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商会利于外来务工人员乡籍网络构建

来源 :南方农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c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着经济、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入难问题,这也给当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带来诸多挑战。广东省中山古镇的异地商会有20多家,数量之多、作用之显著,值得学界和政府关注。文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异地商会如何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乡籍网络的纽带,并在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解决了一些“政府有心而无力解决的”、“政府想管又不便管的”问题,为其他乡镇异地商会建设和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提供某些启迪。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异地商会;乡籍网络;中山古镇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2-0051-05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社会组织将会承接更多的、更加直接的社会管理职能。这将大大增加社会组织的参与权,也为社会组织赢得了发展空间。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我国人民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面对的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地的发展差距也随之扩大。大城市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从而对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形成了一种“拉力”,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尚且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外来务工人员经济与政策上融入难
  在住房保障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从欠发达地区涌入城市,在背井离乡、艰苦打拼的状态下,拥有一个稳定、舒适的居所无疑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基本要求。现阶段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存在着各种问题,地阻碍了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在教育保障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深知自己在外地打拼的不易,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自己的覆辙,希望孩子能够在城市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由于户籍等因素的限制,在很多城市仍然有不少适龄儿童入学受到重重阻碍。在权益保障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从事的工作一般是餐饮、建筑等体力劳动行业,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且社会地位低微,他们的正当权益时常受到侵害,而且得不到公正的处理,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心理产生不平衡,从而对社会产生危害。
  (二)外来务工人员心理融入难
  健康生活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生活条件差,而且有些行业污染较大,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危害,例如粉尘、有毒气体等。这些使得外来务工人员难免不受伤病的困扰,且收入低,生活节俭,即使身体健康存在问题,也舍不得花钱,容易使得病情恶化,身体健康难以保障。工作满意度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从事以建筑行业为主的基层行业,这些基层行业大多是室外作业,工作环境差,流动性大;由于企业管理制度、政府法规政策和外来务工人员个人因素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较差。
  (三)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难
  地方政府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政策有局限性,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且流动性大,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外来务工人员。乡籍网络无法正常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独自在陌生的城市打拼,他们的社交圈子很窄,因此乡籍网络的实现较为困难。本地人歧视外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默默地工作生活,属于城市社会中“弱势群体”。在一些城市市民的潜意识里,存在着对外来人员的一种本能的警觉,他们拥有着优越感,认为务工人员身份背景复杂,素质低,是造成城市社会不稳定的“祸源”[2]。
  (四)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融入难
  一方面,南北文化差异大。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自然也是多元的,南北方在各个方面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外来务工群体中就有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之间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文化认同感弱。外来务工人员一般生活在城市的郊區或者城乡结合部,生活比较简单,由于工作强度大,每天基本三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活动范围很小,因此和当地人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没有强烈的归属感,很难真正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对其所在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弱。
  以上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政府来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社会组织介入服务与管理已经成为趋势,为政府解决“想管而不能管的问题”、“有心而无力解决的问题”,多元合作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谋求共同利益,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压力。
  二、建立乡籍网络是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的关键
  政策、信任、文化和关系等因子,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的四个关键因素。目前,随着住房保障机制的市场化、教育保障问题的积分入户、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援助等政策的完善,政策因子已趋于弱化。因此,信任因子、文化因子和关系因子将成为乡籍网络最直接的因素,其影响因子增大。
  所谓信任因子,即乡籍网络的建设激活了遥远的社会关系网络,调用了传统社会关系最核心的互信资源,重新织造出一张稳固的社会关系网,从而避免外来务工人员因缺少稳定的社会关系对应物而产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减少其不必要的受害意识和社会关系焦虑,使其恢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实现良性的社会互动[3]。所谓文化因子,即共同的风土人情,共同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再加上他们在异地面临着共同的生存环境,乡籍网络的建设会让在异地打拼的务工人员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不至于让他们自己感到一个人孤身在外的落魄感,从而也会减少由于心理问题而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所谓关系因子,即乡籍网络的建设以一定的地域为单位,因此,这个网络里的群体都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有亲缘关系,有地缘关系。这些关系的存在,可以使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彼此都可以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像在家一样的温暖。   如何才能将这些信任、文化和关系等因子在异地建立起来,中国乡村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血缘、地缘等因素在外来务工人员的骨髓里流淌。我们需要缘人情、顺人性而治理。因此,在异地重建上述信任、文化和关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建立具有这些链接的乡籍网络。所谓乡籍网络,通常是指一种以流动人口的籍贯为单位,在异地组建的互助联络关系网。乡籍网络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社会、文化融入等难题。
  而乡籍网络的重要平台之一就是异地商会。异地商会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以经营者之籍贯为结社标准,以协助同籍商人在异地发展为宗旨,而在经营所在地自愿成立、合法注册的民间经济组织[4]。异地商会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助推器”,是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它主要具备以下促进乡籍网络构建的功能:①促进乡友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乡情联络的功能,即商会建立后,通过定期举行相关的聚会活动,可以使人们在一起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并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办法,同时可以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加深。②维护乡友权益的功能,即共同维权。外来务工人员遇到困难与问题时,通过向当地的商会组织寻求帮助,可以使问题得到协调和有效解决。③发挥融资互助的功能,即一个相同区域的人员经常聚会,大家彼此之间都了熟悉,可以在在一些融资方面相互拆资救急。这样既能较好地克服困扰异地商人的融资难、担保难、信贷难等问题,也使异地商会的作用得到很好好地发挥[5]。④促进两地经济合作的功能,一些在外地经商创业的人员,经过几年的发展,积聚了较强的实力后,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家乡的投资环境,他们可以通过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重新回到家乡投资,带动两地之间的经济发展。
