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1913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纪事
  隆裕太后哀悼会
  1913年,北京天安门,清室为隆裕太后举行哀悼会。
  一年前宣布《逊位诏书》给隆裕太后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导致她的身体每况愈下。隆裕太后曾经抱着溥仪哭着说:“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何况今已到了国无宁日,生灵涂炭的地步,敢问于心何忍?”
  1913年的中国,以一位女性的葬礼拉开序幕。2月2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病逝于北京,时年46岁。
  隆裕太后姓叶赫那拉,讳静芬,满洲镶黄旗人,是清朝光绪皇帝的皇后、慈禧太后的侄女。一年前的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替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签发了清朝最后一份上谕——《逊位诏书》,结束了清朝268年的统治。黄兴称赞隆裕太后“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圣心”,孙中山直接称隆裕太后是“女中尧舜”。
  隆裕太后病逝后,中华民国政府将其葬礼以国丧对待,袁世凯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三天。3月19日,国民政府在太和殿召开全国哀悼大会,“女中尧舜”四个字高悬于灵堂之上。随后,隆裕太后与光绪皇帝被合葬于河北省易县崇陵。
  1913年的中国,是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斗争的延续之年。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车站遇刺,两日后身亡,成为革命中新的牺牲者。
  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准备前往北京时,遭遇了刺客的冷枪。刺客逃跑后,当时在场的于右任、黄兴等人将宋教仁送到医院治疗。3月22日,宋教仁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年仅32岁。
  经过追查,这起暗杀的幕后策划者来自袁世凯政府,或许是年初时国民党在选举中的胜利让袁政府动了杀机。暗杀事件发生后,内阁总理赵秉钧被迫辞职,袁世凯难逃干系。
  孙中山得知宋教仁遇刺的消息后,立刻停止在日本的访问,赶回国内召开会议,他认为到了紧急时刻,决心以武力推翻袁世凯。
  5月,袁世凯同样召开了秘密会议,为即将到来的内战进行部署。袁世凯虽无胜算,却也不准备将胜利拱手相让。
  7月,江西省的李烈钧在孙中山的指示下,在湖口召集旧部,组建了讨伐袁世凯的军队,并宣布江西独立,打响了讨伐袁世凯的第一枪,也成为“二次革命”的开端。7月15日,黄兴在江苏响应,随后安徽、上海、湖南、福建、四川、广州纷纷宣布独立,展开讨袁行动。
  虽然当时中国各省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却是各自拥兵自重、分散并反复无常的。云南的蔡锷就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并没有参与到内战中。
  9月,张勋的军队攻占南京,二次革命宣布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再次流亡日本。
  10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且在11月废除了国民党,导致国会人数不足无法开会,将他想要独揽中国大权的野心暴露无遗。
  宋教仁正冠礼服遗照
  宋教仁去世后,友人请来照相馆的人拍下两张(一说三张)遗照,一张为赤身遗照,一张为正冠礼服遗照。
  宋教仁去世前在神志清醒时留下遗言:“(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他在3月22日临终前,还在嘱托众人要集中力量一致对外。
  “新人”梅兰芳
  1913年,梅兰芳与幼年学艺时的小伙伴合影。前排左起:刘砚芳、姚玉芙、梅兰芳、王春林;中排左起:曹小凤、孙砚庭、姜妙卿、迟玉林;后排左起:罗小宝、姚佩兰、姜妙香、朱幼芬。
  梅兰芳,原名澜,字畹华。8岁学习京剧,擅长旦角。一次在吉林演出,偶遇绅士牛子厚。牛子厚问其艺名,梅兰芳的师傅回答说给梅兰芳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料定梅兰芳日后必成大器,便建议将艺名更改为“兰芳”,这个名字日后果真享誉海内外。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离开北京,初登上海舞台,凭借《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风靡上海,从此开始了京剧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
  惊恐的台湾原住民幸存者
  1913年,台湾东部,日军血腥镇压起义的太鲁阁原住民,幸存的老人和妇孺被集中起来成为战俘。在目睹亲人被杀、家园被毁后,他们露出了惊恐、茫然的神色。
  1913年的银行
  1913年,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万国储蓄会。万国储蓄会由法国人于1912年10月设立,它一直经营到1937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取缔为止。
  分裂的巨塔
  1913年春,成都彭县兴龙寺塔背面。龙兴寺塔高34米,由17级正方形塔砖组成,始建唐代,明弘治年地震被震裂塔身,造成东北角坍塌,被称为“川西奇景”。1923年垮毁。路得·那爱德(Luther Knight,1879-1913)摄,来约翰提供。
  《庄子试妻》剧照
