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的生物本能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物种中心主义的审美观认为艺术或审美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本能的生物性需求。这种生物性本能能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审美过程中应当把身体性生物性的因素与精神因素相结合。
  【关键词】:生物性本能;审美;进化;身心一体论
  关于“美”或“艺术”的问题的探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总是一种形而上的态度来探讨的。我们倡精神的主体性,而忽视身体的作用,甚至把身体认为是低于精神,是低级、低俗等的组成。
  美国学者艾伦·迪萨纳亚克提出了物种中心主义艺术观。她认为“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本能,艺术是人类生物学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她在其著作《审美的人》中详细论述了其观点。这种观点无疑是对以“精神”“灵魂”为主题的审美观从最根本上的冲击。
  一
  (一)艾伦受到达尔文的影响,所以她的物种中心主义的审美观又可以被理解为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自然生存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一些生物比另一些生物更具有生存优势,那么前者的后代就会比后者更多的保留下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数目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环境选择了最适合当前条件的物种。
  当然,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份子,虽然已经在亿万年的进化发展中达到了所谓高级动物的级别,但我们也不可能逃脱自然规律,其实人类本身就是进化论最好的证明,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我们的生理上的进化现象几乎完成,也与普通动物有巨大的差异,但我们仍然不能磨灭自己的动物性,因为那是人类之所以存在的最根本的起源。
  艾伦认为艺术或审美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推动人类进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像一些植物或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改变自己的模样,调整结构使自己更适应生存条件一样,审美和艺术也是为了是人类更适应生存,更好更长久的延续下去。
  我们传统的审美观总是把艺术和审美的出现默认为是在文化社会出现之后的事情。艾伦完全不认同这种观点。她认为把我们的文化遗产认为主要存在于书本中是不可信的,因为,就动物分类单位来说人科动物的出现只是在大约400万年前才开始分化。而在这400万年的进化历程中,我们有39/40的时间都居住在热带大草原上的25个左右的小型群落中,作为狩猎——采集者。我们作为野生人或自然人的时间沅沅超过了我们作为文明人或文化人的时间。进化论美学观认为,人类可以从人类从进化论的背景中拿出来,但绝不可以把进化从人类中拿出去。这也是作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艺术的一个原因。
  (二)另外艾伦还希望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或美。她认为艺术应该被看做人类的一种行为,艺术不能等同于具体的艺术作品。“物种中心主义者不是把艺术看成一种实体或性质,而是看成一种行为趋势,一种做事方式。这种行为趋势是遗传的,因而既是持久的也是普遍的。”[1]作者这样说,当然而后她又寻找大量证据来证明她的这种观点。
  行为学家描述一种动物的日常行为并试图理解标致一个物种特点的行为是什么及这些行为如何为其进化性适应做出贡献。这些可以理解为行为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如果将这种方法用在人类身上,我们便需要了解艺术行为的特点及它是否为人类进化做出适应性贡献。
  艾伦把审美或艺术描述为“感觉良好”,这个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现代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美或者艺术大多是给人舒服的,愉快的、美好的感觉和印象,例如动听的音乐,曼妙的舞蹈等,都会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作者又进一步说明,我们本身便倾向于选择使我们感到愉快的东西,而这种使我们感觉良好的东西大部分情况下又是有用的,在我们的进化中起到推进作用的。
  艾伦认为“把艺术看做一种生物需求不仅能给我们提供一种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方式,而且通过把艺术理解成我们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就能够把自己理解成自然的一部分。”
  二
  (一)上文说到进化论美学观认为艺术或审美是一种行为倾向。那么体现在何种方面呢?艾伦认为,艺术的核心是“使其特殊”,并且我们会做出一些行为来“使其特殊”。
  在我们已经默认的、众所周知的艺术形式中,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无一不是区别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虽然有些来源于生活,但的确是属于把日常行为“陌生化”“特殊化”过的形式。音乐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讲话的随意性而具有一定的旋律,舞蹈不同于我们日常的行为动作而会比较夸张,文学作品中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会经常使用夸张、魔化等手法,甚至會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天差地别。
  作者列举了游戏和仪式,她认为这两者與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同时三者都会给人营造一种“超常之境”。
  关于艺术的起源,“游戏说”其实已经不是陌生的了。它被很多人赞同认可。在这里,作者从行为学角度来分析。各种动物包括人都会自然而然的玩耍,游戏不需要学习,不需要传受。游戏似乎看起来无目的无功利。这也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美学观中认为的审美无功利性相一致。游戏使人放松使人愉悦开心,有些不同于日常生活行为,它或许是有前请设定的假装,或许是制定好规则的游戏。但在看似在生活中多余的游戏中,动物或儿童却可以学习到某些捕猎或生活技能,而这种无意间的习得却是可以是我们生活的更好,也可以说在生物进化中是有积极作用的。艺术与游戏一样似乎是一种额外的、多余的东西。
