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茶斋箫色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寻顾渚紫笋、阳羡茶,我与西安的马老师一同来到湖州。
  此番到来,未及顾得上旅途劳累,晚间即行拜访湖州茶界老者寇丹先生。由湖州大茶兄陪伴,来到寇老居处的淡茶斋,春寒之中期待热茶。
  于寇老之淡茶斋,再次相聚甚感欢慰。其房间布置简单明了,却有浓重的茶的气息。素心兰开得正好,似在空谷之中。“君子养得好兰”,去年寇老在武夷山发现的董家素兰,在湖州已经越来越好,正是应了这句话。
  茶人相聚,繁文缛节尽皆不用;一片温和,百般情怀,只在茶汤之中了。
  寇老多年来为茶文化鼓呼奔走,愈老愈显精神,也许正应了茶的效用。去年他在广州发现了几款老茶,正好此际可以让我们结下茶缘。
  对于陈年老茶,既不必过分排斥,亦不必吹捧追逐,以包容之心、平和之意加以品饮,这应该是对茶的最好态度。
  第一泡,我们品饮的是20年的陈年碧螺春。很多人以为这样的绿茶已经不能饮用,但此茶若存放得当,在岁月流转的背后,却渐渐生成它独特的另一面。今天有幸得遇,当精心对待。茶叶陈放于小瓷罐之中,细察千茶已经转为黑褐,间杂金黄。条索卷曲细嫩,完全不似绿茶的生动翠绿。在多年的陈放之后,茶所蕴含的物质以另一种方式慢慢氧化转变。
  这一泡茶,用的是梅花盖杯。温杯烫盏,以过滤的纯净水冲泡,借以体验其全部的滋味。中温水不到1分钟出汤。盛在白色瓷杯中的茶汤,已经是黄橙之色,汤水透澈柔亮。细闻之下,茶汤表面的香气却显得辛辣起来。待汤水人口,却柔和得近乎无形。细细体验茶汤,似带有奶香,如雪糕之甜。这是经时间陈化的滋味吧。
  因为是绿茶的缘故,所以并不耐泡,四泡之后,滋味已经淡却。而细品,却仍有丝丝甘甜,正应了“淡茶斋”的主题。
  舌面略有涩,疑陈茶曾遇潮故。
  饮用陈茶确实能让人很快打嗝,但亦因各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配同的茶点也很有意思,说是陈放了15年的佛手柑,我们笑言,真是喝老茶配老果。果肉已经转为黑红色,呈胶质状,显得浓稠而富有黏性。
  这还不是最特别的,寇老今天特别欢喜,拿出了另一道更加特别的茶品。这道茶品,据说有着30年的时光。
  是已经有30年历史的正山小种红茶,陈放于另一个瓷罐里的。大茶兄特地带来了珍藏的好壶,准备品饮。细嗅干茶几近无香,投于温热过的紫砂壶中,嗅之略有陈茶之味。
  小种红茶经过多年的陈放,茶叶接近于武夷岩茶的黑褐,或许是当年的焙火更为沉重的原因。
  由大茶兄来冲泡,用时略短。出汤之后,其茶汤清亮褐红。入口,却发现茶汤的滋味变得特别,原来的桂圆汤香气已经转为豆香的柔和,而茶汤中渐见酸、甜、辣的复杂滋味。这一道的陈茶,其特别之处即它的“辛辣”,可见茶性在漫长的时间之后变化之大。
  连续六七道的冲饮,每一道皆有其沉重与甘香;品饮之间,越觉得温暖起来。
  寇老对于茶的研究,既重于茶学,亦重于实际的品鉴。他相信,在没有品饮某类茶的实际经验前,偏执依靠固有的理论,难免会陷入自己设下的误区。如果自己没有机会喝到某类茶,没有用心去求证、研究,怎么可能有一个正确的定论呢?所以,当有些人以决断的论调来定义某一类茶的特性时,他则持谨慎求真的治学态度。
  茶气浓重。来自西安的马守仁老师于现场吹箫一曲助兴。箫声清高悠扬,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陈茶之后,品饮有“活化石”之称的崖柏,以木为茶,其性则以刚烈辛辣见长,与老茶相益,自是珍贵。一次难得的品饮缘分,口中舌底生津,清甘幽长。
  茶歇,欣赏寇老珍藏于家中的各式茶具,其中极具特色的则是他的各式壶铭。这些壶铭,传神而富有个性,在茶人中,也唯有寇老才能写就。
  马老师随后以《淡茶斋箫色》赋曰:“三月下江南,苕溪访寇丹。铭壶多野趣,崖柏瀹甘泉。箫声叩古木,对坐且参禅。”
  七十有六的寇老可谓真名士,性情坦荡,学识渊博,但于家中却是有名的“贤夫婿”,他笑着坦称自己常为老伴做饭,因此每次茶会常是他那匆忙而急促的行踪。
  临别,寇老执意将我们送到楼底下,交代走好。回望他于灯下,兀自喃喃:一期一会!