  民国初年,黎民伟在电影《庄子试妻》中反串女角的剧照。人我镜剧社与布拉斯基在香港开办的华美影片公司合作,于1913至1914年间拍摄《庄子试妻》,黎民伟还负责编剧。该片是第一部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也是第一部在外国(美国)公映的香港电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也因为在这部电影中的出演,成为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位女性演员。
  同样在1913年,早些时候,由郑正秋与张石川在上海联合导演、只用了5天就拍摄完成的《难夫难妻》成为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郑正秋也因为编写了电影剧本成为中国第一位编剧。
  世界图景
  1913年的欧洲,巴尔干半岛的战火依旧在延续。一年前,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因不满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对于巴尔干半岛的长期压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黑山先后组成同盟,要求奥斯曼帝国退出巴尔干半岛,并且归还各国的自治权。奥斯曼帝国拒绝了同盟国的要求,于是战争在1912年10月爆发。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13年5月,以交战双方签订《伦敦合约》告一段落。同盟国反抗成功,并几乎侵占了土耳其在欧洲大陆上的所有领土。这场带有解放色彩的战争很快卷土重来,战后分配不均成为激化同盟国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由于不满自己在战争中分得的份额,保加利亚对希腊和塞尔维亚宣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就此爆发。保加利亚这次不明智的宣战给了巴尔干半岛其他国家机会,罗马尼亚趁机进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也撕毁了《伦敦合约》,宣布对保加利亚开战。
  全线崩溃的保加利亚很快就输掉了战争,同时输掉的还有它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的全部领土。8月,在没有任何其他欧洲强国的干预下,《布加勒斯特和约》签订,代表着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束。列宁把巴尔干战争称做“标志着亚洲和东欧中世纪社会崩溃的一系列世界事件中的一环”。
  巴尔干战争让其他欧洲帝国主义强国看到了扩张的机会,各国之间开始了军备竞赛,就在《布加勒斯特和约》签订一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3年的世界,妇女的权利意识进一步被唤醒。6月4日,一位名叫埃米莉·戴维森(Emily Wilding Davison)的女子完成了一次勇敢而绝望的抗争——手持标语跳进赛马场。马从她的身上踏过去,埃米莉·戴维森被送往医院,因伤势过重,四天后离世。埃米莉·戴维森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1906年加入女性社会政治协会。1906年之后,为了吸引社会的关注,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表现出日益显著的暴力倾向。虽然埃米莉·戴维森之死引发了社会轰动,但妇女选举权的获得依旧进展缓慢,直到1918年,《人民代表法案》才第一次给予已婚妇女30%以上的选票。
  1913年另一件大事发生在美洲。10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白宫按下按钮,炸开了6435公里外的巴拿马运河工程中的最后一个障碍。从此,巴拿马运河将太平洋与大西洋连接起来,并且让美国东西海岸的航程缩短了12870公里。
  对手
  1913年巴尔干战争期间,一位保加利亚士兵送水给土耳其伤兵喝。当时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是敌对国。
  卓别林的处女作剧照
  1913年,卓别林出演了电影《谋生》,这是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
  在接下来的一年,卓别林在拍戏时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流浪汉形象。卓别林给自己挑选了“一条鼓鼓囊囊的裤子和一双大鞋子,一根手杖,一顶圆顶礼帽”,然后又加了一撇小胡子。当他出场时,所有人都止不住大笑。
  卓别林向老板麦克·孙纳特解释自己扮演的人:“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做冒险的事情。他指望你把他当做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公爵,一个玩马球的。”
  一个经典的荧幕形象就此诞生。
  泰戈尔获奖受到名流祝贺
  1913年11月23日,印度圣蒂尼克坦,一支由孟加拉邦社会名流组成的代表团,专程前来祝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希满舒墨洪·古普多摄。)
  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获得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福特公司T型车流水生产线
  1913年,福特公司的工人在流水生产线上组装零件。
  1913年10月7日,亨利·福特启动了长达76米的T型车流水生产线。工人们在一个地方站着,传送带将汽车底盘传送到他们面前,每个工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装配工作。这条流水生产线把福特汽车的装配时间从原来的14小时下降到约1.5小时。快速的生产也降低了成本,从而让本来在当时就广受欢迎的福特T型车更加便宜。到1915年,美国公路上已经行驶了100万台T型车。
