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且紧迫的意义[1].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生掌握的断折性共在,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与低并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被动性同行.因此,需要高校领导统筹建立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高校教师要做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率.并且,新时代大学生要增强自觉性,做文化自信的自学者.唯有高校领导、教师、学生上下齐心、共同发力才能做好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
其他文献
党史育人是历史、文化、信仰属性三者的融合,百年党史是学史崇德、以史为镜的最好见证,也是深谙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导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以史增信的强大精神堡垒.本文聚焦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的需求,以党史为载体,从组织、教育、文化、科研、活动五个角度,探讨了高校党史育人的路径,整合和重构党史的育人元素和逻辑.
为了提升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效用,就要激活高校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红色音乐价值和运用策略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的特点.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正向感染性,使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得以激发.本文阐述了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并提出其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如鼓励参与提升价值观、提升水准增强审美品味等,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和精神指引.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新闻出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对时代和产业变局,准确识变,把握培养新要求;主动应变,分析现状谋思路;积极求变,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明确协同主体职责;健全育人驱动机制,激发主体协同动能;找准建设重点,夯实协同成效.
课程体系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悉尼大学商务大数据专业根据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而设置专业课程,循序渐进地进行人才培养,并通过构建新的课程框架,开发互动式学习设计,设立课程发展基金,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我国高校可参照其做法,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增加信息化的互动式学习设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达到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的.
传统修辞学视倒喻为一种本体和喻体次序颠倒的修辞格.本文梳理前人有关倒喻的(reverse metaphor)研究,结合镜像修辞理论,认为人们对倒喻中本体与喻体关系的认知类似于镜像理论中的“他者”对“自我”的影响.倒喻的“倒”不在于本体和喻体位置之颠倒,而在于语言形式与人们观念及心理上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认知角度对倒喻的语用效果进行理解与阐释,可以丰富倒喻的内涵.
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策合法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公民民意合理化的重要表现.除此以外,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现实意义也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并提出意见.因此,公民的意见收集与采纳显得尤为重要.从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视角看,合法化体现了公民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意见收集的差异和意见能否被采纳的困境.在意见收集方面,公民在公共与私人利益之间的抉择矛盾,在复杂意见下对公民认同感产生争议.在意见能否被采纳方面,主要是政府和公民两个主体的博弈,缺乏沟通交流将造成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摆脱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智能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国际化,行业英语人才缺乏是主要问题.高职院校行业英语课程承担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分析智能产业背景下机器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打造“金课”为改革方向,结合机器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提炼课程改革有效对策,并将对策应用于机器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定位、精准对接、匹配需求、思政融合、优化方法、改进评价,对接智能产业进行课程改革.这不仅是培养行业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是促进行业英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对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从新时代大学生鲜明的特点出发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要具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要培育教师这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要求国家和高校共同努力,国家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搭建良好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完善制度,同时建立教师培训体系[1].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①的理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他在匈牙利创作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卢卡奇也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父.特别是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理论,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物化现象的批判[1],这种批判也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趋势下,自愿组建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具有成员结构单一、自由度大、类型多样、学习能力强等特征,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社团专业化建设,对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高校创业就业教育应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资源,提升自身创业就业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就业准备.为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促进作用及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