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系统工程。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取得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进行分析,探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效益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8-0040-03
  
  本文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来分析教育信息化效益,教育信息化效益分为过程效益和目标效益,而最终效益就是培养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人才。[1]由于信息时代所要求的各项人才标准难以测量,所以需要用替代性的指标来评估。只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效益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才能保证最终效益的取得。
  
   一、概念界定
  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人才,但信息时代的人才能力标准如最显著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都是难以测量的, [2]那么试着转换一下角度,通过教育信息化过程效益间接保证教育信息化目标效益的实现,如从投入的角度来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否符合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投入结构是否合理,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效率如何,教育技术是否符合信息时代要求,教育环境是否符合信息时代情况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估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指标。[3]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益: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行为;②教育信息化资源投入量、投入结构和利用效率;③教育信息化组织和制度保障。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信息,访谈以网络形式采用非结构化的提纲,大致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取得成绩。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深圳市中小学教师,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形式问卷来调查。
  
   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现状
  1.硬环境投入基本满足需求
  硬环境建设是保证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基础,为效益的创造提供平台支撑。据调查,全区计算机网络教室共115间,平均13个班拥有1间电脑室,从小学三年级以上(实验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共有电脑12662台,平均5名学生拥有1台电脑;共有多媒体电教室79间。
   基本实现了“校校网”、“室室通”;开通网上虚拟教研中心;开发并投入使用一批网上办公管理系统;以建设网络实验班的形式,筹措多方资金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已建成30多个网络实验班。同时通过问卷统计显示,73.9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满足或基本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78.26%的教师认为设备的更新满足或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校园网也已与Internet相连且有专人管理维护,但有些学校没有定期更新网站内容。
  2.软环境投入仍需加强
  软环境建设主要集中在教师培训和资源建设两个方面。在教师培训方面,南山区在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都进行相关的培训,已经组织了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网管人员培训、学校网站制作培训、校园网络方案制作培训和图书电脑化管理培训。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各实验学校也都非常注意校本培训,开展培训的形式多样化,主要是上级部门在本地培训和学校技术人员自己组织。另外,还开展了网上教研培训,如网络教研模式与平台培训、网络会议室使用培训。但由于教师人数众多等问题,对每个教师培训的次数相对较少,这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资源建设方面,建设大型电子图书馆,供全区学校共享;同时整合全区学校图书资源,建立没有围墙的南山区教育图书馆,实现全区学校图书资源的共享。
  3.教育信息化效益基本得到保障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激励和检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①科研成果,包括上交综合课例、论文、专题学习单元包、学生作品集;②自制教具类;③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④全国特色网站评选活动;⑤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⑥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⑦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⑧寒暑假的学生网络大赛。
  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如教具制作、网站制作、多媒体软件制作、信息技术教学等方面来检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从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电脑制作活动,网络大赛和创新实践活动。在参加的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就可以视为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某一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0.62%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信息化效益很好或比较好。
  
