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是如何防火的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水火无情。甲骨文中火灾的“灾”字就是“屋内着火”的意思。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防火之事。那么,老北京是如何防火的?
  元明清各朝均有相关“防火”法规
  古代虽然没有《消防法》,但《元史·刑法志》《大明律》和《大清律》中都颁布过有关“防火”的相应条款。《元史·刑法志》规定:“诸城郭之民,邻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常盈。”“大风时作(有火灾),则传呼以徇(传播号令)于路。凡救火之具不备者,罪之!”元代不仅对防火、灭火有细致的规定,对火灾肇事者也有详细的处罚标准,对失火者可以处杖刑、棍责、笤刑等,对纵火者最重可以处斩,见火不救或贻误时机的,也要与“纵火同罪”。
  《大明律》也规定:“凡私家告天拜斗,焚烧夜香,燃点天灯,亵渎神明者,杖八十。祈酿火灾者,同罪。”《大明会典》则规定:“若放火故烧官民房屋及公廨仓库、系官积聚之物者,皆斩(须于放火处捕获)。”明成化八年(1472年)六月十六日,宪宗皇帝曾传旨:“各边仓场,若有故烧系官钱粮草束者,拏问明白,将正犯枭首示众。烧毁之物先尽犯人财产折剉赔偿,不敷之数,着落经看守之人照数均赔。”明代京城实行宵禁,主要目的是为了防火、防盗。夜禁之后,不仅不许上街,掌灯夜作、燃放烟花也都被禁止。
  到了清朝,《大清律》基本上沿用了《大明律》的主要内容,有关火灾的条款与明朝大致相同,但多了一条,对纵火烧自家房屋者要打四十大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月的一天,前门外廊房三条的蒋家办喜事,燃放鞭炮时将搭建的喜棚引燃,当时正刮西北风,火势迅速蔓延,结果将临近两户人家的房屋烧毁。兵马司官员闻之,遂将蒋家父子二人缉拿,各打二十大板后,枷号一个月,并处罚银,同时还判其修复邻居被烧坏的房屋。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颁布的《违警律》中,还专门在“公众危害之违警罪”条目规定了有关消防的条款。如对违章搬运、贮藏火药及其他爆炸物者,未经许可生产贩卖烟火者,在人多的地方点放烟火者,处以枷号和罚银。
  清康熙年间出现最早的皇家“消防队”“防火步军”唧筒灭火“分班轮值”
  明代皇宫防火由禁卫军兼管,而京城火盗事宜则由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城设有“红铺”112处,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清代为了避免宫禁失火,康熙皇帝提出“分班轮值”措施,在东华门、西华门外,设立防火侍卫亲军,专门防火和救火,称为“防火步军”,由官员分班轮值,以唧筒灭火。唧筒又称激桶、机桶,是一种靠人力吸水喷水的灭火器具。灭火时,由唧筒射出的水形似水龙,所以这种灭火唧筒又称“水龙”。防火步军在紫禁城外护城河(筒子河)边进行消防训练,先在河边点上一堆火,然后众军士依次从护城河里吸水,射向火堆,并要求“快、准、稳”。快即吸水迅速;准是要求射水时要对准火苗根部;稳是激桶的把握稳定,不可乱摆。防火步军是清廷设置的专门灭火机构,可以说是京城消防队的雏形。
  康熙二十三年(1 6 8 4年)三月初一,正阳门外一条街巷发生大火。由于失火处与皇宫毗邻,很快惊动了紫禁城内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立即派人前往查看,得知兵马司官员及巡捕兵丁均无一人前往营救,龙颜大怒,他马上派内务府官员、侍卫等前往救火,但由于火势甚猛,一时难以扑灭。康熙皇帝便出了紫禁城,登上正阳门箭楼,手执龙旗,指挥内务府官员和侍卫们灭火。可火势仍然不减,于是传旨,调百余名防火步军携带灭火唧筒赶到火场,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
  雍正元年(1723年),防火步军改为“火班”,又称为“救火班”“值火班”,因仍使用唧筒灭火,所以也称唧筒处、激桶处。紫禁城激桶所放位置及数量均有严格规定。《钦定总督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紫禁城整饬火烛,乾清宫等处激桶七十架,东华门内东北筒闲房内四架,西华门内筒子河朱旗房三间内四架。
  清道光年间出现民间消防组织“水会”15家水会因参与紫禁城灭火受到嘉奖
