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馆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徐谷根主任
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糖尿病人数量方面冠绝全球,全国有1.14亿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徐谷根主任指出,肥胖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若等到确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时则一辈子难以治好。他呼吁,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在胰岛素抵抗时就要开始“治未病”。
专家简介:徐谷根,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治: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痛风(关节痛)、骨质疏松、高血压病、尿崩症、垂体瘤、消瘦、月经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特色医疗:1.减肥综合治疗肥胖及糖尿病;2.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3.甲状腺穿针及注射治疗甲状腺结节。
爱吃糖会诱发糖尿病?
目前普遍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谓遗传因素是指家族中,尤其是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中已有糖尿病患者。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中热量摄取太多、活动过少、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在这两条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机体就有可能出现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而患糖尿病。所以,单纯的糖摄入与糖尿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过量的糖摄入有可能造成热量摄取过多,成为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但是各种食物的过量食用都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
单纯少吃糖自然也无法避免糖尿病的发生。要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的基本原因着手。我们能做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尽量避免肥胖等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另外定期规律的血糖检查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更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特点。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个家族中如果三代都有糖尿病,那么祖父母辈可能在60-70岁得病,父母辈可能是40-50岁得病,到了子女这一代可能20-30岁就会得病。国外资料也显示,近20年来35岁以下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不仅如此,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样也有增高趋势,估计在儿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约占一半,这与儿童肥胖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和儿童青少年,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也不能松懈,尤其是肥胖或超重者,更要提高警惕,而除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外,还要加强监测,每半年至1年到医院检查一次,以便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认为病情得到控制,不去看医生,更不检查血糖,这是很冒险的。大家知道,目前糖尿病诊断以及对病情的判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症状作为参考指标。众多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每位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建议血糖较稳定者,每2-4周查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但对于那些血糖波动较大或在治疗调整后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当然,如果患者自备有便携式血糖仪,可做到每天的血糖的密切监测。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2-3月血糖的整体水平,一般要求3-6月检查一次,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控制水平。而且还有很多患者会认为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后再治疗即可。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将会产生比控制血糖更高额的医疗费用,更严重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将会直接导致残疾和死亡。
中国糖尿病人数冠绝全球
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的加工食品市场将一举超越美国,而与中国这种食品消费趋势相伴的,是中国肥胖和糖尿病比例升至新高。
《华尔街日报》给出的数据显示,在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中国人当中,23%的男性和14%的女性存在超重或肥胖现象。更可怕的是,中国在糖尿病人数量方面冠绝全球,全国有1.14亿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种种调查数据无不透露出肥胖和糖尿病有着丝丝缕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假如我们国人继续沿用目前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前行,那么可以想象得到,不久以后中国的肥胖症和糖尿病的人数将能傲立于世界顶峰。对于我们,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预想结局,怎样才能阻止其进程?
治未病,糖尿病可以彻底治愈
徐谷根主任指出,肥胖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若等到确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时则一辈子难以治好。他呼吁,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在胰岛素抵抗时就要开始“治未病”。甚至在肥胖引起血脂高、尿酸高等代谢综合征时就要开始干预,应前往医院内分泌科查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等。
肥胖转变成糖尿病主要有五个阶段,经历“肥胖——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早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这个过程往往要5-10年,绝大多数医生和病人在这期间并没有系统化的管理疾病,如果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量,使体重降低到标准体重,或许就能使糖尿病终结在当中的某个环节。
“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治疗糖尿病,前面四个阶段一直没有认真、系统化地去干预,导致中国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所以,管理糖尿病就要早期阻断,从肥胖开始,不能单纯为了减肥而减肥,要治疗肥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徐谷根主任强调,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提前,不能确诊才开始治疗。
确诊糖尿病等于戴上“终身病”的帽子?NO!
