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情感:论“情理学派”境界论的内在理路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p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到蒙培元的“心灵境界论”,再到黄玉顺的“生活境界论”,“情理学派”的境界学说不断完善.冯友兰把人作为认识主体,结果导致其境界论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蒙培元指出人不仅是认识主体(相对主体),更是集认识、情感、意志等于一体的、不可分析的绝对主体,修正了冯友兰的境界论.黄玉顺则立足于“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指出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具有绝对主体性的“天地境界”,而是回归前主体的“本源境界”,实现了对前两者的超越.同时,“情感”的层级问题作为一条内在理路贯穿其中.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传统金融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广度更广、深度更深.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金融所具备的共享、便捷、安全、低成本和低门槛特点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数字金融能够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普惠效应,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通过革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应深化数字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以
1920—1930年代的招商局政企关系起伏较大,影响深远.该局虽然能够抵制北洋政府"查办",却被国民政府先"清查",后"国营",最后收归"国有".此间的各方往来及因应互动,反映了政企之间从"合作博弈"向"非合作博弈"的过渡.影响招商局政企关系走向的既有"政"的因素,也有"企"的因素.招商局面对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干涉的不同结局,为长时段观察中国近代政企关系走向提供了较好的案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教育变革、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制定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完成战略任务,需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深刻阐释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六大维度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和指向,对于完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宗学经历了由各宗亲王自行在府中修建管理到由国家设立两翼宗学统一管理的过程,表明清代统治者开始加强对满洲宗室的控制和管理.宗学备受统治者的重视与优崇,宗学生享受优厚的待遇,其入仕也比其他旗人更为容易.在清代所有官学中,宗学最提倡国语骑射教育,希冀保持满洲性格.皇帝认为宗室子弟应保持满洲风气,不强求他们学习汉文化,但实际上宗学生的满语骑射水平并没有加强,反而有了不学汉文化的借口,最终形成了宗室子弟浮躁的学风.虽然宗学也培养出了一些人才,但这与皇帝对其投入完全不成正比.因此,清代统治者希冀靠这部分人来维持以
乾隆年间,清廷统一新疆后,吸取前代在西域屯垦的经验,从内地调兵戍边屯垦.驻盛京的八旗锡伯兵因其较高的军事素养居戍边队伍之列.锡伯族军民万里戍边,于新疆屯垦的意义重大.首先,其在极边之地进行军事守卫,维护了边疆安全.其次,锡伯军民屯垦自给,为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并且修建了驻地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周边民族发展农业生产,将荒凉之地转变为农业发达的地区,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边疆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边疆开发为边疆安全提供了经济保障,促进了中华经济共同体之区域经济平衡,更利于边疆安全.新疆的锡伯族以戍边屯垦在
探索和创新资助育人模式是高校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重资助、轻自助、轻教育、轻关怀等问题.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入资助育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需要,符合高校资助育人的时代要求,符合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精神引领、智力支持和实践平台.高校实施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应坚持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风险规避的原则化、实施保障的三全化,有效实现育人工作从“资助”向“自助”转型.
从后金开始,努尔哈赤就接受明朝统治,认同“大中国”的框架.皇太极建立清朝,便已经明确了“大中国”意识.后继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诸位清朝皇帝建构了“大中国”概念,发展了“中国”认同意识.在清代,历史上以中原王朝统治区域为主的“中国”概念得到延展,使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定型,“中华民族”实体在乾隆时期已经形成.
根据儒家的制度伦理学原理——“中国正义论”,一种好的治理,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制度建构;换言之,制度正义是儒家治道的根本.所谓“好的制度”,即正义的制度,亦即公正、公平的制度.这里的“正义”所指的不是伦理学意义上的“行为正义”问题,而是正义论意义上的“制度正义”问题.这种制度,儒家称之为“礼”;这种制度背后的价值原则,儒家称之为“义”;这种价值原则背后的精神,即“仁”.这就是“仁→义→礼”的理论结构.其中,“义”即正义原则是其核心,包括两条正义原则:正当性原则要求制度建构必须超越“差等之爱”,追求“一体之仁”
俄罗斯2010年发布的第二代初中教育国家标准和示范性教学大纲,数学与信息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突出的特点是合理设置初中学段学习与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具有较大的广度,课程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也较高;构建了多样化的成就评价体系,注重学生通用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对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人的发展是结合点.因为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共有的中心议题,而且两者都将人的发展理解为人性自觉和实现的历程.关于人的发展,儒家从理论上证明和说明人性修养和文明教化,提倡内外教养,推动人格发展;马克思也从哲学上论证、说明应首先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进社会关系、上层建筑,无产阶级革命主要追求人的解放,为人的发展扫清障碍,社会主义建设则直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两者体用合一,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