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市绿道分类建设指引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人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从规划建设思想来看,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浙江省城市绿道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嘉兴、温州、金华、台州等地已经纷纷动工建设,全省将建成3000公里以上的绿道。2012年7月,浙江省城市绿道网建设现场会召开,会议总结全省绿色城镇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城镇绿道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全省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陈加元副省长批示说,城乡绿道建设意义重大,是新时期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一项发展工程;是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的一项生态工程;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一项民生工程。
   在总结浙江省目前绿道建设现状,结合地方特点,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和维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野生动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特征,重点保护绿道的生态基底,发挥绿道作为生态廊道的作用。保障绿道生态安全,为生态环境改善和物种多样性修复提供条件,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二、连通性原则
  为保障绿道的有效利用,满足人的休闲游憩需求,应尽量连通绿道周边各类自然、人文景观及公共配套设施,构筑连续而完整的空间环境。
  三、划定标准
  绿道控制区宽度结合绿道系统类型确定,针对各类型绿道依托的资源要素特征和建设条件进行灵活设置,具体控制标准见下表:
  
  各类绿道控制区宽度控制标准
  
  
  根据滨溪型绿道、城市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和山林型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有设施的特征,对各类绿道在绿道控制区、建设方式、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表层材料及色彩和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等五方面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指引各类型绿道建设,同时仙居绿道建设必须符合基本要素建设标准的规定。
  (一)滨溪型绿道
  仙居县溪流众多,并多以支流的形式从山体峡谷间汇入永安溪主干流。滨溪型绿道是依托从山间流出的溪流、幔滩及湿地,通过堤岸、栈道、滨溪慢行道建立的,为居民提供观赏溪水流动、感受仙居秀丽山场所的绿道。
  滨溪型绿道主要分布在沿永安溪、朱溪港、十三都坑、九都坑、盂溪、二十都坑等天然溪流地区,总长约为297公里。
  (1)绿道控制区
  滨溪型绿道在城区内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30米,在城区外控制区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
  ——利用溪流、湿地周边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
  对现状不佳的道路进行改造,采用碎石或透水砖等透水材料,绿化以原生态为主,根据需要在慢行道两侧种植遮阴乔木。
  利用溪流周边现有的道路改造
  ——借用滨河公园园路、滨河栈道作为绿道
  绿道可借用开放的滨河公园、滨河栈道等改造为慢行道,增加绿道标识,路面铺装和绿化都均以现状为主。
  将原有人行道改成自行车道,增加观景的步行栈道
  
  将原有人行道改成自行车道,增加悬挑的观景步行道
  ——利用河堤及其内外两侧建设绿道
  a、直接利用河堤作为绿道,以现有路面为主,两侧因防洪要求不得种树时,借用河堤,以低矮灌木作限定;b、利用河堤以外的河滩建设绿道,c、在堤岸以内修建一条与河堤平行的绿道。
  利用河堤进行改造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滨溪型绿道对于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选择较为广泛。根据各地段不同的景观性特征和安全性要求,建议采用分离式或者综合式慢行道。
  
