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过处,情深意浓——《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思考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爱之舟》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散文。如何让学生从平白如话的语言中咀嚼到浓浓的爱的滋味,体会作者泪湿枕头的难以自抑的思念之情,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并珍惜身边的亲情,这是老师需要思考和突破的地方。笔者从最基本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如课文一般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用明白如话的语言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除了几个现在不常用的名词——"茶房""教员""初小""高小"等,学生阅读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丰富的阅读体验是学生读文章获得
期刊
一、先锋导读,把握文本基调本单元主题为"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当我们的孩子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再寻生活的影子,才能发现父母的良苦用心。《父爱之舟》处于本单元的中间部分,它有别于《慈母情深》中细腻的母爱,旧时代劳动妇女用自己的双手为儿女创造幸福的感人场景;
期刊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期刊
父爱本身使人感到深刻,人们所认知的父爱总是使人无法直接察觉,但是一旦仔细回忆,就会发现:父爱的伟大之处从来就是因为父爱的真切与厚重。在我们的生命中,父亲都是最沉默的一方,但恰恰相反的是,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全家人的希望,是全部压力的承受者。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但“父爱之舟”是载人于水上之物,标题将父爱具体化,更让人觉得父爱的真切和作者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父爱之舟》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五年级的重要课文,属于回忆性的散文。该文以梦境为主,追溯了早年与父母居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等生活琐事,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情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父爱之舟》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明确《父爱之舟》的文本特色,本文基于文本关键词句,对其进行了解读,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父爱之舟》(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是吴冠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平白直叙,但蕴含的深厚父子之情让人为之动容。吴冠中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绘画技巧炉火纯青,特别善于用画面来表达意境与情感。而对于文中那只普普通通的小小渔船,他却说"能把它画出来就好了",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一个伟大的画家居然会画不出这小渔船?
期刊
稳定的人口结构能为一个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持续为地区创造财富。我国为应对不同时期的发展问题,采取不同的生育措施来调整人口结构。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享受到人口红利所带来的机遇,但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不得不逐步放开生育并由此造成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为应对生育开放带来的冲击,可参考国外相关举措,在政府宏观层面和个人微观层面做出调整。
一、从"庙会之乐"场景,感受父爱的贴心1.恍惚中,"我"又梦到了两年一度的庙会。作者是怎样描写庙会的呢?(指名读)这是场面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庙会的热闹,我们今后也可以学着这样写。2.庙会逛下来很开心,肚子饿了,可"我"为什么不敢让父亲买东西吃?(父亲挣钱不容易,不敢让父亲花钱。)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了个偏僻地方吃。为什么要找偏僻的地方?(逛庙会,却吃家里带的东西,很没面子,怕人家嘲笑。)父亲觉得
期刊
一、教材、学情分析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至六年级的统编教材中,父亲的形象应该说还是丰富多样的。[1]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课吴冠中的《父爱之舟》,以叙述为主,用工笔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写法,疏密有致地刻画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体现了一个画家的独特视角与写作功力。作者记忆中的那几个场景,那几个场景中的细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