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玩起来,让学生在技能学习、体育训练和综合发展等方面体现出“玩”的乐趣、“玩”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体育课堂中“玩”的重要性,总结了相关理论依据,提出了小学体育课堂的具体“玩法”。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理论依据 “玩法”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心的积极影响。本文分析了体育课堂中“玩”的重要性,总结了相关理论依据,提出了小学体育课堂的具体“玩法”。
1.理论依据
小学体育要让学生玩起来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要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活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小学生有着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轻松的学习过程,也喜欢不断变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够在体育课堂上让小学生玩起来,就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第二,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负荷的运动量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运动,效果就会更为理想,教学过程也就会成为小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过程。
2.小学体育课堂的“玩法”
2.1技能学习的“玩法”
小学体育要让学生玩起来,但是不能没有目的地玩,教师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与“玩”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技能训练都设计成为游戏活动,例如:在“掷垒球”的技能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纸飞机游戏”的活动。在开始课程后,让学生进行纸飞机比赛,同学们会发现有的同学的飞机飞得远、有的同学的飞得不远,这里排除纸飞机的原因,教师就用“纸飞碟”开展比赛,提出“单手肩下投、向前或后飘投、撇投、用手指旋投”等各种各样的投掷方法。又如:在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短距离跑比赛,然后告诉同学们怎样“起跑”更快,怎样摆臂更合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战胜对手,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然后积极学习短跑技巧。这种练习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练习的重复枯燥,反而会练得津津有味,不愿停止。当然,技能讲解的环节不能完全舍弃,而是要将这部分的内容融合在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这样的玩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十分有利,在游戏竞技之中,学生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体现。
2.2体育训练的“玩法”
小学体育课堂离不开训练,但是小学生年龄小,进行枯燥而强度大的训练是不合适的,因此在体育训练中通过竞技游戏,学生自然会在玩中得到体育锻炼。例如:进行跳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安排游戏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在模仿游戏中训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又如:在进行跑步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完成游戏活动“播种收割”。播种就是让学生手握沙包,跑到前面的圆圈,放下沙包,跑回用手击下一个学生手掌,依次进行;收割就是收回圆圈里的沙包,依次进行。相比较而言,第二个游戏的设计更为有意义,因为设计了连续的故事情节,故事化、情节化的游戏更具趣味性,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容易使低段学生进入情境,走入角色游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游戏在体育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团结、负责、守纪律、乐观、创新等优良品质。
2.3综合发展的“玩法”
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发展”,在形成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玩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得到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发挥智力优势。如:在完成基本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智力游戏活动,例如:让5-7个学生站成一排,然后不许联系每个人说一个字,连成一句话。很多学生连得不是很完整,学生笑成一团。这个游戏看上去好似与体育运动无关,但是因为时间短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设计,反而能够让学生得到放松,发展智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请同学们设计竞赛规则。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玩起来,让学生在技能学习、体育训练和综合发展等方面都体现出“玩”的乐趣、“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举.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体育游戏[J].广西教育,2012,(31).
[2]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5).
[3]戴照永.刍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少年体育训练,2012,(06).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理论依据 “玩法”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让学生感受到乐趣,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心的积极影响。本文分析了体育课堂中“玩”的重要性,总结了相关理论依据,提出了小学体育课堂的具体“玩法”。
1.理论依据
小学体育要让学生玩起来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要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活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小学生有着儿童的天性,他们喜欢轻松的学习过程,也喜欢不断变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够在体育课堂上让小学生玩起来,就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第二,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大负荷的运动量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运动,效果就会更为理想,教学过程也就会成为小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过程。
2.小学体育课堂的“玩法”
2.1技能学习的“玩法”
小学体育要让学生玩起来,但是不能没有目的地玩,教师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与“玩”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技能训练都设计成为游戏活动,例如:在“掷垒球”的技能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纸飞机游戏”的活动。在开始课程后,让学生进行纸飞机比赛,同学们会发现有的同学的飞机飞得远、有的同学的飞得不远,这里排除纸飞机的原因,教师就用“纸飞碟”开展比赛,提出“单手肩下投、向前或后飘投、撇投、用手指旋投”等各种各样的投掷方法。又如:在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短距离跑比赛,然后告诉同学们怎样“起跑”更快,怎样摆臂更合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战胜对手,学生自然会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然后积极学习短跑技巧。这种练习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练习的重复枯燥,反而会练得津津有味,不愿停止。当然,技能讲解的环节不能完全舍弃,而是要将这部分的内容融合在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这样的玩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十分有利,在游戏竞技之中,学生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体现。
2.2体育训练的“玩法”
小学体育课堂离不开训练,但是小学生年龄小,进行枯燥而强度大的训练是不合适的,因此在体育训练中通过竞技游戏,学生自然会在玩中得到体育锻炼。例如:进行跳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安排游戏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在模仿游戏中训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又如:在进行跑步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完成游戏活动“播种收割”。播种就是让学生手握沙包,跑到前面的圆圈,放下沙包,跑回用手击下一个学生手掌,依次进行;收割就是收回圆圈里的沙包,依次进行。相比较而言,第二个游戏的设计更为有意义,因为设计了连续的故事情节,故事化、情节化的游戏更具趣味性,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容易使低段学生进入情境,走入角色游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游戏在体育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教学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团结、负责、守纪律、乐观、创新等优良品质。
2.3综合发展的“玩法”
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发展”,在形成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玩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得到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发挥智力优势。如:在完成基本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智力游戏活动,例如:让5-7个学生站成一排,然后不许联系每个人说一个字,连成一句话。很多学生连得不是很完整,学生笑成一团。这个游戏看上去好似与体育运动无关,但是因为时间短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设计,反而能够让学生得到放松,发展智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请同学们设计竞赛规则。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玩起来,让学生在技能学习、体育训练和综合发展等方面都体现出“玩”的乐趣、“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举.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体育游戏[J].广西教育,2012,(31).
[2]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15).
[3]戴照永.刍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少年体育训练,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