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炼意的方法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炼意”不仅是诗歌构思的重要环节,也是诗歌创作的关键。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只要掌握“避正就侧,另辟蹊径”、“出人意外,又在意中”、“避俗求新,挖掘需深”的要领,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就能获得“炼意”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诗歌 炼意 方法与途径
  所谓炼意,是指意念的生长发育、提炼明确的过程。对一首诗的“诗意”提炼,实际上就是对作品的思想的锤炼、开掘。“炼意”不仅是诗歌构思的重要环节,也是诗歌创作的关键。王夫之说:“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1]诗人也袁枚指出:“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贯穿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2]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意”的重要性。
  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炼意”有效方法与途径呢?
  1.避正就侧,另辟蹊径
  面对一个诗题,从正面落笔,往往不容易写好,也最容易落他人之窠臼。因此,構思往往需要从侧面切入,才不易蹈他人之故辙。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是通过花掉泪和鸟惊心的侧面来表达感伤国事和离愁别恨的,花与鸟尚且如此,那么,人的感伤和离愁别恨就可想而知了。再如写女性之美,中国古典小说常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来形容,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采桑女罗敷的描写从旁观者的眼中烘托出秦罗敷的惊人之美与媚人之态,它们都是避开了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写来的。清赵翼《瓯北诗语》说,唐宋诗人中,韩愈和陆游“多从正面铺张”,而苏轼“则反面、旁面,左萦右拂,不专以铺叙见长”。这说明苏轼在构思上不但善于正面突破,同时也善于旁搜侧索,曲尽其妙。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出洞潇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就是从侧面表现的经典句子。这种从侧面写来的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得较多,譬如,元代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这实际上还是通过侧面入手来表现的。
  在现代诗歌中,张建新《给一位孤寡老人写首诗》采用了避正就侧,另辟蹊径方式:
  暖阳从后窗洒进来,他们
  颤微微出来,靠在福利院后墙角
  领取冬天的赏赐,微薄的福利
  让小院内鸟雀也活跃起来,
  它们从草丛飞到晾衣绳上,
  那上面有一件旧衣服,
  穿它的是一位孤独的老人,
  他昨天独自匆忙死去,
  衣服还没来得及收回,
  他养的藤萝仍在窗台向上攀援,
  现在,另一位老人替他收养了它,
  他甚至都不如这根藤啊,
  他都没能晒到今天这霜后的暖阳。
  这首诗,写一位孤寡老人在福利院终老死去的故事。作者没有从正面去写老人死去的情景,而是将镜头对准了福利院的后墙角:冬日的暖阳、活跃的小鸟、晾衣绳子、旧衣裳……,接着,再将镜头转移到老人养的藤萝上,它仍在向上攀援,与往常所不同的是换了主人,由福利院另一位孤寡老人为他代养,物是人非。在孤独中,老人的死显得多么的平静,没有一丝的惊动和打扰,就这样孤独地毫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带着几分凄凉感,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剧的气氛和情调,由此,来寄寓对孤寡老人生存状态和生活命运的无限关怀和同情,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可见,避正就侧的表现力度和效果。
  2.出人意外,又在意中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冷斋夜话》记录了苏轼谈诗的构思,其中有“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说法。所谓反常,就是出人意之外;合道,又在人意之中。反常合道就是既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又在人的意料之中。或者说,“反常”是指诗的内容或表现手法不符合人所共知习见的常情、常理、常规;“合道”,则指这种反常的表现其实恰恰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从而创造出新奇的形象和意境,因而符合艺术创新的规律。反常,从思维来说,需要跳出一般常规思维,从反向思维伸展开去,这种反向思维,往往能别出心裁,独展机杼。
  反常合道的构思方法,一般总是采取先反后合的形式。其具体形态有先抑后扬、先藏后显、先伪后真、先虚后实、先忧后乐、先苦后甜,以及其他各种形式,而这一切的形式都因不同的人、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情感而有所不同和差异。反常合道,无理而妙的警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比比皆是,最有特色的当推苏轼的《洗儿诗》:
  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苏轼在诗中一反常情,既表现了对儿女的平常心态,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徒有聪明才智,在黑暗现实中坎坷一生的愤懑,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再如,蔡其娇《回赠》一诗:
  我不是温柔的黄昏,
  只给你带来瞬息的宁静;
  也不是清冷的月光,
  陪伴你在寂寞的旅程;
  我是一颗遥远的星,
  映射在你的眼里,
  直到你遇见一个同路人,
  直到喜相逢在早晨。
  诗歌前四句从反面着笔,用“不是”来否定,是为后面说“是”作铺垫,先抑后扬,从而,使诗歌的思想情感得到更鲜明的表达。
  表面说出来的是“反话”、“错话”,实际表达的却是深层意义的“正话”、“对话”,从而在说的方式与说的意义两者之间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奥妙。梁代王籍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以动景写静景,是艺术上的相反相成,从而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应该说,“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与“无理而妙”的表现效果是艺术辩证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诗句在内容上违反了人们通常写客愁的一般规律,无思乡之情,无哀怨之气,这就是“反常”,说它“合道”,是因为诗歌不仅写出了琼浆酒美和诗人的陶醉情状,而且表现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诗人流连忘返于客中,嗜美酒、重友情、爱游历的独特个性和将他乡作故乡的广阔胸襟。   再如,余光中《初春》一诗:
  古中国蠢蠢的胎动
  一直传到这南方
  神经末端的小半岛了吗
  一阵毛细雨后
  泥土被新芽咬得发痒
  斜向北岸的长坡路上
  随手拣一块顽石
  抛向漠漠的天和海
  怕都会化成呢喃的燕子
  从小时的檐下
  飞寻而来
  古往今来,咏春的诗作可谓数不胜数,而余光中的这首《初春》却独有新意。雨后春芽萌发,用一“咬”字,由“芽”及“牙”,赋芽以勃勃生命,故有“泥土被新芽咬得发痒”之奇句,看似反常,实则合道。同时,诗人忽发奇想,“随手拣一块顽石/……/怕都会化成呢喃的燕子/”,抛石化燕,本已反常,更为反常的是石燕是“從小时的檐下/飞寻而来”,这就更奇异了,不合符春季北燕南飞之自然常理,但是却合道,合思念故乡之道。因此,《初春》通过“抛石化燕”寄情于无生命的顽石,让它捎来故乡的消息,由此寄寓诗人思念故乡之情,反常合道,从对面着笔,出人意外,又在意中。
