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酒王诱捕嘉士伯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ygah0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酒王
  “苏旭明提价了!每股9.55新元!”2013年1月18日晚,这一消息在新加坡证券交易市场上传出,业内各人士又开始亢奋起来,这场备受瞩目的收购战终于有结果吗?
  战争焦点是新加坡星狮集团(Fraser&Neave),对战双方则是新加坡地产大亨李宗,和泰国第三大富豪苏旭明。而在这之前,收购价一直僵持在苏旭明的8.88新元和李宗的9.08新元上,双方磨蹭了近两个月都不愿提价。甚至导致了新加坡证券业理事会的介入,强迫双方必须在20日下午提价,否则将进入“拍卖程序”:双方必须隔天提价,直到一方不再加价为止。
  但拖到期限将近,苏旭明突然提前加价。李宗方面在拖延两天之后表示放弃,这起历时数月,牵涉了六个国家的大亨和跨国集团的商战,终于被苏旭明拿下了头彩。
  苏旭明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其祖籍在中国广东汕头,他出生于曼谷,父母在曼谷的中国城中做生意,家中有11个兄弟姐妹。从15岁开始,他就打工谋生,在社会中的摸爬滚打一方面让他在事业上敢于“豪赌”,一方面也让他工于谋略。
  1960年,苏旭明创办泰乍仑集团(TCC),到上世纪80年代,苏旭明积累的实力已经能够支撑他在全国争抢市场,他与对手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但价格战打来打去,最终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一次谈判过后,苏旭明全权把控了低档酒生意。
  当在泰国市场征战不休之时,他也在中国进行过多项收购,昆明华狮啤酒、云南玉林泉酒业均被他收入麾下。而凭着与嘉士伯合作,他创办的泰国酿造厂(ThaiBev,后称泰酿)所生产的大象牌啤酒(Chang Beer),令他在泰国啤酒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泰国酒王”:如今泰乍仑集团旗下的酿酒业,白酒占到了泰国市场的80%以上,啤酒市场则超过70%,集团年纳税占到了泰国全国财政收入的5%。
  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位年近70岁的大亨能令嘉士伯、喜力等国际啤酒名牌避之唯恐不及。对手都清楚,苏旭明其人深谙商战之道,且他出身草根。更加明白“龙战于野”的残酷。即使国际名牌,也难逃这位精明商人的“陷阱”:他对环境的利用和对时机的把握太过精准,总能令对手骑虎难下。他不在乎交战对手,也不在乎表面胜负,因为苏旭明要做的是最后的赢家。
  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在此时的泰国市场上,泰国土产的shgha啤酒和Amarti狮标啤酒正争得如火如荼,苏旭明在这里是个完全的后来者。他虽然早就认定啤酒市场值得一搏,但在这样一个斗争激烈的本土市场上,要如何才能出奇制胜呢?
  诱捕嘉士伯
  20世纪90年代初,苏旭明的酒厂生产的Meldlong威士忌已经在泰国站稳了脚跟。同一时间,世界第五大酿酒集团——丹麦嘉士伯在马来西亚打了漂亮的一仗,取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排名。尝到了甜头,他们又将眼光投向了泰国。由于与荷兰酿酒公司喜力的竞争,嘉士伯急切地想在泰国找到一个强力而又深谙当地特色的分销渠道。
  泰乍仑集团看上去就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其在泰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企业发展啤酒的目标又极为明确。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随即在1991年成立了合资企业,主要在泰国生产嘉士伯啤酒。
  对这一合作,当时喜力的高管们却在私底下窃笑议论,他们认为泰国本地啤酒的竞争太过激烈,即使是苏旭明也难以突围,嘉士伯此举无异于打水漂。
  但苏旭明很快让这些跨国企业的高管们目瞪口呆。凭着自身在泰国的渠道优势,苏旭明要求全国的分销商在购买威士忌的同时,必须也要购进一部分嘉士伯啤酒。很快嘉士伯就在泰国酒类市场上占得了一席之地。
  不过,嘉士伯也有些疑惑。因为苏旭明最擅长的是低价酒营销,而泰国啤酒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也是低端高浓度啤酒品牌,但他却将嘉士伯定位成相对昂贵的高端啤酒品牌。
  接下来,苏旭明利用合资工厂过剩的产能,又在1994年与嘉士伯合作推出了大象牌啤酒,其酿造由嘉士伯监督。
  理论上讲,泰乍仑和嘉士伯是合资,但实际上泰乍仑占据着更为强势的地位,它实际控制着酿造过程,甚至还控制着酿造过程的剩余容量。现在,大象牌啤酒简直就是嘉士伯在欧洲市场的“大象啤酒”(Elephant Beer)的翻版,口感与之相似,比普通啤酒更烈性—些,瓶身包装也有雷同。
