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进入“新常态”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创新药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导致很多创新药以国际最高价格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制约了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可见,中国人民健康福祉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药工业的支撑,这也事关国家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
  可喜的是,在过去几年,特别是自 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以来,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助力,加之人才红利爆发,中国创新药正在崛起与发展,有一批产品走到了世界前沿,如我们已经拥有能够带给患者三倍“生的希望”的自主研发新药、已经拥有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自主研发新药。
  可以说,中国医药工业逐步进入“新常态”:在驱动因素方面,由仿制药为主转变为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创新药的“仿创结合”,且产业价值链关口由仿制为驱动向创新为驱动前移;在国内医药结构方面,由进口创新药独大转变为本土创新药拥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与进口药分庭抗礼;在国际市场方面,由仅仅是高污染、低利润的原料药和仿制药出口,转变为创新药出海,并有机会成为颠覆世界医药版图的新力量。这些需要依靠企业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创新为本的硬实力来延续。同时,医药工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导向,打通政策关,将是中国创新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放弃仿制药思路的管理思路


  在医药工业“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政策、监管机制应从针对仿制药为重点, 向创新药偏移。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口创新药因为价格偏高,在国内市场规模有限;而且产品主要来自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大部分在欧美市场已经被验证过,自然被监管者和消费者视为“优等生”。同时,数以千计的本土企业,在实力有限情况下,主要关注仿制药、普药生产,竞争惨烈,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中国医药产业政策和医药监管政策,过去的重点是针对仿制药,而且监管收得很紧,旨在抑制医药市场的无序竞争。
  现在形势已经在发生变化。经济收入增加,居民医疗更有意愿为创新药付费;医保目录加速调整,支付方也愿意为创新药付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本土企业的创新意愿也在升高。2012年至2018年,中国本土企业的新药临床申请(IND)数量大幅攀升。2018年,国产IND数量实现同比增长71%。麦肯锡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率于2018年上升至4%~8%,已跨入第二梯队。
  整体来看,中国已经实现从“me-too”(同机制新药)到“me-better”乃至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进步。例如,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数据显示,其完全缓解率能够达到同类进口药的2~3倍,这意味着能够为患者带来2~3倍生的希望。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出同类第一(first-in-class)药品,应当只是个时间问题。
  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也激励了资本涌入和人才回流。2018年,健康产业投资总额达825亿元,其中医药及生物技术占据了前两位。同时,近年来回国的科研人员和留学生也越来越多,投身本土医药企业。

  整体来看,中国已经实现从“me-too”(同机制新药)到“me-better”乃至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进步。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主要面向仿制药的产业政策、监管政策,以及政策的目标导向,虽不断地调整,“创新”和“高质量”已成为政策支持和引导的大方向,不过,目前看依然赶不上形势变化,也未能满足本土创新企业的需要。
  首先,给予中国本土创新企业和跨国药企平等的竞争地位。例如,在审评审批方面,随着中国药品注册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进口新药审评审批的流程明显简化,上市的速度大大提高。
  但本土创新药和进口药在管理政策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如进口药不需要进行生产现场核查,且质量标准复核可以在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后即开始,导致国产药比进口药新药上市申请批准时间明显延长。
  根据过往数据计算,一类生物药制品方面,在肿瘤领域,进口药的新药上市申请比本土创新药约快2.5个月,PD-1/PD-L1类产品,约快4个月。几个月的差异,在商业化布局和发展方面,就可能造成巨大影响。在现行医保调整周期下,甚至可能會造成长达两年的时间差。
  其次,支持中国药企维持创新活力。如在医保方面,传统仿制药企业,由于驱动因素更多在产业价值链末端,对于医保目录调整周期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而创新药企业,急需获得资金回笼,以进一步支持研发创新。

缩短进入医保目录的时间


  随着近两年中国创新药集中步入商业化阶段,医保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后,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创新药国家谈判机制化,新药获批到进入医保目录进程确实得到了加速。
  不过,中国本土企业有一批疗效与安全性并重,并更具经济性的本土创新药品已经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甚至可能打破同类进口创新药的市场主导地位。当前,医保目录两年调整一次的节奏,依然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变化速度,亟须建立报销和上市审评审批同步机制。
  以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为例,该产品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通道,且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定为“突破性疗法”,获得优先审评资格。当下的一个现实难题是,跨国企业研发的一代BTK抑制剂已在中国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而按照当前目录调整和落实周期,本土创新药要在获批一到两年后,才可能进入医保目录。进口药品由于上市时间更早,能更快获得进入医保目录的机会,而依靠准入先机,就在市场占据了有利地位。   我们期待政府能够参考国际经验,衔接药监和医保部门,建立报销和上市批准同步机制,从而缩短审批上市和进入医保目录之间的时间差,不但能帮助提升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节省医保基金支出,而且有利于企业回收研发成本,形成中国创新药研发的良性循环。
  英国、德国在专利药方面的政策可借鉴。在英国,创新药进入上市审评环节时,同步进行医学技术经济学评估(HTA);德国是基于附加效益区分真正创新和伪创新的医保谈判定价模式。两国新药从上市到进入报销目录只需一个月。
  上述种种问题,在多个政策,特别是执行细节方面仍待解决。如能有机构牵头理顺中国创新药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全产业链更好的衔接,将能全面有效地支持中国创新药发展。

创新药企如何“走出去”


