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结果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6298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病原体经2遍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加1遍核酸检测(NAT)与1遍血清学检测加1遍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情况,为探讨更适合的无偿献血血液筛查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血站采集的6540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将其作为常规组;另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血站采集的69243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将其作为实验组。其中常规组血液标本采用2遍血清学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实验组血液标本采用1遍血清学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检测。主要对比两组中乙肝感染标志物HBsAg和HBV-DNA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常规组与实验组血液标本HBsAg检测不合格率分别是0.61%、0.38%(P<0.05),常规组与实验组血液标本HBV-DNA检测不合格率分别是0.21%、0.21%(P>0.05)。结论 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检测中开展1遍ELISA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在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血液检测成本,又能够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达到有效降低输血感染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不合格率 ;检测策略
  【中图分类号】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127-01
  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血清学检测常用方式之一,其在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测中可发挥良好作用,但是在病毒感染病患感染窗口期以及病毒变异时会出现漏检情况[1],是当前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核酸检测(NAT)技术是一种新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研究表明[2],核酸检测可将HBV、HCV、HIV感染的平均窗口期缩短9天、59天、11天。而西班牙的Alvarez[3]研究显示核酸检测可将血清学阴性血液HBV的残留风险降低。为探索更适合的无偿献血血液筛查检测策略,本文通过分别对两种不同检测策略下乙肝感染标志物HBsAg和HBV-D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本血站采集的6540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将其作为常规组;另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血站采集的69243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将其作为实验组。常规组中9月-次年8月血液标本采集例数分别是5275份、4843份、5444份、5473份、6036份、4338份、5299份、5688份、5871份、5944份、5359份、5835份。实验组中9月-次年8月血液标本采集例数分别是5788份、5264份、5527份、6396份、5754份、3884份、5467份、6056份、6627份、6871份、6213份、5396份。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分组研究。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指征。
  1.2研究方法
  1.2.1检测试剂
  常规组:2种HBsAg检测试剂盒(ELISA),分别采购自伯乐公司、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组:1种HBsAg检测试剂盒(ELISA)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检测试剂:罗氏cobas Taqman MPX test,version2.0(PCR-荧光法),华益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
  1.2.2检测方法
  ELISA检测方法(灰区设置0.9):采集血液标本,在离心处理后,选择血清进行HIV、HBV和HCV感染标志物检测。常规组分别使用2个不同厂家试剂盒实施检测,实验组使用1个厂家试剂盒实施检测。全部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
  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标本用美国BDEDTA 2K带分离胶抗凝真空管留取5mL全血,采样后在4h内于2-8℃低温水平离心机以1600g离心20 min,用于核酸检测,选择罗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和华益美核酸检测系统交替使用,对血清学(ELISA)检测阴性结果标本再实施核酸检测。全部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
  常规组血液标本采用2遍ELISA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先开展2遍ELISA检测,对ELISA阴性结果标本再实施核酸检测。实验组血液标本采用1遍ELISA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先选择一个厂家的试剂盒实施ELISA检测,对ELISA阴性结果标本再实施核酸检测。
  1.3观察项目
  (1)对比两组HBsAg检测不合格率。(2)对比两组HBV-DNA检测不合格率。
  1.4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开展计算,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实施 X2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 P<0.05时,表明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研究结果
  2.1对比两组HBsAg检测不合格率
  常规组血液标本HBsAg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HBV-DNA检测不合格率
  常规组64443份血液标本中,核酸检测中HBV-DNA不合格数量为136份;实验组68503份血液标本中,ELISA检测中HBV-DNA不合格数量为142份。两组血液标本HBV-DNA檢测不合格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2:
  3讨论
  机体血液一方面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另一方面也可发挥防御效果,机体营养物质也会通过血液进行运输,进而维持生命。同样血液也会给病毒传播提供途径,例如HIV、HBV、HCV等。无偿献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病毒传播机率,使得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升高。为避免增加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需要对无偿献血者血液开展病原体检测。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成为各国该领域研究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ELISA检测对于生物酶活性能够发挥良好催化效果,操作方便,检测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但是对于变异病毒以及处于窗口期的抗原检测效果不佳,进而出现漏诊率高等情况。本次对乙肝感染标志物研究中,常规组血液标本HBsAg在ELISA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实验组(P<0.05),同时证明实验组HBsAg检出率更低,漏检率更高,但常规组与实验组HBV-DNA的核酸检测不合格率却一致。核酸检测方法对“窗口期”、隐匿性感染标本在检测方面有明显优势,同一地区的疾病流行水平下,如果实验组漏检率更高,经ELISA检测后进入核酸检测中潜在阳性标本应会更多,实验组HBV-DNA不合格率理应升高,但实际结果却是一致的,这可能是由于常规组与实验组对象分别来自两个年度下不同的个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差异,从实验组HBV-DNA的不合格率并未发生偏高,可以推论血液标本实施“1遍血清学检测加1遍核酸检测”对比“2遍血清学检测加1遍核酸检测”策略的血液残余风险并未升高,也可以达到2遍血清学检测加1遍核酸检测的血液检测安全水平。鉴于本次研究中,均未对血清学阳性、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也没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追踪检测,但也对探寻更优的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检测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综上,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病原体检测中开展1遍ELISA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血液检测成本,减少经济投入,又能够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达到有效降低输血感染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永霞,刘欢,刘燕,等.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在无偿献血者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3):113-115.
