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以生为本。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开始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35-02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非常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确保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问题导学法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在教学中,确保学生自主获得知识。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辅助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问题导学法,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凭借问题导入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数学教师还应高度重视问题的设置,确保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为了切实体现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数学教师应在了解初中生特点和数学基础后,提前研究相关问题,适当地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积极地参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
  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如果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初中生的生活非常贴近,那么初中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好的联想,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可以从数学角度看待世界万物,感受数学的魅力。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要凭借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初中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自主分析探究与解决问题,从而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个性化体验,提升学习乐趣,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有效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3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以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有趣的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大概了解新知识,而课上教师则直接了当地进入主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有趣的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利用有趣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前,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设计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这个问题对于还没有学习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有趣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将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计算笼中鸡和兔各几只,而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由此又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此情境下,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并告知学生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就能轻松解答。通过这种有趣问题的导入不仅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2  导入问题应具有针对性
  合理的问题导入能使学生快速融入数学学习中,并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应与教学内容相关,突出教学难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印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思考问题。提出的问题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超出学生的思考范围,防止提出的问题产生不理想的教学后果。
  如在教学“图形平移”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学生:“一个图形平移前与平移后会产生什么差异吗?你们认为图形的平移需要借助哪些条件?”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平移前与平移后图形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应继续发问:“真的如此吗?图形平移需要结合哪些原理呢?”在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学生会动手操作平移图形,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3.3  设置导入问题的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设置导入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与探究,从而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环节,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定理,这能使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得到提高[2]。
  如教学“平面图形”时,教师应抓住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基本的认知,并充分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类常见的图形,询问学生:“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观察这些图形,你们发现有什么区别呢?”让学生尝试分解与重构各类图形,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将不同的图形分解与组合,提高对平面图形的理解能力。
  3.4  结合实践开展问题导入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应结合实践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抽象的定理为具体的物象。
  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发现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的?”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制作一个小风车,引导学生观察小风车的特点,使学生得出小风车转动180°后呈现的特点:风车的形状与转动前相比没有任何差异。由此看出,将问题导入法融入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优于单一的理论教學。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观察分析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根据所得的结论分析有哪些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3]。在这种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中,学生能逐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5  确保提问具有价值
  在运用问题导入法时,教师应结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注重课堂提问环节,确保提问具有价值。教师要关注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充分激发。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图象”时,教师为了完善教学实效性,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将图象绘制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看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并在分析动态图象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问题中不断完善探究能力。
  3.6  提问方式多元化
  问题导学开展时应明确问题,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提问形式,设置细节化的问题。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学习,提问学生:“如果一包图钉上部分是尖的,而下面是圆的,将一包图钉洒在地上,那么图钉的上部分落在地面上的概率大还是下部分的概率大?”通过这类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积极投入探究中。教师不应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借助实践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可以发现两种情况的概率相同,图钉朝上和朝下的概率都为50%。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时,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结合问题导学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习的引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改善学生的学习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淑珍.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0(20).
  [2]李秋仪.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5).
  [3]郑下忠.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0(1).
  【作者简介】
  张益芳(1980~),女,汉族,江苏宜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概念课是初中数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概念教学不仅是讲授概念给学生,更是要让学生感悟概念的抽象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本文以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为例,从立体化视角,将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判定、运用和应用串联起来,再由静止和运动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行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以揭示几何图形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概念;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规律探究问题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以提高能力和发展应用意识为主,着重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规律的变化。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从中总结出不同类型规律观察的角度,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出一般规律,掌握由一道题到一类题的通法,进而达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境界。  【关键词】观察;猜想;验证;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8437(2020)28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出现了各种教学问题,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层次分化”现象越发严重,而这种现象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都有关系。如何利用分层教学应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层次分化”的成因和对策展开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课程创新  【中
期刊
【摘 要】一题多解是对学生发散能力的训练,通过对电学动态分析问题的多种解法,让学生对电学的其他问题,如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故障分析、比例问题等融会贯通。  【关键词】一题多解;动态分析;电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06-03  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在解决某一问题时,以问题为中心,思维向外发散,从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势在必行。初中物理是初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物理课堂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自学学习、自主探究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科学教育理念,因其独有的特征和优势而在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如今,分层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规化的教学模式,但是从课堂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分层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分层教学的概念,介绍了分层教学的常见误区,总结了笔者在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期刊
【摘 要】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提高学习参与度的手段。本文主要分析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围绕搭建动态生成问题链条、运用问题情境驱动教学、强化探究分层问题设计、突破固有数学思维模式、完善教学评价设计环节五个层面,探讨构建问题驱动数学课堂的具体策略,以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一题多解;质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影响着物理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离不开实验。同时,电学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理清实验思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和完成课题实验这四种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为升级创新多媒体教学应用提供了条件,当下流行的“微课”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桎梏,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优化课件设计、把控教学过程、展示物理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创新评价六个方面入手,探究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微课;高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仅应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不仅应重视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基本素养,尤其是生物教学中的学生活动的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