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代表,打捞“沉没的声音”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来代表2.5亿农民工说话?8月13日,十八大代表名单公布,当选的26位农民工代表,立刻引起媒体的关注。4年前,农民工代表首次进入中国最核心的参政议政群体,表达他们的民意和心声。现今,更多的农民工走进十八大,为这个群体发声。那么,此次当选的农民工代表有怎样的故事,他们准备如何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河南郑州采访了农民工代表黄久生。
  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
  47岁的黄久生是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人,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如今是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他记得今年4月,第一次听说参选十八大代表时的情景:“那天镇里的组织委员给我打电话,说‘久生啊,我们想推荐你当十八大代表的候选人。’当时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这么大的代表,哪能选上啊?现在真的当选了,我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
  从18岁出来闯荡到现在小有成就,记者见到的黄久生穿着衬衫西裤,身材壮硕,走路一阵风,比一些人跑步还快,刚跟他走了几步,记者就被落下了好几米远。他爽朗地大笑说:“我这已经是放慢在等你了,如果我像平常走路,你更跟不上。”黄久生说,这都是当年在工地干活时养成的习惯。“那时一天有干不完的事,你得勤快啊,不快不行。”
  黄久生6岁那年,母亲撒手人寰,留下他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迫于生计,他的父亲把弟弟送了人,走街串巷给别人补锅补盆维持生计,一个月也难得回趟家。年幼的黄久生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那时家里困难,他和妹妹一日三餐只喝米粥,把盐化成水当菜吃。“我本来学习好坐在教室前排,但因为交不起1块多钱的学费,老师问起来觉得丢人,后来就坐到教室最后的角落里了。”
  197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黄久生在上学的路上碰上了村里的叶大妈。看见他嘴唇冻得黑紫,身上穿着破棉裤,脚上还是一双单鞋,叶大妈当时就落泪了。回家后,她忙活了两天两夜,为兄妹俩做了棉裤和棉鞋。黄家的贫困状况,其他邻里也看不下去了,东家一碗稀饭,西家一块窝头,南家半瓶煤油,北家一条旧棉裤,都伴随着黄久生长大。“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每一份恩情都不敢忘记。”那时老师让写关于理想的作文,黄久生写道:想当一名货车司机,因为“我就想多干活,多拉货,赚到钱后报答乡亲们”。
  干活也得穿着“讲究”
  18岁那年春节刚过,高中毕业的黄久生经老乡介绍,来到郑州一家建筑公司打零工,成了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农民工。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但黄久生最怕的不是这个。“我最怕过年。因为没挣着什么钱,前两年都不敢回去,也舍不得路费。”他说,除夕夜只能走在街上看着万家灯火,一路哭着走到天亮。
  不过,黄久生有志气。好学的他总是在干活时向师傅请教,向工友询问建筑知识。从砌砖到看图纸、摆线,一一熟记在心。后来他到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工地打工后,更是省吃俭用来买书学习。久而久之,黄久生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工作也做得更好,当上了小组长,也攒了3000块钱。1986年春节,离家3年的黄久生花2000多元买了许多衣服和日用品,雇了一辆拖拉机拉回了村,发给大家,小山村一下炸开了锅。“乡亲们以为我在外面赚了大钱,其实买完东西,身上也不剩啥了。”黄久生憨厚地笑着说。
  这趟回家,黄久生看到邻里们生活条件没有改善,着了急。春节过后,他带了40多个乡亲,来到郑州的工地。“当时能让他们在工地上干活,我是向领导打了包票的,所以压力很大。”那时候,他每天吃住在工地上,工友们干活时他手把手地教;晚上大伙休息了,他自己还跑回工地去检查。“模板加固得紧不紧,钢筋间距对不对,我得给他们调一调。我对他们要求很严,即使有一点点问题,我也会让他们重来。要继续有活干,就得靠勤奋、靠技术、靠真本事、靠好口碑。”
  虽然条件艰苦,黄久生还是很“讲究”,要求工友们穿得干净整洁。“我们外地人刚进城,其实都有些自卑。我始终都觉得该注意咱们农民工的形象。衣服可以旧一些,但一定要干干净净,不给自己丢脸。”
  经过几年的打拼,黄久生带领的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得到了同行充分肯定,还被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鸟”,活也越来越多,日子也好了起来。
  出身农民,回报农民
  带老乡们致了富,黄久生心里又开始惦记起村里的孤寡老人们。1996年春节还没到,黄久生早早地把2万元送到了双柳树镇原党委书记胡国平手里,委托他为老人们置办年货,过好年。此后的十几年,黄久生一直没间断。如今,他照顾的老人已有几百户,捐款从开始的几千元到后来的几万元、十几万元。有时候,老人们想请他吃饭表达谢意,他不肯,急得老人家抓起院里的母鸡就往黄久生怀里塞。记者问他这么辛苦挣的钱怎么舍得,黄久生说:“小时候太苦,所以我看不得乡亲们受苦,只想让他们生活好点。”