  [2] 任芙蓉. 核酸检测技术在国内外血液筛检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08,30(8).
  [3] Alvarez M,Oyonarte S,Rodríguez PM,et al.Estimated risk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al infections in Spain.Transfusion,2002,42 (8):994-998.
  [4]張毓,田丰,孙国栋,等.化学发光法应用于无偿献血者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检测及其与核酸检测的关联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7):651-654.
其他文献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中年男性,临床考虑其发病机制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有关,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到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水肿、皮下出血等症状,同时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及肝肾衰竭等,肝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式。在医学技术并不发达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式是开腹肝切除术,虽该手术方式视野开阔,能够有效切除病灶,但创口较大,
期刊
摘要: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是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较高的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因其发病隐匿,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将从MINS的定义、导致MINS的危险因素、MINS的诊断与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MINS的认识和警惕,为早期识别和预防 MINS提供参考。  關键词: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肌钙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已成为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有效指标,现就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R33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112-01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攀升,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2020版的指南更新的流调数据显
期刊
摘要:目的:在医院内搭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心电网络系统,对其建设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在医院当中构建一个和医院实际情况相符的人工智能心电网络化信息平台。使全院的心电图检查设备与医院的心电图诊断中心的心电工作站实现连接和信息共享,由心电图诊断中统一心进行分析诊断,各個检查点打印检查结果,最后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存储并妥善保管。 结果:通过网络将门诊
期刊
摘要:在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其中20-30万新生儿为肉眼可识别的先天性畸形儿;而每年新增120万先天性残疾与智障儿童,以上数据意味着每隔30-40秒即会降生1个出生缺陷儿,约占每年出生新生儿人口的4-6%[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预防出生缺陷儿出现包括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指预防发生,降低出生缺陷率;二级预防指避免出生;三级预防指避免出生缺陷儿致残率,减轻疾病负担;由此可见产前筛查与产
期刊
摘要: 导管堵塞是新生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增加肢体肿胀、静脉炎以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有关PICC堵管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的文献基本为经验总结,个案报告与对照研究等,针对堵管因素与堵管后应对策略的护理相关分析统计与归纳总结文献较少,本文查阅国内外在新生儿PICC导管堵管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的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实践借鉴与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依据。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2-氨基-3,5-二溴苯甲醛(简称SM)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C18柱,柱温:40℃,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pH7.00):乙腈=55: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5nm。结果 SM线性范围为0.1996~19.9598 μg/ml,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50%。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常规疗法方案对高血压患者加以医治后,对血压达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情况进行明确。方法:病例共74例,均为高血压就诊患者,时间分布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治疗①组按标准纳入37名患者,用药方案:常规药物疗法。治疗②组按标准纳入37名患者,用药方案:非洛地平缓释片+常规药物疗法。从临床血压达标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值两个指标方面来对治疗成效进行对比。结果:从治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路径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诊腹腔镜手术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针对住院时间,研究组(5.21±1.03)d,比对照组(8.21±1.97)d短,P<0.05。针对心率、血氧饱和度与体温,研究组分别是(76.02±1.23)次/min、(98.41±1.3
期刊
摘要:乳腺癌(Breast cancer)作为女性高發恶性肿瘤,是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引起的恶性病变,其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亦可威胁患者生命。手术为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案,但因我国居民保健意识不强、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大部分患者在出现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入院检查确诊,此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乳腺癌治疗药物进行论述,旨在为临床控制乳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