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沪剧名家顾月珍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1日,长宁沪剧团演出由薛允璜编剧、王青执导、汝金山作曲、陈甦萍担纲主演的新版《赵一曼》,受到观众、戏剧界、媒体的关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恰逢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10周年,此时此刻,上演《赵一曼》,“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是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早在7年前,现任长宁沪剧团团长的陈甦萍,就有意重新创演新版《赵一曼》。
  我非常赞赏陈甦萍这种心存大志、胸怀大勇的行为,也使我回想起,长宁沪剧团的前身努力沪剧团,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创演过《赵一曼》。当年,主演赵一曼的是努力沪剧团团长、沪剧表演艺术家顾月珍。
  时光闪回,沪剧名家顾月珍的苦难人生,她攻坚克难,矢志创演《赵一曼》的事迹,历历在我眼前显现。
  时间倒回到1921年,一个雨雪纷飞的冬夜。上海苏州河一带的棚户区,灯光暗淡,行人稀少,一位夜归的老竹匠,在寂静的石子路上独自踽踽而行。忽然,从一条小弄堂传出阵阵婴儿的凄厉哭声。老竹匠循声走去,发现垃圾箱旁有个婴儿。老竹匠夫妻二人,年已半百,无儿无女,他正想把婴儿抱起,但想到家境贫困,无力抚养,只得转身离去。猛听得婴儿一声声撕肝裂胆的啼哭声,老竹匠终于解开棉袄,把婴儿搂进怀里,这个庆幸活下来的弃婴就是后来的沪剧名家顾月珍。
  侥幸活下来的顾月珍,从小帮助老竹匠夫妇,在苏州河里淘米、洗菜,推车上街,修理竹器,在她幼小的心灵里除了愁苦没有别的,唯一的乐趣是夜晚到家里附近的米店里,听一位申曲迷拉胡琴,渐渐的她喜欢上了申曲,申曲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沪剧。
  刚满14岁的顾月珍想着替老竹匠夫妇分忧,她四处打听,希望能够找到事做。她在螺丝厂门口排过队,还在纺纱厂工头面前求过情,甚至到码头上眼望着扛大包的工人们发呆。可她这样又瘦又弱的姑娘,哪有她立身的地方?
  有人劝她去学申曲,唱戏赚钱,帮助家用。提起申曲,她的耳旁仿佛响起米店里那悠扬的琴声。她动心了,可老竹匠劝她不要去学戏,说唱戏受尽凌辱,受累吃苦,那是火坑,全怪我们老夫妻不中用,养不起你。
  可顾月珍决心已定,谁的劝说都没法改变她的主意。老竹匠借来了拜师钱,老母亲借来了布旗袍,14岁的顾月珍正式拜顾泉笙老先生为师。
  顾泉笙收了徒弟,只是让徒弟端茶拎包,跟着到演唱的书场、茶楼跑跑,遇到师父高兴,教唱几支曲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到真本领很难。顾月珍下定决心,要争气,顽强刻苦地学唱,每天清晨她到一位老艺人家去学戏,同时帮老艺人做家务,每逢进书场、茶楼,她悄悄地站在幕侧,偷看前辈和同伴的演出,把唱词、动作都记在心里。
  学艺几年以后,顾月珍正式登台演出,她在新戏《空谷兰》中反串童子生良彦。良彦是个失去生母、备受后娘欺凌的苦孩子,戏里面有良彦在生母灵前的大段哭诉,激发起顾月珍辛酸的记忆。她觉得自己最了解良彦、同情良彦,她要替良彦也替自己控诉人间的不平,她要倾诉胸中长年积郁的无限愤恨。从她心灵深处迸发出来的感人的唱腔,打动了观众,于是,《良彦哭灵》一曲在社会上流传,风靡一时。
  顾月珍渐渐地“红”起来了。她在《西太后》中塑造珍妃形象,她认为,珍妃虽然是宫帏中的贵妃,但这位贵妃抱有祈求国家强盛的愿望,却屡遭迫害,囚禁冷宫。顾月珍为了演好这个人物,在乐师赵开文的帮助下,运用【反阴阳】曲调,设计了一曲如泣如诉、哀怨悱恻的《冷宫怨》,生动地描绘出珍妃的真实生活,这正是顾月珍的心声流露。《冷宫怨》拨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激起了观众们的心灵共鸣,这个曲调顿时成为受人赞叹的名曲,成为沪剧富有艺术魅力的曲调之一。
  在《上海屋檐下》中,顾月珍虽然演的是配角,但是她照样一丝不苟,认真表演。她演的角色啜泣时正好背朝观众,她利用肩膀抽动幅度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情绪的变化,观众说她“背上都有戏”。正如田汉同志赞赏她:“演戏非常认真,不但自己表演得好,就是别人表演时,也能有相应的动作、表情,从不松懈、疏忽。”
  上海解放后,1949年9月1日,以顾月珍为团长的努力沪剧团组建成立,演出的第一个戏,是根据李季长诗改编的《王贵与李香香》。接着,她自导自演了《八年离乱》《天亮前后》,她在改编中对情节作了新的处理,即在主人公素芬经历坎坷命运走向尽头时,不再是投江自尽,而是带着婆婆和儿子到解放区去寻找光明的生路。
  这个改动,不仅表达了顾月珍对创造新生活的决心,同时反映了中国妇女摆脱被压迫被欺凌的命运,走向光明前途的决心。这个改动,使素芬的形象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不少有过苦难经历的妇女给顾月珍写信,表达了自己决心从不幸与痛苦中站起来,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心声。
  顾月珍接连编演了《好媳妇》《母与子》《翠岗红旗》《志愿军的未婚妻》等好戏,接连塑造了不少朴实善良、勤劳智慧的中国妇女形象。为了在戏曲舞台上塑造更多的新人物、新形象,她自觉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接触新人物,体验新生活,一面着手改革剧团的体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面带领全团同志努力创作排练新剧目,从1952年开始酝酿,着手编写《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戏。
  把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搬上沪剧舞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因为以往沪剧舞台上极少表现这样的题材,沪剧演员也很少表演这样独特性格、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对顾月珍来说,她比较熟悉的人物多数是受苦受难、命运坎坷的苦命妇女形象,她的唱腔也更多偏向哀怨凄苦、倾诉苦难的哀怨曲调。要演好赵一曼这样的人物,她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突破旧框框,获取新的表演手段,开辟新的舞台天地。