  三、中山古镇异地商会设立及其缘由
  笔者对广东省中山古镇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的异地商会就有20多家,且已经很好的成为了外来务工人员乡籍网络的纽带。异地商会数量之多、作用之显著,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中山古镇异地商会的基本概况
  古镇外来人口庞大,外来人口的激增主要是由于灯饰业和花卉业的发展,外来人口的80%在灯饰厂企工作。1999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外来人口暴增到31317人;2002年成为“灯饰之都”后,再次暴增到53100人;2003年达71638人。从2003年开始,流动人口就超过了境内户籍在册人口[6]。截至2016年11月数据,户籍人口7万多人,外来人口超过15万人,超过了户籍人口一倍之多。
  古镇的产业、经济结构合理,优势突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活力十足,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古镇有着全民创业的氛围,目前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牌照超过两万家,六成以上的家庭成为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小作坊”“家庭式”的企业缺乏传统大型企业利用工会组织保障企业职工权益的力量,再加上古镇外来务工人群居住零散,居住地广泛分布于镇内各自建民房,社区治理也难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古镇针对自身特点,探索出了利用异地商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道路,通过将商会和社会组织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商会、协会等组织以多元化的方式提供企业社会服务。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灯饰企业自觉“抱团”,自愿成立了20多家异地商会,比如温州商会、四川商会等。这些异地商会,在扶危济困、就业援助、矛盾调处等方面发挥力量,成为推动商会组织逐渐成为参与古镇社会管理的一股新生力量。
  (二)中山古镇异地商会聚集的缘由
  相较于其他地方,古镇作为一个乡镇就有20多家异地商会的建立,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引导,但是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外来人口基数大,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山古镇拥有15万外来人口,超过当地居民一倍之多,这为古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充足的人才和劳动力,也为异地商会建立提供了主体和会员的基础。
  国际灯都的特性,也是一个原因。灯饰业是中山古镇镇发展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其龙头行业。从开始(1982年)发展至当今,通過30多年的扶植、培育与发展,已形成了以古镇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三个市十一个乡、镇或区,年产值千亿元之多的灯饰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成为世界性、知名灯饰专业市场之一。现在,古镇全镇拥有各类灯饰及其配件企业共2.6万余家,其中灯饰商户就有8960家。截止2016年12月,古镇灯饰总产值已达190.3亿元,占国内灯饰市场份额的70%以上;出口总额3.7亿美元,出口到欧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日本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古镇灯饰业、灯饰商享誉全球,已具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7]。这样,古镇便集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知名的灯饰企业,他们分别来自各个地方,并形成各自的品牌文化。这些都为异地商会的建立,提供了客观的市场需求和心理需求等。
  古镇包容的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古镇从领导层到寻常百姓,对外来企业都是“包容”的,古镇领导经常带领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异地商会进行会谈,了解企业在古镇发展的困难与需求,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些便利,使他们没有感觉到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差别,经营都很顺利。民间百姓的生活上,也很少有歧视。
  以上三个重要原因或要素,在温州商会的建立上体现的比较明显。1999年,古镇政府作了一项重要决策,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古镇)灯饰博览会,古镇镇灯饰从此轰动全国乃至全球。而这时的温州(有一定规模的灯饰产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温州市政府政策向服装、五金或机电等产业倾斜,加上土地限制等诸多因素,大大加重了灯饰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得灯商们不得不出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古镇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产业聚群的优势明显,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温州灯商在中山古镇找到了他们的经营“天堂”。温州灯商将企业整体迁移古镇谋生存,温州商会也随之而来。
  四、乡籍网络构建的因子分析   古镇特殊的个性成就了这些异地商会,反过来这些异地商会也为古镇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解决了一些“政府有心而无力解决的”、“政府想管又不便管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发挥异地商会的积极作用,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面对的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中山市古镇异地商会通过构建外来务工人员的乡籍网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分别在政策、信任、文化和关系因子上采取有效措施。
  (一)政策因子:简政放权,适度引导
  简政放权,是异地商会在乡籍网络构建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和保证。地方政府要给异地商会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异地商会释放在乡籍网络构建过程中的活力,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进行管理与服务。同时,政府还要做到适度引导,建立培育机制、激励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等,以激发异地商会对于管理与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信任因子:培育资本,获取信任
  在乡籍网络构建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信任。异地商会要培育社会资本,提升社会公信力,可以获取外来务工人员的信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使得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困难时,对异地商会“敢信任”、“能信任”,从而可以找到依靠,不再孤立无援。作为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经常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中山古镇异地商会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设立法律援助站、普法宣传等。这不仅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大大减少了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可能性,同时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对异地商会的信任度大大增加,便于其日后的治理。
  (三)文化因子:组织活动,增进感情
  异地商会可以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共同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经常举办家乡的特色活动,并与当地工会、宣传部门取得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再以城市的弱势群体自居,还可以让周边居民更好地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减少歧视与排斥,使得外来务工人员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当中,从而大大降低了犯罪率[8]。中山古镇异地商会定期组织聚会,或者与工会联合,进行一些文艺活动表演,即起到娱乐作用又发挥出教育的功能,传播正能量。这不仅可以使得务工人员疲惫的身体得以放松,还可以加深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他们之间的感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四)关系因子:凝心聚力,共同发展
  在乡籍网络中,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是异地商会与外来务工人员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乡籍网络的构建可以增强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务工,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方面的困难,包括务工人员自己的困难和远在家乡的加入的困难。这时,中山古镇的商异地会及时了解情况,组织会员企业和务工人员进行慈善捐助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共同助其渡过难关。这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提升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我国人民的一个特殊群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工业化迅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面对的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显得尤为重要。而异地商会可以在外来务工人员乡籍网络构建的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公共管理事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壮大,中山古镇的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浮延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
  [2]曹秀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视域下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6.
