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李聚奎风餐露宿,行乞千里,
他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
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李聚奎(1904-1995),湖南安化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等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逝世,享年91岁。
西路军战败后,李聚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他风餐露宿,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见到毛泽东,他欲哭无泪。毛泽东见到他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当时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战员,是时任红9师27团团长李聚奎。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第二天,李聚奎因劳累过度,加上在长征途中负伤,一下子病倒了。他连续高烧,昏迷不醒。这时,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西路军,同河东主力失去了联系。一路上,战士们抬着他行军。到了永昌,他的病基本痊愈,但此时敌情已十分严重,军阀马步芳等人调集重兵包围了西路军。危急关头,李聚奎被任命为第9军参谋长。
1937年的3月,为保存实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分散突围。军事上的失利加上恶劣的环境,让大家情绪十分低落。敌人疯狂搜山,同志们只好分散行动,人越来越少。最后,李聚奎身边仅剩下一个警卫员。
一天傍晚,李聚奎看着被冰雪覆盖的祁连山,陷入沉思:“我自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投身红军之日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打过胜仗,也遭受过挫折,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像西路军这样全军覆灭的惨烈景象。”但他并未被压垮。
望着渐渐落山的残阳,李聚奎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不会被捕尽杀绝。到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他站起身,带着警卫员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
“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
马家军在河西走廊撒下天罗地网,搜捕西路军人员。李聚奎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把空枪拆散,零件一个个丢掉——不能落入敌手;红军奖章是光荣的象征,藏进树洞——不能被敌人玷污;一个指北针,是在井冈山反“围剿”时从敌师长手里缴获的——要找党、找红军,少不了要用它判斷方向。李聚奎把指北针塞进衣服的破洞里,一路上想着红军,想着党,想着1928年入党时的誓词:“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他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战斗失利后自己在党小组会上说的话:“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他带着脚受伤的警卫员,两人白天藏在山沟和草丛里睡觉,晚上借着月光前行。
为躲避马家军的盘查,李聚奎用自己的衣服找老乡换了一身满是窟窿的皮筒子,戴了一顶西北农民特有的毡帽,拿上一根棍子,俨然一副“叫花子”的模样。
善良的老乡还给李聚奎和警卫员端来了两碗稀饭,饥饿的两人大口大口扒着,很快饭碗就见了底。在李聚奎的心里,这碗稀饭比一座祁连山还重,以至于几十年后,他当了军队的高级干部,还时常想起这比黄金还珍贵的稀饭。
后来,因警卫员的脚烂得实在走不动了,李聚奎只好扶着他走进一户穷苦人家,这家老乡同情红军的遭遇,冒着风险收留了警卫员。李聚奎告别警卫员,一个人继续要饭找党。
一天,李聚奎走到永昌以西的一条水沟边,迎面撞见两个敌骑兵。情况十分危急,躲闪不行,掉头走更容易引起怀疑。千钧一发之际,他发现不远处的地里有一头驴,便急中生智,抡起棍子,一边跑一边吆喝,假装赶驴的人,赶着驴跑开了。
还有一天,他走在一群羊旁边,偶然回头一望,见西边尘烟滚滚。他问牧羊人:“那边是不是来了骑兵?”牧羊人仔细打量李聚奎,认定他不是当地人后,有些同情地说:“那是马家的队伍来了,你赶紧跑吧!”李聚奎说:“不要紧,请你把羊往南赶一赶,我和你一起赶羊。”牧羊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同意。于是,他们一起赶着羊群走开了。等他们走出二三百米远的时候,20多个骑兵疾驰而过。
好不容易过了黄河,李聚奎实在饿得不行,敲开了一户老乡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小伙子,他警惕地打量李聚奎,问他从哪里来。李聚奎说自己从靖边来。对方听出了李聚奎的南方口音,李聚奎只好撒谎:“我是8师的,去年打红军路过靖远,因病掉了队,就在老乡家里干活挣口饭吃。”
小伙子追问:“你们8师师长叫什么?”
“毛炳文。”李聚奎脱口而出。
这样的问题难不倒他,因为双方是交战敌手,敌军指挥官叫什么名字,他自然知道。岂料小伙子突然发问:“不对吧,你们师长叫毛泽东吧?”
李聚奎一惊,没想到自己给敌人送上门来。他正在想对策,对方却解释道:“我原是26路军的,去过江西,同红军打过仗,现在请假回家奉养母亲……红军现在到了陕北,你们到河西的只是一部分。我知道你有难处,你准备到哪里去?”