  清末前门外大栅栏地区已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商铺林立,民房密集,但因其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和纸糊门窗,所以经常发生火灾,但当时尚无官办的消防机构。道光年间的一次大火造成严重损失,火灾后商贾们便商议组建起自己的消防组织—水会(又称水局、救火会)。水会由大商户牵头,串联附近的中小商户共同组建,选出会首(俗称会头),制定防火公约,各商户按铺面大小分等级出资筹备经费,每月还须按等级交纳一定数目的会费。水会的灭火工具以水车为主,此外还有水龙带、激筒、挠钩、梯子、水桶等。同治年间京城的水会逐渐增多,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已达到15家,灭火队员有200余人。每天有专人在京城较为繁华的商业街巡逻,一旦发现火情,立刻鸣锣报警、扑救。
  据《清实录·光绪朝实录》记载,水会因参与紫禁城贞度门灭火,受到朝廷嘉奖。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贞度门突然起火,延烧至太和门。军机大臣、各部院尚书、侍郎、各旗副都统、神机营兵丁、步军统领衙门兵丁及护军官役等倾巢出动,奋力扑救,但火势太大,难以控制。慈禧太后当即传旨,令全城15家水会破例进宫灭火。200余名水会队员很快经东华门、西华门进入紫禁城,大火被迅速扑灭。为嘉奖救火人员,户部共拨银2.5万余两奖给水会、匠人、兵丁等,其中15家水共会获赏银1万两。“十二月二十二日军机大臣面奉喻旨,令步军统帅查明各水会司事(会首)一人衔名,沈永泉、于凤冈、蔡珍、乐仲繁均交部议叙。徐距芳、范鸿逵赏给五品顶戴;薛德祥赏给守备衔;王清珏、陆永明、陈长松、吴德昭、李洞、窦谨厚均赏给六品顶戴;梁鉴、赵卿赏给七品顶戴。”
  光绪二十九年创立消防警察机构消防科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曾设置五处警钟台
  光绪年间后期创立现代警察制度,专业的救火机构成为警察系统的一部分—消防警察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官办的消防组织在北京成立,名曰消防科,隶属于京师警察局。
  民国以后,北京的消防建设进一步加强。民国四年(1915年),京师警察厅消防處制定了《采用消防士兵规则》《保存消防器具章程》等规章制度。次年,为了监视京城火情,京师警察厅在京城建了5座配有电话的警钟台(俗称望火楼、观火台)。第一处设在西长安街牌楼迤南、北新华街中间,第二处设在东四牌楼外的神路街,第三处设在西四牌楼,第四处设在崇文门外榄杆市,第五处在宣武门外五道庙。警钟台高约20米,用松木方子修起楼架,底座四边各长约6米,底大上小,顶端是一间小木屋,外涂红漆,十分醒目。因春、秋、冬三季北京多刮西北风,天干物燥,很容易失火,所以这三个季节每天有警察在上面值守。一旦发现灾情,立即击钟报警,同时通过电话报告消防科。民国十九年(1930年)腊月的一天,正在西四牌楼警钟台瞭望的警察突然看见西南不远处有一股浓烟升起,仔细查看,发现是起火了,于是马上击钟报警。很快便有消防队员前去灭火,原来失火的地方是羊肉胡同的一家店铺。因报警和扑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把门脸烧毁了。
  1940年前后,这些警钟台相继拆除,如今已鲜为人知。
其他文献
2004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首次成为世界最暢销的版权图书。为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将每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日。关于“吉尼斯”,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包罗万象的世界之最名录,但是,很少有人了解 “吉尼斯”最初只是一家啤酒厂的名字。  用书籍记载纪录的想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聚会。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资料显示,1951年,吉尼斯啤酒厂的总经理比弗爵士正在
期刊
爷爷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据爷爷的亲人回忆,爷爷过满月宴的时候,小拳头大的银圆装了整整三大箱子。爷爷的小名叫“应生”,取的就是“应运而生”之意。原本应该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富贵无忧的爷爷,却因为父亲赌博败了家,母亲参加外婆的葬礼,却因伤心过度感染痢疾,不久后去世。于是年仅10岁的爷爷成了无人照顾的孩子,无奈之下,被寄养在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舅父家。  如果说,不幸的童年是爷爷生命中最灰暗的阶段,那么与