  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4)表层材料及色彩
  滨溪型绿道在选择表层材料时,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鼓励采用耐水耐磨、环保生态、可塑性强、适合多种用途的自然材料铺装慢性道路面,在具体铺装时应考虑路段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的协调,多采用软性铺装。如:裸土、碎石纤维、颗粒石、木塑复合材料等。
  在色彩选择方面,可根据路段特征进行相应的选择,保证所选材料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议选择浅灰色、棕褐色、原木色等色调较轻松明快的自然色,配合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等彩色。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城区内滨溪型绿道的绿化应强调永安溪、三井溪等主要溪流向城区内部的景观渗透作用,绿化结合驳岸特点,体现自然生态、休闲、滨水特色。
  郊区和边远山区滨溪型绿道应以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为原则,不得随意改变、破坏绿廊内原有河道形态、自然植被和地质地貌。
  沿河堤主植草本植物,滩涂选用耐水湿的水生植物与花灌木营造湿地景观,堤内种植高大乔木等遮挡性植物,如柳树、水杉、柳杉、金丝柳、碧桃、珍珠梅、樱花、紫丁香等。
  (二)城市型绿道
  城市型绿道是依托中心城区(包括开发区)的河流、道路,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城市型绿道主要分布在环城北路、环城北路西延线、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城北路、盂溪两侧道路等城市风景路及城市干道,总长约72公里。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城市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条件不具备时,绿道慢行道路缘线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应有3米以上的距离。
  (2)建设方式
  ——利用现有条件较好的景观路慢行系统,增加绿道标识等配套设施
  ——利用村庄周围的开敞绿地开辟绿道。
  ——通过改变路面铺装、增设标识性等手段将人行道改造成绿道;或者通过压缩机动车道,通过增加标识、地面标线或栏杆等改造成绿道。
  利用开敞绿地开辟绿道,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分离,中间以绿化带分隔
  增加绿道标识,完善配套设施
  
  利用防护绿带,开辟独立绿道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城市型绿道对于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选择最广泛。在景观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段,建议采用分离型慢行道;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方,则采用并行型或者综合型慢行道。
  (4)表层材料及色彩
  考虑到仙居温湿天气的因素,建议城市型绿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基于透水混凝土有较強的透水性,全部采用透水材料可以保证路面不产生积水。在色彩选择方面,可选择暗红色、深灰色、墨绿色等暗色调。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城市型绿道的绿化应亲切宜人、便于养护管理。绿化应以提高慢行道和节点系统的遮荫程度为出发点,要杜绝“以草代树”的做法,应以乔、灌木为主体,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
  (三)田园型绿道
  田园型绿道是依托农村地区的村道、河流等,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乡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促进农业休闲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绿道。以古村稻田、乡野奇趣等田园风光为兴趣着力点,提供农业体验、体育赛事、节庆民俗、乡野美食等活动场所,展现乡村田园风光,感受淳朴民俗风情。
  田园型绿道主要分布在白塔、横溪等乡镇的农村田野地区,总长约43公里。
  (1)绿道控制区
  田园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
  ——借用村道、园路或机耕道建设绿道
  采用原路面铺装或铺设透水材料,根据需要利用栅栏、树丛等作为隔离,以保证沿路民居的私密性。
  借用村路、园路、机耕路改造成绿道
  
