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的”的语用功能演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yangji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疑问代词“咋的”,在句中的基本成分是作谓词性短语和宾语。总结其语用功能,即为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否定动作的行为,及话语标记。此三种功能的演变,是以表询问方式的谓词性短语为起始点,在不同句式中因位置不同,表达语气差异明显。因此,“咋的”一词在使用频率提高、语境繁复变化情况下,逐渐产生语法化现象,进而在语用功能演变中最终凝固为“咋的”的话语标记用法。
  关键词:“咋的”;语用功能;询问;否定;话语标记
  作者简介:马司楠(1992-),女,汉族,辽宁盘锦市人,渤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咋的”为疑问代词,在语用功能上,总共有三种功能: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否定动作行为及话语标记。在使用频率上,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功能更高,更基本、常见,否定动作行为及话语标记的功能是询问功能的发展和引申,体现的是现代汉语“咋的”的语用功能演变。其演变途径如下:
  一、表询问的“咋的1”
  由疑问代词“咋”构成的“咋的1”在构成疑问句时,用其指代未知部分,并要求听话者就此疑问代词代替的未知部分进行回答,即属于特指问句(也称特殊疑问句)。“咋的”在句子中作谓语,为谓词性短语,例如:
  [1]……来也没理。我悄声问:“哪位大夫看眼睛?”一位女性应声道:“你咋的?”我说:“眼睛眯了。”“挂号了吗?”我迅速递过挂号单。“噢!……(2000年人民日报)
  [2]……大骂:“你要把门扇踢坏呀,你是兵痞还是土匪?!”夏雨说:“娘咋的,一个人哭哩?”四婶一把拉夏雨坐下,悄声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夏……(贾平凹《秦腔》)
  [3]……回过神来,忙给孩子解衣带,果然是屙了屎。夏天智说:“白雪,你咋的?”白雪忙笑着说:“没啥呀?”夏天智说:“我和你娘去你三婶家说……(贾平凹《秦腔》)
  以上三个例子,“咋的”在句子中作谓语。例[1]中“咋的”用于主语“你”之后,作谓语,询问“怎么了,怎么回事”。例[2]中夏雨不知道娘一个人哭的理由,借“咋的”询问事情的缘由。例[3]“咋的”同样在主语“你”之后构成疑问句,并要求听话者就此对未知部分进行回答。
  “咋的1”引导特殊疑问句,疑问代词“咋”询问动作行为的内容和方式。例如:
  [4]你早就开口了。不回我email……你咋的了……是想怎样……气煞我也……头晕眼花(微博)
  [5]还没拿到工资条,于是就不知是涨工资了还是咋的,上个月我领导确实是说了我这个月要涨工资。(微博)
  [6]大姐的额门上渗出了一层汗。“妹子。你今儿咋的了?”二姐把手上的油水摔了摔。“我和我对象闹翻了。”(阎连科《玉娇玉娇》)
  例[4]中,“咋的”中“咋”询问动作行为方式,“不回我email”此动作行为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对象冷漠处理的行为表示质疑、不解。例[5]“咋的”在连词“还是”的连接下,和“涨工资了”这个行为并列,询问具体行为方式。例[6]中“你今儿咋的了”中“咋的”也是暗指二姐的所作所为不被大姐理解,大姐对二姐的行为方式表示询问。由于“咋的”行为方式的询问,最终以话语内容呈现的,因此,“咋的”可以转指说话的内容,例[6]的“咋的”询问的最终结果便是转指具体的说话内容——“我和我对象闹翻了”。
  “咋的1”具有谓词性结构的全部特点,可以直接做谓语,如例[1]—[3]。在“咋的”前面可以有能愿动词出现,可以受副词修饰,等等。如下例:
  [7]……给我写条子:限你两日之内拆除,否则后果自负。我心想,不拆又能咋的?好家伙,两日之后,他就亲自带人,带推土机,硬是把院墙给推了……(1998年《人民日报》)
  [8]……休息就休息!怕人家看见,说你?你们啊,老是怕人说你!不怕得!该咋的就是咋的!"他这个批评实在相当尖刻,我就只好听他,在一旁坐下来,等他……(汪曾祺《王全》)
  例[7]和[8]“咋的”前出现能愿动词“能”“该”。再如:
  [9]……的一部电影。你说的狠对!我承认是我说的又咋的……我一颗都没看……下学期课表……(微博)
  [10]这种状况呦,算了,其实想也是白想,该咋的还咋的。我多少还得是点我吧!昨天晚上看着……(微博)
  例[9]“咋的”受副词“又”修饰。例[10]第一个“咋的”前有能愿动词“该”,第二个“咋的”前有副词“还”修饰。
  另外,“咋的”受副词“不”的修饰,在口语交际中出现频率极高。此情况下,“咋的”同样做谓词性短语,常用于陈述句中,意为“不怎么样”,表现说话者对事情不看好,不认可,质疑语气减弱。例如:
  [11]……保你能赚2000元,结果到头来赔惨了。说是什么新品种,其实不咋的,长得挺茂,就是结不了几个椒,个头也太小,没人愿意要,两亩地总……(2001年10月新华社新闻报道)
  [12]记者又谈起韩国“不败少年”李世石。老聂说:“李世石其实并不咋的,没什么可怕。”老聂说,虽然中国围棋现在的成绩不如韩国,但中国……(2001年8月新华社)
  [13]事后,一位乡干部家属评价自己的丈夫:“平时看他不咋的,关键时刻还像个真共产党员。”面临洪水威胁,中共湖北嘉鱼县委书……(1996年人民日报)
