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无成学种树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9月,我刚参加工作就赶上了第一个教师节,但那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在远离集镇的乡村初中,月色之下,我经学校后门到水渠去提水,听到对面窑厂工人的收音机里传来的“两伊(伊朗与伊拉克)战争”新闻,思考着一个宏大而遥远的问题——战争与和平。36年后,我没能圆自己的作家梦,却孜孜矻矻地走在教育之路上。
  读书
  像我这样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成长背景和精神发育大致是这样的:上学时没有课本,就学习报纸上的社论和新闻,跟着哥哥去看《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海港》《决裂》《南征北战》等电影或演出,学各种人物的各种唱腔。再就是看连环画——为了借同学的连环画看,我帮同学写作业、扫地。我的阅读经历有些特殊:1975年,父亲在村小教书,于是我可以从村小借阅《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杂志——以我当时的阅读理解能力,读起来肯定是似懂非懂。还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父亲得到一位返城知青赠送的《陈毅诗词选集》,在阴雨连绵的冬天,父亲、哥哥和我偎在床上,朗读“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的句子。这是我对少年时期寒冬的温馨回忆。后来读初中,我找同学借阅了《贼狼滩》《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或到镇上的文化站借阅了《红岩》《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考上中师后,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明显丰富起来,我借书就更勤:《红楼梦》《红楼梦考证》《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记得当时特别喜欢王蒙,他的“意識流”手法让我着迷:我委托在上海读书的同村好友,从上海买来四卷本《王蒙选集》。当时,我是想方设法从每月15.5元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买书的。接触到“意识流”手法之后,我把兴趣转到文艺思潮、哲学思想方面,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文青”的转型。1985年,我中师毕业,请一个同学帮忙邮购《萨特文集》《梦的解析》;到武汉配眼镜的时候,在同学的帮助下买到袁可嘉等人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 参加工作后,我订阅《当代文艺思潮》《小说评论》等刊物,阅读面逐渐向思辨方向拓展。这种博览群书的阅读兴趣我保持到现在,阅读面就更为宽泛了。但最能给我漫无边际的阅读确定坐标系的是这四套书: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等人著《中国思想通史》,让我对中国思想脉络有了总体和个别的了解;刘泽华著《中国的王权主义》,让我提纲挈领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而其主旨就是王权主义,这本书探幽析微的批判精神、质疑问难的思维方式对我帮助很大;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让我对西方哲学思想有了整体与局部的了解;何兆武、柳卸林主编《中国印象: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让我对如何认识并判断中国思想有了基本的印象,同时让我学会比较阅读、换位思考,形成推理判断的能力。对我来说,这四套书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基本上帮我确立了“三观”。
  后来我越来越喜欢读语言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的作品。读这些作品,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把握;而且大体上可以避开攻读艰涩原著之难,特别是读那些思想家哲学家的传记,比如克里斯托弗·希尔兹著《亚里士多德》、曼弗雷德·库恩著《康德传》、瑞·蒙克著《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阿兰·艾伯斯坦著《哈耶克传》等。此外,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史景迁著《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著《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等,以及曹雪芹、鲁迅、胡适、沈从文、福泽谕吉、里根、布什等人的传记,都让我受益良多。
  教书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有些曲折。先是考上中师(进修经历则是三年专科函授、三年本科函授),中师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乡里的初中教了7年语文,兼教音乐、地理、历史等科目。那时年轻气盛、睥睨一切、我行我素……后来在亲友的提醒下,得知镇上高中招语文教师,我赶紧报了名。经过讲课、面试等环节,我顺利过关,调到镇上教高中,并在那里获得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市级青年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再后来就调到市里的高中。2013年,我受聘为北京市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9年,受聘为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研究员。30多年的经历其实乏善可陈,如果用一句有些自夸的话来说,就是抓住了几个机会,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这是因为自己无论怎样不顺,总是没有忘记阅读、思考、写作,总是想着把学生当一辈子的朋友来看待,总是没有忘记应该逐步去除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非人性化的做法。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从2006年起,我坚持每周在班级开展时长约一小时的读书报告会,即使高三备考期间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高一刚刚开学的时候,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开展读书报告会是不务正业。为了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认识到文理兼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以通俗易懂的比喻、本校杰出校友的成长道路、科学家的相关论述以及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来论证读书报告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特别是2015年以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高考试卷加大了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以文言文、古典文献为背景出题,体现陌生化场景的设置,这一趋势更为读书报告会增添了合情性、合理性。读书报告会由课代表提前一周布置,通常由三个学生分享经典介绍、片段品读、报刊摘要等,老师做简短点评,注重用经典滋养学生的成长。