糖尿病治疗是由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疾病监测五大要素构成的综合性过程。这五大治疗环节对糖尿病良好控制缺一不可,比喻为“五架马车,并驾齐驱”。在五架马车中,教育、饮食、运动、监测均可由糖友自行操作,唯独药物是需要医生长期跟踪及加以指导。
依据分型选择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用药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友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告诉记者,选择药物主要根据糖尿病的分型,目前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类型。 “一般的口服降糖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均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则适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
徐谷根主任解释说,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缺失,必须注射胰岛素;妊娠期间因口服药物对胎儿有影响,故使用没有副作用的胰岛素,使用过程中注意防范低血糖。2型糖尿病晚期,胰岛素分泌严重减少,口服药难以有效控制,也需打胰岛素治疗。
总的来说,糖尿病后期的最终归宿都要走向注射胰岛素这条路,药物失效的糖友也要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并非是“终身病”
在很多病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个终身病,一旦服了药就没有停歇的时候。徐谷根主任对此并不认同,“从目前看并非如此,要区别对待。1型糖尿病因胰岛没功能,需终身打胰岛素,是个终身病;而妊娠糖尿病则不是终身病,怀孕时血糖升高,大多数患者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不算。此外,早期的2型糖尿病,如果积极采取措施,血糖也可以转到正常范围,甚至不需继续服药。”
为何有些人确诊糖尿病后最终演变为终身病呢?徐谷根主任认为有三大因素:一是有些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血糖处于临界值,没意识到自己已患病;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却不高,每年体检血糖均显示正常,从而导致病情被耽误多年;三是很多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应把治疗策略往前提。
现实中众多糖友等到血糖值飙升,饮食、生活方式控制不住后才想到要吃药治疗,然而关键的几年逝去,只能换来“终身病”的无奈结局。
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治策略
及时识别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和医疗开支。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先天造就的遗传因素已无法改变,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策略,主要是要针对后天所处的环境因素,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并合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适当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饮食管理是防治的基础,要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多食蔬菜,少吃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零食,避免高脂肪饮食,杜绝可乐、糖水等“甜蜜杀手”。同时,饮食以清淡为宜(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并积极戒烟限酒。此外,除了“管好嘴”,还要“迈开腿”。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常保持适量的运动,成人一般为每日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消耗多余的热量、调整血脂紊乱、降低血压、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运动还可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作用,一次巨大的打击有时足以诱发糖尿病。因此,一定要以健康为中心,生活上潇洒一点、小事糊涂一点,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时刻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三、必要的药物干预
对于已经检查出了的早期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干预(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相当部分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进行不同程度的药物治疗即可转为正常。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为急于求成而放弃正规治疗,或听信虚假广告采用“偏方”治疗而耽误病情。
四、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其他代谢疾病
目前研究已证实,糖尿病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5倍。因此,对上述疾病的积极干预,强化达标,对糖尿病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定期监测血糖
由于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症状,而糖尿病人被发现时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关键的一点是:应当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还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首先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会使一半的糖尿病人被漏诊。
艾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独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患上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会面临截肢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局部艾灸促循环控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身体组织的血液营养供应,足部因处于离心远端,位置低,血流速度慢,容易发生供血不足;不仅如此,血液中的代谢物质易于沉积在足部,这也是糖尿病足好发的原因。而艾灸治疗糖尿病足的原理一方面在于艾灸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足部,温热效应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血管环境,利于营养物质的供应以及代谢废物的排除;另一方面,艾熏时产生的艾烟、艾油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穴位艾灸支持全身治疗
研究表明,进行足部艾灸时,配合穴位疗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足部分布着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刺激足部反射区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使其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大并能直接改善相对应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中必须以严格控制血糖和感染的全身治疗为基础。艾灸燃烧产生热效应,通过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直接作用于足部反射区可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内调脏腑,外荣肌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部溃疡和截肢发生机率。临床观察通过艾灸治疗,刺激足部多个反射区,对糖尿病足起到提前干预,延缓进一步发展。对0~I级糖尿病足患者起到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糖尿病康复之歌》