  不同于传统跨国药企更多关注欧美市场,中国创新药企,既希望立足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也更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药可及性问题,期望实现“两翼齐飞”。实现这一点,企业实力是基础,政策支持也是必要因素。
  走向发达国家市场,中国创新药企已有所实践。麦肯锡报告显示,包括百济神州、亚盛医药、君实医药在内的创新药企业,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展临床试验,且有企業在美国市场布局商业团队。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很多发展中或者欠发达国家,此前是被创新药遗忘的角落 。中国创新药,特别是针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的创新药,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级大战略上,不应缺席。
  具体而言,中国创新药企,有能力在建立前沿的医学学术交流机制,通过平台搭建,提高“一带一路”国家诊疗水平;在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临床试验,支持当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并通过与当地监管机构的互动,促进临床试验数据互认等药品监管领域进展;建设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生物药生产基地,通过自主建设或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实现药品生产本地化,并促进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国际认可;通过本地化商业运营,让高质量、可负担自主研发创新药惠及当地人民,帮助更多患者战胜疾病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201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员后,在建立有效药物审评和审批机制、促进中国药物研发创新、提高药品质量和标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中国创新药企“走出去”营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同时,我们也期待在国家层面,能够协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认中国创新药的资质和临床试验数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以进一步支持中国创新药企业走出去。
  中国创新药的崛起,不是个别企业“一枝独秀”能够实现的,而是在企业修炼内功加之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通过一批企业实现的。当一批中国创新药企屹立于世界之林时,将能够颠覆当前的世界医药版图,真正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数十亿患者的健康福祉。
  ◎ 来源|《财经》
其他文献
欧洲自圣经时代起,就对食物的生产与保存、动物屠宰和储存实行监管。13世纪早期,在面包中添加豆类或其他成分是很常见的造假行为,这种“流行”促使英王约翰颁布面包和麦酒法令以禁止在面包制作中的掺假行为,同时也将啤酒的质量和售价纳入监管。这一法案一直沿用至19世纪。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的殖民地时期。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带来欧洲国家的文化和传统,试图在美
期刊
上班族每天对着电脑,时间一长,就会发现眼睛肿胀疼痛;老年人因为年龄原因,视觉功能下降,眼睛容易疲劳;小学生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视力减弱速度让人担忧。为了缓解眼疲劳,设置绿色屏幕、蒸汽眼罩热敷、洗眼液洗眼、佩戴防蓝光眼镜等方法纷纷登场,但其中的操作误区你了解吗?  最近,为缓解眼疲劳,李女士购买了一种配有中药药包的电热眼罩。但连续4天晚上使用眼罩后,李女士双眼角膜被灼伤,且产生过敏反应,最终不得
期刊
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近年来多次出现在猝死事件的报道当中。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作为非医务专业人员也可使用的急救设备,AED在生死攸关之际屡显神威,其作用与价值得到了更多重视。然而,在城市的公共场所,AED的“数量”和“能量”还远远不够。  今年4月14日,在2019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上,出现了选手猝死
期刊
一名59岁的中国游客突发心脏骤停,韩国消防员路遇施以急救,日本店家及时拿来急救设备,最终中国游客平安回国。  这是今年6月14日发生在冲绳那霸市的惊险一幕,幸而有一个暖心的结局。如果仔细翻看当地媒体报道,这条新闻中最具紧张意味的无疑是那个决定性的瞬间:施以援手的韩国消防员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高喊:“AED!”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传说中的“救命神器”。谁都不希望遇险,但当危急时刻降临,这个小
期刊
2008年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全面发力,已由此前的国家“第三方阵”迈入“第二方阵”,正由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加快转型。  下一个10中国新药研发的态势如何?  生物医药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已成为许多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秘书长谢久忠指出,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环境持续改善。但是,对标
期刊
11月25日傍晚,网红美妆博主宇芽发长微博称,在过去的半年多里,自己一直遭受着男友的家暴。就在网友还沉浸在震惊和愤怒中没回过神的时候,蒋劲夫又被曝出一年之后再次家暴女友。很难想象在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人正在遭受着家庭暴力的伤害。据全国妇联统计显示,30%的中国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还有数据显示,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对于家暴,为什么总在暴力施行很长时间才被发现?  有人以为是爱的表现,
期刊
北京時间11月15日清晨,中国创新药企百济神州正式对外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抗癌药物泽布替尼 (英文商品名Brukins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  这条消息迅速刷爆了医药圈,到了早上10点这条消息稳居新浪微博热搜前十。孩子出生了  美国时间的11月12日,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闫小军和她的团队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邮件确认了泽布
期刊
双肩包、格子衫,在多数场合,王坚看上去更像一名中年程序员。但在11月22日,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王坚成为中国首批从民营企业推选出的两院院士之一。  此次增选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办公厅发文着重强调民企科研力量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鼓励从民营企业中推选院士。王坚的当选,便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结果。  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企的科学家,一直是两院院士的绝对主流。王坚当选院士,源于他带领团
期刊
2017年夏天,《我不是药神》这部与医药相关的电影爆火,曾引起“药品短缺、看病贵、吃药难”等话题的广泛热议。那么,我国药品为何严重跟不上老百姓需要?未来的解决之路又在哪里?人们为什么期待“药神”  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有7000多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拥有16万个药品批号,按理说,本不应出现药品短缺现象。  但现实的状况是不仅药品种类少、天价药多,部分临床药品还出现了供应不足甚至断供的现象。
期刊
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获批上市当天,百济神州在港股和美股的股价暴涨,较一个月前几乎翻倍。短短两个月内,这家专注于抗肿瘤新药研发的企业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先是9月遭到沽空机构“狙击”,市值蒸发逾61亿港元;又在11月迎来爆发——医药巨头安进(Amgen)以27亿美元收购其两成股份。在此之前,成立9年的百济神州一直在烧钱,没有一款自研新药上市,主要依靠融资输血。最近4年的净亏损已达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