  因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善举,黄久生也赢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敬老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 “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等。
  荣誉多了,黄久生也意识到自己作为农民工队长的责任。在郑州工作多年,黄久生看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受损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2004年春天,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的支持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办公室就设立在一个简易的工棚中,黄久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之后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农民工党支部作用显著,仅讨薪一项,就为上千名农民工讨回2000多万元。
  2003年,黄久生当选第十一届潢川县人大代表。他开始有了表达民意的平台,陆续提了不少议案,有农民工子弟城里就学问题,也有提高农村老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因为农村的工资低留不住好老师,我身边许多工友的孩子没人教。不少家庭只好由爷爷奶奶带着孙子来城里租房上学,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所以我在人代会上多次提了这个。现在已改善不少,乡镇里新来的老师都得轮岗,每个人都得下基层待几年。孩子的未来踏实了,农民工干活才更有积极性。”   2009年9月30日,黄久生作为农民工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招待会。这一天让他印象深刻。“咿!那感觉太不一样了。”黄久生说,“致祝酒词的是温家宝总理,谁能不激动?”说到这,他摊开手在腿上搓了两把,“我当时饭都没顾上好好吃,就一直盯着总理,看总理是怎么拿筷子,怎么吃饭,那晚终生难忘。”
  新代表新特点
  像黄久生这样的农民工代表第一次出现在政治舞台,是在2008年。当时,经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在佛山市三水区一家陶瓷企业打工的四川籍农民工胡小燕,成为第一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当外国记者问,“你打算怎么参政议政?”胡小燕的脸一下子红了:“我还不知道,还在学着写议案。”而对于现在的农民工代表来说,如何表达民意,他们早已心中有数。黄久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选举中一线党员代表比例有所提高,其中农民的党员代表中,有的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有的是生产合作社的带头人,还有一些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普通农民。这些人,各有各的优势: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接触网高级工巨晓林,今年48岁,个头不高,却被工友们称为“小巨人”。他朴实敦厚,从来都呵呵笑着承认自己农民工的身份;他高中文化,20多年来却写下约80本、超过22万字的笔记。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作为工具书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者,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先后研发和革新接触网施工工艺4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成为有名的技术创新能手。
  29岁的纺织女工高美丽,从1999年开始外出打工,没有任何技术的她只能干些重活、脏活、累活。漂泊几年后,高美丽回到家乡商丘,在汇丰棉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名纺织女工,她学得比谁都认真,每一个动作都仔细揣摩,经常练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便脱颖而出。每天她在37摄氏度、机器轰鸣的车间不停地来回走动,反复地“接头”、“换纱”,怀孕后也坚持不调工种,一直到临产前几天才休息……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令人动容。
  而对于自己的优势,黄久生总结说:“可能一是因为我是农民工,二是因为是劳模。”过去,黄久生一度觉得“农民工”这称谓听着别扭,有点受歧视,感觉和别人肩膀不一样高。但随着中央领导多次在讲话中为提高农民工地位呐喊,现在不同了,“我们从一个农民工干到现在这样,还挺有成就感。”
  如今距十八大召开还有些时间,黄久生准备回到潢川县组织部、双柳树镇组织部去跟他们座谈座谈,再去乡里、村里听老百姓们说说,看他们有哪些希望和建议要自己带到会议上去。 “我知道农民工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以前没有这个平台,也不认识谁,没法说;现在有代表这个身份,能把这些问题往上反映反映。我是大家选出来的,肯定得综合大家的意见,结合一些我本人对农民工的理解再去提议。我相信,其他的农民工代表也都会用他们的方式更好地为农民工群体呼喊,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其他文献