患了糖尿病,切莫心惊恐。只要疗法当,同样乐盈盈。一要控饮食,多素少沾腥;二要勤锻炼,慢跑快步行;三要药物疗,用药要对症。民间有偏方,红枣与花生,黄豆加黑豆,核仁配其中,同煮做早餐,常吃效验灵。饭前一杯茶,控制血糖升。冬瓜与南瓜,胡萝卜洋葱。荞麦螺旋藻,治病为上乘。欧洲利用它,战胜糖尿病。药疗与食疗。锻炼心要恒。康复有希望,祝君早康宁。 ——摘自6月刊《百岁养生》
http://tnb.39.net/tmsc/009/index.html?q=ztyz
糖友的甜蜜私厨
糖尿病吃什么好?甜蜜私厨让你不再纠结!想吃就吃!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是终身代谢性疾病,又常常并发多种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糖尿病患者除正规使用药物治疗外,多吃南瓜、苦瓜、洋葱、菠菜、白菜、冬瓜等降糖蔬果,利用它们的降糖作用也能收到一定的功效。
糖尿病早餐14
甜蜜私房菜:白菜蒸饼
· 名称:白菜蒸饼
· 做法:蒸
· 口味:清淡
· 人数:1人份
难度:简单
· 制作时间:40分钟
主料:
面粉200g
辅料:
鸡蛋1个
大白菜200g
配料:
食盐2g
油适量
总热量:750千卡
糖尿病中餐05
虾仁冬瓜
· 名称:虾仁冬瓜
· 做法:煮
· 口味:清淡
· 人数:1人份
· 难度:初级
· 制作时间:20分钟
主料:
冬瓜6两(约300g)
辅料:
虾仁2两(约100g)
配料:
花生油半汤勺
大葱半段
姜少许
食盐2g
总热量:771.92千卡
糖尿病晚餐06
· 名称:芦笋爆藕丁
· 做法:炒
· 口味:香浓
· 人数:1人份
· 难度:初级
· 制作时间:45分钟
主料:
猪瘦肉2两(约100g)
辅料:
芦笋半斤(约200g)
莲藕半斤(约200g)
配料:
老干妈少许
蒜头2瓣
花椒少许
食盐2g
芦笋爆藕丁总热量:310千卡
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糖尿病人数量方面冠绝全球,全国有1.14亿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徐谷根主任指出,肥胖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若等到确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时则一辈子难以治好。他呼吁,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在胰岛素抵抗时就要开始“治未病”。
专家简介:徐谷根,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治: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痛风(关节痛)、骨质疏松、高血压病、尿崩症、垂体瘤、消瘦、月经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特色医疗:1.减肥综合治疗肥胖及糖尿病;2.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3.甲状腺穿针及注射治疗甲状腺结节。
爱吃糖会诱发糖尿病?
目前普遍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谓遗传因素是指家族中,尤其是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中已有糖尿病患者。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中热量摄取太多、活动过少、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在这两条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机体就有可能出现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而患糖尿病。所以,单纯的糖摄入与糖尿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过量的糖摄入有可能造成热量摄取过多,成为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但是各种食物的过量食用都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
单纯少吃糖自然也无法避免糖尿病的发生。要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的基本原因着手。我们能做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尽量避免肥胖等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另外定期规律的血糖检查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更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特点。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个家族中如果三代都有糖尿病,那么祖父母辈可能在60-70岁得病,父母辈可能是40-50岁得病,到了子女这一代可能20-30岁就会得病。国外资料也显示,近20年来35岁以下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不仅如此,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样也有增高趋势,估计在儿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约占一半,这与儿童肥胖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和儿童青少年,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也不能松懈,尤其是肥胖或超重者,更要提高警惕,而除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外,还要加强监测,每半年至1年到医院检查一次,以便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认为病情得到控制,不去看医生,更不检查血糖,这是很冒险的。大家知道,目前糖尿病诊断以及对病情的判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症状作为参考指标。众多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每位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建议血糖较稳定者,每2-4周查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但对于那些血糖波动较大或在治疗调整后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当然,如果患者自备有便携式血糖仪,可做到每天的血糖的密切监测。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2-3月血糖的整体水平,一般要求3-6月检查一次,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控制水平。而且还有很多患者会认为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后再治疗即可。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将会产生比控制血糖更高额的医疗费用,更严重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将会直接导致残疾和死亡。
中国糖尿病人数冠绝全球
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的加工食品市场将一举超越美国,而与中国这种食品消费趋势相伴的,是中国肥胖和糖尿病比例升至新高。
《华尔街日报》给出的数据显示,在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中国人当中,23%的男性和14%的女性存在超重或肥胖现象。更可怕的是,中国在糖尿病人数量方面冠绝全球,全国有1.14亿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
种种调查数据无不透露出肥胖和糖尿病有着丝丝缕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假如我们国人继续沿用目前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前行,那么可以想象得到,不久以后中国的肥胖症和糖尿病的人数将能傲立于世界顶峰。对于我们,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预想结局,怎样才能阻止其进程?