  流水线的出现也让工人的工作变得枯燥起来,为此,福特公司不得不将当时工人的薪水提高到5美元,并且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改为8小时。
  海边度假的孩子们
  这是一张1913年拍摄于德国尤伊斯特岛的照片。照片中的孩子们由老师带领着来到阳光明媚的海滩,但是只有一两个孩子脸上露出笑容,其他人的表情似乎都带着一丝悲伤,这或许和此前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有关。1913年6月20日,德国不来梅发生了一桩校园枪击案,一个失业的教师持枪杀死了5名女孩,还有20多人受伤。(摄影:J. Dreesbach)
  林·拉德纳在写作
  1913年,美国体育新闻记者、幽默作家林·拉德纳一边抽烟,一边写作。
  林·拉德纳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130多篇短篇小说,其幽默讽刺的笔调得到了英美文学界众多名家的赞赏。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与E.B.怀特(《夏洛的网》的作者)都是林·拉德纳的粉丝。林·拉德纳创作短篇小说更像是他的一种业余爱好,而他笔下流出的也都是些小人物——倒霉的上班族、爱虚荣的女孩、耍心机的中年妇女,这些小人物构成了那个时代某种社会阶层的缩影,甚至能让读者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女权运动者埃米莉·戴维森的葬礼
  1913年6月14日,女权运动者埃米莉·戴维森的葬礼。送葬队伍的横幅上写着“继续战斗,上帝将保佑我们获得胜利”。
  1913年6月4日,在英国艾普逊草原举行的德比赛马比赛中,埃米莉·戴维森抓住英国国王的马缰时被马踩踏,因伤势过重,四日后去世。
  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1913年,尼尔斯·玻尔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成为当时原子结构领域的重要理论。1922年,尼尔斯·玻尔凭借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尼尔斯·玻尔1885年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从小热爱科学,喜欢修理,曾经成功地修复过家里的钟表、自行车等。玻尔还很热爱体育,并且跟随丹麦队参加过奥运会,并获得银牌。   与爱因斯坦一样,玻尔坚决反对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并且在国际上广泛呼吁和平利用原子能,1957年玻尔被授予第一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奖。
  玻尔曾经帮助哥本哈根大学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所,在玻尔去世后,哥本哈根大学将理论物理研究所以玻尔的名字命名。
  洪水过后
  1913年,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一些人在洪水过后的街道上捡拾自己的物品。
  1913年3月25日,连续几日的暴雨导致迈阿密河决堤,代顿市在几分钟内就淹没在2.4米的洪水之中。这场洪水导致俄亥俄州2600平方公里被淹没,损失1.47亿美元。这次洪水之前,美国政府一贯实施“堤防万能”的洪水政策。然而在这次洪灾过后,美国开始大规模地在河流上游蓄水,迈阿密水务局修建了五个水库,以保证发生洪水时能够削减25%的洪峰流量。
  英国海滩
  这是一张在英国布罗德斯泰斯(Broadstairs)的海滩上抓拍的照片。儿童在海边嬉戏,有两位妇女弄湿了衣服泡在海水里。在妇女和儿童身后是一排洗浴机器,远处的背景可以看到男人的身影。这张照片说明当时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男女已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海滩上。
  巨轮起航
  1913年,巨型轮船“皇帝号”离港,开始了前往纽约的航程。
  19世纪末,为了向英国在海上的霸权发起挑战,德国开始建造巨型轮船,“皇帝号”本来取名为“欧罗巴”,因为当时德国军国主义之风盛行,所以才改成了“皇帝号”这样霸气的名字。这艘巨轮从1910年开始建造,历时3年建造完毕。“皇帝号”到达处女航的目的地纽约后,就一直停在那里。一战爆发后,德国和美国成了敌对国,结果“皇帝号”直接被美国没收了。
  世界第一高
  1913年,位于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与自由路交汇处的胜家大楼(照片中前排尖顶建筑)以及伍尔沃斯大楼(照片后部最高建筑)。
  20世纪初,美国人特别喜欢建高楼。1909年建成的胜家大楼是世界著名缝纫机品牌胜家公司的总部,楼高187米(不算尖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高楼。始建于1909的位于纽约曼哈顿麦迪逊大道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高213米,成为“第一高”的继任者。1913年,伍尔沃斯大楼以241米的高度取代了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把它的邻居胜高大楼也甩在身后。伍尔沃斯大楼将世界第一高的名号保持了16年。
  妻子与模特
  1913年,丹尼斯·波列为丈夫保罗·波列充当模特。
  保罗·波列是法国的时尚大师,他将女性从束胸衣和马裤中解放出来。1913年还发生了两件大事,著名时尚品牌普拉达和香奈儿都在这一年创立。
  少年海明威在打猎
  1913年,少年海明威在瓦伦湖畔(Lake Walloon)打猎。
  海明威一次比较广为人知的捕猎是在非洲,当时他因打猎受伤,并且在养伤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还曾经在自己的小说《弗朗西斯·麦康博短暂的幸福生活》中写过打猎:
  “你知道,我想试着再打死一头狮子,”麦康博说,“现在我真的不怕死。说到底,它们能对你怎么样呢?”