人们为了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都免不了要打针吃药。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针剂是供注射用的,片剂、合剂、胶囊剂、冲剂等是供口服的。可近来,临床却出现了“吃针疗法”,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常见到有些医生在开处方时,让病人口服注射剂,柴胡针、庆大霉素针、鱼腥草针、维生素D针等;并称针剂质量高,口服比片剂疗效更好。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为药物的剂型与其用法、用量是密切相关
浙江大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地区的经济不平衡、文化的迥然差异时时引起学生们各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强烈的碰撞,在原本相对平静的校园里引起了阵阵无声的波澜。同时,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等也使如今的浙江大学学生变得需要好好调整心理状态。刚来大学的孤独感、学习的不适应、生活的不习惯、人际交往的困惑等使得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生还在
癔病,又叫做歇斯底里,是比较常见的、容易被人识别的一种症状群或疾病。这种病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记载。由于此病多见于青年期,并大多发生在女性,古代曾产生一种奇怪的推测,说它是一种由于子宫在全身游走而发生的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这种认识早已被否定了。国外有人认为。癔病只是某些疾病在某一阶段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  但是,人们观察发现。生这种病的人。常有相当特殊的性格:情感十分浓厚、鲜明
在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上。我与大学里一位同学老宋相。遇,他在某省级医院搞内科门诊。20多年未见面,一阵寒暄之后,我同他在临床上有什么新的研究和建树,他说他已“改行”干了心理医生。问他怎么想的。他讲了一个近似笑话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天,一个个体户到医院找他。说心里憋得慌,要大夫给他想个办法,最好是找个人听他说说心里话。听他骂人,让他出出气,收多少钱都行,不然他非惹出事不可。老宋知道,这个精明的汉
劫后重生的包曉华夫妇  苟小明,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中的男孩,从小见惯了强势的母亲,反而想找一个小鸟依人般的妻子,结果就遇见了人称“仙女”的包晓华。他喜滋滋地将其娶回家后,才发现家有“仙妻”的滋味并不好受。苟小明苦不堪言。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竟打通妻子的任督二脉,让“仙妻”不仅下了凡,还变成了田螺姑娘。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情定“仙女”,今生非你不娶  2016年2月22日,恰逢元宵节,甘肃省临
影响因子在当今中国的声势  期刊的所谓“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在中国当下的期刊评价体系中,特别是在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已经被推崇到荒谬的高度。举例来说,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如今在许多中国学者心目中绝对是高居神坛,而它之所以被学界捧上神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风靡全球的“影响因子”游戏中,长期遥遥领先—二○一四年它的“影响因子”高达41.5,在SCI期刊中位居第七。
【摘要】新世纪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传播中功能作用的发挥及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均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取量化研究的方法,对第十六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梳理五届新闻奖中环境新闻报道获奖作品的件数、获奖作品中各类媒体的获奖比重、地域分布、获奖佳作的题材脉络及获奖作品的报道倾向,进而探究环境新闻报道的传媒
2009年10月30日,由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组织的“大兴区首届‘校园心理剧’表彰暨展示大会”在大兴五中隆重召开。会上,德育研究室副主任董义芹首先总结汇报了“校园心理剧”的开展情况。本届校园心理剧共有大兴区15所学校51幕校园心理剧参加了展示,剧目涉及学生的亲子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恋情问题等。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表演生动活泼、情真意切。  本届“校园心理剧”的价值体现在:  第一,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嘲笑创业者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  可能是从资本寒冬开始的吧。这些年,死了团购、死了O2O、死了直播、死了VR……这些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风口”,都曾经吸引数以万计的创业者亢奋地投入其中。曾经在高峰期,全中国有超过一万家团购网站,但现在我们掰着手指头数,能留在印象中的团购网站,恐怕一只手就数过来了。  其实我觉得,寒冬的状态,更接近创业的本质。对于一个人来讲,选择创业,本身就
追蹤迷雾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