我还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读报、新闻分享、随笔鉴赏、诗词鉴赏、小说导读等活动,适时点评和拓展,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为学生提供书目,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借阅书刊,到网上购买图书;带学生到校外观察植物,观赏汉江大桥,为写作做准备;协助学校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名师,给学生做报告、上公开课,尽力开阔师生视野,为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校本课程尽心尽力;请优秀校友到校与学弟学妹交流,助力学生开阔视野、激发探索热情、提高阅读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介绍读书报告会的文章《阅读是人的第二生命——高三读书报告会》在《读写月报·新教育》2008年第12期上发表;撰写的《滚雪球:因应陌生化场景的阅读方式——以跨界阅读迎接新高考挑战》在《新课程评论》2018年第9期上发表,并被《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我认同并践行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教师应该尽量发现、鼓励、成全学生发展不同智能。于是我开展多项活动——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介绍电影、动漫,唱歌、表演、演讲、辩论,介绍学习方法,让学生展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得到锻炼、成长的机会,老师得到认识、了解学生的长处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的机会,师生相互成全,相得益彰。一些学生在校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这是对我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
  如何摆脱“县一中模式”困境,是我多年来思考并致力改变的问题。“县一中模式”现在几乎成为“应试教育”“高考能校”的代名词,这种现象被不少教育观察者批评,被认为是违背教育规律、只顾短期效益的竭泽而渔之举。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对中学、高校以及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说,“县一中模式”都是缺乏远见的短视行为。我所在的仙桃中学也是“县一中”,但我们学校尽可能避免走“县一中模式”的歧路,如高一高二开齐体、音、美、劳、计算机课程,每周开展大扫除以及体育活动,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支配时间和空间;还以仙桃中学杰出校友雷军为榜样,大力弘扬全面发展的理念。我尽我所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与学校领导保持沟通,与同事交流如何才能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心得体会。我还通过做讲座、在校刊撰文等形式,极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寻找一条可行之路,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尽可能保留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今后进入职场奠基。
  我鼓励学生当场提问、当堂质疑,然后与学生一起查阅工具书、资料,并指导学生如何辨别材料的真伪。教学中,我从不强不知以为知,不怕学生质疑自己,不怕学生的提问让自己下不了台。我鼓励学生纠错,与学生一起探讨未知领域,一起寻找真相。不被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风气所裹挟,温和、理性、坚定地走一条自己认可的道路,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我摸索出一套方法,以读书报告会、五分钟分享、演讲、辩论、体育活动、音乐鉴赏、户外观察等活动,尽量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以兴趣为先导,精讲精练,提高效率,不打疲劳战,不采用题海战术,不采用无意义重复的机械式刷题。不以学生成绩、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强项和特长,使他们相信自己今后进入职场会有机会大显身手。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不以“师恩难忘”之类的说辞绑架学生和家长,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虽然我不刻意要求学生毕业之后与我联系、来往,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与我保持联系。2017年5月,我在武汉文华书店举行新书发布会暨签售会时,历届学生有40多人到场;20多年前毕业的施柏权,一家三口来给我捧场。
  我的教育信条可以表述为:
  1.每一名教师其实都可以有所作为,先要完成自我启蒙,再让学生从你这里得到真正的人类文明成果的滋养;
  2.不以考试压力、体制约束、学校排名、家长责难为借口,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辩解;
  3.努力让学生多年以后还记得,你曾经为他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过,并顶住压力给过他真正的启发和指导;
  4.语文学科应该向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看齐,应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而努力;
  5.学习方法、质疑批评精神、独立人格、价值观等的形成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
  6.追求进步的价值观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终极理想。
  写文
  跨界阅读和思考,让我兴趣广泛,关注点多,从而帮助我写作。这是我摆脱琐碎繁杂的庸常生活的一种必须,也是我逐渐在教学中提升自己境界的支撑。说到写文章,我也經历了有意思的转型。2002年4月,我在《书屋》上发表思想随笔《从“雪夜关门读禁书”说起》,激起我写作的浓烈兴趣,所写的文章范围越来越广:时政评论、随笔散文、文艺评论、语言观察、书评影评。文章常刊发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今晚报》《人民教育》《书屋》《教师博览》《名作欣赏》《中华家教》《当代教育家》《高中语文教与学》等报刊上,有些比较严肃的思想随笔和教育论文被共识网、爱思想网等转载。
  早先我几乎不看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几乎不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但所有的积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后来我开始在语文教材研究上下功夫,这得益于傅国涌先生的提醒和好友郭初阳、蔡朝阳的不懈耕耘给我的启发。正是他们的提醒和启发,让我有了改变。之后我就比较专注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写作。2014年1月开始,我作为学术主持人,邀请知名学者,在《名作欣赏》杂志开展对《美国语文》《国文百八课》《国文》等语文教材的观察和研究,并将我此次研究成果结集为语文教育专著《语文不是语文书》(东方出版社,2017年4月),该书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之一。2018年3月5日,我作为召集人,邀请王晶、杨林柯、殷国雄等人,在《中国教育报》讨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话题。