  “说的是,”威尔逊说,“最狠的人能做的也不过是杀了你。这怎么说来着?莎士比亚说的。说的真他妈好!看我能不能记起来……‘凭良心说,我倒并不在乎;死了一次不死第二次;我们谁都欠着上帝一条命,死也好,活也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今年死了明年总不会再死。’”
其他文献
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绿野无仙踪  1927年6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天空湛蓝,草原青翠。一只草地鹩从过膝高的草丛中窜出,擦过几朵淡粉浅紫的白头翁和野马鞭草花,越过大片金黄色的麦地,掠过一幢当地石灰石垒砌的三层房屋的烟囱,飞向高远处的几缕游云。一阵嘹亮的新生儿啼哭声,让院子里水井边打水的父亲猛地扔下水桶,飞跨过门廊,掀开白色木
期刊
1773年,为了使东印度公司享受在北美倾销茶叶的专利权,英国政府通过了“茶条例”,禁止北美殖民地的民众饮用“私茶”,同时对北美殖民地的茶叶销售商乃至购买者征收高额税收。这些做法激化了已在殖民地兴起的反高税收运动。1773年12月16日,一群北美殖民地的青年袭击了停泊在波士顿港的英国商船,把船上的342箱中国红茶倒入大海,是为波士顿倾茶事件,为美国独立战争点燃了导火线。  来自中国的红茶,在偶然中“
期刊
非正义出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其中只有塞尔维亚、比利时很正义,人家招谁惹谁了,当舅舅容易吗,你俩外甥打他去,比利时90%的领土被德国占领,却坚持到战争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法比对德国,东线俄国对德国和奥匈。  德国人是世界上最擅长计划的民族,作计划作得特别好,思维特别缜密。早在1900年,大战爆发前14年,总参谋长施里芬元帅就制订了德国的作战计划,因此这个计划被称为施里
期刊
2003年4月17日,到“新闻调查”的第一天,晚上大概九点,我给制片人张洁打了一个电话:“我来报到。”  张洁说:“我们正在开关于非典的会。”  我说:“我想做。”  我已经憋了很长时间。之前几个月,“非典型肺炎”已被频繁讨论。最初,媒体都劝大家别慌,但到了四月,我家楼下卖煎饼的胖大姐都沉不住气,车把上挂着一塑料袋板蓝根,见了我从自行车上一脚踩住,问:“你不是在电视台工作吗,这事到底怎么着啊?”我
期刊
张良的故事,大家都熟。尽管如此,当我读到《留侯世家》里的三个字,眼睛仍为之一亮。  “欲殴之”。  作为王者师,张良助刘邦得天下后,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学辟榖、习导引术;这进退间之从容,令人遥想不尽呀!除了回身转圜那优雅的身影,司马迁在《留侯世家》文末,还特别说他长得秀气,“状貌如妇人好女”;由此观之,张良似乎都该是个清雅淡定、没啥火气的才子。  孰知,年轻时,他却实实地不然。当年秦才灭韩,尽管
期刊
是的,说到高科技风险创业,再也没有比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热潮更加壮观,更加疯狂的。想当年,巨额的风险投资全球飞扬,到处寻找创意和人才。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冲破5000点大关,令人迷醉。但是很快,股市大跌,泡沫破灭,无数的创业故事成为黄粱一梦。个中酸甜苦辣实在是无与伦比。于是,无数反思泡沫的书籍纷纷问世。可惜,所有关于高科技风险创业的新书,都没能超越一本问世于1992年的书
期刊
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境遇  威尼斯双年展一直不断致力于推出新型的实验艺术。在1958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时,由于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有限,只送去了一批齐白石的画,在1980年和1982年分别送去了刺绣和剪纸。肖勤在《记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介绍:  送手工艺品去双年展,已是不合该展的要求……然而今年中国送来的竟是一些民间剪纸,国际艺坛人士固然会议论中国今天没有艺术家和艺术创
期刊
为什么画报姗姗来迟?就因为北京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的转捩点。无论朝廷还是民间,至此方知非发愤图强不可了。于是,各种新政措施纷纷出台,其中就包括鼓励民间办学与办报。  晚清中国,积极引进西学的,是朝气蓬勃的开埠城市上海,而不是暮气沉沉的帝都北京。新闻事业也不例外,在《点石斋画报》创办近二十年后,1902年6月,北京才有了第一份画报——《启蒙画报》(图1)。此前传教士办的《中西闻见录》(1872
期刊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描述的虽是天下人来来往往争相追逐货殖之利的热闹场面,但用来概括战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财富的追慕,亦妥妥帖帖。  中国社会经过春秋时代近三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改革与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展露出了新气象。由于战国群雄并立,彼此争战不已,因此,各国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富国
期刊
人物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生命要调整它原有的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是以年代计,而是以千年计。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小镇连续死亡事件  农药“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该叫做杀生剂”。  1962年6月16日,最新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开始连载一本新书,在书的开篇,一个悠然静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