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陨石亲密接触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当地时间9时20分,出现了令人惊诧的一幕:一道亮光划过天空,留下一长道白色轨迹,只听得一声巨响,许多建筑物的玻璃被震碎,手机信号也变得时断时续。
  根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说法,坠落的是一颗陨石。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该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伤。虽然这种“天地大冲撞”并不是头一次发生——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枚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造成包括恐龙在内超过3/4的物种灭亡——但是自人类有记录以来,因陨石坠落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并不多见。
  陨石的前世今生
  在太阳系内,有许许多多小至沙尘、大至巨砾的碎片,它们被统称为流星体,是陨石的直接来源。流星体要到达地球成为陨石,需要经历一系列考验。
  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和大气有一场艰难的搏斗——经过与大气痛苦的高温摩擦后,它们发出光亮,成为我们所看到的流星,而只有那些落到地球表面的“幸存者”才被称为陨石。
  大部分陨石来源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也有一些陨石来自火星或月球。这可能是因为大的陨石与火星或月球发生剧烈撞击,将它们的碎片溅射到太空,导致它们最终来到地球。
  目前人类在地球上寻获的陨石可分为坠落陨石与发现陨石两类。那些经过大气层时被观测到而得以寻获的陨石,称为坠落陨石。而那些无声无息地来到地球上,多年以后才被人们寻获的陨石,叫作发现陨石。
  能砸中人的陨石,必然是一颗坠落陨石。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收藏的坠落陨石标本大约有一千多颗。根据前人收集的数据,每年新增坠落陨石的数量大多只是个位数,且倾向于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当然,每年实际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远不只发现的那么多。毕竟,很多陨石或因光芒黯淡,或因降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未被人发现。加拿大曾在1974至1983年间开展了一项观察和发现陨石的计划,用60台照相机对准天空,观测陨石撞击事件。研究者根据观测结果估计,每年在地球上发生的大于0.1千克的陨石撞击事件有19000起,而大于1千克的陨石撞击事件也有4100起之多。
  “潜在威胁天体”风险几何
  事实上,科学家观测这些“天外来客”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在15年前,天文学家才开始观察近地轨道上数量巨大的天体,他们的发现表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位于宇宙的“射击场”。
  “大的陨石爆炸并不会每天都发生,尤其是在人口聚集的地区,但它们的确在发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山迪亚国家实验室研究太空撞击的专家马克·波斯罗说,“足球大小的物体每天都会进入地球大气层,汽车大小的物体数月会进入地球一次,但它们都会在撞击地面之前燃烧殆尽。而直径超过30米的物体,比如一个房子那么大的岩石,撞上地球的概率为平均几百年一次。”
  1908年6月30日,一次撞击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人烟稀少的通古斯。通古斯大爆炸释放出4兆吨的能量,扫平了方圆2100平方千米的树木,这几乎是整个卢森堡的面积。时至今日,科学家们仍在对那场撞击事件进行研究。
  尽管存在分歧,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次爆炸事件是由一颗直径在50至60米左右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形成的。另外,科学家根据通古斯爆炸现场的情况分析,该小天体进入大气层时的速度是每小时53913千米,在距离地面大约5000至1万米的高空中发生了剧烈爆炸。
  “地球周围有很多潜在的威胁。”波斯罗说。地球上空遍布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小行星,有的比排球还小,有的直径却可以达到数千米。对地球而言,那些在小行星带运行的天体并不构成任何威胁,但并不是所有小天体都运行于安全地带。
  美国航空航天局有一个“近地天体项目”,宗旨是帮助发现并跟踪这些小天体,尤其注意那些过度接近地球的目标。
  在这些接近地球的小天体中,最危险的成员被归入“潜在威胁天体”,这些天体一旦与地球发生撞击,足以产生显著破坏。地球附近已经发现了1381颗此类“潜在威胁天体”,全球的天文设备不间断地对这些接近地球的小天体开展跟踪观测,到目前为止还尚未确认任何明确的撞击危险。
  “近地天体项目”列出了一张风险表,计算出未来100年所有已知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小行星用“杜林危险指数”测绘,这是一套用作衡量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指标。此指数使用0到10之间的整数数值来评估任意一颗小行星对地球产生的威胁,其中“0”代表其撞击地球的机会微乎其微,或者在撞击地球前会与大气层摩擦并燃烧殆尽;“10”则代表该物体撞击地球的机会十分大,并足以造成全球性大灾难。现在此风险表上没有一颗小行星大于1,说明这些小行星不会造成威胁,并且根据计算,撞击根本不可能发生。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学教授菲利普·鲁宾公布了他的新计划:将太阳光聚集在一起对准小行星,迫使其改变运行轨道或者直接将小行星“烧毁”。由于一些小行星的构成成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冰,通过将阳光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强大的激光束,对准小行星之后会对其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鲁宾认为,人类要及早行动,车里雅宾斯克事件是一个绝好的提醒大家的机会。“威胁一直存在。对于威胁地球的外来物体,我们要提前采取行动,而非事到临头才被迫反击。”
