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我们应当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第一印象;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39-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自课改以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以前有所缩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学校的工作重点。具体如何做,有很多措施,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我们应当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应努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轻松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做了几点思考:
一、“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我说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堂课,留给学生的印象。这里的印象。包括这门课留给学生的印象,还包括了这门课的施教者,化学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
先来说说这门课本身:绪言课是一门课的开篇。一堂成功的绪言课,是良好的开端,可以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化学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我们可以用几个小魔术。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做一个“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将95%的酒精和水以2:1体积比混匀后,用—手帕在该混合液中浸透,用镊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边烧边摇动,燃烧片刻后,熄灭火焰,会发现手帕仍完好无损没有烧坏。)做完这个实验,学生马上就会产生疑问了,棉布做的手帕是很容易起火烧坏的,为什么老师的这个实验中,手帕烧不坏呢?我们可以卖个关子,告诉学生:以后学习了《燃烧与灭火》这个课题,我们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做一个“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稀硫酸溶液画上花,再蘸氢氧化钠溶液画上叶。将白纸挂在墙上,把石蕊溶液往纸上喷即可。学生就会看到白纸上出现红色的花朵。蓝色的叶子,又会产生疑问了,喷上去的液体也就有点紫色而已,怎么会出现红色的花朵。蓝色的叶子呢?我们又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了:学习了《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解释了。
当然还可以做一些其他魔术:比如魔棒点灯,滴水生烟等,每一个小魔术,都可以用以后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盼望下一节的化学课我们又能学到什么新知识。
我要说的另外一个第一印象就是施教者本人。大家知道,其实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也很重要。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在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我觉得做老师要严宽有度,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喜欢和你在一起;还要不失严肃认真的态度,该正经的时候正经,该放松的时候放松:拥有广博的知识。让学生觉得你是个博学的人;还要学会幽默的语言,要用我们的个人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二、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发生燃烧、爆鸣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
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通过演示木炭,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鲜明的实验现象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能很轻松的记住几个实验的现象。并能联系到氧气的一些用途,学生一下就掌握了,根本不用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再比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通过几种金属跟稀硫酸的反应,学生能很容易的得出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举一反三的解一系列有关金属活动性的习题。认识酸碱指示剂的时候。用一组酸性,碱性的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通过颜色变化的不同,学生很快能清楚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各显什么颜色,从而明白酸性、碱性溶液各有什么共同点。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我们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用所学的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知识来鉴别一些虚假广告:化肥,奶粉等广告;通过思考为什么喝了碳酸饮料后会嗝气,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通过学习金属的防护知识知道如何保护生活中的刀具不生锈:通过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知道了吃皮蛋要蘸醋的原因;通过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道了某些病症该补充什么营养素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不是一门孤立的乏味的学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轻松快乐的掌握了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激发兴趣;第一印象;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2-0039-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自课改以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以前有所缩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学校的工作重点。具体如何做,有很多措施,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我们应当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应努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轻松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做了几点思考:
一、“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我说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堂课,留给学生的印象。这里的印象。包括这门课留给学生的印象,还包括了这门课的施教者,化学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
先来说说这门课本身:绪言课是一门课的开篇。一堂成功的绪言课,是良好的开端,可以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化学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一开始,我们可以用几个小魔术。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做一个“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将95%的酒精和水以2:1体积比混匀后,用—手帕在该混合液中浸透,用镊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边烧边摇动,燃烧片刻后,熄灭火焰,会发现手帕仍完好无损没有烧坏。)做完这个实验,学生马上就会产生疑问了,棉布做的手帕是很容易起火烧坏的,为什么老师的这个实验中,手帕烧不坏呢?我们可以卖个关子,告诉学生:以后学习了《燃烧与灭火》这个课题,我们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做一个“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稀硫酸溶液画上花,再蘸氢氧化钠溶液画上叶。将白纸挂在墙上,把石蕊溶液往纸上喷即可。学生就会看到白纸上出现红色的花朵。蓝色的叶子,又会产生疑问了,喷上去的液体也就有点紫色而已,怎么会出现红色的花朵。蓝色的叶子呢?我们又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了:学习了《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解释了。
当然还可以做一些其他魔术:比如魔棒点灯,滴水生烟等,每一个小魔术,都可以用以后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盼望下一节的化学课我们又能学到什么新知识。
我要说的另外一个第一印象就是施教者本人。大家知道,其实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也很重要。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在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我觉得做老师要严宽有度,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喜欢和你在一起;还要不失严肃认真的态度,该正经的时候正经,该放松的时候放松:拥有广博的知识。让学生觉得你是个博学的人;还要学会幽默的语言,要用我们的个人魅力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二、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发生燃烧、爆鸣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
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通过演示木炭,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鲜明的实验现象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能很轻松的记住几个实验的现象。并能联系到氧气的一些用途,学生一下就掌握了,根本不用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再比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通过几种金属跟稀硫酸的反应,学生能很容易的得出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举一反三的解一系列有关金属活动性的习题。认识酸碱指示剂的时候。用一组酸性,碱性的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通过颜色变化的不同,学生很快能清楚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各显什么颜色,从而明白酸性、碱性溶液各有什么共同点。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我们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用所学的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知识来鉴别一些虚假广告:化肥,奶粉等广告;通过思考为什么喝了碳酸饮料后会嗝气,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通过学习金属的防护知识知道如何保护生活中的刀具不生锈:通过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知道了吃皮蛋要蘸醋的原因;通过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道了某些病症该补充什么营养素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不是一门孤立的乏味的学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轻松快乐的掌握了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