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境,回归原点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修辞格的巧妙运用会使文本的语言优美,感情丰富,魅力焕发,意蕴无穷。王希杰如此定义修辞格:“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1]可见,修辞只是对文辞的一种修饰,专注于辞藻本身,聚焦在字词表层,使其更形象地体现出所表达对象的显著特征与浓厚意蕴。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中也明确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而后又在附录3中罗列了常见的几种修辞格。由此观之,修辞格教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但当下的修辞教学陷入僵化境况:学生套用模板,生搬硬套,思维很受局限。而从修辞角度赏析语句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型,比喻、拟人该怎么去教?下面,笔者就教学的策略问题略陈管见。
  一、理念介入:应以具体文本的语境为纲
  笔者认为,比喻、拟人的修辞格教学应该“去蔽”,去掉应试训练中长期形成的条条框框、死气沉沉的答题模式之蔽。那么,该如何“去蔽”呢?
  有学者提出:“在修辞教学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语境意识,并坚持以语境为纲的修辞教学理念,把语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修辞教学的重要支撑点。”[3]所谓“语境”,指的是具体文本所营造的语言世界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语音语境、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语体和风格等。[4]所谓“以语境为纲”,指的是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语境意识,引导学生着眼文本世界的前言后语或联系文本构成的上下语境来咀嚼、领会修辞语句的独特风采和话语魅力。
  譬如,阅读理解《农村的狗》中有一道语句赏析题:
  我和女儿蹲下身,小黄狗显然高兴得不得了,像个小孩一样,直立起来,两只前腿像举手一样,跟我们打着招呼。
  此句显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但各自的表达作用相同吗?此题的标准答案是“此句运用比喻,将小黄狗比作小孩,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黄狗见到主人时的喜悦、兴奋,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而学生的答案是“此句运用拟人,‘打招呼’赋予小黄狗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黄狗有灵性、聪明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以上都是正解,丝毫找不出任何瑕疵。在评讲时,有不少学生和笔者“理论”:从比喻的角度思考,着重理清本体与喻体的界限,用小孩见到爸妈开心、兴奋的特点来表现狗,比如后文说“我对它的宠爱”等;而从拟人的角度出发,着重关注将物写成人,用人认识主人的智慧比拟狗,从而表现狗的非凡,比如后文说“小黄狗可灵醒了”等。这两种修辞虽然指向同一种情感的表达,但分别描绘出小黄狗不同的情态。
  由此可见,学生从具体语境出发,深度剖析了比喻、拟人的不同表现作用,进而感受到比喻句的生动与拟人句的形象。坚持以语境为中心的修辞格教学是纲领,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二、路径指引:应以回归言语原点为旨归
  如果说“以语境为纲”是一种宏观哲学性策略,那么具体路径的操作指引则是比喻、拟人修辞格教学的微观可视化呈现,它以回归具体文本的言语原点为旨归。为了行文的清晰,笔者将比喻、拟人的教学策略分两部分论述,实际上教学策略是可以互通互鉴、迁移嫁接、融合并存的。例如,在《春》这类辞藻丰美、语言清新的散文文本中可通过反复地朗读同时收获比喻和拟人的有效修辞格教学。
  (一)比喻句的教学策略呈现
  1.对比观照阅读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教师可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用法的妙处,即写出了春雨多而连绵、亮又细密的特征。相较之下,“春雨淅淅沥沥,连绵不绝,不时还发出丝丝亮光,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的表述虽清晰明了,但不及前者更富艺术感染力,“牛毛”“花针”“细丝”和春雨存在某些共性,描绘得摇曳生姿。
  2.立足文本整体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郑振铎《猫》)此句饱含真挚情感,读来令人为之震撼。此句借“针刺良心”的比喻手法,意在表达作者对事实真相心怀愧疚和对死去精灵的深深自责。而立足文本,读者会读出作者借第三只猫的冤死,体现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与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3.语文知识对照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如此描写睡姿使阿长的粗人形象跃然纸上;由于叙事认知视角的差异,小迅哥难免对这个封建底层女性满含鄙夷之情。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厘清“比喻”和“欲扬先抑”的区别:作者运用这个看似不恰当的比喻是在为下文的怀念之情蓄势。
  4.读写有机结合
  在《春》的篇末,作者借生动形象、新颖深刻的比喻将文本的情感推向高潮。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有学生这样模仿:春天像温柔的母亲,慈祥而又无私地,呵护着我们。春天像顽皮的孩童,天真烂漫地,跑着,跳着。春天像滋润万物的女神,有水一般的长发和裙摆,她抚摸着我们睡着了。
  (二)拟人句的教学策略呈现
  1.涵泳朗读指导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此句中拟人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课文,品味其中的妙处:“忽然”一词加重语气,着重体现变化;“微微”读轻,表现出程度不深;“粉色”语气拉长,声音降低,流露出少女害羞的情愫。倘若不是真情实感,怎能花这般心思去刻画呢?只有用情至深,才能真切动人。
  2.还原真实情境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宗璞《紫藤萝瀑布》)这里可借生活情境品味语言特色,教师深入浅出地借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咂摸,让学生从抽象中悟出具象:“生活里什么情况下人们才会推着挤着?”“明媚阳光下的紫藤萝在说说笑笑什么呢?”
