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尽兴

来源 :VOGUE服饰与美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设计师Diane Von Furstenberg在纽约的公寓中,墙上悬挂着AndyWarhol为其创作的肖像画。Von Furstenberg回忆道:“我们都爱玩,Warhol会参加我的派对,我也常聚在他的Factory(工厂)吃午饭。那时他无处不在。”摄影:Horst P.Horst,美国版Vogue 1976年7月刊。
2.1984年的Jean-Charles de Castelbaiac秀场上,模特身穿类似电影胶片造型的连衣裙,反映了好莱坞电影对时装设计的影响。
3.活跃于60年代的英国模特Twiggy,梳着叛逆的短发、无辜中又带着些古灵精怪的眼神,成为诠释波普艺术精神重要的面孔之一。摄影:Bert Stern,美国版Vogue 1967年11月刊。
4.1967年,设计师Mary Quant(坐于前排中央)与模特们展示她的最新设计,背景中缤纷的简笔雏菊图案由平面设计师Tom Wolsey创作,成为Mary Ouant鲜明的品牌标志。
5.意大利设计师Elio Fiorucci(前)与助理Cristina Bagnoli。上世纪六七十年代,Elio Fiorucci将波普元素从英国带回意大利,并融入个人品牌的设计,带动了波普艺术的流行。
6.Mary katrantzou 2016秋冬秀场以Andy Warhol的“银色工厂”为灵感,将T台场地包裹成了银色的世界。

  波普(Pop),这一来自“大众化”(popular)的词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重新定义了何为流行文化,并渗透到艺术、设计与哲学议题中,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被讨论的话题。
  二战后的英国,因为经济实力的弱势,致使设计领域的发展不足。1960年后,随着英国整体复苏,年轻一代更加追求设计的品质,面对当时本土设计的陈旧过时,赶超同期的现代主义设计显得不切实际,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希望“自立门户”,从视觉差异入手,采用大胆强烈的色彩,突破传统造型的束缚,甚至刻意寻求标新立异,以此向世界强调英国艺术设计的存在感。
  彼时组成英国波普设计主力群体的,大多是刚刚毕业的艺术院校学生,其中又以时装设计、平面设计领域较为突出:强调个性主张的展现,不再墨守成规。时装上的离经叛道,是对社会标准的安全的隐性背离。
  “好品位已经死了,通俗审美才有生命。”波普时装的代表、设计师Mary Quant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颠覆时尚风格的渴望,在她的前卫观念下,短到不能再短的迷你裙、极富冲击力的色彩搭配与醒目的线条,在当时保守的英国时装界刮起一场旋风。
  虽然这场从英国兴起的艺术运动旨在与现代设计划清界线,但实际上,美国二战后迅速崛起与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是推动这场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好莱坞星光熠熠的明星矩阵,娱乐业的蓬勃发展,令美国的波普艺术多了几分纸醉金迷的意味。如果说英国的波普艺术是年轻人个性反叛的产物,那么美国则为这项“光鲜”的艺术加入了更多商业性、现代性的要素。
  “我想利用商业复制的技术,彻底使用那些人们已经有了概念的图像。”美国艺术家Andy Warhol一语道出美式波普的创作理念。在Warhol的创意世界中,可乐罐、罐头包装、明星肖像……看似与高端艺术格格不入的流行文化碎片,被他排列重组,赋予不同的色彩方案,令来自生活的素材走進艺术的语境。

  不过正如波普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的即时冲击,这种除了“个性”而无法用更多动机来解释的艺术风格,规模随着60年代的结束而快速萎缩,并逐渐与更多商业化的合作、联名相关。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对色彩、线条、客观事物纯粹的创作冲动,让波普艺术成为时装设计界屡试不爽的灵感来源,继续启发着当下设计师们的创作思维。
  在2021早秋系列中,大量与波普文化相关的符号意象重现,将我们带回了半个世纪前那个狂热的时代。首当其冲的便是Dior女装创意总监Maria Grazia Chiuri,她直截了当地表示希望回到刚刚入行时,意大利波普时装设计的Elio Fiorucci所传递的趣味风格中去。Louis Vuitton女装创意总监Nicolas Ghesquiere则希望从波普艺术中汲取“活力”的元素,点亮那些适合日常穿着的风衣、马甲和打底衫。而当我们看到Alessandro Dell’Acqaua打造的新季No.21造型时,很难不联想到Marilyn Monroe的形象,也许设计师在创作时,脑海中正畅想着这样一幅画面:现身Studio 54的Monroe,应该身穿怎样的时装纵情狂欢呢?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它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还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情操。学习古诗词是加深个人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的必要途径。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困惑:该怎样来教古诗词呢?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呵欠连天;让学生自己来讲,又只有部分学生唱独角戏……怎样才能使学生融入诗情画意之中呢?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那就是四读诗词法。  一、一读正音——字字
说课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途径,也是近些年来招聘教师及教师评比面试的一种考查手段。今年我省第七批特级教师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考查就采用了说课的方式进行。可见,说课已被教育界广泛地认同与关注,且有着较广阔的前景。聚焦说课,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认识与体会。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者系统地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学形式。也是对
儿童从出生以后就具备了语言学习的天赋,即便是较为复杂的语言习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然而,让人堪忧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学习越来越困难,有的学生甚至整整一堂语文课不动手、不动笔、不动脑。因此,今天的语文学习必须立足儿童本位思想,贴近文本,触及心灵,激发儿童语文学习兴趣,有效地唤醒儿童潜在的语言习得能力。  一、在闪光处唤醒—激发童趣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驿站,灵动的思维和天真
湖南卫视重磅打造的大型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讲述的是一群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故事,收视非常火爆。《人民日报》评《一年级》“是一档令人耳目一新而又牵肠挂肚的节目”,该节目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专家的肯定,节目将观众目光聚焦于幼小过渡阶段的启蒙教育,对社会大众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一年级的启蒙教育很重要,教一年级不易,当好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更不易。  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每个学生的适应过
数学知识高度凝练,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把“繁缛”的技术化课堂转变为“高效”的人文化课堂,从而张扬教学个性,解放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呢?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追求“简约化”的课堂。“简约化”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直抵数学本质的“深刻”,是一种指向数学素养的“丰富”。  一、问题转换的简约——指向数学思考的关节  布鲁纳认为:“任何概念或问题或知识,都可以用一种
时下有一种语文阅读课,从表面上看十分热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细捋这些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很多,但多是让学生浅尝辄止。学完后,学生更多的是在文本表面游离,只是粗浅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却无法真正学到一些语文知识。于是,出现了老师“教过了”,但学生没有“学会”的普遍状况,导致了阅读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细思,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对教学目标无法正确构建,无
创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更有创造的需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创设一物多玩的情境,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发展,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废旧轮胎是幼儿园常见的体育器具,它具有安全、耐用、多变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在玩轮胎中,乐
不少一年级老师反映,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下第21页练习四第2题不少学生对“我写了7个,还要写()个”能顺利列式解决,而对“我还要写6个字,你猜我写了几个?”存在读取信息和列式作答的困难:找不到相关信息,一时无法对信息“每人写15个大字”进行第二次调用;知道结果却无法正确用算式表述,如列式为“15-9=6”。这里面固然有学生有意观察能力尚弱,不能从图文两个视角去搜寻信息的因素,更多则是暴露出学生对部总关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歌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阅读的力量》是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阅读推广人克拉生教授关于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专著。他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只有自由自主的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  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确实面临很多困惑,也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教语文变成了教语文教材;教学效率低,有效性差,少、慢、费;教师的大量讲解和学生的大量练习让学生讨厌阅读,等等。本书的作者通过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