  例[11]“不咋的”即“不怎么样”,对新品种的极度不认可,对“没人愿意要这个结果表示不愿接受。例[12]“不咋的”是老聂对“不败少年”李世石的不認同,对他的成绩不以为然,表达作者主观上的负面态度。例[13]同样具有不认同,不看好的含义,但比[11]和[12]中的“不咋的”多一层骄傲、自豪的语气。与下文进行对比,点明说话对象的“不咋的”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探究,说话对象还是能“咋的”,在语气上暗含赞赏,夸奖意味。   二、表否定的“咋的2”
  表示否定的“咋的2”与“咋的1”一样,还是谓词性结构,同样具备谓词性结构的一些特征。例如:
  [14]……差那些地种,再说,累出病来咋办?”村上人也说:“这老哥俩疯了咋的?放着清福不去享,偏去找那个罪受。”哪知两个倔老头不但不听劝阻……(1996年《人民日报》)
  [15]竹林村村长李淑转是女的,外村人跟她开玩笑:“您村的公鸡不打鸣咋的,咋叫你当村长?”她的回答很得体:“男人女人都一样。”她有句格……(1998年《人民日报》)
  [16]……给我写条子:限你两日之内拆除,否则后果自负。我心想,不拆又能咋的?好家伙,两日之后,他就亲自带人,带推土机,硬是把院墙给推了。(1998年《人民日报》)
  以上例句都是反问句句式,如例[14]“咋的”反问的是“这老哥俩疯了”这个行为方式,下文转述其反问的内容“放着清福不去享,偏去找那个罪受”,借此反问表达村上人不解、困惑的语气。例[15]“咋的”既反问“公鸡不打鸣”这种不同寻常的行为方式,同样将具体的反问内容在下文体现出来“咋叫你当村长”。例[16]“咋的”质疑“不拆”这种行为方式,在下文解释出“不拆”造成“咋的”即“怎么样”结果——“好家伙,两日之后,他就亲自带人,带推土机,硬是把院墙给推了”。
  “咋的”由“询问动作行为方式或说话内容”到“否定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不咋的”)再到否定说话的动作(“不能咋的”),这是语用推理的结果,“咋的”融入反问语境之后,经过推理,原来“询问说话的行为方式”变成“否定说话的方式”,即“不咋的”,“不咋的”的推理结果只能是“不能咋的”。这一结果是通过对转喻的理解而获得的:说话的行为方式与说话的动作具有相关性,因而“否定说话的方式”可由此转喻为“否定说话的动作”。
  三、话语标记“咋的3”
  通过上述部分阐述,得知“咋的”一词在表达中,已成为固定的表达方式。表达中,与其他词连接时,往往有标点符号隔开,表示停顿。在此形式基础上,赋予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但同时语气并不影响上下文语句含义的发挥,根据强调程度高低,决定在语段中出现的位置。因此,“咋的”一词具有话语标记的语法功能。
  作为语法标记的“咋的”主要出现在非反问的语境中。由于“咋的”标明了说话人对说话对象的行为方式或内容持有不愿相信、消极、懊恼、悔恨等因消极原因带来的消极情感,这种负面态度或认识属性制约了下文的色彩倾向,故“咋的”之后出现的话语解释倾向于带有不满、消极的态度。例如:
  [17]……啊!”蔡绍福说:“二叔,这个忙我无法帮!”他二叔把眼一瞪:“咋的,二叔我哪点亏待你了?你小的时候,你们家兄妹多,日子紧巴,我送……(2000年人民日报)
  [18]……!”我不愿对别人说儿子聋了,母亲的心思总是很复杂。我就说:“咋的,这年纪有大小,学知识可不分老少,活到老学到老,将来我兴许退休……(《读者(合订本)》)
  [19]……史就跳起来说:“泡立死(police),我两次听出这个词了,咋的,看不起警察?要说甩一堆炸弹把那大船炸成碎末,那你们军人行;但……(刘慈欣《三体》)
  上述例句中,“咋的”具有明显的表达某种不满、消极的负面情感,如例[17]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完全可以通过言语描述推测出来,“二叔我哪点亏待你了?”对“咋的”表现的消极态度进一步阐释。例[18]是说话人在对不完美现实的一种消极认同,但是侧面也表现说话者不赞同、试图解释说明的局促心理。儿子耳朵聋了,作为母亲的不愿意提及并将此事与别人说道,借“咋的”一词表现“我”的对现实及他人的疑问有不满情绪。例[19]中“咋的”表现说话者对两次听到“泡立死”这个词产生的气愤、不赞成的负面态度。
  由于这种语用色彩的存在,使此语境下的中性或者有积极态度的评价性话语也带有消极的意义。例如:
  [20]……几百万过惯了热都生活的“九头鸟”们,也不会轻易到外地去避暑。咋的?细细品一品热都风情,你会觉得其中别有滋味。(1994年《市场报》)
  [21]老头做了决定,让儿子跟自个做买卖。结果,咋的?儿子做买卖一样挣出个脸面,比吃一辈子粉笔……(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
  [22]设法把他们保释出来。事情进行得倒也顺利。咋的,你把话题又换了?我说想你,不好说吗?”(埃里奇·西格尔《奥利弗的故事》)
  例[20]中,“别有滋味”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但出现在“咋的”后面时,似乎带有“无奈、妥协、逆来顺受”的潜台词,“热都生活”让人难以忍耐,但说话对象仍在这种考验人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品一品,并觉得“别有滋味”。例[21]中“儿子做买卖一样挣出个脸面”,属于褒义的评价语,但紧跟在“咋的”后面,这种评价隐含因没能凭借“吃一辈子粉笔”而赢得脸面的落寞之感。例[22]中“我说想你”表现说话人向说话对象趋近的姿态,放在“咋的”后面,带有“你把话题又换了”的一种嗔怪态度及疏离的语气。
