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职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浅谈语文教学激励中职学生的技巧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力量,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
其他文献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强烈畏难情绪,我们进行了文言文教学改革综合实验:运用“翻转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运用微课促进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力;实践“翻转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进行了“翻转”。“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
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必需的职业素质素养,是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主要由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要素构成。那么,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课程,如何利用教学,充分发挥语文的作用,提升学生某些方面的职业素养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实践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1.确立服务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专业服务”。因此必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隋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启迪美、传播美、塑造美的艺术家,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像住在春风和暖的地带,像从一种清幽的境界中呼唤一阵清风,不知不觉地培养起
随着“学讲计划”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的逐渐深入,作为一名用心教学的语文教师,我也越来越领略到了“学讲方式”的教学精髓。做人有做人的原则,教书也同样有教书的原则,教学原则像是教学这条路上的路标,提醒着我们前面的方向。“学讲计划”的教学原则就是我教学的路标,但有些原则并不是死的,在这些原则上融入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死的原则变成活的原则,“学讲计划”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才会更加生动和精彩。  一、掌握学情原则—
回顾自己二十四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从自己第一节课的“说起话来忘记板书,板好书后又不知该说什么”到现在的把控自如;从过去的照本宣科到现在以生为本的语文实践;从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到實践“语文亲验阅读”;从过去只听别人讲到现在也可以讲给别人听……我品尝了语文人的酸甜苦辣,也与老师、学生分享过成功的喜悦。  一、我的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老师,我自觉关注一切与语文有关的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有一定梯度的。如何循序渐进的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梳理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呢?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一方面立足必修与选修教材,整合内容,探索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有侧重、有梯度、科学有序的诗歌教学策略。  第一梯度: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一般会从理解文本的需要出发,从这篇文章联系到那篇文章,从这段文字联系到那段文字,从课内联系到课外,以实现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这就是日常所说的教学拓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文本,找准拓展重点  教学需要拓展,但是,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语文教学拓展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实现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中刻画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而作者罗贯中最为着力刻画的人物当数诸葛亮了。鲁迅曾评价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那么,诸葛亮真的有小说中描写的如此“神通”?我们不妨顺着小说的情节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要说到诸葛亮的得失,就不得不说到《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要说到“桃园三结义”,又不得不先提提其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关羽。因为后来他镇
屈原的形象,无疑是很复杂的:他是杰出的诗人,后代文人的精神标杆;同时又是楚国失败的改革的牺牲品。他怀着绝望投汨罗江自杀,断绝了楚国的最后希望,为后人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作为后人,我们有必要探求他的改革悲剧,以供参考。  屈原改革失败,有以下因素:(1)性格因素。屈原特立独行,不屑与小人为伍,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嘲讽。“燕雀乌鹊,巢堂坛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字里行间充满鄙夷与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新课改过程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对课程管理政策实施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有关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提法和实施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相关人士的关注和期待。但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有效地予以操作和实施,我国很多农村中小学却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人手,长时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门槛前徘徊着,显然这对于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快速推进是很不利的。正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