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连连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闸,供水!”11月28日上午10时,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栗子沟村栗子沟屯自来水供水水泵开始工作,向屯内200多户居民供水。汩汩清流流进每户农家,更流入百姓心田。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没有理由不兴奋,因为今年栗子沟村一直喜事连连……
  栗子沟村是八道河子镇的小村,只有两个自然屯,220户,不到900口人。同时又是全市的薄弱村,全村23名党员,30岁左右的只有3名,50岁以上的党员15名。村部也是只有60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屋,组织活动清清淡淡,缺乏号召力和引领能力。
  今年春天,桦甸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桦甸市检察院包扶这个村,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3月18日,桦甸市检察院检察长别旭东和机关工作人员,踏着初融的积雪走进栗子沟村。坐在村书记李忠元家的炕头上,同村班子成员进行座谈。村里的办公场所、村容村貌、安全饮水、防洪设施等一系列问题交织着,让村班子成员望洋兴叹。别旭东把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在心里。
  在桦甸检察院的党组会议上,包扶栗子沟村的议题成为一次专题内容。建村部需要很多资金,钱从哪出?“把我们的奖金拿出来,给栗子沟建村部。”别旭东检察长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今年桦甸市检察院获得“全国模范检察院”殊荣,政府对此进行了奖励。于是他们决定从奖金中留足建设村部资金。月底20万元资金打到了栗子沟村的账户上。乍暖还寒时候,检察院党组班子成员来到村里,同村干部一同进行选址、规划设计。农闲的夏季,村部建设工程动工,到11月初,16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部建设完成,同时配套建设文化广场500平方米。
  村部建设期间,桦甸检察院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来到建设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协调建筑材料。建村部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能自己干的活就不雇工。有的老党员已经年过花甲,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平垫房场、来料卸车、打扫卫生等等。党员们坚信,有了良好的阵地,党支部活动就能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党组织的作用就能发挥出来……
  栗子沟是个很大的自然屯,一条主街路东西长1050米,但是夜幕降临,黑咕隆咚,老百姓家里都有不止一个手电筒。晚上乡亲们聚在一起聊天,都在窗根底下借助民房投射出来微弱的光线。让街路亮起来是群众的祈盼。
  5月末,别旭东把桦甸市农业局局长梁锡江约到了栗子沟村,共同听取大家的意见,在座谈后,建路灯的提案摆到了桌面上。梁锡江同局班子领导研究,把栗子沟村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内,村里以一事一议的方法,筹措资金9500元,新农村办拨付19.08万元,为村里安装36盏太阳能路灯。
  安装路灯的时候,正是喷施农药的农忙季节,但是这个工程让30多个农民,毅然放下手中的活,在街路沿线开挖路灯基础,铺设电源线路,干了整整两天。6月初,36盏路灯把街路照得明亮,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还是要到街上走一走,体会这片光明。到了农闲时节,村民便自发组织起来,在明亮的路灯下,扭起了东北大秧歌,欢声笑语弥漫在大山深处……
  栗子沟村紧邻栗子沟河,这是条季节河,平时细流涓涓,汛期如野马奔腾。2010年和2013年的严重汛情,把栗子沟河堤坝冲得遍体鳞伤,几百亩耕地被毁,临河民房受损,尽管进行了紧急修复,但是仍然险象环生,在村民看来,栗子沟河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没准啥时会掉下来。
  别旭东同村干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同镇领导和水利所干部共同研究初步设计,向上级水利部门申报河道整治工程项目。6月中旬,赶在汛期之前,桦甸市水利设计室的专家住进了栗子沟村,他们扛着设备在河道、岸边进行勘查测量,回到住处绘制图纸,把测绘结果和设计方案跟村民代表汇报。
  8月中旬,河道治理工程动工,水利局把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里的大型机械派到工地上,昼夜施工,半个月时间,栗子沟河从下至上2140米双侧堤坝整形完成,进行越冬沉降之后,明年初夏开始进行砌石护坡,那时栗子沟村村民便可高枕无忧,河堤两岸的几十公顷耕地也得到有效保护。
  河堤整形完成后,需要栽植柳树进行植物治理河道,村党支部一番动员,村民齐响应,除了留守老人的家庭以外,每家都出一个劳动力,参加义务植树治河,仅一天时间,大家就栽植柳树2万多株。排列整齐的柳树映衬着清粼粼的河水,俨然威武雄壮的列兵守卫着堤岸……
  桦甸市水利局局长刘兆臣在进村组织河道治理设计和施工时,了解到村民对吃自来水的强烈诉求,他立即找来农村安全饮水办公室的负责人,了解栗子沟村农村自来水改造计划,得知已经列入2015年改造计划。“晚改造一年,村民就要有300多天的等待,打破常规,调整计划,让村民提前一年吃上自来水。”刘兆臣向农村饮水办发出了“指令”,于是饮水办的业务人员进驻栗子沟村,进行规划设计。
  栗子沟村的自来水工程是在秋收后施工的,因为开挖输水管线必须经过农户农田、菜田。在一些地方施工,往往因为占用或暂时破坏农田遇到一些障碍,但是在栗子沟村却出奇的顺利,因为要引清泉进村,涉及农田的村民主动提供方便。到铺设管线的时候,全村每天出动几十人,参加义务劳动。23名党员几乎全部参加了劳动,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党员也到现场,说是帮助“看堆儿”,其实是助阵。整个自来水工程中,村民义务献工200多个。入户管线开挖,村民互相帮助,在施工中增进了友谊。留守老人家中的入户管线,是支部和村委成员义务献工干的。
  到11月下旬,深水井水源地建设、主管线铺设、管网入户全部完成。镇政府立刻协调农电部门安装电源,到11月28日,供水泵开始工作,村民们吃自来水的愿望美梦成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铁岭地区四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区域自动站数据以及500hpa高度场资料对2014年铁岭地区夏季天气、气候特点及环流形势进行分析。2014年夏季铁岭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2.9℃,比常年偏高0.3℃,平均降水量为360.0毫米,比常年偏少近2成。夏季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前期偏多,后期异常偏少。500hpa环流形势表明:前期中高纬度以经向环流为
期刊