  3.避俗求新,挖掘需深
  诗歌的“意”不仅是一个提炼明确的过程,更是“发前人之未发”,“善言人之欲言”。对于一首诗来说,不仅要有“意”,而且更要有“新意”。初学写诗的人,常常模仿他人,别人写什么,他就写什么,人家歌唱小草的顽强,他也歌颂小草的顽强,人家赞美石子普通与平凡,他也跟着赞美石子普通与平凡,别人写教师像蜡烛、渡船、人梯,他也一个意思地写下去,跳不出俗套的圈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贵翻案:神仙,美称也;而昔人曰:‘丈夫生命薄,不幸作神仙。’杨花,飘荡物也,而昔人云:‘我比杨花更飘荡,扬花只有一春忙。’……皆所谓更进一层也。”[3]元代诗人杨载认为:“诗之忌有四,首忌就是‘俗套’”[4]。因此,要把诗写得令人耳目一新,重要的一点在于“立意”不落窠臼。宋代朱熹有《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清如镜,映照天光云影,作者以池塘作喻,由此阐明为学之道。别开生面,不落他人窠臼,不仅新颖别致,而且深刻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再如,陈润生的《跳舞的鱼》:
  每个月中总有那么几条鱼
  会在鱼缸里跳舞
  我总习惯将跳舞的鱼先抓来杀了
  哪条鱼先跳舞
  就先杀哪条
  这是我开烤鱼店之后
  最喜欢干的事
  所以,我真诚奉劝那些跳舞的鱼
  最好给我安静点
  一般以鱼作为题材,都脱离不了写鱼在水中的自由自在,即或写杀鱼,或者投以怜悯,或者凸显血腥,而《跳舞的鱼》通过杀鱼,对强权与专制的思想和行为予以揭示和针砭,既避俗求新,同时挖掘也很深刻,发人深思。
  生活是丰富多采、奇幻多变的,同时又是现象与本质共存,个性与共性一体,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只有透过现象,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真正揭示和表现事物的本质,使作品思想深刻。同时,对生活的理解,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重大的题材上,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侧面,也能揭示和折射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即或是一首小诗,生活的内蕴依然可以从中挖掘出来。杨牧《沉甸甸的麦穗》一诗,短短八行,就道出了一个生活的真理:
  扬着脖子,是秕壳,
  埋着头的,有分量。
  通过麦穗形象地揭示了骄傲与谦逊两种品质的不同表现,既深刻形象又蕴含生活的哲理,耐人寻味。
  总之,炼意主要解决的是“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诗意的提炼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不仅受诗人的世界观和创作意图的影响,也受作者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立意”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学生牢牢掌握“避正就侧,另辟蹊径”、“出人意外,又在意中”和“避俗求新,挖掘需深”的要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获得“炼意”有效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篇[A].薑斋诗话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社,1981.44.
  [2]袁枚.诗品续集﹒续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5.
  [3]袁枚.随园诗话[M](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53.
  [4]杨载.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726.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中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通过截取《老友记》第一季第19集的对白,分析因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幽默场景。  关键词:老友记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幽默  一.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
摘要:高中化学创新教育不是要求学生去开拓和创造一个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和提出新的建解,发现新的现象,最后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相关性质和规律。作为一个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
随着电子设备在各个行业的普及应用,自来水管网系统中应用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本文针对自来水管网中阀门数据的特点,设计了硬件电路,实现对阀门数据的采集、处理,有效的增
期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必须思考,“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无论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前提是必须思考,
內容摘要:酒在《三国演义》情节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情节发展中充当了在酒宴时击杀的暗号和鸩酒杀人这两种重要的道具,其次是某些情节发生转折的必要因素,最后是一些紧张情节中的舒缓剂。  关键词:三国演义 酒 情节  酒,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从酒自身出发——酒的酿造、品类、饮用礼仪、酒器等,都形成了颇为深厚的酒文化,而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上至国家祭祀,下至市井生活,酒都起着不可
球形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以前者多见,常为肺炎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因其影像学上表现球形或类球形而称之为球形肺炎。此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层螺旋CT是其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但部分球形肺炎的CT表现与周围型肺癌有许多相似之处,往往会出现误诊现象。本文对二例误诊为肺癌的球形肺炎CT表现做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球形肺炎CT诊断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二例
期刊
矿井各项指标的良性走势源于不断的技术创新,源于先进设备的引进,源于对新技术性能工艺的消化吸收,源于职工培训之后职工素质的提高,所有这些都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开拓创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用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更聪明的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呈现教学内容,营造能够拓宽学生思路的学习环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创设形象生动的交际情景,使教与学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本文围绕设疑置难、鼓励联想、合作互动等方法,对中学英语课堂进行创新教学的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