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R、LGR5联合RRM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中的评估作用

来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fa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肿瘤生长速率(TGR)、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和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疾病进展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7例NSCLC患者,取所有患者术中新鲜肺癌组织(NSCLC组)及距离癌组织5 cm处癌旁组织(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织TGR值及LGR5、RRM1的表达情况。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及TGR、LGR5、RRM1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NSCLC组LGR5阴性率及RR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医生和患者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肝移植是治疗具有潜在肝硬化和早期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最佳方案。1996年确立的米兰标准将早期肝癌定义为单个肿瘤≤5cm,或不超过3个肿瘤且均≤3cm,没有血管侵犯或肝外扩散的证据[1]。米兰标准筛选出的患者在肝移植后的存活率与非恶性病患者相似,从而被用于评估肝癌候选者的基准。然而,肿瘤指标的局限性使得米兰标准非常严格,一些具有潜在良好预后的肝癌候选者失去了肝移植的机会。
胆道损伤是患者与医者永远的伤痛,其主要原因是医源性有创操作,主要见于胆囊切除术。虽然胆道损伤的危害性已被充分认识,但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发生率仍有0.5%[1],损伤修复失败及术后因胆管损伤性狭窄再手术的比例高达26.7%[2]。因为有很多医源性胆道损伤并未被统计与报道,很多病例的术后随访资料不全,所以实际损伤的数字与术后再手术的比例会高于文献报道。胆道损伤的修复手术作为一种补救性手术,其总体原则应该是毕其功于一役.
目的探讨心肌酶、电解质在小儿轮状病毒(RV)腹泻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儿童感染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小儿RV腹泻90例,根据治疗7 d后预后分为治愈组(n=64)、未愈组(n=26)。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电解质指标水平,评价小儿RV腹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心肌酶与电解质相关性及对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脱水程度、心肌损害、继发肠道细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愈组治疗1、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是吞咽障碍的主要检查和评价方法,可明确造成吞咽障碍的病变部位,指导治疗。深入了解吞咽障碍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将康复护理特色融入吞咽障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有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视频透视吞咽检查是检查吞咽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吞咽障碍临床评估的“金标准”;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CT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三维动态显示食团和吞咽器官的运动;MRI成像可显示吞咽障碍的病灶和相关的脑功能网络
肿瘤免疫疗法是21世纪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有前景也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近年来以肿瘤免疫治疗实体肿瘤出现可喜进展,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这也给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的系统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疗虽然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使免疫细胞功能增强的作用也可能增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外科手术是“以创伤换生存”的科学,因此对外科并发症的认识应该贯穿于术前规划、术中操作和术后观察和治疗等全过程[1]。虽然肝脏血供丰富、管道系统复杂、生理功能重要、常伴随肝硬化背景等,但是随着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推广、对解剖结构的深入认识、手术设备和技巧的进步,肝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出血、肝功能延迟恢复、胆道损伤、胸腔积液等的发生率稳步下降[2-4]。
目的探究血清miR-10b、潜伏膜蛋白1(LMP1)和Twist相关蛋白1(Twist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及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郑州颐和医院行各项检查的82例疑似鼻咽癌受检者临床资料,根据后续实际诊断结果分为确诊组51例与未确诊组31例,比较两组血清miR-10b、LMP1 mRNA、Twist1 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单独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效能及联合诊断效能。将确诊组根据后续实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3例与未复发组
目的分析不同T分期肺癌患者血清Ⅰ型T辅助细胞(Th1)/Ⅱ型T辅助细胞(Th2)平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0例设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1细胞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TIMP-1水平,并计算Th1/Th2比值;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血清Th1/Th2、MMP-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和传统留置T管外引流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完成的6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处理方式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种胆总管切口处理方式均安全有效,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留置T管组,留置T管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一期缝合组患者,其余的资料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对胆道刺激小,对患者加速康复有积极作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其手术创伤大、牵涉脏器多、术程较为复杂。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PD安全性显著提高,无论开腹还是腔镜手术,国内外大的外科中心死亡率已控制在3%以内,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在20%~50%之间。而PD的围手术期管理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于PD围手术期管理做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