  每一次相会都只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便越觉得前路更加惆怅起来。
其他文献
假如说人生如茶,或者说女人如茶。都是各有各的滋味,谁能说得清哪泡茶会更好?重要的是。那都是你自己喜欢的呀,正如你所选择的人生,谁有权利说你是错的、你是对的?  明人居隆在《考盘余事》中说:“有佳茗来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说的是有上等的茶而不会懂茶的人,犹如用泉水来灌溉蒿莱,罪过不能说不大;有懂茶的人而不知道其间的真趣味,一饮而尽,不
期刊
佛曰:万法缘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皆经由一些微小而又奇妙的东西不断地发散、延伸开去。珍惜机缘,才能得到幸福。茶,就是这样一个微小而奇妙的东西。这小小的一片叶子。娇嫩的外表,经高温沸水冲泡而出的汁水,却能让人心灵净化。与友人相近,与爱人相亲。  无论是茶,还是佛,都有相同的本性。我把它理解为“空”。但“空”并非“看空”,而是“复活”。以空杯的心态,博爱的境界,重新看待世界和周遭的人。这也是心灵茶会诞生
期刊
今年3月22日是世界第17个水日,主题为“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几位远涉重洋的欧美茶友与中国茶友一起问茶江南,探访安吉“白茶祖”,晋谒湖州“陆羽墓”  海外茶友:  朱萍,女,美国,世界著名茶人奥斯汀·霍尔奇先生夫人,  Andy,美国,旅行者,茶讲师。  Marie,女,美国,攀岩者,网络设计师。  Kim,丹麦,海轮工程师。  Alexis,女,丹麦,丹麦
期刊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杨柳依依的时节,总是勾起人们淡淡的乡愁,春色满园,结伴踏青的时候,别忘了清明折下柳条一枝,奉上清茶一杯祭奠故人……    茶席主题  雨后踏青寄思怀古    茶具:手书土砂煮茶罐,手书土陶茶道罐、竹制茶道组合、手书竹茶叶筒、紫陶小茶罐  时间:己丑年清明  地点:昆明植物园  清明新雨后,山间翠欲滴。无花无酒茶相伴。饮风亭前诗魂缭绕,吐柳岸上墨痕徜徉。  清明复清明,山中有
期刊
在很多经销茶叶店(馆)及有的茶书茶文中,甚至有的大部头茶叶全书,都把茶的“名丛”误写为“名枞”。这在产茶当地和茶界人士中,尚知其意,而业外人士若按字面去解释,则感莫名其妙。  “名丛”是从武夷菜茶中挑选出来的优异茶叶。在历史上,由于大都采用有性的茶籽繁育,非常容易产生变异。武夷山茶农及茶家,则根据这些茶树的不同特征和情形,遴选出各种茶丛,冠以雅名,单独制作。早在明代就有珍品“白鸡冠”,清代及民国初
期刊
武夷山有许多茶馆,有特色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在武夷山喝茶,喝的当然是岩茶,岩茶是武夷山的主流,虽然有些茶店也卖铁观音,但极少有人泡。到武夷山喝茶,最好喝水仙或是肉桂,能喝到老丛当然是最好了。然而在武夷山到底有多少老丛茶?每个茶店都在卖老丛,有那么多老丛吗?老丛者,一般认为应该在60年以上的老茶树才敢称,这样的老茶树在武夷山并不多,在全民喝茶时代,真正喝到老丛的我想不会很多。  自从与武夷山
期刊
译 董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茶在当今世界饮品中的消费仅次于水,它形式多样,产地众多,4种源自中国的茶叶——绿茶,白茶、黑茶和乌龙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其它的商品比茶更能揭示世界的演变史  在石油坐拥“黑金”的头衔之前,茶是世界的“黑金”。与石油不同的是,茶是可再生资源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世界上最后的油田枯竭后,茶,会如同几千年前一样,将重
期刊
周末巧得闲暇,想起茶友曼芊寄来的台湾乌龙茶,于是静下心来体会来自宝岛的礼物。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台湾茶的时候,由于对台湾茶叶的品种和制作理念还相当陌生,我曾以我对安溪乌龙茶和闽北武夷山乌龙茶的了解作为一个基础来体会台湾茶。在与曼芊的品感和茶文化交流中,才发现台湾茶人对于茶的理解和制作工艺与大陆有这么大的区别。  有一位茶友曾经这么解释说,台湾的茶园面积小,可利用资源少,因此更多的工夫花在如何提高茶
期刊
郑启五  老茶人。现为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初到土耳其,一次在用早餐的时候,宾馆的大妈用手来回比划着咖啡和茶,我连声用英语表示tea、tea、tea,生怕她听不懂给我端来那要命的咖啡(土国的咖啡特别苦)。没想到她随即脱口而出:“茶?”“是的,是的,就是茶。”我喜出望外,这可是我在土耳其第一次听到人家土人讲汉语,尽管只是区区一个“茶”字,也足以
期刊
随着崇尚自然的“乐活主义”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食物本身的健康元素,牛奶要带“菌”的,配菜要“酵”的,蛋、禽得是“土”的……不少时髦的茶友也玩起了“乐活”式的保健饮茶之风,许久不见的黑茶也开始走进茶人的视野。  到底这有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说法的黑茶有着什么样的神秘魅力?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这4种黑茶又有什么区别?本期海峡茶道茶友会特别选取了湖南益阳黑茶和广
期刊