治未病,糖尿病可以彻底治愈
徐谷根主任指出,肥胖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若等到确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时则一辈子难以治好。他呼吁,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在胰岛素抵抗时就要开始“治未病”。甚至在肥胖引起血脂高、尿酸高等代谢综合征时就要开始干预,应前往医院内分泌科查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等。
肥胖转变成糖尿病主要有五个阶段,经历“肥胖——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早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这个过程往往要5-10年,绝大多数医生和病人在这期间并没有系统化的管理疾病,如果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量,使体重降低到标准体重,或许就能使糖尿病终结在当中的某个环节。
“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治疗糖尿病,前面四个阶段一直没有认真、系统化地去干预,导致中国的糖尿病人越来越多。所以,管理糖尿病就要早期阻断,从肥胖开始,不能单纯为了减肥而减肥,要治疗肥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徐谷根主任强调,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提前,不能确诊才开始治疗。
确诊糖尿病等于戴上“终身病”的帽子?NO!
糖尿病治疗是由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疾病监测五大要素构成的综合性过程。这五大治疗环节对糖尿病良好控制缺一不可,比喻为“五架马车,并驾齐驱”。在五架马车中,教育、饮食、运动、监测均可由糖友自行操作,唯独药物是需要医生长期跟踪及加以指导。
依据分型选择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用药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两大类,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糖友有其各自相应的适应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告诉记者,选择药物主要根据糖尿病的分型,目前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类型。 “一般的口服降糖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均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则适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
徐谷根主任解释说,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缺失,必须注射胰岛素;妊娠期间因口服药物对胎儿有影响,故使用没有副作用的胰岛素,使用过程中注意防范低血糖。2型糖尿病晚期,胰岛素分泌严重减少,口服药难以有效控制,也需打胰岛素治疗。
总的来说,糖尿病后期的最终归宿都要走向注射胰岛素这条路,药物失效的糖友也要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并非是“终身病”
在很多病人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个终身病,一旦服了药就没有停歇的时候。徐谷根主任对此并不认同,“从目前看并非如此,要区别对待。1型糖尿病因胰岛没功能,需终身打胰岛素,是个终身病;而妊娠糖尿病则不是终身病,怀孕时血糖升高,大多数患者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不算。此外,早期的2型糖尿病,如果积极采取措施,血糖也可以转到正常范围,甚至不需继续服药。”
为何有些人确诊糖尿病后最终演变为终身病呢?徐谷根主任认为有三大因素:一是有些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血糖处于临界值,没意识到自己已患病;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却不高,每年体检血糖均显示正常,从而导致病情被耽误多年;三是很多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应把治疗策略往前提。
现实中众多糖友等到血糖值飙升,饮食、生活方式控制不住后才想到要吃药治疗,然而关键的几年逝去,只能换来“终身病”的无奈结局。
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治策略
及时识别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和医疗开支。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先天造就的遗传因素已无法改变,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策略,主要是要针对后天所处的环境因素,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并合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适当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饮食管理是防治的基础,要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多食蔬菜,少吃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零食,避免高脂肪饮食,杜绝可乐、糖水等“甜蜜杀手”。同时,饮食以清淡为宜(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并积极戒烟限酒。此外,除了“管好嘴”,还要“迈开腿”。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常保持适量的运动,成人一般为每日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消耗多余的热量、调整血脂紊乱、降低血压、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运动还可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作用,一次巨大的打击有时足以诱发糖尿病。因此,一定要以健康为中心,生活上潇洒一点、小事糊涂一点,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时刻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三、必要的药物干预