   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影响因素
  从教育信息化管理、教育信息化投入、教师信息化能力与行为方面来阐述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因素,[4]根据文献分析、访谈的结果,总结得出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最终效益有重要影响的6个因素(如表所示)。这6个因素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最终效益取得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我们用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个论断。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信息化能力与行为是影响效益的首要因素:“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师资培训太少”;其次是“学校软硬件投入不协调,综合利用率低”;再次是“与升学率无关,学校不够重视教育信息化”。
  (1)师资培训广度的缺乏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
  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是职前教育中获得的基础能力;二是在职培训。从现实情况可以看出,导致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在职培训。[5]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73.9%的教师表示培训只是针对少数人并且自己参加的培训少于两次。但从访谈资料中可以看出南山区在不同的阶段都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也很丰富,教师在制作课件、教具、网站等方面的成果也令人非常满意,即培训达到了一定深度,但教师的基数众多,仍需加大培训的广度。
  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当前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强化优化教师教育教学使用媒体的手段及过程,逐步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以本地区为主的教育信息技术师资力量培训基地,加强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区域资源的共享与管理,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
  (2)教育信息化投入影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
  教育信息化投入涉及多方面内容,而不仅仅是硬件。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硬件的投入已基本满足需求,设备的更新也能及时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但为什么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呢?调查中,我们发现投入的成本结构不良,软硬件比例不协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教育信息化投入成本结构不良和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已经阻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访谈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重硬件轻软件”是影响教育信息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信息化投入成本结构不良表现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比例不协调,软件的更新和硬件的投入不同步、不同力;硬件、软件、资源和培训之间的投入比例失调,相关软件和各种资源已经配备,但教师却不能熟练的操作。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和设备的更新能满足教学需要,从访谈中得知,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所占比重很大,利用率却不高,而与之相应的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配套软件的使用培训等太少,投入小,甚至没有投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教师备课以及提高科研和问题解决能力时需要庞大的信息资源,需要与专家交流的平台,而校园网是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才能使教师有合适的资源可用,从而发挥校园网的强大作用。
  (3)升学率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效益
  调查中我们发现,升学率也是影响教育信息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教育评价制度对学校影响非常大,即使升学率不是学校工作的唯一中心,但起码也是学校工作的重心。目前信息技术能力并没有列入升学考核中,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自然会弱些。这使得学校、家长、学生自己对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必要性缺乏认识。学校背负着升学的压力,家长担心网络不良影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取得需要社会、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正在逐步进行,存在区域差异、学校差异,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效益的影响因素很复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影响因素是不同的,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Z].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2]段宝霞.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9,(2):49-52。
  [3]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4 -19.
  [4]郭莉,许逵.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研究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6):18-22.
  [5]焦宝聪,柳少军,陈兰平.对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智能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12-16. (编辑:郭桂真)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20日,德州仪器DLP产品事业部在北京举办了媒体专访活动。多年以来,德州仪器DLP持续关注中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致力于教育的创新,希望通过提供各种创新技术,帮助学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3D技术引领教育创新   迄今为止,已经至少有16个品牌推出了基于DLP技术的3D-Ready投影机,而且市面上超过90%的DLP投影机等具备这一功能,与传统投影机相比成本也无
摘 要:文章简单阐述了实体教学模型虚拟数字化应用于基础医学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实现基本途径,并结合实例介绍实现实体教学模型的仿真效果,以及制作产品整合展示的专题网站,从而达到在信息教学环境下方便师生课内外浏览,通过虚拟教学模型促进学生了解人体或人体器官的结构、形状和特征。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模型;3D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2-00
小说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种文本,作家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应该说小说是大部分学生最爱读的一种文学体裁,但传统小说教学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四大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已成了小说教学的公式。这种公式般的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需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掌握一些诸如叙事学之类的小说理论,但一般的理论书籍在普通读者读来却是艰涩难懂,如云里雾里。  《小说课》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家读大家”
今年,受疫情影响,两会延迟到5月底才召开。老师说,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关注两会的内容。舒心姐姐,我想问问,今年两会关于教育的热词有哪些呢?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会议,会上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教育问题,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关于教育的热词,第一个就是“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全社会如何形成合力、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呢?这的确是两会代表们的讨论热点。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會上,习近平爷爷要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结构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而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二者的有机整合能为教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结合微信平台的功能特点,构建了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旨在为促进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对于以视觉为主的学科——美术教育来说,已经全方位地感受到了“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聋校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为构建聋校学科高效课堂服务。  关键词:聋校;美术;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
2011年12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在黄胄艺术实验小学举行,全球领先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供应商Wacom特别支持了本次活动。  近些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在推进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实施课程教学。而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为课程整合上升为学科建设创造了新的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本次活动现场,北京市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冯国成老
摘要:把“问题解决”分化为“问题设计”重于“教法设计”、“学生操作”重于“教师讲解”、“残缺”重于“完美”等几个次生性问题是使“问题解决”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同时也是使问题解决教学能真正走进信息技术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问题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23-03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通过“问题解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在继承传统家园共同育人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家园共育;信息技术;效果;交流时间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4-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科学探究学习,探究模拟型课件可以为科学探究创设良好的环境,有效地引导探究活动。文章以小学科学探究模拟型课件《血液循环》的设计为例,分别从模拟的真实度和课件的结构这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课件设计过程中关键的设计因素。  关键词:科学探究学习;模拟型课件;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8-0065-03  一、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