  [3]杨家宁.内生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以东莞异地商会成立务工人员服务组织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01).
  [4]魏文享.市场中的乡籍网络:异地商会的兴起要因分析[J].河北学刊,2015(11).
  [5]李强.异地商会参与地方治理的实践与启示——以广州花都温州商会为例[J].学会,2015(03).
  [6]古镇镇人民政府2016年報告.
  [7]杜丹丹.中山古镇“灯都”:外地商群扎堆来[N].中山日报,2007-10-05.
  [8]王毓.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谈异地商会制度建设[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责任编辑:吴 霞)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坚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基本前提下,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必然选择。广东省阳山县利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制红利,遵循“土地整治整合——‘新四化’——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线索初步建立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其经验可概括为:在制度层面,立足于县级发展规划整合不同层级政府的农业政策与制度,重视制度的延续性、整体性与靶向性;在作用路径方面,利用土
期刊
摘 要:农村物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的生产、运输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物流中心选址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广西钦州为例,分析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环境下农村物流中心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农村物流中心的最佳选址方案。  关键词:协同创新;农村物流;物流中心选址;层次分析法  中图
期刊
摘 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界和政界热议的话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以广州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州市农业的“四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广州市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组织化和绿色化水平略低;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农业集约化水平发展相对迅速,但是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业绿色化水平更待提升。  
期刊
摘 要:结合地方特色农业开展产业链融资业务,是当前供给侧改革下解决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资金问题的新思路,也是金融机构进行涉农金融业务创新的突破口。各地在推进各自特色农业产业链融资中面临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章以广东连州为例,分析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链融资业务探索中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融资;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
期刊
摘 要:构建培训供需契合度评价模型,选取5个一级培训供需指标和35个二级培训供需指标作为评价元素,对四川内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需契合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培训供需指标均处于中度契合状态;二级培训供需指标的契合度差异明显,多数处于中度契合和低度契合状态;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供需契合度高于家庭农场主。可见,目前内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供需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即培
期刊
摘 要:如同在评价公共服务时离不开对“公众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考察,在评价乡村民主发展成效时,同样可以考虑从村民自身对于民主发展的满意状况来进行分析。该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切入,基于全国范围的村庄调查数据,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制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而对于村委会干部和乡村治理绩效的满意水平较低;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村民,在选举参加率和民主满意率方面均存在一定
期刊
摘 要:农村社区的人际信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将人际信任度分为邻居信任度与同村信任度两个方面,采用有序Logit分层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对人际信任度的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住房、劳动就业、低保残灾、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对邻居信任度有显著促进作用,劳动就业、低保残灾、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期刊
摘 要:广东珠海斗门区石龙村以本村村民为主体,在村集体内部创设以资金互助为核心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合作社利润主要用于本村入社的老年村民养老分红。本文通过分析该模式的运作机理和操作方式,提出依托现行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成立内置金融合作社,不失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重要出路。  关键词:村社共同体;内置金融;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
期刊
摘 要:农地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但同时也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HJ村为例,在阐述农地流转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提升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多元化经营模式等,并解析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形成土地精英集团、扩大农户收入差距以及村集体“寻租”等,最后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农地流转;专业化人力资本;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农村旅游厕所是我国厕所革命的短板,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下一阶段厕所工作重点在于如何“管好”、“用好”上。基于用户体验逻辑的实证研究有助于为农村旅游厕所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借鉴。本文运用权重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省农村旅游厕所206座进行实地评测,结合大众用户对农村旅游厕所的体验偏好调查,利用IPA方法分析农村旅游厕所用户体验评价指标的重要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