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为主 以导促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新课改引发了教育理念、教学结构以及教师角色行为等的一系列变化。新课改的目标突出了培养人才要适应时代需要的人这一本体功能。我们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理念,立足实施素质教育,彻底摈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主以导促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用以实现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致力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以学为主”有两层意义: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导促学”中的“导”是教师的引导、指导。“促学”是通过教师之“导”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导”是手段,“学”是目的。“以学为主”的落实,关键要看“导”怎样助“学”。
  
  2 充分发挥“导”的功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诚然这一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必须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思考,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引导教育,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学习方法、阅历视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自主学习自然存在可知的和不可知的难度,那么这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和指导,才可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那么教师又该怎样去“导”呢?
  2.1 “导”有目标。新课改赋予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应该是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变“教”为“导”。我觉得首先“导”应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和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才能去运筹达成目标的有序有效的步骤。
  2.2 “导”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教师的“导”要有针对性。作为主导者应参与到学生当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困或思维受阻时及时点拨。这正如农民为稻田放水,哪里流水受阻,就在哪里清除其阻碍,这就是“导”的机遇和功能。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思维品质等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登上一个个“台阶”,获得成功。
  2.3 “导”有艺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云:“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这是成语“因势利导”的源头。在小语教学中,教师能否“因势利导”,将直接影响“导”之效果。“导”之愈“善”,其“效”愈佳。这就需要教师审其势而“导”之。
  2.3.1 在新课伊始时“导”。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教师可以严肃的表情、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对学生导入:“二00三年底,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肆虐蔓延,由于许许多多的白衣战士凭借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精神(情感趋于高亢),把一个一个非典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广州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护士长叶欣就是众多英雄的典型代表。在当时的网络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英雄,开设了网络纪念馆。网上有这样一段,我给同学们朗诵一下——轻轻的你走了,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悲痛;慢慢的,你倒下了,树立起来的是人们对你的敬重。为人、为妻、为母,责任虽重,而白衣战士的职责却胜过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导”,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了,把学生带人情境,焉有不“促进”学习之理。
  2.3.2 于教学重点处“导”。学生乘兴而来,而又渐入佳境时,精聚而神会,如果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导之,课堂即现精彩。如教学《最佳路径》时,教师如果抓住“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会被评为最佳设计?”这个重点问题与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然后教师抓住学生不同视角的见解加以归纳:①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易稿50多次仍不中意,最后讓大家去创造去选择。②游人走出的路趋于自然,也方便径捷。③这样的路是众多人的思维创造出来的。④设计人文化,给游客自由,顺乎民意与自然。教师之“导”必然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2.3.3 在疑难处“导”。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我提出:刘关张三兄弟前两次拜见诸葛亮,而诸葛亮避而不见,他是“摆架子”吗?是诸葛亮故意考验刘备吗?问题一经提出,少数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则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联系诸葛亮的个性特点展开讨论,再由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总结道:诸葛亮学识渊博,知天文,晓地理,是个人才,刘备因惜才而尊重人才,三顾茅庐,足以见其诚。诸葛亮被刘备之诚打动了,出山辅佐刘备也就水到渠成,情理之中了。刚才大家的讨论都极有个性,思维活跃,对问题的理解具有创造性。
  可见,在疑难处导之,课堂学习的氛围绝对浓厚盎然;促进学习便在不言之中!
  2.3.4 在精读中“导”。在精读课文时,教师应善于设置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疑障,让其在阅读中释疑排障。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教师可从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前来瞻仰其故居,为何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问题当属浅层次的问题。此时教师应顺势把这种合作探究引向深入。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樟树——故居——主人(宋庆龄)”连缀起来思考。看看樟树的品质与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的相似点的本质何在?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深度和梯度,当然也有难度,但是,这个问题足可使学生的探究心理得以激发和挖掘,无疑会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之促进作用。
  
  3 切实保证“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保证“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3.1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如何高效地发掘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语文素养?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看书,分小组交流,可眨眼工夫教师就开始讲了,学生根本无法细看、静思,小组也没法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被教师的讲占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以及练习的时间相应不足,这与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时间的初衷是相悖的。当然,一味延长自学时间来提高效益也不足取,因为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自学时间过长,学生毫无紧迫感,思维呆滞,动作迟缓,注意力分散。若教师能根据内容的多少、难易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合理调配自学时间,则能激发其精神集中,加强记忆,使阅读效益明显提高。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问题,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课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表格,这样,学生思想集中,有紧迫感,保证了自学效果。
  3.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鼓励学生问,教会学生问,培养学生主动问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的驱使下进入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行间巡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督促学生互教,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促进不同学生的层次学习提高,当然,在学生“互教”中,教师要做好引导、服务、帮助、组织等工作,使“互教”工作富有实效。经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了质疑,并明白遇问题时决不能似是而非,不懂装懂。
  3.3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欲使语文教学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示,教师首先要倾注自己的热情。进入角色,要深刻体味教材的内容,将无声的语言文字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再现那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此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想象和思维用以引起情感共鸣。其次,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更要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荣誉感,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以学为主以导促学”的教学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功能,又要切实保证学生“学”的质量,学生才可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语文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的好坏就在于这个学校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则取决于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树立良好校风和学风要靠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农村初中,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根据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总结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 
俗语常说:“宁为鸡口,莫为牛后.”人们常在意最前面的和最后的.看名次如是、看成绩如是、看地理位置如是……甚至老师看待学生也如是一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成绩拔尖或严重落后
[摘要]随着信息化学习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针对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关于智力结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多元智能学习观、教育目的观、教学课程观和评估观等教育理念指导下,文章提出“学科交叉-智能迁移”的高校教学模式,并对多元智能理论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进行总结。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随着智力结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直接面对大学生的指导者和教育者,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都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质量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教学活动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
“写作教学”老师们普遍感到费力不少收效不大,认为写作教学是一件苦差事。我也有同样感受。我在多年的写作教学中都是要求学生多阅读、背诵中外名家名篇,关注社会热点,记观察、积累笔记,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对每一个环节(审题、选材、立意、顺序、开头、结尾)要认真对待,要求列写作提纲。重视文章写完后的修改,重视讲评。可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的并不明显,每周作文中的好作文,全班也就出来一、二篇,有的题目的作文甚至一
笔者结合学校实际从以下方面浅谈了使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体会:①看懂课堂,理解作者设计意图;②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过程;;③教师自身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日两国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策略,为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提
[摘要]本文总结归类了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探讨了一条龙型和桥梁型两种模式的特点以及适应范围,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在桥梁型产学研结合中的优势,  [关键词]一条龙型;桥梁性 结合优势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后三种人才的需要量非常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强调应用。与其对应的大学也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性大学、技能型职业教育学院。研究
[摘要]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品格是教师品格的折光,技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管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师德管理;职业道德;道德品质;教书育人;敬业乐业;职业意志;职业责任;道德修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动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