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泛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启示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流行语契合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情感价值诉求,广受欢迎并在大学校园内泛化传播。大学生创造和使用流行语,流行语反过来也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判断。各高校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表达,广泛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打造一支强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全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启示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网民们一种约定俗成的言语表达方式,近年来深受大学生推崇,并在校园里广泛使用传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亚文化的产物,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语言折射。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思想、生理和心理成长定型期,网络流行语的泛化使用,对他们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网络流行语泛化与青年大学生的关系
  1、生产与传播——网络流行语契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普及。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新颖、时尚、生动;二是有文化——简洁、易懂、诙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比97.5%。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0%。[2]青年网民在我国整体网民中占有绝对优势,而高校大学生则更是互联网青年网民中的生力军和原住民,他们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崇尚自我;他们不愿意受到现实生活中过多的价值绑架和规则束缚,包括主流语言习惯和规则的约束在内;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网络流行语恰恰契合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广受喜爱并被快速掌握,成为他们建立自己话语体系的工具,使得青年大学生成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使用和传播的主体。
  2、接受与认同——网络流行语是大学生情感和观念的表达
  网络流行语的简洁明快、新颖生动,不仅丰富了社会主流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成为大学生们“言为心声、自我代言”的有效渠道,成为大学生群体社会文化心理、价值体系在语言上的体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时尚,在使用和传播上具有很强的代际特征和圈际特征。在大学生网民的内部,网络流行语是约定俗成的,是共通、共享、共识的语言。如果一个学生的圈内好友都在使用某些网络流行语,那这个学生也会受其影响开始使用,如果不明白或不会使用,证明他已经落伍了。从这个角度上讲,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为了刷存在感,还是为了获得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迷茫是大学生入学后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使用既能彰显个性,又能表达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让大学生找到了精神归属,实现了自我认同。而网络流行语在群和圈内的传播,又使得这种自我认同扩散到群体内部,纳入到群体语言体系,成为群体身份的标识,实现了群体认同或社会认同。
  3、渗透与影响——网络流行语与大学生阅读习惯、沟通方式联动互促
  当今社会,网络阅读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网上沟通成为大学生日常沟通的有效方式。很多学生线下很沉默,线上却很活跃。“神马都是浮云”、“羡慕嫉妒恨”、“蓝瘦香菇”、“单身狗”、“佛系青年”、“双击666”等网络流行语,没有体系严密的宏大叙事,“碎片化”的存在形态和幽默、搞笑、调侃、无厘头逗乐、自黑的表达形式,既迎合了青年学生“标题党”、自由化阅读的习惯,又真切反映了大学生当前的心境,促进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情感共鸣,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得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泛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思政话语权的缺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承担“四个服务”历史使命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具有一定指向性和目的性的言语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就必须符合大学生的话语体系,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形式。“网络话语表达的跨文化性、認同的非标准性、形式的散结构性、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方式的不确定性等特征”[3],与传统思政话语出现鸿沟,这不仅使得思政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沟通受阻,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传播渠道由线下向线上、由一元主导向多元渗透转移。两种话语体系的差异性,导致思政教育主客体之间产生隔膜,思想上难以沟通,心理和行为上难以理解,出现诸多的矛盾冲突。
  2、核心价值观的扭曲
  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背后折射出的是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发言权。任何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有可能衍生成一句网络流行语。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源于网络生活又源于现实生活,具有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存在很多粗俗暴力、低级趣味的词汇。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体现的大部分是道德虚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恶搞等内涵。“我爸是李刚”、“郭美美”、“范跑跑”、“扶不扶”、“有钱就是任性”、“我反正信了”、“佛系青年”等网络流行语,本身蕴含的负面价值,会导致价值观处于塑造期的青年学生主流价值观缺失、迷茫甚至是摇摆不定。
  3、思想道德情操的弱化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与自由性,是多元思想文化交汇的大平台,网络流行语作为多元网络文化的载体,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这或多或少的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如网络流行语中的“绿茶婊”、“叫兽”、“草泥马”、“你妹”、“我靠”、“屌丝”等,经常出现在大学生日常的交流中,拉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4、主流文化传播的倒退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网络语言的自由性,冲击了大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使得他们更具有反叛精神、娱乐精神、恶搞精神。我们党和政府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在强大的网络亚文化面前显得势单力薄。“杜甫很忙”刚刚被恶搞完,网上又流出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和质疑雷锋精神的声音,这种以为只要颠覆崇高就能取悦众人,只要丑化英雄就能与众不同的娱乐化恶搞是对主流文化的蔑视和亵渎。此外,受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流行语都是跨文化传播而来,比如“佛系”、“养蛙”、“萌萌哒”、“吃鸡”等词最初就是起源于国外的杂志或者游戏。青年学生们在使用或传播这些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对象国文化的影响,导致青年学生文化人格与文化品格的缺失。
  三、网络流行语泛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启示
  网络流行语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现实焦虑,为我们走近这个群体,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表达
  高校宣传工作者,在主流思想、观念的宣传上,要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代际特点,适应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宣传、传播特征,创新大学生网络话语转化的宣传教育理念,把思政教育话语转化为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话语。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进思政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实践中,既要听懂看懂学生的网言网语,又要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讲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以一种低姿态的幽默方式实现教育传导的群体带入感和融入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就是使用网络流行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效的典范。徐川用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用新潮、幽默调侃的语言形式,承载严肃、认真、真实的思政教育内容,深受学生们喜欢。
