要求,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大于设计要求的3 MPa;桩顶应力和桩间土应力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桩土应力比在荷载为50~200 kPa时增长较快,250~310 kPa荷载作用下增长变缓,加载至310 kPa时桩土应力比为25.42~27.93;桩的最终沉降量为21.94~24.88 mm,按相对变
针对酸性环境下混凝土的腐蚀及损伤劣化问题,采用Na2SO4与MgSO4溶液来模拟酸性环境,通过将混凝土试样放入2种溶液中浸泡来模拟腐蚀过程,并对浸泡后的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不同试验条件下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同一Na2SO4溶液质量分数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随侵蚀时间逐渐递减,峰值应变逐渐递增;同一Na2SO4溶液侵蚀时间下,三参数均随质量分数逐渐递减,峰值应变逐渐递增;MgSO4溶液同样得到类似结果.
为了更好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框架结构出发,重点对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以及破坏曲面等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获取结构的薄弱环节;最后,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结果 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测试结果和真实结果基本吻合.
以安徽某水利工程钢渡槽下检查车为例,基于软件SAP2000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有恒载、活载、风荷载的最不利工况下,对14 m跨度的伸缩型铝合金检查车进行力学分析,着重分析了桁架节点内力与位移、杆件轴力与应力比等情况.结果 表明:检查车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上均满足设计标准,安全性得到保证.该分析结果可为今后钢渡槽下同类检查车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长期运营提供参考.
郑济高铁作为连接河南郑州和山东济南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左、右线并行京沪高铁引入济南西枢纽连续跨越京台高速匝道、地铁和市政道路及管线.为确定合理的桥式方案,针对左线采用(48+80+80+48)m连续槽型梁,右线采用(48+80+80+80+48)m连续槽型梁和左线采用(54+90+54)m连续槽型梁拱桥,右线采用96 m简支拱桥+80 m简支拱桥2个桥式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按照经济合理、安全美观、施工便捷和对既有高铁运营影响小等方面要求,采用拟定桥式结构尺寸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比得出采用连续槽型梁方案是本桥
设计出一种新型伸缩型桁架检查车,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模拟检查车在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的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桁架支座节点最大内力为41.7 kN,在螺栓允许强度设计值内;支座节点最大位移为54.78 mm,小于设计要求的位移;杆件最大应力比为0.669,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值.得出桁架检查车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结果 为今后的伸缩型检查车设计和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利用活性污泥、小球藻和菌-藻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对比研究.结果 表明: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的菌-藻实验组对NO3-N去除效果最好,实验6d时NO3-N去除率达到99%;单独的纯菌组不能够达到去除磷的目的 ,菌-藻组对PO4-P的去除主要依靠系统中小球藻;实验第8d时,菌-藻3个实验组的COD去除率均达83%以上;叶绿素A的含量表明菌的存在对于小球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菌-藻2∶1组叶绿素A含量由最初3.8 mg/L上升至10.3 mg/L;相比较纯藻组而言,菌-藻组合系统能够大大缩减沉降时间,菌-藻组能在
以合肥市某高校的生活污水为实际进水,通过AQUASIM软件使用ASM1对水解酸化A2O组合工艺进行了优化,为A2O组合工艺工程化提供新的参考;研究COD、TN、NH3-N等污染物的去除,在模拟混合液内回流比,活化污泥回流比,厌氧池和水解池进水比对组合系统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混合液内回流在300%;活化污泥回流比80%;选用厌氧池进水10 L/h,水解酸化池进水5 L/h作为最优进水比2∶1,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6.52%;TN的去除率分别为73.44%;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