  “消极、负面”的评价进一步深入,便会发展为带有“批评或指责”的不满意味。如例[22],其负面的消极态度转向对说话对象的嗔怪、埋怨,使“咋的”指代的隐含意义趋于否定,更加鲜明表现说话者“批评、指责”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冯春田.汉语疑问代词演变的特殊规则[J].文史哲,2009(5).
  [2]高丽萍.试论英语祈使句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中国外语,2010(3)
  [3]胡德明.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4]刘焱.话语标记语“怎么说呢”[A].中语中文学(韩国)(第41辑)[C].2007.
  [6]王爱华.英汉拒绝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7]徐陽春.疑问句的语义、语用考察[J].汉语学习,2003(4).
  [8]殷树林.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和预言:“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在被新媒体占据话语市场的时代下,虽然娱乐仍是操控话語的霸权力量,但从1985年到现在的文化发展表明,我们并不需要用如此偏激的态度指责娱乐至我们“死亡”。如何把握好严肃和娱乐之间的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探寻的问题。  关键词:《娱乐至死》;新媒体时代;严肃;娱乐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同时作为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以预防的癌症。尽管随着筛查手段的不断丰富,筛
摘 要:明代提刑按察使司为明代法制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对提刑按察使司其形成的理论背景以及现实因素进行探究的同时,并对其与前朝按察制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其在机构、职能、制度上均有所创新。  关键词:提刑按察使司;机构;职能;规范性  作者简介:罗水良(1990-),男,汉族,湖南新邵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2016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主观量一直是语法学研究的重点,按照主观评价的大小学者们把主观量分为主观大量,主观小量和主观适量。本文主要是对副词“正好”的主观量进行考察,还深入研究了其与数量成分的位置关系以及与其他表主观量副词的连用情况,以期能对“正好”这一类的副词研究提供更好的参考。  关键词:副词;正好;主观量;主观适量  作者简介:范颖(1995-),女,汉族,山西临汾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
摘 要:交友是人际关系形成的第一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青年承担着民族文化交流的重任。分析中俄交友文化差异,能促进中俄青年的有效交际,能够突出语言文化内涵,也能促进两国文化与经济的进步。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俄青年交友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俄;青年;文化  作者简介:裴月华(1996.6-),女,汉族,,吉林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俄语口译。  [中图分类号]:G
8月12日起,“二OO二式”个性车牌在北京、天津、杭州、深圳4个试点城市发放。8 月22日,有关主管部门即紧急宣布暂停发放个性车牌。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得个性车牌在短短十天内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
可靠的三维速度估算是实现横向变化条件下三维偏移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常规地震波得到的数据,尤其是横测线方向的数据的孔径有限,要具备这一条件就困难了。解决这一问题的
摘 要: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日本茶道文化是在唐代经使唐僧人传入的。尽管两国茶文化历史渊源关系密切,现代功用相通,但在普及层次、传播路径、烘焙方式等方面仍存不同。探讨不同就要从文化对比角度出发,透过文化层面看两国的茶发展。  关键词:文化对比;茶道;禅宗;饮茶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
摘 要:人性问题是一个历时哲学问题,关于人性的讨论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尼采与马克思两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各自的精彩答案,下面,就从三个角度出发,将两位先贤关于人性思想的讨论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人性;自由;超人  作者简介:刘琼(1987.3-),女,汉族,广东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