李聚奎含糊地说:“回家去。”
让李聚奎意外的是,小伙子拉住他的手,对他说:“不要回家,当红军好。红军就在庆阳,你到庆阳就找到红军了。”小伙子请李聚奎进屋休息。李聚奎十分感激,但不敢多留,不久就离开了。
一路上,李聚奎渴了,喝一口路边的积水;饿了,嚼一把野草,或向老乡讨口饭吃;困了,就在荒野中露宿。
就这样,行乞千里,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多次搜捕,凭着惊人的智慧和善良百姓的帮助,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终于横穿宁夏,到达陇东镇原境内。
毛泽东见到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一天晚上,李聚奎借宿在骡马店里。临睡前,他听到几个生意人在议论:“奇怪!驻在王家洼子的军队真好,买卖公平,不扰商人。”“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李聚奎听得心中一阵狂喜,马上凑过去问他们那是一支什么队伍。他们告诉李聚奎:“是红军,是红军28军团。”
李聚奎问:“那此地离王家洼子有多远?”
“整整一百里,我们昨天才从王家洼子动身来的。”
两个月来,李聚奎终于得到了红军的确切消息,真高兴啊!这一百里路,他恨不得一步跨过去。天还没亮,他就匆忙起身赶路,一鼓作气,找到了满是红色标语和红色旗帜的王家洼子——他终于找到了红军,找到了党!顿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李聚奎风餐露宿,行乞千里,多少次险处逢生,多少次被好心人真诚相助。他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见到毛泽东,他欲哭无泪。毛泽东见到他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不久,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李聚奎出任129师386旅参谋长,是旅长陈赓的得力助手。刚归队的李聚奎,奔赴抗日战场。
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始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他有一句口头禅:“共产党员,除了追求信仰之外,应该别无所求。”1995年,李聚奎临终前,长子李路雨看到昏睡的父亲忽然举起了手,闭着眼睛好像是在摸索什么。李路雨凑近,听见父亲在嘟囔:“贺国中!贺国中!你来了啊!”贺国中是李聚奎的入党介绍人。李路雨说:“几十年前那个昏暗的夜晚,因为屋里连灯都没有,是父亲的另一位入党介绍人潘泗浜划着火柴照亮,贺国中领着父亲宣誓,前后划了好几根火柴才念完,但这明明暗暗的微弱火光,却是父亲一辈子最深的记挂。”
(责编/陈小婷 责校/黄梦怡 来源/《李聚奎:千里乞讨一心寻党的开国上将》,金况/文,《新湘评论》2020年第6期;《开国将帅历险记》,胡兆才/文,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等)
他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
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李聚奎(1904-1995),湖南安化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等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逝世,享年91岁。
西路军战败后,李聚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他风餐露宿,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见到毛泽东,他欲哭无泪。毛泽东见到他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当时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战员,是时任红9师27团团长李聚奎。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第二天,李聚奎因劳累过度,加上在长征途中负伤,一下子病倒了。他连续高烧,昏迷不醒。这时,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西路军,同河东主力失去了联系。一路上,战士们抬着他行军。到了永昌,他的病基本痊愈,但此时敌情已十分严重,军阀马步芳等人调集重兵包围了西路军。危急关头,李聚奎被任命为第9军参谋长。
1937年的3月,为保存实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分散突围。军事上的失利加上恶劣的环境,让大家情绪十分低落。敌人疯狂搜山,同志们只好分散行动,人越来越少。最后,李聚奎身边仅剩下一个警卫员。
一天傍晚,李聚奎看着被冰雪覆盖的祁连山,陷入沉思:“我自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投身红军之日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打过胜仗,也遭受过挫折,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像西路军这样全军覆灭的惨烈景象。”但他并未被压垮。
望着渐渐落山的残阳,李聚奎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不会被捕尽杀绝。到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他站起身,带着警卫员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
“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
