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才,疯子,一念之间,一线之隔”,天资聪颖、桀骜不驯的“南海十三郎”年轻时曾红极一时,而年老时却沦落到疯癫潦倒的境地。别人说“南海十三郎”是痴人,二十多年前的谢君豪也曾为这位大师的坎坷遭遇抱不平,而在今天的谢君豪眼中,“南海十三郎”的一生是修行的一生。“他最执着的不是他的才情,不是他的戏,也不是他的爱人,而是他自己的傲气。一开始他很执着,后来他在学习怎样放下。”谢君豪解释道。
香港经典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受邀参加“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将于4月15日、16日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3月27日,在剧中饰演“南海十三郎”的谢君豪空降北京,讲述了自己在二十余年之间饰演“南海十三郎”的感悟与体会。
由杜国威编剧、高志森执导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首演于1993年,讲述了粤剧著名编剧江誉镠的传奇一生。凭借“南海十三郎”一角,谢君豪迅速走红,并在1997年因同名电影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演员。
在这次北京站的《南海十三郎》中,谢君豪将与香港“舞台剧皇后”焦媛在时隔十四年之后再次同台,而当年饰演“南海十三郎”情人一角的焦媛这次将以当红影星“梅仙”的形象全新亮相。
当被问及反复演出同一个角色是否会让他产生疲倦感时,谢君豪表示:“随着我的成长,这个角色不会只是重复。只要我把自己在不同时期的思考放在这个角色里,我就不会厌倦这个戏。”而这正是二十多年后《南海十三郎》依旧深深地吸引着谢君豪的原因。
Q&A
Q:你是怎么喜欢上舞台表演这一行的?
A:这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我在中学最后一年才开始接触戏剧,因为之前我一直是个挺害羞的人,而且那时候我感觉演话剧装模作样的,挺土的。当年学校里有一个戏剧比赛,班里要选代表去排戏,没人愿意去,结果大家投票选定了我,因为那时候我在班里算是样貌比较端正的。那出戏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很经典,但我演得很不情愿。而且演到感情戏的时候,我一抓四凤的手,台下就笑,搞得我很郁闷。开始演的时候我确实没什么兴趣,但后来在一次排练中我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那次我们在公园里排练,我和演繁漪的演员对词,那是一场吵架的戏,两个人很大声地喊过来喊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感。那之后我就喜欢上话剧了。
Q:第一次演出《南海十三郎》和现在演出有什么不同?
A:第一次演这个戏的时候,我还算是一块“鲜肉”。那时我觉得这个人物有几个特点:傲气、傲慢、才情、执着,我就抓住这几个点去演。现在我把南海十三郎的一生看作是他修行的过程,他一开始对粤剧很执着,后来把执着和傲慢一点一点地放下。
Q:《南海十三郎》体现了哪些广东文化?
A:那可多了,先说三样。第一,广东菜,尤其是老的广东菜,最有名的是太史蛇羹。但是我在排戏的过程中只是“光说不练”,并没有吃到这些美食。第二个是粤语,剧里面甚至有一些老的广东话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说了,我们当初演的时候还要特意去学、去研究。第三个是粤剧,因为“南海十三郎”就是粤剧大师,所以粤剧元素在这个剧里也有很多运用。
Q:《南海十三郎》演出过这么多次,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
A:有一次演出前我拉肚子,这可惨了,因为这个戏除了前面小孩子读书的部分,后面都是我演的,没有下场休息的时候。导演就把一个医生找到后台,医生在我大腿上打了一针。打完针之后肚子真的好了,但是腿疼得没力气,连架子都爬不上去。而且打针之后人还迷糊,演到一半的时候,我连对手都看不清了,只能看见一个晃来晃去的影子。最后谢幕的时候,我都站不起来了。演出之后我连妆都没卸,直接躺在车上回家了。
香港经典舞台剧《南海十三郎》受邀参加“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将于4月15日、16日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3月27日,在剧中饰演“南海十三郎”的谢君豪空降北京,讲述了自己在二十余年之间饰演“南海十三郎”的感悟与体会。
由杜国威编剧、高志森执导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首演于1993年,讲述了粤剧著名编剧江誉镠的传奇一生。凭借“南海十三郎”一角,谢君豪迅速走红,并在1997年因同名电影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演员。
在这次北京站的《南海十三郎》中,谢君豪将与香港“舞台剧皇后”焦媛在时隔十四年之后再次同台,而当年饰演“南海十三郎”情人一角的焦媛这次将以当红影星“梅仙”的形象全新亮相。
当被问及反复演出同一个角色是否会让他产生疲倦感时,谢君豪表示:“随着我的成长,这个角色不会只是重复。只要我把自己在不同时期的思考放在这个角色里,我就不会厌倦这个戏。”而这正是二十多年后《南海十三郎》依旧深深地吸引着谢君豪的原因。
Q&A
Q:你是怎么喜欢上舞台表演这一行的?
A:这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我在中学最后一年才开始接触戏剧,因为之前我一直是个挺害羞的人,而且那时候我感觉演话剧装模作样的,挺土的。当年学校里有一个戏剧比赛,班里要选代表去排戏,没人愿意去,结果大家投票选定了我,因为那时候我在班里算是样貌比较端正的。那出戏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很经典,但我演得很不情愿。而且演到感情戏的时候,我一抓四凤的手,台下就笑,搞得我很郁闷。开始演的时候我确实没什么兴趣,但后来在一次排练中我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那次我们在公园里排练,我和演繁漪的演员对词,那是一场吵架的戏,两个人很大声地喊过来喊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感。那之后我就喜欢上话剧了。
Q:第一次演出《南海十三郎》和现在演出有什么不同?
A:第一次演这个戏的时候,我还算是一块“鲜肉”。那时我觉得这个人物有几个特点:傲气、傲慢、才情、执着,我就抓住这几个点去演。现在我把南海十三郎的一生看作是他修行的过程,他一开始对粤剧很执着,后来把执着和傲慢一点一点地放下。
Q:《南海十三郎》体现了哪些广东文化?
A:那可多了,先说三样。第一,广东菜,尤其是老的广东菜,最有名的是太史蛇羹。但是我在排戏的过程中只是“光说不练”,并没有吃到这些美食。第二个是粤语,剧里面甚至有一些老的广东话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说了,我们当初演的时候还要特意去学、去研究。第三个是粤剧,因为“南海十三郎”就是粤剧大师,所以粤剧元素在这个剧里也有很多运用。
Q:《南海十三郎》演出过这么多次,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
A:有一次演出前我拉肚子,这可惨了,因为这个戏除了前面小孩子读书的部分,后面都是我演的,没有下场休息的时候。导演就把一个医生找到后台,医生在我大腿上打了一针。打完针之后肚子真的好了,但是腿疼得没力气,连架子都爬不上去。而且打针之后人还迷糊,演到一半的时候,我连对手都看不清了,只能看见一个晃来晃去的影子。最后谢幕的时候,我都站不起来了。演出之后我连妆都没卸,直接躺在车上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