期刊
1955年,为了管理即将开业的迪斯尼主题公园,沃尔特·迪斯尼决定对外招聘管理人员,并亲自把关最后的考试。考场安排在一间仓库,里面杂乱地放着一些物品。沃尔特给每位应聘者发了一个录音机,告诉他们里面的磁带会告知任务,完成任務的时间越短,成绩越好。应聘者迅速戴上耳机听取任务,然而除了“嗡嗡”声外,什么都没有。  5分钟后,有人摘下耳机,开始搬运地上的物品,10分钟后,又有人摘下耳机,开始清扫仓库。随着时
期刊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是美国著名文学大师。1954年,他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生前幽默风趣,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  写作的幽默  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闻名。一次,有位文学青年向他请教:“您的作品风格如此简洁,有什么写作秘诀吗?”海明威想了想,微笑著回答说:“我写作时,站在那里,使我处于一种
期刊
2017年9月24日,柏林当地时间早上10点。阴天,下过雨的路面湿滑。  结束了海德堡内卡河畔3天的训练,78岁的罗广德站在了柏林马拉松的起跑线上,被年轻的、五官深邃的、各种肤色的人潮和10摄氏度低温包裹着。  罗广德身着“78岁跑柏林”字样的黑色风衣,腰杆笔直,体态利落,没有年近八旬老者常见的虚弱颓态。小儿子罗壹翔站在父亲身侧,一同出发。  “我要在80岁前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  除了担忧年岁
期刊
记者去长寿村采访,看见路边有一位奶奶在哭泣,记者好奇,过去问:“奶奶,您今年高寿啊?”奶奶说:“96了。”記者又问:“那您怎么坐在这哭呢?是儿女不孝顺还是身体不舒服?”老人说:“不是,我今天早上起床晚了,我妈骂了我一顿。”
期刊
古时,有一县官微服出访,见一姑娘在园里摘菜,于是即景出上联:“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因姑娘个子高而年纪轻,故称“大小姐”;篓子口圆体扁,故云“圆扁篓”;所取的菜是白菜,但颜色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此时,一牧童路过,县官随口对曰:“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牧童姓高,个子矮,故云“高矮子”;手里拿的赶牛棍时长时短,故云“长短棍”;所赶的黄牛毛色是黑的,故云“黑黄牛”。这副联中的“大小
期刊
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大桥边上,有一个名叫“江南春晓”的小区,85岁的台州医院退休职工庄明就住在这里。庄明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她画了不少有趣的儿童画,放在小区的超市里,供孩子们学习。  庄明平时一个人住,她的房子干净整洁,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最大的一间房间,她拿来当画室了。在画室里,书架上除了一些书画类书籍以外,还有不少英文書。桌子上不仅摆放着众多的画画工具,而且还堆满了她的画作。  庄明出身书
期刊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野外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地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在野外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老虎的安逸。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籠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
期刊
1937年5月,《大公报》举行首届文艺奖评选活动,叶圣陶被聘为评委。评奖活动开始之前,时任《大公报》副刊主编浦江清召集评委会成员开会,讨论商议评审细则。  走进会场时,叶圣陶发现,在每位评委的席位前,都工工整整地摆放着各自的席位牌。在自己的席位牌上,除了“叶圣陶”三个大字外,后面的括号内赫然写着“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头衔。由于会议马上就要开始,叶圣陶没有说话,在自己的席位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