马家军在河西走廊撒下天罗地网,搜捕西路军人员。李聚奎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把空枪拆散,零件一个个丢掉——不能落入敌手;红军奖章是光荣的象征,藏进树洞——不能被敌人玷污;一个指北针,是在井冈山反“围剿”时从敌师长手里缴获的——要找党、找红军,少不了要用它判斷方向。李聚奎把指北针塞进衣服的破洞里,一路上想着红军,想着党,想着1928年入党时的誓词:“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他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战斗失利后自己在党小组会上说的话:“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他带着脚受伤的警卫员,两人白天藏在山沟和草丛里睡觉,晚上借着月光前行。
为躲避马家军的盘查,李聚奎用自己的衣服找老乡换了一身满是窟窿的皮筒子,戴了一顶西北农民特有的毡帽,拿上一根棍子,俨然一副“叫花子”的模样。
善良的老乡还给李聚奎和警卫员端来了两碗稀饭,饥饿的两人大口大口扒着,很快饭碗就见了底。在李聚奎的心里,这碗稀饭比一座祁连山还重,以至于几十年后,他当了军队的高级干部,还时常想起这比黄金还珍贵的稀饭。
后来,因警卫员的脚烂得实在走不动了,李聚奎只好扶着他走进一户穷苦人家,这家老乡同情红军的遭遇,冒着风险收留了警卫员。李聚奎告别警卫员,一个人继续要饭找党。
一天,李聚奎走到永昌以西的一条水沟边,迎面撞见两个敌骑兵。情况十分危急,躲闪不行,掉头走更容易引起怀疑。千钧一发之际,他发现不远处的地里有一头驴,便急中生智,抡起棍子,一边跑一边吆喝,假装赶驴的人,赶着驴跑开了。
还有一天,他走在一群羊旁边,偶然回头一望,见西边尘烟滚滚。他问牧羊人:“那边是不是来了骑兵?”牧羊人仔细打量李聚奎,认定他不是当地人后,有些同情地说:“那是马家的队伍来了,你赶紧跑吧!”李聚奎说:“不要紧,请你把羊往南赶一赶,我和你一起赶羊。”牧羊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同意。于是,他们一起赶着羊群走开了。等他们走出二三百米远的时候,20多个骑兵疾驰而过。
好不容易过了黄河,李聚奎实在饿得不行,敲开了一户老乡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小伙子,他警惕地打量李聚奎,问他从哪里来。李聚奎说自己从靖边来。对方听出了李聚奎的南方口音,李聚奎只好撒谎:“我是8师的,去年打红军路过靖远,因病掉了队,就在老乡家里干活挣口饭吃。”
小伙子追问:“你们8师师长叫什么?”
“毛炳文。”李聚奎脱口而出。
这样的问题难不倒他,因为双方是交战敌手,敌军指挥官叫什么名字,他自然知道。岂料小伙子突然发问:“不对吧,你们师长叫毛泽东吧?”
李聚奎一惊,没想到自己给敌人送上门来。他正在想对策,对方却解释道:“我原是26路军的,去过江西,同红军打过仗,现在请假回家奉养母亲……红军现在到了陕北,你们到河西的只是一部分。我知道你有难处,你准备到哪里去?”
李聚奎含糊地说:“回家去。”
让李聚奎意外的是,小伙子拉住他的手,对他说:“不要回家,当红军好。红军就在庆阳,你到庆阳就找到红军了。”小伙子请李聚奎进屋休息。李聚奎十分感激,但不敢多留,不久就离开了。
一路上,李聚奎渴了,喝一口路边的积水;饿了,嚼一把野草,或向老乡讨口饭吃;困了,就在荒野中露宿。
就这样,行乞千里,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多次搜捕,凭着惊人的智慧和善良百姓的帮助,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终于横穿宁夏,到达陇东镇原境内。
毛泽东见到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一天晚上,李聚奎借宿在骡马店里。临睡前,他听到几个生意人在议论:“奇怪!驻在王家洼子的军队真好,买卖公平,不扰商人。”“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李聚奎听得心中一阵狂喜,马上凑过去问他们那是一支什么队伍。他们告诉李聚奎:“是红军,是红军28军团。”
李聚奎问:“那此地离王家洼子有多远?”
“整整一百里,我们昨天才从王家洼子动身来的。”
两个月来,李聚奎终于得到了红军的确切消息,真高兴啊!这一百里路,他恨不得一步跨过去。天还没亮,他就匆忙起身赶路,一鼓作气,找到了满是红色标语和红色旗帜的王家洼子——他终于找到了红军,找到了党!顿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李聚奎风餐露宿,行乞千里,多少次险处逢生,多少次被好心人真诚相助。他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见到毛泽东,他欲哭无泪。毛泽东见到他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不久,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李聚奎出任129师386旅参谋长,是旅长陈赓的得力助手。刚归队的李聚奎,奔赴抗日战场。
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始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他有一句口头禅:“共产党员,除了追求信仰之外,应该别无所求。”1995年,李聚奎临终前,长子李路雨看到昏睡的父亲忽然举起了手,闭着眼睛好像是在摸索什么。李路雨凑近,听见父亲在嘟囔:“贺国中!贺国中!你来了啊!”贺国中是李聚奎的入党介绍人。李路雨说:“几十年前那个昏暗的夜晚,因为屋里连灯都没有,是父亲的另一位入党介绍人潘泗浜划着火柴照亮,贺国中领着父亲宣誓,前后划了好几根火柴才念完,但这明明暗暗的微弱火光,却是父亲一辈子最深的记挂。”
(责编/陈小婷 责校/黄梦怡 来源/《李聚奎:千里乞讨一心寻党的开国上将》,金况/文,《新湘评论》2020年第6期;《开国将帅历险记》,胡兆才/文,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