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只有在学生对物理活动强烈需要时,才能通过物理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从形成能力的心理因素、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谈起.
一、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心理因素
1.好奇心强
好奇心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发人们去发现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差异,并促使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从婴儿到青年时期智力发展十分迅速?这与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特别强烈有密切关系.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好奇心是青少年和儿童获得知识、能力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越强的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越快、越强.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就是从对研究对象的好奇开始的.
2.好胜心理
好胜心理表现为智力活动中的一种成就感,其特点是以自信心为基础.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好胜心强,他们往往为争论某种问题而废寝忘食,为得“第一”而奋发图强.只要引导得当,这种心理就能变为对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动力,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
各种类型的竞赛之所以备受欢迎,无不是由于好胜心理的积极作用.通过竞赛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竞赛,往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科学的怀疑心理
“怀疑”就是抓住新的事实动摇旧的观念,由怀疑引发问题,由问题推动探索,从而达到创新.许多科学家具有这种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培养“科学的怀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在校学习,还是对他们以后从事任何科学工作或其他工作,无疑都会起到解放思想、激励创造精神的积极作用.
二、在物理教學中培养创造能力
1.在讲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课堂演示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概念、掌握定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机会.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实效、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并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典型性、直观性和可见性,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良好观察习惯及边观察边思考、记录,并在观察基础上勇于创新的习惯.
其次,在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创造性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增强探索、思考、分析新问题的主动性,形成、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归纳与演译,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在测量类实验中增加创造性思维成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类是测量物理量的实验(如测量长度、密度、温度、灯泡的额定功率等).这类实验涉及量度工具或仪表的正确使用问题.教师可采用边教边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需采用几件量度工具或仪表进行综合测量的物理量(如密度、灯泡的额定功率),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探索——发散”的层次.
(2)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演示实验有119个,学生实验有22个.从我国教改与世界发展总趋势来看,演示实验要精炼、要典型化,在所占比例上要逐渐让位于学生实验.因此,教学中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很有必要.
3.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培养求同思维能力;一题多联,培养联想思维能力;逆向分析,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整体研究,培养统摄思维能力;多解择优,培养收敛思维能力;通过评题,培养科学的怀疑思维能力.
4.在课外物理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外物理科技活动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内容丰富多彩、有趣等特点.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均可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心理因素
1.好奇心强
好奇心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发人们去发现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差异,并促使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从婴儿到青年时期智力发展十分迅速?这与好奇心在这个阶段特别强烈有密切关系.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好奇心是青少年和儿童获得知识、能力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越强的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越快、越强.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就是从对研究对象的好奇开始的.
2.好胜心理
好胜心理表现为智力活动中的一种成就感,其特点是以自信心为基础.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好胜心强,他们往往为争论某种问题而废寝忘食,为得“第一”而奋发图强.只要引导得当,这种心理就能变为对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动力,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
各种类型的竞赛之所以备受欢迎,无不是由于好胜心理的积极作用.通过竞赛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竞赛,往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科学的怀疑心理
“怀疑”就是抓住新的事实动摇旧的观念,由怀疑引发问题,由问题推动探索,从而达到创新.许多科学家具有这种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培养“科学的怀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在校学习,还是对他们以后从事任何科学工作或其他工作,无疑都会起到解放思想、激励创造精神的积极作用.
二、在物理教學中培养创造能力
1.在讲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课堂演示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概念、掌握定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机会.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实效、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并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典型性、直观性和可见性,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养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良好观察习惯及边观察边思考、记录,并在观察基础上勇于创新的习惯.
其次,在形成概念和掌握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坚持以“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创造性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增强探索、思考、分析新问题的主动性,形成、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归纳与演译,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在测量类实验中增加创造性思维成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类是测量物理量的实验(如测量长度、密度、温度、灯泡的额定功率等).这类实验涉及量度工具或仪表的正确使用问题.教师可采用边教边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需采用几件量度工具或仪表进行综合测量的物理量(如密度、灯泡的额定功率),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探索——发散”的层次.
(2)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演示实验有119个,学生实验有22个.从我国教改与世界发展总趋势来看,演示实验要精炼、要典型化,在所占比例上要逐渐让位于学生实验.因此,教学中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很有必要.
3.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变,培养求同思维能力;一题多联,培养联想思维能力;逆向分析,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整体研究,培养统摄思维能力;多解择优,培养收敛思维能力;通过评题,培养科学的怀疑思维能力.
4.在课外物理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外物理科技活动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内容丰富多彩、有趣等特点.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均可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