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滨逊漂流记》到《黑暗之心》看英国殖民主义的兴衰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中的殖民主义元素,同时回顾英国殖民主义在两个不同时期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正是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鲁滨逊漂流记》和《黑暗之心》中所反映出来的对于殖民主义的不同态度。同时,源于生活的小说也让后人可以透过它们看到一个帝国的兴衰变迁。
  关键词:殖民主义;《鲁滨逊漂流记》;《黑暗之心》
  在1719年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里,笛福试图合理化并粉饰殖民主义,而在1902年出版的《黑暗之心》中,康纳德却强烈的批判和反对了殖民主义。本文将揭开这两部小说中的殖民主义元素并解释两部小说所反映的对殖民主义的态度为何如此不同。
  1《鲁滨逊漂流记》
  1.1《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元素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的是鲁滨逊的历险故事,当他航行前往非洲的奴隶海岸时,他的船只被毁,鲁滨逊作为唯一的幸存者被冲上一座孤岛。使用废船上的一些日用品并依靠自己的勤奋巧智,鲁滨逊成功地独自在岛上生存下来,并将自己当做那里的主人。作者笛福在小说中创造了鲁滨逊这一人物,他既是进取的资本主义英雄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殖民者。所谓“殖民主义”,它包括经济殖民、政治殖民和文化殖民。经济殖民指的是利用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政治殖民是指领土占领,文化殖民指的是对殖民地人民思想的控制。
  首先,关于小说中暴露的经济殖民。他将男孩Xury和食人族“星期五”当做自己的私人财产,并且渴望将他们作为任他处置的人力资源充分使用。当鲁滨逊巴西种植园的规模加大他又缺少人手之时,他决定前往几内亚购买黑人。黑奴贸易带着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鲁滨逊支持这样的活动以期从中获利。鲁滨逊之所以救下“星期五”是因为他想到这是得到一个仆人的好机会。鲁滨逊告诉“星期五”各种工作的程序,希望他能够做所有的工作从而为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
  其次,关于政治殖民。鲁滨逊不止一次提到他对整个小岛的领土统治权和对那里所有植物、动物和人的所有权。鲁滨逊同意帮助受到反叛的船长的条件是,船长和他的船员必须承认鲁滨逊對于荒岛的所有权并承认他的统治。这些都反映鲁滨逊对于占领土地和拥有土地上的一切的狂热,这是一个典型的殖民者的特征。
  再次,关于小说中所暴露的文化殖民。鲁滨逊作为文明社会的成员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处展现他的种族优越感。他不仅教“星期五”文明语言英语,还教导他信仰上帝。他告诉“星期五”,是上帝创造了一切而非“星期五”的文化中所信仰的神。鲁滨逊认为他通过让“星期五”了解世上真正的信仰而拯救一个可怜的野蛮人的生命和灵魂。在小说作者笛福生活的时代,很多欧洲人都称自己的文明是最先进的文明并试图通过教导当地人西方宗教语言来取代殖民地的本土文化。
  1.2 《鲁滨逊漂流记》出版的社会背景
  这正是英国正在建立并巩固其帝国的时代。政治方面,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长达50年的社会政治动荡,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体系在英国的建立。1689年的权利法案赋予了议会批准税收的权力。那时没有一个欧洲国家能像英国那样拥有民主的政治生活,因此几年以后,英国在欧洲的发展速度首屈一指。此外,伴随着政府权力的扩张和行政机构效率的提高,英国全球贸易的规模也日益增大。所有这些政治进步都为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方面,英国在这一时期起草了多项法案为经济扩张建立基础。事实上从17世纪起,殖民地的商业资本投资和海外扩张在英国非常普遍。因此这些新法案进一步刺激了更多的商人将资本投入殖民地,从而引起了愈发狂热的殖民活动。此外,受英国本土地少、自然资源有限的限制,英国的资本家们不遗余力地进行海外扩张以获得新的市场、更高的利润和更多的资本积累。
  英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也造成了殖民主义的兴盛。18世纪期间,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席卷英国,英国人为本国高度的自由和对议会的尊重而深感自豪。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坚信他们“享有特权的岛国”是由上帝选中达成其独一无二的帝国命运的。这一概念用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粉饰了他们的殖民主义思想。这种民族主义的观念在鲁滨逊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英国军队在“九年战争(1688-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中的胜利也使得英国的海上实力得以增强,这也为更大范围的英国殖民扩张铺平了道路。这两场战争之后,因果获得了三角奴隶贸易的控制权,这为其赢得了大量的金钱。这种奴隶贸易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也有所体现。
  因此,政治上的自由、经济上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民族主义观念的兴盛和与法、西作战取得的胜利,所有这些因素都解释了18世纪初英国殖民主义的兴起。这一社会背景对笛福创作《鲁滨逊漂流记》所造成的影响毋庸置疑。
  2《黑暗之心》
  2.1 《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元素分析
  在这部小说中,海员马洛叙述了他在刚果寻找殖民者库特兹的经历。马洛描述了他在殖民地看到的当地人的悲惨遭遇,并描绘了一个神秘人物—库特兹。库特兹终年独自生活在雨林深处的贸易站内,库特兹是一位出色的贸易公司代表,但同时也很贪婪、堕落。
  相对于《鲁滨逊漂流记》,《黑暗之心》这部小说中的殖民主义元素更加集中和明显。小说作者康拉德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黑暗的图景,其中殖民地人民在欧洲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下遭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而同时殖民活动也毁掉了曾经文明的殖民者本人。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当主人公马洛第一次到刚果的贸易公司时,他目睹了一列黑人用锁链连在一起,每人脖子上都锁着一个铁制项圈。这些人极度营养不良,他们的每一块肋骨和枯瘦如柴的四肢都可以清楚看见。他目睹了这些黑人在树下慢慢的死去,“他们只是一团团死亡和饥饿的黑色阴影”,“这就像是一幅大屠杀或是瘟疫的景象”。次日,马洛带着60名黑人离开贸易站开始远行。日复一日这些黑人背着重物光着脚跟在马洛身后。他们中间许多人都由于极度疲劳死于荒草之间。通过这些特殊场景的描述,作者康拉德透过主人公马洛的所见所闻谴责了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无情虐待,他们将当地人从原住地驱赶到贸易站,当这些人快要死去无法再提供服务时,他们就冷酷的将这些人抛弃。正是基于这样非人道的殖民主义,西方世界的经济才得以腾飞。另一方面,正是殖民活动给这些殖民者本身带来了厄运。康拉德在《黑暗之心》中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描述:殖民地严峻的自然环境、当地人对殖民者的仇视、殖民者的孤独感以及殖民者行为缺乏规则的制约。前两个因素威胁着殖民者的安全和生存,而后两个因素威胁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腐蚀着他们的灵魂。在这部小说中,康拉德多次暗示殖民活动终将失败,并指出黑人和白人的平等地位,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殖民主义持有的反对态度。   2.2《黑暗之心》的出版背景
  20世纪早期英国殖民主义开始衰落,此时的英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从187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的经济优势面临着来自于美国和德国的前所未有的强力挑战。同时伴随着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英国的世界贸易份额也不断下降。这都导致英国全世界范围内对殖民地的统治优势被大大削弱,另一方面由其殖民统治缺乏强大经济的支撑,英国很难控制殖民地的复杂形势。