  大象牌啤酒定价不高,在推出后仅仅一个月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当地历史悠久的Singha啤酒受到冲击后,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里推出一种全新的“经济型”品牌予以回击。
  但有国际名牌助力,苏旭明并不担心。到2000年,泰乍仑集团和嘉士伯进一步合作,双方以50:50的比例投资成立了嘉士伯亚洲有限公司。在其运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中,该公司的总收入达到了7.7亿美元。大象牌啤酒一度成为泰国销量第一的啤酒。
  这时候嘉士伯也感到了威胁:截至1999年,泰乍仑集团每年生产超过6亿升大象牌啤酒,而生产的嘉士伯啤酒仅1740万升。嘉士伯眼看着苏旭明凭借着自己的品牌优势与竞争对手打得热火朝天,但对嘉士伯本身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并无多大帮助。
  到了2003年,嘉士伯停止与泰乍仑集团的合作。2005年,泰乍仑在起诉嘉士伯单方面终止合作合同的案子中胜诉,获得了1.2亿美元的赔偿。
  官司之后,嘉士伯有数年时间未出现在泰国的酒类市场。在“草根”战场上,实力再雄厚的跨国集团,如跟不上“野战家”们的反应速度,也只得铩羽而归。
  经此一役,苏旭明的集团旗下泰酿,以大象牌啤酒与Mekhong威士忌为主,强势占领了泰国市场,更开始进军国际。
  挑战喜力
  走向国际市场对苏旭明来说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泰乍仑集团在全球各地都有产业,苏格兰的几家小威士忌酒厂也被苏旭明的酒业帝国收归旗下。
  2006年,由于泰国证券交易所不想冒被反酗酒抗议者围攻的风险,泰酿辗转到新加坡上市,筹集了高达18亿元资金,并在当时创下了继新加坡电信(SingTel)于1993年上市以来,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公开售股计划。上市后,泰酿立刻布局全球,包括在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收购活动。   到2012年,苏旭明试图收购新加坡啤酒商星狮集团,这造成了他与喜力的正面交锋。
  双方的焦点是亚太酿酒集团,该公司由星狮集团和喜力集团于1931年共同投资建立,其在14个国家拥有30家酿酒厂和40个品牌,而喜力啤酒和另一知名的虎牌啤酒(Tiger)均由其生产。它在亚太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力。2012年7月,喜力向星狮董事会献计,出资40多亿美元,希望收购星狮名下亚太酿酒约40%的股权。
  对于喜力这样的国际品牌来说,他们在其他地区占有的啤酒行业利润都达到60%以上,而在亚太市场仅占到23%,毫无疑问其中潜力巨大。喜力希望借全面掌控亚太酿酒厂打入亚太市场。
  但此时,苏旭明和其女婿掌管的“慈地”公司(Kindest Place)却突然宣布已和部分股东达成协议,收购了22%星狮集团股份和8,6%亚太酿酒厂股份。如果苏旭明拿到亚太酿酒厂,喜力和虎牌啤酒的不少商业秘密将被苏旭明收入囊中,嘉士伯的遭遇在前,喜力几乎是立即跳了起来公开抗议。
  喜力大力增持亚太酿酒的股份,而苏旭明一方则默默地不断增持星狮股份。苏旭明只要在星狮的董事会取得否决权或是拉拢其他股东,便可以阻止喜力的收购计划。
  慈地公司还在步步进逼,他们首先提高了收购价,希望收购亚太酿酒的股权,使得喜力更加骑虎难下。如果提价,坚持拿下亚太酿酒,不但自己要“大出血”,苏旭明和慈地还可轻松赚得数亿美元;而苏旭明如果拿下亚太酿酒,喜力等于是在今后的亚太市场上放任了—个劲敌。喜力不得不“舍命陪君子”提高收购价。
  “四两拨千斤。”一位分析家这样评价,“苏旭明无论进退满盘皆赢。”双方僵持了两个月,最终苏旭明表示不再阻止喜力收购亚太酿酒,最终收购以45亿美元成交。根据协议,苏旭明和慈地公司可能获得超过16亿美元的现金分红。
  这场收购战,喜力即使吃了暗亏,最终结果也像是皆大欢喜。而后苏旭明还未放弃星狮集团,却表现得极度谨慎不愿提价,据说这勾起了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巨头的兴趣。
  最终参战的是新加坡地产大亨李宗。李宗拉拢了日本麒麟控股公司,希望击败苏旭明。但苏旭明一改与喜力较劲的热情,拖拖拉拉不肯提价,有业界人士评价这场“世纪之战”根本是“歹戏拖棚”。但凭借着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战术,苏旭明成为星狮集团股权收购战最后的赢家。
  泰国酒王的“在野”战场,是传统主流市场之外的征战。面对跨国集团雄厚资本的压力和逼迫,这种“野战”更是体现了市场竞争的本质。如今的国际商业战场上,赤膊上阵未必会输给盔甲骑士。
其他文献
从河西到河东  在《商界》编辑部,我们常常会接到创业者这样的求助电话:我的企业做失败了,还有机会重头再来过吗?能不能为我提供一些帮助?  商海沉浮,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在商业世界的惊涛骇浪中,迷失自己航线的企业不计其数。奇迹般地穿越风暴又活了过来的,却屈指可数。  大多数人们所关心的,是一个如日中天企业做得多么光鲜,又或者是一个败军之将有多么悲壮。我们更多是去研究他们成功的密码,以及失败的基因。至于
期刊