2019年5月,我成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我尽力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理解教育,突破限制,以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累积一定的理论修养后,我所写的文章及专著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我努力保持独立,不被各种外在力量所干扰,坚持做自己认定正确的事情,努力在面对高考和打开学生视野、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尽可能影响家长和学校的同事,以及对此做法感兴趣的人。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自己一时的荣誉和利益而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常识,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不少学生在我的影响之下,进入大学后依然奋发进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阅读让我吸纳人类创造的精华,教学让我与学生共同感受人类的美好成果,写作让我与古往今来的思考者对话交流——这样的外在活动和内心体验成为我安顿自己身心的方式,也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得以保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自由独立的立身之本。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中学)
其他文献
当年指挥第2集团军血战台儿庄的孙连仲,此时凭想象就能理解并深知常德守军目前的困境,此时的常德与当年的台儿庄一样关系着整个会战胜负的关键,为鼓舞守军士气,他在25日电谕57师,告知第10军已奉命驰援,26日必可到达德山。余程万师长得知援军已近,大喜过望,回电:“职师四面受敌,血战七昼夜,虽伤亡惨重,将所有杂兵编入战斗,但士气旺盛,全体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决心,愿与常城共存亡!”并将电文传达周知,5
期刊
士兵们正在紧张地修理不慎踩中地雷的虎式坦克    拖动一辆受损的虎式坦克,往往需要好几辆18吨的半履带拖车    库尔斯克的尾声    库尔斯克会战已经渐渐拉开了帷幕,德军在此战役中除了白白损兵折将之外几乎一无所获。既没能拿下库尔斯克突出部缩短战线,也没能给当面的敌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德军将领们无论在战时或是在战争结束多年以后,一直都将此战失利归咎于以下两点:  1.负责北线主攻的莫德尔元帅的第9集
期刊
[摘 要]家园共育,倡导从生活中提取科学教育的素材,通过家园互动,亲子互动,让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实现科学教育。科学教育要注重让孩子们动手做小试验,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玩中进行开心的探索,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变化,尝试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极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家园共育;科学教育  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是孕育梦想的季节,童年也是科学家诞生
期刊
幼时学过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当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时,我小小的心里满是疑惑:海是什么?对从未走出乡镇的我而言,海是一个新奇的词,我不知道它的具体所指,也无法想象浪涛翻腾是一番怎样的图景。但我从此忘不了它,忘不了老师描绘的那美到极致的蓝,一种朦朦胧胧的憧憬像一粒种子落在心间,深深扎下根来。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它在我心头潜滋暗长、枝繁叶茂,那种“走出去”的渴望愈发热切地涌动、翻
期刊
我到小学支教已经两个星期了。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很不一样,一直担任中学教师的我还在慢慢适应。只在开学第一节课,这群孩子以好奇的眼神打量我,能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之后他们很快就原形毕露——不是扭来扭去,就是看着窗外发呆,有些还老爱小声讲话……  我多次故作怒态提醒,课堂纪律也不见有所好转。也许是试探到我本无“杀气”,他们越发放肆起来。显然,他们根本不怕我。  发现这群孩子几乎不读课外书后,我便开
期刊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有一群人,秉承教育初心,跨越万水千山,用独有的坚持守望麦田,用辛劳的汗水浇灌花开,为贫困的乡村带去火种,他们就是——支教老师。  他们从城市走到乡村,从经济较发达地区走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跋山涉水,拿起乡村学校的粉笔,布置乡村学校的教室,与乡村的孩子们站在一起。從海岛到边疆,从城郊到农村,他们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践行师者的责任与使命。  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路上,闪烁着广大支
期刊
曾有统计显示,以色列年人均读书64本,中国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且不论该数据是否准确,单说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却绝非虚言。  2019年5月,我有幸踏上以色列国际访学之旅。在地中海邊的雅法古镇,我们路过一个山地公园时,看见一位年轻小伙子坐在路旁专注地读书。一小时后返回,他仍坐在那儿安静地阅读,已完全沉浸在书中,连来来往往的路人也不抬头看一眼。此后十余天里,在以色列的街头、车站、商场、酒
期刊
你是从海边来的老师吗?大海离这里有多远?”  “大海很大吗?我还从来没有见过!”  ……  2018年10月,我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支教。那稚气的声声追问,那围在身畔仰视我时闪烁的眼睛,常常一次次唤起我沉睡的记忆。我想,只有文字才能留住那份清脆澄亮,也唯有文字才能重新描摹记忆深处的那一段心动时光。  一段缘起   “姐姐,其实原本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些厌倦了,但是去青海支教一年后,
期刊
周末,端坐于书房,随手又翻起了肖川老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随着书页的折返,我读到了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读到了积小成以成大成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读到了现代教育的功利性和公益性……我深深佩服于肖老师的专业、专注和专长,也深深折服于肖老师的独特感受、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  读之,思之,悟之,我越来越感觉到,想要有“诗意”的教师生活,首先要有“诗意”的教学生涯。那么如何来进行“
期刊
“内卷”一词近几年颇为流行,它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概念。随着流行文化的演绎,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内卷”一般指过度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但实际上并没有为社会增加什么,却导致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比如现在的教育,因为升学的存在,导致内部的激烈竞争就是一种“内卷”。录取名额有限,家长又都希望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于是各个学校想方设法精研试题,减少休息,加班加点,反复训练,形成恶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