  顾月珍是个决心下定、知难而进的有心人。她阅读有关历史资料,访问部队,与女兵交朋友,以增强领会部队的精神风貌,熟悉部队的战斗生活。另一方面,她夜以继日地与编导作曲人员反复探讨,不断琢磨表演艺术、唱腔设计和舞台美术,并进行大胆地突破和改革。
  为了演好赵一曼,顾月珍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刻画人物性格,改变了沪剧曲调低沉婉转的旋律,在沪剧唱腔中首次使用了D调,唱出了高音区的强音,同时打破沪剧基本调的格式,组合成新的成套唱腔,为运用沪剧音乐揭示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了有益的探索。她在“教育小韩”与“向党宣誓”两场戏中,充分发挥了深沉稳重的表演风格,以激动真诚的心情唱出了感动人心的曲调,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夏衍同志得知沪剧《赵一曼》的创演,认为戏曲反映这样的英雄人物是首创,是第一个,为了使剧本更加严密,他亲自动手修改。沪剧《赵一曼》1953年在新光剧场首演,获得空前的成功,连演三个月,深受观众欢迎。努力沪剧团带着夏衍同志的修改本,参加1954年9月华东戏曲观摩大会,顾月珍主演的《赵一曼》荣获演员一等奖和演出奖。同年,市文化局组织慰问团,以努力沪剧团的《赵一曼》这出新戏,向驻扎在南京、湖州、嘉兴一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作慰问演出。
  1956年,顾月珍被选为上海市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1958年,被选为上海市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同年,党组织批准她为中共党员。
  回想顾月珍的艺术人生道路,是要让我们铭记:沪剧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要求剧目能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要求演员能真实地、质朴地再现现实生活,要不倦地创演受观众欢迎、为时代所需要的好戏,要摒弃那些追求形式主义、低俗趣味的表演,让沪剧艺术坚守艺术理想,永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温故有益于知新。
  沪剧《赵一曼》的演出,不仅给沪剧人,也给广大青年演员和观众以深切的思考与启迪。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正在致力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WTO的加入对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体制和建国后三十多年的闭关自
论文先对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现行利率管制存在的问题及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在中国的推进步骤安排与现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在中国的演变过程作了一定的介绍与
目前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竞争激烈.塑料包装行业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龙头型企业,主要有永新股份、安姆科(中国)、紫江企业等 ;第二梯队为行业
期刊
在主要的包装材料纸张、塑料、玻璃、金属中,金属是回收再生效果最好的,可以循环使用,性能没有变化.生活中金属包装处处可见,大到作为运输包装的钢桶,小到马口铁的饼干桶、罐
期刊
浙江省是美丽乡村的开创地.自迈入了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以来,政府一直对美丽乡村建设竭尽心力.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以来为政府高度重视.在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
随着中国入世的迫近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金融生活不断活跃,社会公众热切呼唤银行不断开拓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这对于正在转轨迅速成长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扑面
该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公司建立有效薪酬体系的经验,总结出成功绩效薪酬方案的共性以及制定合理薪酬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文章重点分析了国内上市公司薪酬激励状况.文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感染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至2020年5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42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治疗干预组,
本刊讯 为进一步提升白山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白山旅游商品名片,树立地标性旅游商品品牌,2019年12月24日上午,由白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白山市工业信息化局
期刊
世界上任何种类的艺术恐怕都没有民间美术品来得影响深远。每当人们见到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玩珍品,常常会其为精湛的工艺所倾倒。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爱好艺术品的人日益增多;然而,将珍贵的传世工艺品提高到理论高度,究其本源,对创制者作较系统的阐述,却寥寥无几,若以辞书形式出现,在上海地区,笔者所知的仅有钱定一编著的《美术艺人大辞典》。  该书于2005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