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小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膜瘤;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其总体生存率与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本文报道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诊断后颅窝占位,脑膜瘤的可能大,行“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状态较好,且肿瘤未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后生化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80例垂体GH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全面的内分泌功能评估.术后根据2021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中的生化缓解标准判断患者是否达到生化缓解,并将其分为生化缓解组和生化未缓解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影像学评估结果、术中所见及病理
目的 初步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6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12个动脉瘤)同时采用尾端套叠式“Y”型支架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术后5~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结果
目的 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采用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3例(108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小型动脉瘤65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23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15例;囊状动脉瘤83例,夹层和梭形动脉瘤20例;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94例.术后采用O\'Kelly Marotta(OKM)分级标准判断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目的 探讨术中胃减压对行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3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胃减压,分为胃减压组(146例)和对照组(21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的差异.对于包括胃减压在内的各因素对行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4h内的PONV发生率为11.8% (42/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儿童硬脊膜囊末端囊肿样膨出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11例儿童硬脊膜囊末端囊肿样膨出患者,其中8例行终丝离断+椎管内囊肿切除+硬脊膜囊末端缺损修补术,2例仅行终丝切断手术,1例行终丝离断+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脂肪填塞术.回顾性观察患儿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 11例患儿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4个月(中位数为3年6个月),无一例患儿出现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4例术前出现症状的患儿术后3例原有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低级别(Hunt-Hess分级Ⅰ~Ⅲ级)破裂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2例低级别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2例ACoA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颅内血肿均采取保守治疗.术后影像学随访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并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
目的 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VP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脑积水患者,共98例.患儿产前均经超声和胎儿MRI诊断为胎儿脑积水,产后第1天行头颅CT确诊为新生儿脑积水[侧脑室体部宽度(LVW》 >10 mm],结合脑室径/双顶间径(V/BP,>0.25为脑积水)判断脑积水的严重程度;均于出生后1个月内行VPS.术后1年,复查头颅CT评估LVW、V/BP改善情况,采用Gecell发育量表评估患儿的发育情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通道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症状性单发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采用微通道牵开进行个体化骶管后壁切除(宽度≤1.5 cm),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囊肿有无复发.结果 4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7.0±12.6) min(7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 1)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六病房行择期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0.6% (22/3667).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累及范围和有无皮肤缺损进行分组,分别为切口愈合不良但无皮肤缺损组(A1组)、切口愈合不良伴脑脊液漏但无皮肤缺损组(A2组)、切口愈合不良且存在皮肤缺损组(B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组(C组)、复杂切口愈合不良伴骨髓炎以及硬膜外积脓或脑脓肿组(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星形细胞瘤,发生在鞍区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罕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仅见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鞍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影像学表现为垂体柄区占位性病变并压迫视交叉,术前被误诊为颅咽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经常规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且末次随访影像学上未见复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