  再来说“仪式”。一般情况下,仪式、庆典等是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我们很容易理解仪式庆典和日常生活行为的不同,因为几乎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有仪式和庆典,我们都直接或间接了解或参与到过仪式中去。常见的有比如婚礼、葬礼和各种节日,在这些日子里各种歌舞或节目表演使这些日子区别于普通的日常生活。参加仪式的人们的打扮或者仪式上所需要的工具或饰物当然也是与众不同的。
  (二)上文提到的艺术是审美的“使其特殊”。那么,要做到“使其特殊”,我们是需要做些什么的。还是从“仪式”这方面来讲,作者认为,仪式不仅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上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生物的生存方面也非常关键,甚至有观点认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举行仪式的需要比生产工具的需要更直接更迫切。   物种主义艺术观虽然坚持审美是生物本能,但也对人类和动物进行了区分。显而易见,人类举行庆典仪式,绝不是为仪式而仪式,而肯定是有一定其他目的的,不像其他动物完全凭借本能去觅食、打斗、繁殖。
  我们知道,庆典仪式一般情况下是在涉及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举行的,例如出生、青春期、结婚、死亡、寻找食物、保证生殖力、或打仗等。像在古时候人们会在干旱的季节举行一些仪式来求雨,在军队出征之前举行某种仪式以求保佑凯旋而归等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艺术起源和发展的主要进化条件就在与生存有关的那些活动中。”“他们具有某些社会意图:他们表明并公开强化一群人的价值;他们把这群人统一在共同的意图和信仰之中;他们’解释’不可解释的现象——出生、死亡、生病、自然灾害——并试图控制它,使他变得容易承受。”[2]
  仪式的这种作用其实与“艺术”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叔本华认为人生本为痛苦,想要得以拯救的其中一种办法便是“艺术”。艺术的“治疗作用”也被大众所认可。总之,艾伦认为拥有信仰的人比没有的人生活的要更好。这其实也是再次证明了仪式庆典等活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相似,那艺术也是有这种使人生存的更好的能力。
  三
  物种中心主义艺术观虽然强调身体在艺术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但也没有否认、忽視精神方面的因素。它只是反对传统的二元论的审美观艺术观,坚持身心一体论。艾伦举了大量实际事例证明人类艺术的起源、审美的动机都是由是一种生物性本能所引起。
  比如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感觉良好”,感觉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我们知道人的外部感觉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但我们的传统艺术观却把“听觉”“视觉”认为是比较高级的感觉,而“味觉”“嗅觉”等看成是比较低级的。“音乐”一度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艺术,不仅由于它是属于“高级的”听觉方面的艺术,还有一点因为他区别于其他“模仿的”艺术,比如绘画。
  由于受西方传统艺术观的影响,我们认为审美是文化的、精神的、灵魂的、无功利性的。这种观点倒置了自然与审美在审美过程中的顺序。将人类的而生物性排除在其外。
  当我们“感觉良好”的时候,在我们审美或艺术的起源上,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身体,以为这些所有的“感觉良好”无一不是通过首先愉悦我们的身体来实现的。
  当然,进化论艺术观所持有的观点,即审美是人类的生物性本能这点,也并不是说艺术跟普通的日常行为就是完全一样的,那样的话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件事物都是艺术品。它要强调的只是艺术在最根本上,在起源问题上和生物性不可割裂的关系。
  虽然艾伦认为艺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统一。但在其作品《审美的人》中的最后一部分“书写抹去艺术了吗?”中,却还是能感觉到作者对文化、文明迅速发展给艺术带来的不良影响的不满。艾伦通过分别分析传统的艺术、现代主义的艺术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之间的不同,认为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变得越来越狭隘化和书面化。认为因为我们把艺术等同于完成的艺术作品、精英艺术或高雅艺术。认为我们把艺术界定在语言文字符号之内,认为艺术只存在于读写之中。
  虽然进化论艺术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以文化为中心的传统艺术观进行了批判,而且这种批判也是非常被需要和非常有正确性的。但作者认为“书写抹去艺术”的这种观点在我看来并不是非常具有水说服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可能回到古时候没有文字的时代,也不能直接断定文字的出现会使艺术走向荒芜。
  注释:
  [1][2][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卢晓辉译商务出版社2004:65,82
  参考文献:
  [1](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M].卢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英)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M].舒德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朱光潜.谈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4]盧晓辉.审美人类学如何可能——以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为例[J].桂林: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9月
  [5]苏晓东.评埃伦·迪萨纳亚克的审美本质观[J].北京:社会科学家,2004年11月
