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乃至整个科学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值得深入地探讨.本文从演示实验、非常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三个方面,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关键词:物理实验;演示实验;非常规实验;多媒体
  
  新课标要求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现实的理解,还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可谓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演示实验
  首先,精心准备演示实验.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仪器.另外,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演示的仪器要放在适当的高度,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其次,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演示实验一般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男同学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弱小的女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通过实验,学生对该现象印象会非常深刻.
  再次,强化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光的传播》教学时,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观察雾中的汽车灯光,影子,进而提出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指出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再次,利用激光、喷雾器、烟雾、墙面、白纸等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加强“非常规”实验
  “非常规”实验就是所谓的“低成本实验”,即实验中的主体根据实验目标,借用身边容易获得的物品器具开展的物理实验活动,它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物理实验方式.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提出“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首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完成的小实验可以及时弥补了一些书中实验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又能联系生活实际.如:在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拿一个易拉罐,用注射器抽出了其中的一部分气体, 我们看到易拉罐被压变形了,一直抽出空气,易拉罐最后竟然被压扁了, 并且不断地发出“噗”的声音.这种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明显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通过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人会觉得自制教具有些土气,但只要设计合理,运用恰当,更能显示出物理变化规律和科学原理.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时,利用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段棉线,就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土电话.学生自己动手做,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所掌握的物理原理也不会再死记硬背,心存疑虑了.因此,尽量见缝插针,给学生布置些课外小制作,像小孔成像器、自制橡皮筋测力计、自制量筒、自制天平等等.
  三、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整合
  首先,运用多媒体直观的模拟一些模糊、抽象的实验.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很低,学生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如讲述发动机工作原理时,特别是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及运转过程难以看清,也无法直观拍摄,这时可采用三维动画工具制作动画,能清晰明了地将其工作原理表现出来.
  其次,有些实验的发生过程极短或较长,甚至有些现象学生不易观察,多媒体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可以运用动画课件播放,让学生形象感知转化过程.再如演示液体硫酸铜与清水的扩散现象时, 要经过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到扩散现象,这个实验在课堂上当堂完成根本不可能实现.而运用多媒体后,可将这一现象的过程缩短在几分钟内完成,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趣、有用的物理实验作为教学突破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作用,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进而增强信心,提高科学素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新课程学习, 2010 -05-08.
  [2] 杨永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3] 彭叶亮.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4] 靳丰刚.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吉林教育.理科天地,2010(5).
  [5] 孙毅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0(26).
其他文献
问题引入:  如图1(1),在直线l的同侧有两定点A、B,在直线  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并给于证明.  作法:如图1(2),作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A′B与直线 的交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  证明:在直线上任找一点P′,连接P′A、P′B、P′A′,由对称性可知P′A= P′A′,PA=PA′,  在△A′BP′中,P′B+ P′A′>A′B,因为A′B=PA′
会议
一、恒力做功  对于恒力的功,通常利用功的定义式W=Fscosθ进行计算.公式中的F为恒力,s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θ是指F与位移s间的夹角.  例1 如图1所示,斜面体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使物体b自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问:a、b间的弹力是否对a、b做功?  解析:由功的定义画出b滑至a斜面底端时的位置图(由于斜面光滑,b在下滑时,由于b对a的作用,a要向右平移)由图2可知b受弹力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共同活动的组成,是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它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重视对“教法”的深入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这样教师常常是“为分数而教,为教而教”,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严重阻碍了物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对应试者的“能力要求逐年提高”.题海战术的功效明显下降,大量较少思考的重复训练,只能熟练、不能提高,对能力的发展帮助不大.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所谓的回顾,即我们现在说的反思.对解题思路、解题过程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出错误,以便及时改正.对各类题型的反思,可从帮助我们总结、归纳和辨别、澄清与此题相关的问题,
会议
在有机物的计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混合物共有三种元素,已知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另一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初看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总觉得缺少条件,无法求解,那么这类题目应该怎么求解呢?基本运算方法是:先假设题中所给物质的量,然后列式表达出混合物中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从中能够发现某两种元素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而计算出答案.但是这样求解有时比较麻烦,有没有什么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下面就来看看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