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危MDS患者30例,均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治疗.根据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剂量不同,分为10 d[6 mg/(m2·d)×10 d,15例]和5d方案组[15 mg/(m2·d)×5d,15例],比较两组患者地西他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2020年5月,10 d方案组获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进展2例;完全缓解率为66.67%,总反应率为86.67%,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心衰,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重症感染.5d方案组获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3例,完全缓解率为73.33%,总反应率为80.00%,死亡5例,2例死于心衰,3例死于重症感染.两组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方案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均值均高于5d方案组.10 d方案组发生肺炎11例,茵血症2例,皮肤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5 d方案组肺炎13例,菌血症5例,皮肤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3例.10 d方案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5d方案组有7例出现明显恶心、食欲减退,经抑酸护胃、止吐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监测肝肾功能及心功能,10 d方案组1例出现肝功能损伤,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5d方案组4例出现肝功能损伤,7例发生心功能不全.结论:10d方案组和5d方案组疗效相当,但10 d方案组骨髓抑制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5d方案组少,安全性更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RNA结合基序蛋白38 (RBM38)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的调控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构建过表达、敲低RBM38的慢病毒载体,使用慢病毒感染HL-60细胞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RBM38的表达水平,分别用CCK-8法和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细胞的增殖和周期,通过RNA免疫共沉淀结合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BM38与靶mRNA的结合情况,放线菌素D处理结合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BM38对靶mRN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目的:探讨沉默DNA甲基转移酶(DNMT1)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内抑癌基因wnt抑制因子-1(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方法:构建DNMT1 siRNAi质粒,将DNMTI siRNAi转染至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利用甲基化PCR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D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定义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80例新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126例新发AML患者骨髓涂片重新评估,研究仅形态学多系发育异常(MLD)定义的AML-MRC-1组、基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病史或无MLD但存在MDS相关遗传学异常定义的AML-MRC-2组和AML非特指型(AML-NOS)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布、WBC数、HGB水平、PLT数、原始细胞百分比、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ncRNA-MALAT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进入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确诊为AML的患者95例,其中包括43例脓毒症感染者和52例未感染者,取外周血作为研究样本,以50例健康人血液样本作为对照.采用RT-qPCR技术对健康组、未感染组、脓毒症组样本中的lncRNA-MALAT1进行定量,分析lncRNA-MALA T1表达水平与AML脓毒症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和未感染组相比,脓
目的:探讨圣草酚(Eriodictyol)对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细胞生长、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以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圣草酚0、1.25、2.5、5、10、20、40、80、160、320 μmol/L对BL细胞系DG-75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圣草酚0、10、20、40 μmol/L对DG-75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线粒体膜电位、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
目的:分析EBV-DNA拷贝数对EBV+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109例EBV+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Log-rank对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9例EBV+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15-83)岁.其中,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29例,Ⅲ-Ⅳ期80例.109例患者的EBV-DNA均值为1023510 IU/ml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EB病毒(EBV)检测及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内蒙古地区西部的淋巴瘤患者101例,收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瘤类型、Ann Arbor分期、结外浸润、乳酸脱氢酶等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1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的含量,并对EB病毒阳性患者进行EB病毒分型检测.分析EB病毒核酸定量与淋巴瘤的临床不良预后因素、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EBV-DNA外周血检出率为68.3%(69/101).淋巴瘤患者不良预后因素分析显示,EBV阳性的淋巴瘤患者较EBV阴性患者拥有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原位免疫组化在原发骨髓淋巴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23例确诊的原发骨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原位免疫组化和免疫分型等的特点,明确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原位免疫组化在原发骨髓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骨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所有患者骨髓均可见典型的淋巴瘤细胞,联合原位免疫组化78.26%的患者能够被诊断为原发骨髓淋巴瘤,91.30%的患者确
目的:研究RITA对TP53突变的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ino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o细胞,不同浓度(0-16 μmol/L) RITA作用于Mino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8 μmol/L浓度RITA作用于Mino细胞48 h,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BCL-2、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
目的:比较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myc+/bcl-2+/bcl-6-淋巴瘤(bcl-6-双表达组)和myc+/bcl-2+/bcl-6+共表达淋巴瘤患者(bcl-6+双表达组)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为双表达淋巴瘤(myc+/bcl-2+)的患者152例,对比分析bcl-6-双表达组和bcl-6+双表达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生存差异.结果:152例双表达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5(15-87)岁,Ann Arbor分期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