  ——利用村庄周围的开敞绿地开辟绿道
  在村庄周围的树林、草地等开敞绿地中开辟绿道,路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绿化以原生态为主。
  利用村庄周围的郊野旷地开辟绿道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田园型绿道由于建设条件有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工程建设不宜对原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因此,通常推荐采用步行道与单车道处于同一路面的并行型或综合型慢行道。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常在两者之间划线予以区分。
  (4)表层材料及色彩
  田园型绿道在选择表层材料时,应考虑路段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的协调,多采用软性铺装。推荐使用景观性和生态型好、方便行走、可塑性强、适合多种用途的自然材料铺装慢性道路面。如:裸土、碎石纤维、颗粒石等。
  在色彩選择方面,在色彩选择方面,宜采用淡雅的、与自然生态比较协调的色调,建议选择灰褐色、棕褐色、原木色等色调较轻松明快的自然色,配合使用绿色、黄色、蓝色等彩色。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田园型绿道绿化配置,应营造多样的植物群落生境,建议以野生自然乡土植物种为主,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与干扰,在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值。
  尽可能利用原场地的野花、野草以及野生树种,体现乡土生境特征,沿村道两侧主要选用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成景快的常绿乡土树种。
  (四)山林型绿道
  山林型绿道主要依托自然山体周边,是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山林景观为主要兴趣点,连接特色景观,可供自然科考、生态养生、野外徒步旅行和探险等,体验丰富山林野趣的绿道。
  山林型绿道主要分布在神仙居景区、县域南、北部山区的山林地区,总长约39公里。
  (1)绿道控制区
  山林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
  (2)建设方式
  ——利用山林地区的土路、登山路等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
  通过平整路面、增加标识等方式将林间小路、登山道等改造成绿道,绿道两侧的绿化以原生态的环境为主。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栈道(桥)形式建设绿道
  结合山林之中的山谷、河流、溪水,利用木桩或水泥墩支撑架设木栈道(桥)的方式,打造生态景观绿道,为游客提供便捷途径的同时,提供了理想了观景平台,与大自然的接触更加亲近、更加融合。
  增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以路缘石分离
  利用原有路面作为自行车道,增加绿道标识系统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山林型绿道由于建设条件有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工程建设不宜对原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因此,通常推荐采用步行道与单车道处于同一路面的并行型或综合型慢行道。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常在两者之间划线予以区分。
  (4)表层材料及色彩
  山林型绿道在表层材料的选择上推荐与自然环境协调,容易降解,较易维护,但承受使用强度相对较低的铺装。如:碎木纤维、颗粒石或者木塑复合材料等。
  在色彩选择方面,宜采用淡雅的、与自然生态比较协调的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原木色等。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山林型绿道的绿化,应采用近于自然式配置,避免植物种类单一,避免植物种植株行距整齐划一,以及苗木规格一致,以形成稳定的生态植物落。
  山林地区山脊应选择耐旱性较强、抗风性较强的深根乡土野生植物,山谷应选择喜阴的乡土野生植物,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及对环境要求,合理科学配置,达到季相丰富变化,感受四季不同的美景。
  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确实要进行绿化改造的,要优先选用本地乡土树种和特色景观树种相生的种植模式进行植物配置,树种乔木采用女贞、泡桐、刺槐、构树、臭椿等,林下采用凤尾兰、火棘、夹竹桃等花灌木。
  绿道的意义在于探索通往理想生活的路径,是对未来理想宜居的启发与先行,而基于国内的绿道规划设计建设还基本处于探索的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对已有绿道规划设计相关研究结论与实践成果经验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时,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利用环境条件较好、现状条件成熟的滨溪道路、乡村道路以及城市景观道,对局部地段进行完善及衔接,构建绿道系统初步框架,提供健康休闲的方式,开展绿道旅游项目,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初步达到突显城市魅力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上的多媒体数据呈现爆炸性的增长,相应的检索和查询技术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有效地提取图像的视觉特征并用其来表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体系结构,它的核心思想是尽量使宽带A/D和D/A转换器靠近天线,尽可能多地用软件来定义无线功能。同时它具有的很好的开放性,模块化的结构使
摘要:校企合作对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外部适应能力和内涵式发展,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促进作用。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
期刊
本文以北京市教委的科研课题——基于DSP的嵌入式图像WEB服务器的构建为应用背景,作者展开了在PC和DSP两个平台上对于数字图像编解码的研究以及技术实现。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图
摘要: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些课程类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编制的过程来展开,这样就需要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积极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需具备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参与、协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教学的能力,反思、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学习 意义  Abstra
期刊
论文摘要:  在施工中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跟对技术创新的热潮,实现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在人工,材料等方面的节省,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插座、开关面板的新型线盒,施工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增加墙面整体美观效果。  关键词:新型线盒环保 施工方便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传统线盒施工特点  建筑墙体上常用的插座、开关是通
期刊
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是今年被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优点很多,它能够直接播放高品质视频、音频,也可以浏览图片以及作为移动硬盘、数字银行使用,更有的产
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给全球网民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正不可避免地遭遇有悖初衷的运用。垃圾邮件问题日益严重,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经常采用的垃圾邮件
摘要: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研究生事业、生活的指导者,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其思想修养、政治素质、处世做人、学风、治学等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生导师即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界定者,导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高低,研究生导师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者。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关
期刊
数字制造的过程决定了数字制造资源具有分布性,共享性的特点,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甚至企业内部分布在地理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地方,而不是集中在一起。同时企业为了完成产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