  伴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英国殖民体系开始出现裂痕。反抗和战争不仅使得英国政府花费了大笔资金,也将许多处于遥远世界的白人殖民者至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这一时期甚至更早时候,不少英国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美国在赢得独立战争之后,经济迅速崛起,加拿大、澳洲都先后取得自治。然而,殖民主义仍然给剩下的殖民地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在目睹了一些殖民地的成功獨立和发展之后,许多殖民地人民都投入到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抗争之中,在这种对抗状态下,不少英国人都遭受了死伤,正如康纳的在《黑暗之心》中所暗示的:正是殖民活动本身导致了殖民者的毁灭。
  同时在这一时期,英国本土反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渐高涨。没有了早期对海外扩张的热衷,越来越多的英国人现在可以冷静下来理性回顾他们的殖民历史。《黑暗之心》的作者康拉德正是他们中的一位。这些人士认为采取帝国主义政策是非道德的并施压英国政府和其他殖民势力改善殖民地人民的福利。甚至有些政客认为从殖民地所获利益根本不足以弥补维护他们所付出的成本。英国首相Disradi将殖民地比作“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磨石”。
  英国经济力量的衰落、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以及国内国外日益高涨的反帝主义呼声,这些因素强力地撼动着大英帝国的基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反殖民作家康拉德创作了《黑暗之心》。
  3 结语
  英国不同的发展阶段造就了这两部小说对殖民主义所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小说源于生活,这两部相隔几乎两百年的作品遥相呼应也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兴衰的见证。
  参考文献:
  [1] 毕凤珊:《析<黑暗之心>中的殖民话语》,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2]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3] 刘行仕:《世界近代史不同时期英帝国殖民政策比较》,载《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4] 魏颖超:《鲁滨逊精神两面观》,载《外语研究》2003年第3期
  [5]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费彦,女,1985年7月生,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外研中心助教。
其他文献
教育部在全国倡导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音乐教育,并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育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艺术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提升着人类情感,丰富着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愉悦着人们的身心,促进了社会交往,通过激活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期刊
摘 要: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音乐趣味教学的作用,提出了音乐教学实施趣味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趣味教学;作用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二外日语专业,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性,为了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更好地服务教学。本篇文章主要是论述运用恰当的策略来提高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日语学习;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只掌握一国语言,为了提高自己的就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中方法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强调以学生为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今天,美术教师课堂演示的意义何在?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和运用课堂演示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本文对此作了一个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演示;体验;创新;绘画技法  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的,而教师又起着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发挥自己的作用呢?我想,其中一个答案就是课堂演示!教师的课
期刊
摘 要:文中从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出发,具体分析了艺术设计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和根源,深入剖析了目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教学改革  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国内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相对欠缺,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门系统传授有关音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音乐理论课程与视唱练耳、作曲、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密不可分,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理论课,对学生系统的音乐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在音乐理论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因材施教的三个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教学  音乐理论教学是各音乐院校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音乐理论教学不仅“给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严格的技能训练,能够准确地阅读乐谱和理解乐谱的内涵,能够运用训练有素的内心听觉在心中展现音乐的形象并根据这个形象去表现音乐;同时,通过视唱练耳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樂想象力。  关键词:视唱练耳;节奏;音调;旋律;速度  视唱练耳课作为基本乐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这门课学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响学习者的
期刊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
期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施以爱心、付出心血最多的是德困生。德困生让老师们伤感,更让老师们感到无可奈何。这些德困生不学无术,惹事生非,一有市场就会把教室闹得乌烟瘴气。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也许在心里诅咒他的父母生出如此品行的孩子,恨不得一木板把他打趴下,恨不得一脚把他踢出教室,恨不得一巴掌把他们扇出学校,可是你能这样做吗?不能。你举起的木板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你扬起的巴掌也只能悬浮在空中,你踢出的脚也只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语言;教学质量;载体;言传身教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