对于已经检查出了的早期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干预(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相当部分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进行不同程度的药物治疗即可转为正常。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为急于求成而放弃正规治疗,或听信虚假广告采用“偏方”治疗而耽误病情。
四、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其他代谢疾病
目前研究已证实,糖尿病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5倍。因此,对上述疾病的积极干预,强化达标,对糖尿病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定期监测血糖
由于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症状,而糖尿病人被发现时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关键的一点是:应当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尔/升以上,还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首先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会使一半的糖尿病人被漏诊。
艾灸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独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患上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会面临截肢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局部艾灸促循环控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身体组织的血液营养供应,足部因处于离心远端,位置低,血流速度慢,容易发生供血不足;不仅如此,血液中的代谢物质易于沉积在足部,这也是糖尿病足好发的原因。而艾灸治疗糖尿病足的原理一方面在于艾灸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足部,温热效应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血管环境,利于营养物质的供应以及代谢废物的排除;另一方面,艾熏时产生的艾烟、艾油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穴位艾灸支持全身治疗
研究表明,进行足部艾灸时,配合穴位疗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足部分布着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同名反射区。刺激足部反射区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使其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大并能直接改善相对应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中必须以严格控制血糖和感染的全身治疗为基础。艾灸燃烧产生热效应,通过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直接作用于足部反射区可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内调脏腑,外荣肌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部溃疡和截肢发生机率。临床观察通过艾灸治疗,刺激足部多个反射区,对糖尿病足起到提前干预,延缓进一步发展。对0~I级糖尿病足患者起到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糖尿病康复之歌》
患了糖尿病,切莫心惊恐。只要疗法当,同样乐盈盈。一要控饮食,多素少沾腥;二要勤锻炼,慢跑快步行;三要药物疗,用药要对症。民间有偏方,红枣与花生,黄豆加黑豆,核仁配其中,同煮做早餐,常吃效验灵。饭前一杯茶,控制血糖升。冬瓜与南瓜,胡萝卜洋葱。荞麦螺旋藻,治病为上乘。欧洲利用它,战胜糖尿病。药疗与食疗。锻炼心要恒。康复有希望,祝君早康宁。 ——摘自6月刊《百岁养生》
http://tnb.39.net/tmsc/009/index.html?q=ztyz
糖友的甜蜜私厨
糖尿病吃什么好?甜蜜私厨让你不再纠结!想吃就吃!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是终身代谢性疾病,又常常并发多种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糖尿病患者除正规使用药物治疗外,多吃南瓜、苦瓜、洋葱、菠菜、白菜、冬瓜等降糖蔬果,利用它们的降糖作用也能收到一定的功效。
糖尿病早餐14
甜蜜私房菜:白菜蒸饼
· 名称:白菜蒸饼
· 做法:蒸
· 口味:清淡
· 人数:1人份
难度:简单
· 制作时间:40分钟
主料:
面粉200g
辅料:
鸡蛋1个
大白菜200g
配料:
食盐2g
油适量
总热量:750千卡
糖尿病中餐05
虾仁冬瓜
· 名称:虾仁冬瓜
· 做法:煮
· 口味:清淡
· 人数:1人份
· 难度:初级
· 制作时间:20分钟
主料:
冬瓜6两(约300g)
辅料:
虾仁2两(约100g)
配料:
花生油半汤勺
大葱半段
姜少许
食盐2g
总热量:771.92千卡
糖尿病晚餐06
· 名称:芦笋爆藕丁
· 做法:炒
· 口味:香浓
· 人数:1人份
· 难度:初级
· 制作时间:45分钟
主料:
猪瘦肉2两(约100g)
辅料:
芦笋半斤(约200g)
莲藕半斤(约200g)
配料:
老干妈少许
蒜头2瓣
花椒少许
食盐2g
芦笋爆藕丁总热量:310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