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着,如何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实中的重大课题。处理这个关系的核心是,人类要建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意识与生活方式,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种种冲突与矛盾,这在本质上是为了使现在的人类更好地生存和未来的人类继续生存。
  【关键词】人类;自然;环境;资源
  【中图分类号】N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44-02
  
  自人类起源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科技水平极为低下,劳动工具极为简陋,生产经验极为欠缺,人类无法解释和认识大量的自然现象,对自然界充满着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只能依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来维持低下的生活水平,无法与自然相抗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服从自然、自然支配人类。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现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探索出更多的自然界奥妙,由此导致人类的消费欲望空前膨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主宰”,表现出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工业社会的空前发展,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并日趋严重和多样化,如温室效应、气候变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粮食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衡,产生了深刻矛盾,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进行反思,认识到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应该在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整体上讲,人类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诞生于自然界,自身存在依赖于自然。人类每时每刻都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一方面向自然索取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一方面又改变甚至破坏着自然本来状况。人类这种既利用自然又破坏自然的矛盾行为,突出地说明人类尚未妥善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的这种矛盾行为,使人类认识到如果以破坏自然为条件来求得自身的发展,最终必将付出衰亡的代价。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本身就是为了人类目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将来能够长期的生存。从服从自然到“主宰”自然,由“主宰”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由无知的服从、愚昧地“主宰”上升到智慧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级阶段,并由此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理念,将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到实际生产与生活当中。
  
  1人类数量与自然资源
  
  1.1人类索取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人类一方面是生产者,不断生产出自己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方面是消费者,不断地消耗着自然界的各种资源,衣着、食物、住房、交通无不需要向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范围、强度和速度不断扩大。
  1.2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目前对自然界的认知能力范围内,自然能够提供给人类消耗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现出稀缺性。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就非再生资源而言,用一点就少一点,不可能得到恢复和再生。而可再生资源虽然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但其恢复与再生的速度要比人类消耗的速度慢得多。因此,人类无节制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有专家指出,按现在的消耗水平,主要矿产资源将在近百年内消耗大半。还有专家指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如果都像美国人现在这样消费石油,5年时间就会把全世界蕴藏的所有石油用光。我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而自豪,但用庞大的人口来平均,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例如,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8公顷,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3;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淡水资源已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农村约有5000万人和3000万头牲畜饮用水常常告急。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而动工兴建一个巨大工程。我国矿产资源也是总量大国、人均穷国,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居世界第80位。无论全世界和我国,都存在自然资源稀缺的问题。
  1.3人类索取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无限增长与自然所能提供的资源总量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妥善解决这一矛盾是人类面临的现实课题。其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类数量与自然资源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人类数量控制于自然资源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实现人类数量与自然资源总量之间的和谐与均衡。在这个范围之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可靠的物质基础,就可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永久发展。超出这个和谐与恰当的比例关系,人类将遭受来自自然的报复,而给人类自身带来难以准确预知的后果。据专家预测,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考虑,我国适宜人口数量应是10亿之内,最高不能超过16亿。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决条件,也是中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先决条件。
  
  2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自然资源
  
  2.1人类生存的两重性人类生存于自然当中,靠自然资源的利用来实现自己生存的目的。人类在依靠自然资源生存过程中,存在着利用自然资源与破坏自然资源的两重性。在远古时代,因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程度非常少,处于自然可自行修复的范围之内。进入工业社会后,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人类由适应自然变成主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一方面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扩大了人类生存空间,提高了自然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对自然资源进行着破坏行为,而且破坏能力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这个时候,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与破坏自然资源的两重性极大地显现出来。比如,在开采矿物资源的同时,也破坏着环境植被和土地资源;在生产许多化工产品的同时,也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也改变着气候条件;在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也制造出温室效应。这时,被破坏和被污染的自然又反过来影响并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自然资源就成为人类生存中不可回避的一对矛盾。
  2.2中国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污染有资料表明,中国自然资源恶化趋势正在加剧。由于过度开垦,我国土地沙化现象突出,东北、西北、华北“三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经达到270万平方公里左右,几乎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0%,每年新增沙化面积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由于不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使我国本来就短缺的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78条河流中已有54条受到污染,在靠近大城市的l5条河流中大多数已不适宜鱼类生存。全国有40多个大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由于过度开垦和乱砍滥伐,每年有200万公顷的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空气污染也很严重,多数城市空气烟尘超标,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酸雨。这些被破坏的自然已经给中国居民的生活和未来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
  2.3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事实证明,人类要健康持续生存,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在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为此,应该改变破坏式、掠夺式的落后生产方式,将保护自然作为发展生产的硬性约束条件,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型工业体系和生态农业、绿色产业;要以更严的措施、更高的标准切实解决好水污染、空气污染、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等在生产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建立起环保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只有这样,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才能逐步实现和谐,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维系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与供给,保证人类永久生存的物质条件。
  
