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基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进行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兴趣、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多元智能培养、注重启发与鼓励、分组协作完成任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的方式、方法,这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知识以“井喷”式的方式在不断增加和更新。作为当代社会公民,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適应社会发展。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中“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及“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简称“新课改”)的提出及实施为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公民指明了方向。身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并将其用于教学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主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并不断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的运用方式、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教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做一些数学小游戏,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和“感觉”,使学生从小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
2.举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具有生活经历较短、生活经验较少的特征。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选择所引用实例时,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及相较形象的事物进行举例说明,让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3.将艺术元素引入数学教学
艺术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情趣,同时艺术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次发现了音乐和数学的联系之后,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在这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艺术的和谐之美,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艺术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讲一些艺术与数学的故事,从简单音乐的旋律中提炼出数学题目进行练习,在名人名画上找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艺术之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发现数学之美。从而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及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4.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促使其自主探究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改着重强调的内容。虽然小学生离真正的创新和创造还比较远,但凡事要“从娃娃抓起”,有必要让学生从小具备创新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尤其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有必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设计,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小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当学生做出努力并取得小小的进步时,教师的及时鼓励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启发和鼓励的恰当运用,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5.分组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协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中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然而协作能力的培养却是传统教育的短板,同时“独生子女”现象更是加大了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难度。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更凸显出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基于这种认识,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有必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必须通过所有小组成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然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形成了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6.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或者是只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情况的评价,换句话说只注重学生“智育”方面的评价,却忽略了学生道德、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修正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笔者在进行了多次尝试和努力后发现,在平时对学生的评价中,学习成绩的考量最多只能占总成绩的六七成,此外,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应该是评价的因素。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应认真领会新课改内涵,努力践行新课改精神,为学生每一天的快乐成长而不辞辛劳,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维和生命火花的碰撞,流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知识以“井喷”式的方式在不断增加和更新。作为当代社会公民,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適应社会发展。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中“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及“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简称“新课改”)的提出及实施为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公民指明了方向。身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并将其用于教学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主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并不断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的运用方式、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教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做一些数学小游戏,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和“感觉”,使学生从小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
2.举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具有生活经历较短、生活经验较少的特征。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选择所引用实例时,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及相较形象的事物进行举例说明,让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3.将艺术元素引入数学教学
艺术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情趣,同时艺术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次发现了音乐和数学的联系之后,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在这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艺术的和谐之美,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艺术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讲一些艺术与数学的故事,从简单音乐的旋律中提炼出数学题目进行练习,在名人名画上找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艺术之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发现数学之美。从而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及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4.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促使其自主探究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改着重强调的内容。虽然小学生离真正的创新和创造还比较远,但凡事要“从娃娃抓起”,有必要让学生从小具备创新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尤其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中,有必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设计,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小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当学生做出努力并取得小小的进步时,教师的及时鼓励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启发和鼓励的恰当运用,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的自主探究的习惯。
5.分组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协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中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然而协作能力的培养却是传统教育的短板,同时“独生子女”现象更是加大了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难度。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更凸显出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基于这种认识,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我们有必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必须通过所有小组成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然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形成了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6.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或者是只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情况的评价,换句话说只注重学生“智育”方面的评价,却忽略了学生道德、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修正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笔者在进行了多次尝试和努力后发现,在平时对学生的评价中,学习成绩的考量最多只能占总成绩的六七成,此外,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应该是评价的因素。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应认真领会新课改内涵,努力践行新课改精神,为学生每一天的快乐成长而不辞辛劳,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维和生命火花的碰撞,流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