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对数进行主动分析,并加以运用的方式,这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增强数感,通过适时估算与合理解释来发展数感。
  关键词:数感;新课标;生活;体验;估算
  很有幸能参加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会,会中有幸聆听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马复教授的讲座,他的一场《数学课程内容核心概念》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课标实验稿相比有所上升,不仅仅包含一种符号意识,同时也包含数学教学当中的数据分析、创新、运算以及应用过程等。其中在小学阶段直接涉及的核心观念是有数感、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谈到数感,马教授抛出的“50亿有多大?”一问让我诚惶诚恐,这到底是个多大的数?50亿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如果它能加个单位成为一个具体的量,也许就能体会到它有多大?于是话题打开了。
  一、什么是“数感”
  数感这一概念并非属于新内容,在早期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当中就已经明确提到,在这其中,更加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生要了解数字表示含义,采取多种表达方式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二是遇到问题时,也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來解决。在新课标核心概念当中,将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新课标要加大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力度。
  二、培养数感的教育意义
  学生的数感得到提升,对数的运算感知也就更加灵敏,反应速度更快,数感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是依据直觉,并非采取计算的方式。估算能力最为典型。以四年级的学生为例:“你的年龄是否超出2 000天?”他们一般是这样解决的,如果1年按365天算,那么10年的时间也就是3 650天,10岁也就是大概3 650天,超出了2 000天。
  2.面对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先想到利用数学方式来解决。解决生活的问题方式较多,但是否能够将这一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就取决于数感意识的强弱。比如:如何计算一幢大楼的高度?可以利用同一時间、同一地点,物体高度与影长的比值一定的正比例知识来解决。又如:10支球队进行淘汰赛,决出冠军需要多少场比赛?每进行1场会淘汰一支球队,决出冠军要淘汰9支球队,需要比赛9场。
  3.解决数学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直觉检验的方式。比如一些数学结果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丰富生活经验是体验数感的来源
  生活中蕴涵着很多数学信息,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学生体验数感的直接来源。我们通过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了解数的真正含义,采取多种方式来更好地表示,加深理解,具有更多体会,在一些生活事例当中对数感进行提升。
  1.丰富生活常识体验数感
  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可表示一个序数,还可以表示一个范围和编号。如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两位数,学生必须留意并细心观察、仔细记录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2.丰富生活经验建立数感
  皮亚杰说过:“动作是体现儿童思维的基本方式,如果无法将动作与思维相联系,则会影响思维的发展。”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展现。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测量距离,评估教室的面积,以及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等,甚至是买菜、巧克力的重量等多个事例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估一估一包小吃、一袋牛奶的重量。再如: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有多长,猜一猜一节课的时间有多长?估一估一天在校的时间有多长?
  (二)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数
  数的表达这一形式抽象化的特征更为明显,数字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目的是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如,问学生:“在250元中可以提出多少张十元钞票?”开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当再问他们:“250中有多少个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又如83 006 003这个数由8个千万、3个百万和( )个一组成。学生大多认为只有3个一。
  (三)在数的计算中发展数感
  新课程标准当中就有提到:“要加强口算的重视力度,使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形式,最大程度上控制单一化的技能训练方式,防止出现繁杂以及程序化的计算。”运算方法的评判,运算结果的估计,都是学生有无良好“数感”的体现。因此,在计算教学中,特别是强化估算训练,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渗透到每册教材,每章、每节、每课的教学中去,学生思维层次逐步提升,并不断完善。年龄开始增长,知识经验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日常生活当中,将数感建立融入数据描述当中、生活经验以及适时估算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改革背景下,教师已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相应的教学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努力。阅读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较长而且承担着重要的语文教育任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所以切实有效地抓好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边践行,一边思考,一边总结,发现抓一抓、拎一拎、连一连的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抓“点”;拎“线”;连“段”  阅读
“爱是最好的金钥匙,用心感受,用心来做,爱就可以在每位教师身上拨响生命之歌,让每位教师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爱的力量。”这是当代教育家李烈对“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诠释。  初登讲台至今已有14载,我不断地实践与摸索,在爱的教育观的影响中,用心、用行,把师爱藏在眼神中,藏在话语里,体现在行动上……认真地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小翼就是被我特别呵护的一个特殊生。  一、特别的关注——给他专注的品质  刚接手三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从小就接触、学习。但在教学中口语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在课下能滔滔不绝地讲很多,但是课堂上发言却不积极,或者只有几个人发言,其他学生埋头看书,课堂气氛沉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鼓励——使学生敢于说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课下平时能说会道、侃侃而谈,但是
摘 要:十二五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有实效和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分析研究我园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大环境来讲,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区,南临太湖,北靠长江,周围有万顷良田、幸福桃园、杨庄菜园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从小环境讲,我园自身地理环境优越,草坪、山坡、小树林、沙地,特别是宽阔的种植园地,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的小手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幼儿动手
摘 要: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因为不开花而着急,或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要求每棵树都开花,也不能指望每朵花都长成树那么高、那么大。  关键词:因材施教;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
摘 要: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深刻指出“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其思维状况,同时也是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在教學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即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练、动手操作外,“说”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接受学生思维信息的重要途径。西谚:“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教师用“译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新课改都给现代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不得不承认随着国家教育部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当下,回望到过去,放慢脚步从实际出发。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制高点,纵观教育全局,感悟古人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确定为四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发现教师对它的了解还是很模糊,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具体实施中还比较薄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思辨内化—运用提升”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积累经验;体验;思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本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实教师不仅要教、要导,而且要通过课堂导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文学习能力,更应通过“引”而“不发”的渠道渗透学法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主要从还给学生“读中内化、思中消化、悟中活化、用中强化”的语文课堂,阐述了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一观点的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信息,泛读成为广泛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正在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阅读整本书不仅仅是中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小学生也需借助整本书的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都比较认同阅读整本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