  3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条件来满足当代人不理性的生活需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毁灭人类存续下去的客观条件而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当前发展与将来发展之间的和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面。
  3.1利用好非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是指地球上含量一定,不可再生的,消耗多少就减少多少的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有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中国每户家庭像美国人一样拥有3辆汽车,那么中国在2031年将有11亿辆汽车,远远超过全世界现在的汽车总量,因此而需要修建的道路以及停车场的面积等于现在种植大米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这个假设告诉我们,人类生存不能崇尚消费至上的理念,否则将会使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再生资源迅速被消耗殆尽,使人类面临无以为继的灾难性后果。人类要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生存,应该一是利用好非再生资源,尽可能减少非再生资源的使用数量,延长非再生资源的使用时间,二是提高利用再生资源的效率,避免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和无意义的消耗,三是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加强废物利用,充分发挥非再生资源的效用。
  3.2利用好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也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每年能够被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吨标准煤)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千瓦);海洋能可利用的资源量约为4-5亿KW;现有生物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有机废物等)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还可以再翻一番。非再生资源的枯竭,凸显出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尽快发展可替代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3建立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全球自然资源面临的总情况是:各种自然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平衡日趋失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作为这个矛盾主要方面的人类,要靠自身的自觉行动来解决这个矛盾,即由消耗性的生活方式转变成节约性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人类消费自然资源与自然所能提供的资源之间的和谐。
  非再生资源是工业化社会主导性资源。过去人们总是以为这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对自然界进行毫无节制地大规模开采与利用。事实上,自然界中的非再生资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被人类消耗完的。因此,节省、节约、有效利用非再生资源应该成为人类的自觉行动。
  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外部对自然的干扰在一定范围之内,自然经过自我调节即可恢复原状。但是,如果外部干扰过于强烈,破坏了自然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导致自然系统的功能失衡,可再生资源就不可逆转的成为非再生资源或毫无利用价值的废物与污染物,不仅不能为人类利用,反而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例如,水体污染超过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过度砍伐森林就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原过度放牧就会导致荒漠化等。因此,人类也应该节省、节约、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将对可再生资源的索取限制在自然可能再生的限度之内,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再生之间的和谐,永久保持可再生资源的供给。
  
  参考文献
  [1]贾雪丽.论人与自然的和谐伦理关系[J].兰州学刊,2008,5
  [2]赵鹏大.地球资源与资源安全战略[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4
  [3]董化庭.控制人口过度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6
  [4]郭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3
  [5]王华超.呼唤全民生态道德教育[J].淮海论坛,2008,1
  [6]陈有为.地球资源经不过无限消耗[J].华人世界,2007,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大学生就业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与趋势,突显实践教育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足。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实习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实习前期准备不足;成绩考核不科学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对提高实习质量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6-01    1前言    教育实习,作为高等师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秘书行业也走向现代化,这对文秘专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公共关系在文秘专业的教学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专业的职业需求所决定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举办各种公共利益讲座以及改革考试模式,来培养具有优秀的公关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文秘人才。  【关键词】文秘专业;职业需求;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审视了今后我国竞技体育如何健康发展,并且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考虑我国竞技体育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74-01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竞技体育的发展也由过去单
期刊
【摘要】体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意志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用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通过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各种素质,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9-01    1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素质;联系实际、科学、规范、合理地搞好组织建设;抓制度、重学风、进一步提高作风建设三个方面阐述高校学生党支部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4-0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
期刊
【摘要】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企业培训中存在问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旨在提升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对策;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72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46-02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
期刊
【摘要】适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适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7-01    国际教育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会做人是根本,学会做事是关键,学会共处是基础。在日常的会计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适用型会计人才,我认为应当从以
期刊
【摘要】本文从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更新管理设施、加强档案工作的管理等方面作了阐述。认为高校档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设施;领导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1-01    高校档案是学校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管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验室在担负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实验室建设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以实现及发展实验室的职能。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共建实验室;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88-01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