  2、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指大众对网络信息和媒体传播影响应当具备的正确认识、解读、评价、判断的能力。“95后”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很多人缺乏成熟的认知判断和理性思考能力,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干扰。通过开展“清朗网络”活动,增设网络思想道德和网络安全法制方面的选修课,加强对大学生网上行为方式的引导和管理。大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大学生如何上网,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用网,要让网络为己所用,而不是人为网累、人为网役。各高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相关教材,通过开设《网络交际》、《网络道德与法制》等相关课程,把网络的交际属性、网络交际的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处理、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方面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上网者对巨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道德自律,做到自我塑造、自我约束,最终做到文明上网[4]。
  3、进一步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在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应当包括思想政治过硬、理论知识丰富、熟练应用网络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党政领导、专职辅导员、班导师等教师群体,还应把思想觉悟高、政治敏锐性和责任心强的学生党员、骨干和信息员纳入其中。要对这支队伍加强管网、用网能力培养,使他们一要学会使用学生熟悉的交流工具、沟通方式,二要密切关注学生网上的言论和思想动态,三要有效开展网络言论自由与道德法制的教育,四要学会网络舆情引导和干预。当真正出现舆情问题时,更要“敢发声”、“会发声”,把握工作主动权,发挥大学生网络虚拟社区和现实社会生活的稳压器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陇珍,王小龙.网络流行语的实时语义构建[N].光明日报,2013-09-29.
  [2]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1/t20180131_70190.htm,2018-01-31.
  [3]崔海英.大學生网络话语的特点及转化与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80-84.
  [4]张守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72-173.
其他文献
摘要:涂荣豹先生指出:“从用静态的数学符号描述静态数学对象,到用静态的符号语言刻画动态数学对象,在思维能力层次上存在重大差异,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那么,如何在降低函数学习困难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函数思想呢?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成教学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函数思想,结合游戏渗透函数思想,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有所成。  关键词:数学游戏;函数思想;
期刊
摘要: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思想导向、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育人模式,丰富育人载体,发挥宿舍育人功能,运用互联网建立线下线上的宿舍协同育人机制,在细处用心,从实处发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宿舍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大学生;互联网+宿舍;育人  
期刊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的迅速增加,给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入党后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对大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要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入口”质量和入党后培养教育和成长质量,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规范、科学水平,构建、实施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教育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是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的重要途径,也能给大学生党员毕业后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法治观念及素养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培育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从而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念培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和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法治观念培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育实效性不强、培育师资力量不强、培育合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对青年学生聚集的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对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特征及聯系作出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院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新媒体时代下我院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机制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管理机制  一、概念界定及特征  1、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电
期刊
摘要: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法对23名肥胖女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干预,同时调整其膳食结构,比较减肥前、中、后体重、BMI、腰臀比、腹部皮褶厚度等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结合膳食调控后,肥胖女大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论:8周的长时间中低强度的运动干预,结合其膳食调控对肥胖女大学生的肥胖程度有所改善。  关键词:运动减肥;膳食
期刊
摘要: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系统和结构系统共存,其基本类范畴、意象—图式和隐喻模式原理给我们以启发。本文以经验观为指导,分析翻译过程,逐步建立起翻译过程模式,展示了翻译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验证了译者只有理解翻译过程,才能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提高译作水平。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经验观;翻译過程;模式  一、引言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翻译产品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成效,针对一学期的时间实施情况总结了课改的经验及困惑。  关键词:基本情况;成效;经验;困惑  一、《數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1.《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简介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典型零件数控车床与铣床编程与操作的学科,具有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学生对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教育部门及相关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商务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希望培养更多合格的商务俄语应用型人才,为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架构桥梁,促进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與发展。本论文主要是对河北省商务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达到培养更多合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因此必须得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大学生学习焦虑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学习焦虑对于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减少大学生学习焦虑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焦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