近几年,临江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特别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以“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改变村容村貌为建设重点,着力扮靓美丽乡村。为了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市政府将农村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积极整合涉农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锦上添花”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经过一年的建设,五个试点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可以和城镇社区相媲
期刊
过了腊八,天寒地冻,可在桦甸市常山镇商店里,电取暖器依然滞销。好在商家预测较准,没有大量进货,妨碍不大。  北方人生活,冬季取暖可是天大的事。  常山镇居民,包括各机关单位,几年来也一直在与严寒搏击。  常山镇区的供热管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供热能力2万平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供热增容到4万多平方米,锅炉吨位加大了,管网却没有改造,主管线径极小,管道老化腐蚀,跑冒滴漏,缺少阀门井,一处故
期刊
松粮集团带动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打造“查干湖”品牌,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一年翻了一番。去年冬天首次与京东集团合作,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查干湖鱼,目前已销售50万公斤。松原腰坨子白根萝卜、新安镇辣椒、长岭葵花子获得地理标识商标,二马泡米、北显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陶赖昭米、松田小禾米、缘农米、北显花生、吉川谷类、查干湖米、岭城明珠谷类、岭丰米、乾井源米、岭益米获评省著名商标,乾安县红辣椒通
期刊
“今年我们村玉米大丰收,家家粮仓里都堆得满满当当,这多亏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如今远程授课,讲课的都是农业专家,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科技种田知识,咋能不丰收呢?”近日,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高古村,正在观看远程教育节目的村民陈俊泽说道。  如今,西安区农家书屋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远程教育扎实推进,农业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各地农业合作社建设风生水起,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百姓乐享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
期刊
12年前,他从国企下岗,在租来的厂房内艰难起步,做鹌鹑养殖。12年后,他拥有固定资产超千万,带动周边51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鹌鹑养殖专家、创业带富能手。他叫袁海斌,图们市富岩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日前,袁海斌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1998年,袁海斌进入辽源市的国企上班,心中充满了理想和干劲的他,一心投入工作。但没想到,仅仅两年就遭遇了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再就业,袁海斌没有盲目
期刊
笔直平坦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这是日前记者走进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七岔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村民们都说,村里能有这么大变化,都要归功于他们的村支书孙万禄。自2010年竞聘上岗以来,孙万禄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年人均收入由原来不到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600余元。  孙万禄是土生土长的七岔村村民。早在1993年以前,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由于七岔村地处偏远,离江源主城
期刊
为了促进城乡结合一体化,资源互补携手发展,开创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城市居民吃上绿色生态蔬菜,解决舌尖上的农副产品品质安全问题,从2012年开始,长春市兴邦观光生态种植合作社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市民代种、配送生态蔬菜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4年,合作社与40多户市民签订了代种、配送协议。合作社为每户市民提供100平方米生态菜地,生产春、夏、秋三季适应于当地气候种植的20多种生态蔬菜,保证不用化肥、
期刊
日前,省农科院研究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玉米实地测产,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测确认,单产达到1136.1公斤/亩,再创我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新纪录。  几年来,省农科院在省政府实施“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玉米产业体系”、“玉米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连续取得突
期刊
素有“金庐陵”之称的江西省吉安市,地处吉泰盆地,自古物产丰饶,是传统农业大市。然而,吉安农业如今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产业化水平不高,整体效益偏低。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吉安市在2012年就确立了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吉安市目前已形成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各县(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支撑的“1+13”现代农业示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