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并不算完美,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体验过2012年油价的“四涨四跌”,人们已对成品油价格调节感到“麻木”。呼声一直不断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并没有在2013年伊始伴随油价上调出台,难免让人有些失望。事实上,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关于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
3月27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还是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了一线希望。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当汽油、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新机制与旧机制相比,有不少“亮点”,也是市场所期待的。
新旧之变
4月10日本应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首秀”的时间,但却由于汽油、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不调价正是新机制的一种“特色”,过去十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这样大家很难估计平均起来油价究竟涨了多少或者跌了多少,从这个意义上也正好体现了新机制的特点。
的确,新机制取消了旧机制中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限制条件,并且调整周期由旧机制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王震表示,旧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周期长且不固定,必须同时满足22个工作日的周期以及4%的红线标准。自2009年实施以来的四年时间,一共调价25次,而新机制在一年中可能就会调24次,油价调整频率远远高于以前。调价时间也相对更加确定。
新机制还引入特殊情况下的临时调控机制: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内出现剧烈上涨等特殊情形需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
“新机制与国际接轨程度更加紧密,对国内相关下游企业来讲,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高,对价格波动的风险加大。”王震说,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出台后,油价调整将更频繁,国内成品油价格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旧成品油定价机制被认为是“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两不相靠的“半吊子”,反应国际市场较为滞后,市场化程度较差。在王震看来,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是成品油市场更加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整个成品油市场化程度并不是很高,新机制还不能完全反应国内成品油供需的情况,更多的是依靠国际上的原油价格,有自身的局限性。新的定价机制出台后,政府在成品油定价中的角色仍旧是主导和监管两者合一的。真正市场化应该是企业自行调整价格,政府只是监管的角色。但这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决定的,从长远来讲,也是一种过渡的办法。
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也是相继在八九十年代实现完全市场化,而我国目前的新机制向市场化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当整个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有保障,整个市场主体比较多元化的时候,放开市场会比较好。反之则不见得对市场的良性发展有贡献。”王震表示,新机制总体来看是积极的。
风险与机遇并存
相对于旧机制而言,新机制的透明度和灵动性都大大提高,但发改委并未对外公布挂靠油种,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幅度难以参透,这使得油企以及贸易商等下游企业操作的难度和风险都有所增大。
王震建议:“成本与油价关系较大的企业一定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革之后的油价机制比较透明,企业可以自己预测,把涨价风险降到最低。”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变化莫测”,也给了石油企业以及相关下游企业一个新的考验。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价格的预测难度越大。如何来降低与国际油价密切接轨带来的风险?王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一种是积极适应,加强风险管理范围的工作。第二种是被动接受。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驾驭能力强,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而反之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增加更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不同的企业,新机制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对运输企业来说,旧机制平均两个月左右调一次,而现在是两个星期调一次,价格变化更加频繁。以前不用太多应对,而现在频率提高后,特别油价上涨时,会增加运输企业的负担,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预判。新机制带来的朦胧感让市场捉摸不透。贸易商由于对新机制存有诸多疑问,操作普遍谨慎,多按需采购。
而对于像“两桶油”一样的大型国有石油企业来说能力较强,由于直接面对的是原油价格的风险,产业链比较长,会自动对冲掉一些风险。并且有自身的团队专门负责研究预测,所以新机制对于它们的积极影响更多一些。民营企业产业链单一,经验能力都不足,但也有自身优势,如体制自动灵活。
2009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市场上做汽柴油投机的贸易商越来越多。而现在调价周期缩短后,市场投机难度比以前加大。“但从市场角度来讲,如果合理利用信息,在市场经济里投机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王震表示,从政策角度讲,则不需要过度投机,会扰乱市场。
“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石油消费可以控制,合理增长,国际市场比较平稳的话,我相信会为将来市场化提供更好的环境。”王震说。新机制的“亮相”并不算完美,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体验过2012年油价的“四涨四跌”,人们已对成品油价格调节感到“麻木”。呼声一直不断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并没有在2013年伊始伴随油价上调出台,难免让人有些失望。事实上,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关于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
3月27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还是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了一线希望。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当汽油、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新机制与旧机制相比,有不少“亮点”,也是市场所期待的。
新旧之变
4月10日本应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首秀”的时间,但却由于汽油、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不调价正是新机制的一种“特色”,过去十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这样大家很难估计平均起来油价究竟涨了多少或者跌了多少,从这个意义上也正好体现了新机制的特点。
的确,新机制取消了旧机制中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限制条件,并且调整周期由旧机制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王震表示,旧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周期长且不固定,必须同时满足22个工作日的周期以及4%的红线标准。自2009年实施以来的四年时间,一共调价25次,而新机制在一年中可能就会调24次,油价调整频率远远高于以前。调价时间也相对更加确定。
新机制还引入特殊情况下的临时调控机制: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内出现剧烈上涨等特殊情形需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
“新机制与国际接轨程度更加紧密,对国内相关下游企业来讲,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高,对价格波动的风险加大。”王震说,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出台后,油价调整将更频繁,国内成品油价格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旧成品油定价机制被认为是“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两不相靠的“半吊子”,反应国际市场较为滞后,市场化程度较差。在王震看来,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是成品油市场更加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整个成品油市场化程度并不是很高,新机制还不能完全反应国内成品油供需的情况,更多的是依靠国际上的原油价格,有自身的局限性。新的定价机制出台后,政府在成品油定价中的角色仍旧是主导和监管两者合一的。真正市场化应该是企业自行调整价格,政府只是监管的角色。但这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决定的,从长远来讲,也是一种过渡的办法。
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也是相继在八九十年代实现完全市场化,而我国目前的新机制向市场化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当整个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有保障,整个市场主体比较多元化的时候,放开市场会比较好。反之则不见得对市场的良性发展有贡献。”王震表示,新机制总体来看是积极的。
风险与机遇并存
相对于旧机制而言,新机制的透明度和灵动性都大大提高,但发改委并未对外公布挂靠油种,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幅度难以参透,这使得油企以及贸易商等下游企业操作的难度和风险都有所增大。
王震建议:“成本与油价关系较大的企业一定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革之后的油价机制比较透明,企业可以自己预测,把涨价风险降到最低。”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变化莫测”,也给了石油企业以及相关下游企业一个新的考验。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价格的预测难度越大。如何来降低与国际油价密切接轨带来的风险?王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一种是积极适应,加强风险管理范围的工作。第二种是被动接受。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驾驭能力强,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而反之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增加更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不同的企业,新机制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对运输企业来说,旧机制平均两个月左右调一次,而现在是两个星期调一次,价格变化更加频繁。以前不用太多应对,而现在频率提高后,特别油价上涨时,会增加运输企业的负担,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预判。新机制带来的朦胧感让市场捉摸不透。贸易商由于对新机制存有诸多疑问,操作普遍谨慎,多按需采购。
而对于像“两桶油”一样的大型国有石油企业来说能力较强,由于直接面对的是原油价格的风险,产业链比较长,会自动对冲掉一些风险。并且有自身的团队专门负责研究预测,所以新机制对于它们的积极影响更多一些。民营企业产业链单一,经验能力都不足,但也有自身优势,如体制自动灵活。
2009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市场上做汽柴油投机的贸易商越来越多。而现在调价周期缩短后,市场投机难度比以前加大。“但从市场角度来讲,如果合理利用信息,在市场经济里投机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王震表示,从政策角度讲,则不需要过度投机,会扰乱市场。
“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石油消费可以控制,合理增长,国际市场比较平稳的话,我相信会为将来市场化提供更好的环境。”王震说。新机制的“亮相”并不算完美,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