  被陨石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被陨石砸中看似“杞人忧天”,但真有科学家计算过陨石砸中人的概率。
  一份2006年的解密报告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关于核能应用安全性的争论十分激烈。为了说服抵触的公众,英国当局想出了一个点子,他们将核能反应堆失事的概率和其他各种事故概率进行对比,其中就包括被陨石砸中的概率。当时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平均每7000年才会有一个英国人被陨石砸死。
  而加拿大亨茨伯格天体物理研究院的研究员则根据一系列假设,包括拟定“每个人占地0.2平方米”,探讨陨石对人类和建筑的伤害概率。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9年会有一个人被陨石击中,而每年有16幢建筑会因陨石撞击而受损。不过,这一数据却比实际报道的数据要高很多。
  陨石击中人现有的可信度较高的记录包括:1991年8月,曾有陨石光临乌干达的姆巴莱,“亲吻”了一名小男孩的头部。这名小男孩被一块3.6克的陨石碎块砸中脑袋,但却安然无恙。原因是这块陨石被撞上的香蕉树树叶大幅减速,威力大大降低。而最近一次引发广泛关注的“天外飞石伤人”事件是在2009年6月,当时曾有媒体报道14岁的德国小男孩布兰克与一颗豌豆大小的陨石擦身而过,并在手背上留下一道伤疤,但这一新闻后来被认为有造假嫌疑。
  无论怎样,真正被陨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数。相对而言,建筑物以及其他地面物体和这些不速之客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根据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统计,截至1990年,陨石与人在一米以内有擦肩记录的事例有4次,而陨石与建筑物直接发生亲密接触的事例有61次。
  不过,邂逅一块陨石,并不一定如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由于全世界的收藏家对陨石趋之若鹜,陨石还可能给你带来大笔财富。陨石中的稀世珍宝——月亮陨石和火星陨石的价格甚至可以攀升至每克数万元,远高于黄金和钻石。而一些被陨石砸中的物品,也可能卖出不菲的价格。所以,下次看见流星雨的时候,把许愿换成“让陨石落在我身边”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其他文献
动物王国的成员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地球上,它们要战胜恶劣环境,要抵御凶残天敌,要繁衍后代……要做到这些,种群或个体之间必须互通信息.动物们通过什么方式保持联系?
目的探讨高仿真生理驱动模拟系统(HPS)在麻醉管理培训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美国METI公司HPS,自主设计高级生理驱动程序12项,分别模拟12类危重病人的麻醉情景,针对
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在于他们能用思维改造世界,如今高度发达的文明正是人类用大脑改造世界的伟大成果。对未来的发展,科学家们也一直在苦苦思索,提出了无数改变世界的奇思妙想。以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可能给世界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七种想法。  钻石是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它有许多优点,而且价值不菲。设想一下,如果这种物质变得和钢铁一样普遍,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64岁的科学家史蒂芬·巴特斯曾经在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紫绀型心脏病婴幼儿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8例,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两组,分别采用以舒芬太尼1 μg/kg诱导,2~3μg&#1
患者,女,58岁,62kg因右乳头溢血性液体1个月入院。门诊行右乳溢液导管系统切除术,冰冻病理回报为:右侧乳腺导管内癌。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术前血、尿常规、凝血
"云计算"堪称IT界的"江南Style",身边到处都是它的身影。但是,大部分人对"云计算"并不了解。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能力当成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用户只要在上网时安装了浏
为提高葡聚糖酶的热稳定性,对葡聚糖酶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获得2个突变体R226A、 G224A ,用分 子动力学的方法从原子水平上研究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耐热性.结果显示,突变体R
非生物胁迫可引起蛋白的功能紊乱,维持蛋白的功能构象和阻止非天然蛋白的聚合,对于细胞存活很关键。伴侣素可以帮助蛋白质在胁迫条件下复性,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扮演着非常重
人类的进化之路至今仍在延续,一些英国科学家不久前对千年后人类可能进化成的新模样进行了大胆预测:人类将拥有更高的个头、更小的大脑、更大的眼睛、更少的牙齿、更长的手臂和更多的皱纹——看起来非但没有变得更英俊或美丽,反而更像“怪人”!  英国伦敦整骨疗法专家特雷恩预言,由于不断改善的营养和医疗条件,千年后的人类都将在1.8米至2.1米之间。如今普通美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比1960年时高出了2.54厘米,所
新闻回放:2013年8月,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在国际空间站外开始了原计划为6个半小时的太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