  3.巧借教材注释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对于此句的探讨,笔者设置了贴合学生大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串:(1)结合相关注解,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生”“入”写得好吗?好在哪里?(3)你认为这两句诗蕴含怎样的自然理趣?学生借书下注释领略诗人运用拟人的高超手法,并在循序渐进的体悟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4.联系日常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公益提示语、广告用语、影视台词等,对修辞格教学大有裨益。“小草在睡觉,请君勿打扰。”此句运用拟人,小草惹人喜爱的情态令人动容,哪里还忍心去恶意破坏呢?“老大,还是待在里面吧,外面是个马戏团,你爷爷是指挥长,他会挥着鞭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此句妙用比喻,将社会比作马戏团,生动形象地写出生活的杂乱不堪与秩序混乱。
  以上各例都体现出“以语境为纲”的教学要求,都在具体语境的“摸爬滚打”中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回归修辞的言语原点,抵达文本的言语内核。在教学实践中,把具体语境作为连接修辞教学的重要纽带是行之有效的,可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语境自觉。一言以蔽之,对于比喻、拟人的修辞教学,切不可浮光掠影,更不能生搬硬套,要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出比喻的生动和拟人的形象,流连于语言世界所特有的风采与绰约。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3]王孟建.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J].修辞学习,2007(4):62.
  [4]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98.
  (作者单位:无锡市梅里中学)
其他文献
春节到啦,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窗花。咦,人们还在屋门、墙壁贴上了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为什么要贴“福”字呢?  原来,“福”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吉祥字。  一幅立体的画卷立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在祭台前以酒祭奠,祈求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人说,“福”字的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连起来就表示: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也就是有福。
期刊
年三十一大早,奶奶用红丝线在窗台挂上了梳着“小辫"的胡萝卜、留着长长“发须"的生菜,还有一串宛如小红灯笼的沙糖橘。奶奶告诉我,红彤彤的胡萝卜象征着红红火火,绿油油的生菜预示着升官发财,头顶绿叶的沙糖橘代表大吉大利。原来这是广东过年的习俗啊。  饭后,我们全家一起来到花市。这里真是热闹呀!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快看,这羞答答的粉桃花多像我孙子的小脸呀!”奶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喊道。我不好
期刊
当下的语文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重输入性语用、轻输出性语用;二、重外语用、轻内语用;三、重纸质文本的精读、轻网络视频的泛读。这些问题造成了语文教育的范式固化,必须积极寻求教育观念的改变。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潘涌提出了“积极语用”的教育观。所谓“积极语用”是指,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针对实际需求做出富于表达力和思想力的自
期刊
欢迎乘坐公交XX路无人售票车,本车开往XXX,上车请注意
期刊
早上上学,随便向路边瞄,总能看见一些农家菜馆。经不住农家饭的诱惑,老妈这个并不很赶时尚潮流的人,也学做起了农家饭。  没几天,书柜上那些富有“营养"的书,全被老妈换成了同样有“营养”的农家菜菜谱。第一个礼拜,我们家几乎顿顿都是农家饭:早上,稀饭、菜饼、咸菜;中午,虽然我和老爸不在家,但是不用想都知道老妈在做农家饭;晚上,土豆丝、青椒小鱼干……  有一次,老妈烙出来的韭菜饼不仅咸,而且夹生,简直难以
期刊
20世纪90年代,高中生作文经常讨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问题,热情之高,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高三毕业班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与高考无关的事?但那时学生就是很执着,谈起足球,个个都很在行,几位女生,说得头头是道,虽然她们体育成绩并不好。我改作文或随笔,经常感到伤脑筋,因为作文中提到的各国球队的教练和球星、世界杯场次和球员出场记录,我不太了解,兴趣也有限,但是学生就是不停地写,因为他们
期刊
清晨,风儿柔柔的,太阳暖暖的,母鸡咯咯嗒心情特别好,于是去农场外散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咯咯嗒高兴地唱起歌来:“咯咯嗒,咯咯嗒……"  狐狸吱吱也来花园里散步。听到咯咯嗒的歌声,吱吱十分兴奋:美餐来了!他马上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观察咯咯嗒的一举一动。好肥美的一只母鸡啊!吱吱口水都流下来了。  咯咯嗒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向前走,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吱吱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想找机会下手。太
期刊
第一名
期刊
第二届“阅读小天使”及“优秀辅导教师”表彰名单(中年级)
期刊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还没有养成自主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没有形成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引导、督查,那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就只是一句空话,很难顺利完成。为此,笔者做了以下阅读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产生整本书阅读期待  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这本书,有想要去阅读的强烈欲望。为了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笔者尝试了如下具体做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