自2011年起,我们开始关注陈生。  陈生创办了两家公司,一家做醋饮料“天地壹号”,曾有投资者对其整体估值高达40亿元,超过本土饮料业翘楚汇源果汁的市值;另一家则是“壹号土猪”——早前“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即为他引来巨量围观。  围观归围观。有别于其他区域,广东企业家群体有个普遍特征:务实、谨慎。多年来,陈生掌控的这两个“壹号”牢牢盘踞南粤大地,无人敢破亦无人能破——而关于陈生本人的报道却鲜见
期刊
2014年7月,在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3个多月之后,有消息曝出银联将要插手二维码支付项目,打造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体系。确切的信息是,银联模式的二维码支付系统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正在与银行商讨合作推广事宜。  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业内轩然大波。在二维码支付生态链条尚未完全打通的情况下,银联凭借央行的支持捷足先登,真的能够获得成功?在笔者看来,前景不妙。  首先,银联虽然势力庞大,一直居于垄断地位,且有自己完
期刊
1.京东陷假货僵局  新闻报道转载量事件跨度天数互联网网页数影响程度  231268404★★★★  2014年7月11日,据《证券时报》消息称,依靠第三方平台发展的京东反陷第三方商家的假货僵局。众所周知,第三方平台是京东的重要业务,京东在核实其经营资质时,无法验证这些商家所卖产品的质量。有资深电商评论人士表示,对于现阶段的电商平台而言,完全避免假货问题并不现实,这还有赖于对第三方经销商的监管和筛
期刊
动听的音乐响起,由两万人方陣组成的银鹭标志在蓝天白云之下掠过草地,惊艳眼球。7月18日,银鹭花生牛奶广告大片全国上线,继《网络John篇》广告后再次引起热议,而广告背后的大手笔也惊呆了国人,知名台湾导演、《指环王》后期制作团队的加盟,加上爱奇艺冠名《爸爸去哪儿》的传播费用,亿元投资打响新一轮的品牌营销风暴。  在线上掀起品牌风暴的同时,线下落地活动也风风火火,银鹭明星产品以全新形象现身社区、写字楼
期刊
他们生存于自己打造的故事中,故事是公司唯一的产品;他们在资本和市场的诱惑下,用企业所有的资源去讲述一个自己梦中的虚幻故事;  他们所有的经营活动,不过是尽力让这个故事晚一天破裂……  别让故事成为事故  中国股民中也许有人会依稀记得十二年前发生的一幕:有“中国第一蓝筹股”之称的银广夏,通过一种高深莫测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配合伪造销售数据,蛊惑了当时的6万股民。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
期刊
“很好看的包,但我不会为了Coach包多花1000美元。”  “有些品牌能够吸引人花上千美元,Coach就是不行。”  北美市场持续走低,品牌认同度只有30%的报告让Coach集团CEO维克托·路易斯拉的心情跌至低谷。  这个曾服务于路易·威登集团的英国人是Coach近几年的功臣。从他2006年开始担任Coach日本CEO,2009年接管中国市场后,Coach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势如破竹,年销售额一直
期刊
过去10年的电子商务发展将传统的中国物流推到了前台,今天京东、阿里等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物流成为其估值的重头戏。但真正服务于电商的独立物流企业,反而缺乏对行业价值的认识。他们大部分仍扮演着被动服务的角色,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  事实上,今天的物流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物流需求变了:京东、阿里、苏宁布局O2O,海尔、小米专攻C2B,顺丰、日日顺等企业早已布局这个市场;物流上游商业也变了:
期刊
有次遇到胡润,我让他算一下,中国排名前一千位的富豪最集中在哪几年?结果有80%是1962~1975年出生的那拨人。他们是当今世界拥有财富最多的一群人,而且是最年轻的一群人。这拨人在再造中国的过程中,发动了互联网奇迹。  接下来我觉得世界开始出现大变化了——创业的人开始改变了。  事实上,整个世界的基本盘都在发生变化。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商业世界,老百姓的消费模型、创业模型,甚至思维方式都是由19
期刊
2013年1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马云将于5月10日起不再任CEO职务。  马云要退休了吗?不!恰恰相反,他最近很忙。  2月3日,业内爆料称,马云为阿里巴巴制定了2013年的整体战略,其中涉及了阿里金融转型,扩张重点方向从一向被外界看好的阿里小贷转向担保业。2013年,马云要在全国设7个金融中心,以担保为主,小贷陆续退出,在未来5年之内申办自己的银行。  2月中旬,已低调研发4年的阿里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