其他文献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23)  “兄弟,秋初,夏末,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  —— 《五灯会元》  这阵子频频下雨,似是自入秋以来就不曾真正停过,日日湿潮阴沉,许久不见日光。用《岳阳楼记》里的话,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眼下虽是立冬之后,江南的气温倒也不低。雨快住时,常只是沾衣欲湿,便是偶尔有风,都是吹面不寒的,倒也有趣。  这样的天气总叫
期刊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转描技术曾在很早的时候作为国外大型动画机构惯用的偷工减料的捷径,引起了当时业内关于此捷径的讨论和争议。而我认为转描技术影像其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对于现实运动的再现,随着转描影像的创新与动画本体语言的融合,其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对于现实运动的再现,而变成了一种更加“有所关于”的形式。  【关键词】:转描影像;当代动画语境;再创造;艺术价值  一、动画技术的
期刊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王熙凤与贾琏这一对夫妻是贾府中最得力的办事支柱,一个精明泼辣,一个好色纨绔,尽管最后的夫妻感情以破碎告终,却不能忽略之前的“情投意合”,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外形俱佳、人生趣味相投和追求相似三个方面,然而由于二人的性格、作为等均不能为对方所容纳,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偷娶尤二姐、查抄宁国府等 “家破人亡”之后,熙凤终于落得了悲惨病死(
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鲁迅在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病人”,他以笔为手术刀,以文代盾,在小说创作中对其苦闷期心理上,精神上进行“文学治疗”。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病人”与“文学治疗”现象进行分析,他不仅以写作的方式,聊以自慰清醒的大脑,而且剖析了国民的痼疾,拷问着人类的灵魂,进一步探讨鲁迅小说中“文学治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小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卢西思·弗洛伊德是当代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所绘画人物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是油画中的经典。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强有力的证明了写实油画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新生代写实油画家例如刘晓东、忻东旺等人的创作。本文将首先介绍弗洛伊德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其次分析其油画艺术对忻东旺和刘晓东两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2)  【摘要】:当代大学生有很多的途径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了高雅艺术的积极影响。高雅艺术在对大学生审美教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它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雅艺术;大学生;积极影响  高雅艺术作为精英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优秀知识分子及艺术家在学习和继承以往传统艺术和现实社会各阶层艺术特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就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指导意义作了分析,阐述了树立生态意识是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基础,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复合性生态系统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意识;建筑设计;自然生态;生态经济  生态意识指导建筑设计,包括自然生态价值、人类经济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等的判断,具有生态思维的意义。  当今世界环境恶化
期刊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400)  【摘要】:室内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时下最受室内专业学生与设计师喜爱的是马克笔手绘表现形式。本文从马克笔的基本性能、绘制方法、以及在室内手绘效果图中的运用这几点来阐述室内手绘效果图马克笔的表现技法。  【关键词】:马克笔;室内效果图;手绘;表现技法  在当今电脑制图横行的时代,手绘也是设计师们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
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摘要】:近年来,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本文从小提琴与二胡音乐表达方式之比较分析的视角出发,以陈钢的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为例,旨在已有的音乐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探索中西方音乐的异同与各种融合的可能性。对于西洋乐器小提琴与民族乐器二胡在思维、审美、表达等各方面的差异做出对比研究。从而使我们的演奏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们民
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盛大士所处的时代是清代中期,正是清代由“康乾盛世”走向“嘉道中衰”,的时期,中国处于鸦片战争的前夜。此时的清政府正在由强盛的巅峰走向低谷,衰败之象处处可见。士人仕途拥挤,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生活在此时期的盛大士一方面在清代摩古遗风中苦苦挣扎,一方面不断地反思与挣扎,企图开辟新的局面。作为娄东画派后期代表人物的盛大士,不仅是画家,更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